【案例】王某于2021年5月17日入職某公司擔任工程師一職,約定月工資10000元。上班當天,王某遲到1小時,考慮到第一天上班可能對交通路線不熟悉,公司對王某的遲到按普通遲到處理。然而,下午未到下班時間,王某即離崗下班,構成早退。第二天、第三天……王某又連續多天遲到、早退各1小時,公司認為王某工作態度差,故意遲到、早退,遂以王某不符合錄用條件與其解除了勞動關系。王某申請勞動仲裁,主張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10000元,未獲支持。王某訴于法院,法院判決駁回了王某訴訟請求。
【評析】庭審中,王某為了證明與公司存在勞動關系,提交了入職前兩天與公司負責人溝通的電話錄音、入職后從公司地址發出的快遞面單,以及在公司拍攝的大量視頻和照片等。公司則提供了過去四年內王某將20多家公司告上法庭,其訴求多是主張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的賠償金、加班費等的材料。
顯然,這是一起典型的“勞動碰瓷”案件。所謂“勞動碰瓷”,是指社會上有少數人并非以提供正常勞動獲取勞動報酬為目的,而是通過故意遲到、早退,以及消極怠工等方式制造勞動爭議,以獲得額外利益,達到不勞而獲的目的。
法院判決并無不當。
首先,“勞動碰瓷”違反誠信原則,與法律相悖,不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規定:“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由此可見,誠實信用原則是我國公民從事民事活動和進行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是法律的應有之義。
其次,“勞動碰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應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的基本價值標準。誠信即誠實守信,是優良的道德品質,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
本案中,王某通過“勞動碰瓷”惡意獲取不正當利益,既違反誠信原則,為法律所禁止,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不為和諧社會所倡導。
(廣東? 謝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