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公共服務中心, 黑龍江 大慶 163000)
檔案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資源,一項重要的精神文化成果,來自于人們長期生活實踐的積累,對于人類文明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在當前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文化獲取的途徑更趨于多元化,文化傳播載體更具多樣性,這也使其影響作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借助于新媒體時代的優勢,如何更好地深入挖掘檔案文化本身價值,更有效地推動檔案文化的有效傳播,充分釋放檔案文化承擔的維護歷史真貌以及發展社會重要文化資源的重任,更好地將檔案文化價值體現出來,是一項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在當前新形勢下,檔案文化傳播形式更具多樣性,特別是隨著電子信息領域各種新技術手段的發展,新媒體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借助于新媒體的傳播媒介構建檔案文化數據庫,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檔案管理效率,而且根據新媒體本身即時性和便捷性的特點,也使得公眾能夠以更短時間、更高頻次獲取到最新的檔案文化信息。近年來我國對檔案文化的發展和交流更為重視,在建設和規劃檔案展覽點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快了檔案文化的傳播與推廣。但由于檔案文化價值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為了能夠更好的發掘和傳播檔案文化價值,則要將檔案文化具體化,拉近其與公眾之間的距離,這樣才能使公眾更深入的對檔案文化價值進行理解和吸收,從而將檔案文化發掘和傳播的價值更好的體現出來。
1.檔案文化的憑證價值。檔案是還原歷史真實情況的可信度最高、事實性最強的原始記錄,是其他任何一種資料文獻都無法替代的重要文化資源,在國家文化歷史長河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憑證價值,直接體現和反映著不同地域、不同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文化特征、文化傳統,多個國家地區的檔案匯集到一起就形成了人類整體文明遺產。檔案文化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人類文化文明儲存的缺點,減少了文化傳播受限、破損、甚至消亡的現象。保存越發完整的檔案更能夠反映當時的真實情況,更有利于人們追根溯源,也更加凸顯出檔案文化其自身的憑證屬性。
2.檔案文化的媒介價值。檔案文化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具有重要的文化傳播、文化媒介作用。檔案文化本身是靈活多樣的,并不簡簡單單通過冰冷的文字和書籍展示,而是一個逐漸演示發展變化的過程,從甲骨文、金石器、竹簡片牘,到帛布、筆墨文書、聲音影像,再到 《國家寶藏》 《上新了故宮》 《詩詞大會》 等,都是檔案文化的體現,都在以一種媒介載體,客觀真實地反映人類文明和歷史文化的發展過程。這種媒介也加快了文明大融合,加快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文明碰撞,推動了社會發展進步。
3.檔案文化的社會價值。從檔案文化中我們可以清晰的分析出當時人們的生活生產狀態和社會主要矛盾問題。從中可以更有根據地判斷出人們對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對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需要,對從事物質實踐活動的需要,以便于更好地分析歷史、總結經驗教訓。而且,檔案文化不單單作用于過去,同時也針對于現在及未來,通過過去社會主要群體對社會文化、精神物質生活、物質實踐活動的需求,有助于更好的科學總結和判斷出現在及未來文化發展方向,更精準定位社會主要矛盾,從而更全面準確地定位國家大政方針和社會發展方向。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文化傳播速度和傳播途徑發生根本性變化,社會公眾對檔案文化價值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檔案文化建設不再單單表現在書籍、文獻等實體實物,更應該適應新形式檔案文化建設需要,這對于檔案文化價值的發掘和傳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檔案文化價值的發掘和傳播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公眾,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結合社會發展和公眾需求,大膽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在充分尊重歷史真實原則的前提下,加快推動傳播方式、傳播手段的創新,增強發展檔案文化、傳播檔案文化的責任感、使命感,全面提高檔案文化宣傳的質量,推動檔案文化事業不斷發展進步。
1.重視開發檔案文化創意產品。通過開發檔案文化創意產品,創新檔案文化應用方式,更加有效地識別和激活檔案文化的價值,進一步豐富整合檔案文化形態和內容,使本來抽象的檔案文化價值變得更加具體化具象化,推進檔案文化更好地融入社會、融入人們生活。具體可以依托于檔案文化的產品開發,深入挖掘檔案中蘊含的故事和文化,更加有深度、有新意、有內涵地還原歷史文化,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背景更加清晰的展現到大家面前。要加深檔案文化與公眾之間的聯系,讓人們把學習檔案文化的過程,變成自我參與、自我開發、自我提升、自我消費的過程,讓檔案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更加通俗易懂。在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過程中,還要基于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來準確定位產品方向,進一步細化市場,針對不同產品進行定位,有效地吸引用戶,增強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的生命力,從而實現檔案文化價值的有針對性挖掘和傳播,更好地提高產品傳播效率。
2.加強檔案聲像化感官體驗。眾所周知,在當前人們吸收、接受信息過程中,“相較于文字,圖片和視頻更具沖擊力和感染力”[1]。基于這種情況,要適應信息時代發展趨勢,重視利用新型數字化手段實現檔案聲像化,使檔案文化變得更加身臨其境。可以采取檔案“微電影”“微視頻”“微錄音”等形式,用音像來還原歷史資料和歷史事實,用講故事的形式真情實感的打動公眾。也可以利用VR技術將各種檔案資源還原成三維可視環境,增強檔案與用戶互動性,強化檔案材料的歷史感和厚重感,使檔案文化更加鮮活、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沖擊力。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不能為了盲目的追求感官刺激和用戶感受,夸大或虛化檔案文化真實性。要堅持唯物史觀,堅定正確歷史觀、黨史觀,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切實把握工作的嚴謹性、嚴肅性,最大程度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貌。因為檔案文化不單單是承載和記錄歷史事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檔案文化價值的傳播。
3.建立特色的檔案公共服務平臺。在當前新形勢下,檔案文化發展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文化傳播的需求,應該加大力度建設更具特色的檔案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檔案文化資源共享來更好地提高檔案文化傳播渠道的現代化水平,更加有效地釋放出檔案文化價值。要加快數字化檔案建設進程,加快運用云技術、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手段,推進現存檔案數字化。同時,還要積極吸引用戶參與,用戶借助于平臺進行信息交流和分析,可以促進檔案理念和檔案文化的進一步傳播,加深用戶對檔案文化的認可度。此外在實際工作中,還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增強檔案部門與公眾之間的聯系,“檔案管理機構可借助于互聯網技術開展在線論壇、在線講座、在線研討等網上文化活動”[2],通過加強線上互動,增強用戶體驗,為檔案文化的傳播提供良好的契機。
4.多角度開發檔案編研產品。借助于豐富的檔案資源,深入挖掘檔案文化信息,以此來開發出檔案文化主品。檔案文化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新型商品,主要服務和作用于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檔案部門需要不斷對自身的館藏內容進行豐富完善,并做好檔案資源的收集規范歸檔工作,最大限度和最大范圍地運用新興技術手段在社交媒體、互聯網站上捕捉檔案文化信息資源,努力開發更多更好的檔案文化產品。要推進自身檔案文化資源的多元化,重點從編研內容和編研形式兩個方面進行豐富。要推動檔案文化價值的有效傳播,“將檔案文化宣傳與檔案法制宣傳、有關紀念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全社會的檔案文化意識的目的”[3],增強人們對檔案文化的認同感,實現檔案文化價值的更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