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亞楠
(中共三門峽市委黨校,河南 三門峽 472511)
加強領導干部“德”的建設,關乎國家前途、民族興旺、百姓幸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上強調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事業為上、公道正派”的任用干部原則,[1]64對優化干部隊伍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長遠的指導意義。
加強領導干部“德”的建設,無論從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要求,還是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建黨寶貴經驗,特別是現實國內國際、黨內黨外的復雜形勢,不但有其根據,也十分必要。
加強領導干部“德”的建設是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必然要求,具有充分的理論依據。馬克思指出,國家重視“德”的目的就在于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把個人的目的變成大家的目的,把粗野的本能變成道德的意向,把天然的獨立性變成精神的自由”。[2]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由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組成,而領導干部就是這些先進分子中的關鍵少數。從一定程度上講,領導干部的品德、德行和素質就代表了我們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這就決定了必須要加強領導干部“德”的建設。
加強領導干部“德”的建設是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內在要求,具有充分的歷史依據。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加強領導干部“德”的建設,教育領導干部要牢記黨的宗旨使命。早在1934年,毛澤東就指出,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3]并在1944年紀念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上,全面論述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1]61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二字出現200多次,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變的初心和宗旨。回顧黨的百年歷程,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執政為民,以人民為中心,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才能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加強領導干部“德”的建設是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對領導干部的新要求,具有充分的現實依據。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帶領人民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國際上,世界格局深刻變化、國際競爭加劇、全球性問題突出、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斷增多;在國內,黨面臨的執政環境更加復雜,面臨的各方面風險挑戰更加嚴峻,如何有效應對不良因素的侵襲,對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黨的領導干部隊伍總體是好的,但仍有個別黨員干部忽視了“德”的建設,導致理想信念動搖、“四風”問題禁而不絕,這與建設服務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要求相違背,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從自身做起,不斷加強“德”的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2018年3月,他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4]為新時代加強領導干部“德”的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
“德”的核心是黨性,明大德就是“鑄牢理想信念、錘煉堅強黨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4]領導干部要做到明大德,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和信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5]15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干部落馬情況看,出現種種問題的根源都在于思想懈怠,理想信念動搖。因此,全體黨員領導干部要引以為鑒,筑牢思想防線。其次,要對黨忠誠,在政治上向黨中央看齊。作為領導干部,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跟黨走,不掉隊;要始終保證立場堅定,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辨別力,特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猶豫、不含糊。
守公德,“就是要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自覺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承諾,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4]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5]4告誡廣大黨員干部要心中有民,強調“中南海要直通人民群眾,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腦中”,[6]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共享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全篇貫穿“人民”和“初心”,這些都體現了民心和人民在習近平心中的分量。
嚴私德,“就是要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戒貪止欲、克己奉公,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于人民”。[4]首先,領導干部要堅持做老實人、坦坦蕩蕩,這是身為共產黨員的內在要求,也是領導干部“官德”和“政德”的外在表現。毛澤東說:“我喜歡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7]作為領導干部,要做毛澤東所說的人,實實在在、實事求是。其次,要堅持嚴格自律、嚴守紀規。現在,領導干部面臨的誘惑更加多樣化且隱蔽性更強,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否做到嚴守規矩,是對黨員干部黨性的重要考驗。全體領導干部無論級別高低、權力大小,都必須嚴守黨紀國法,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最后,要加強家風建設、不搞特殊。領導干部家風的好壞不僅是自家的小事和私事,它也關系到民風社風黨風政風。作為領導干部,必須加強私德修養,建設良好家風,真正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
加強領導干部“德”的建設是一篇永無止境、在時代和實踐發展中常做常新的大文章。新時代,加強領導干部“德”的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領導干部加強“德”的建設,強化學習、明辨是非是根本。首先,領導干部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自覺提高政治理論水平。要堅持老祖宗不能丟,要把馬克思主義看作看家本領,真正認識到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同時,也要堅持與時俱進,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不能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機械地照搬和套用。其次,領導干部要立足本職工作,主動學習做好領導干部工作所必需的各種知識。要不斷增強對本職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和把握,提升科學思維水平,力爭做學科學、懂科學、用科學的模范;要多讀點歷史,要堅持把歷史、現實和未來貫通起來,把“四史”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歷史思維能力;要多學習古今中外優秀文化,多從中借鑒為政之道和管理智慧,提高人文素養和文化功底。
官為民之表率,領導干部的道德和品行是群眾的榜樣,要實現領導干部“德”的長期榜樣作用,還必須依靠制度的保障,既用制度規范來促進領導干部各方面的建設,又用制度規范來鞏固領導干部“德”的建設所取得的成果。第一,重點抓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這個“一把手”。第二,重點抓那些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重要影響的大事。第三,抓重要部門,特別是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第四,抓機制,結合領導干部工作實際,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組織開展評比活動,以此為契機鼓勵干部加強自身“德”的建設。
在當代中國,要加強領導干部“德”的建設,必須在選人用人方面加重“德”的砝碼。第一,要改革選人用人體制機制,加強對領導干部立體式全方位地考察。要突出對“德”方面的考察和任用,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5]412的用人標準。第二,要完善干部考核機制,用好考核評價的指揮棒。要注意考核指標的科學性,既要全面考核領導干部的工作實績,也要更加突出“德”的方面的考核;要積極拓寬考核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對領導干部進行考核,堅持發展的觀點,可以采取定期“回頭看”的方式,對領導干部的德行表現進行建檔,觀察他是否能做到始終如一;要充分運用考核的結果,將其與領導干部的任用掛鉤,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提拔任用有能力、品德高的干部;對干部出現的苗頭性問題要早發現、早提醒;對于屢經教育但仍不知改正的個別領導干部,要按照規定嚴肅處理。
加強領導干部“德”的建設,既要靠領導干部自身的自律,也要靠系統完備的監督問責體制,在自律的同時再加上一把保險鎖。第一,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增強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摒棄那種監督就是不信任的觀念,不要以為監督是跟自己過不去。第二,加強各監督主體和監督環節的工作,不僅要強化上級對下級的監督,而且要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鼓勵同級相互監督,使各級領導干部在監督下開展工作成為常態。第三,綜合運用多種監督形式和渠道。一方面,要積極探索黨內監督新途徑,做好監督體系頂層設計;另一方面,要利用好新媒體平臺,強化輿論監督、群眾監督,倒逼領導干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德”的建設和修養的提高。第四,規范和強化問責工作。2019年9月,中共中央印發修訂版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為黨的問責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要做好 《條例》 的宣傳和落實工作,將 《條例》 的硬性要求轉化為領導干部的主動擔當,在嚴管中彰顯對領導干部的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