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玥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因素——基于fsQCA方法
李 玥
(湖南工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0)
為了探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因素,文章選取2020年中國各省市淘寶村數量排名前15的省份作為研究樣本,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fsQCA)方法,研究結果表明淘寶村數量、財政支出、農業基礎、農民經濟水平和交通物流這5個因素均無法單獨構成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诖耍恼绿岢隽颂岣咿r村電子商務發展程度的三條路徑,即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發揮電商領頭羊示范效應和加大助農政策對中西部地區省份的傾斜力度,以期為促進農村電商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鄉村振興;農村;電子商務;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影響因素
在高度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網絡購物和現代物流均得到快速發展。線上線下服務的加速融合讓電子商務網絡平臺成為一種新經濟載體,其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整合各類生產要素、配置資源、創造共贏價值的作用。僅僅在2019年,中國TOP50電商平臺就涵括了B2C、B2B、C2B、O2O、C2C等模式。從2017年中2央一號文件首次把農村電子商務單獨列出,到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在肯定電子商務帶給國內消費熱潮的同時,大力支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推動電子商務與農業產業融合,做到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服務最終落實到“三農”問題上,扎根于農村發展中。從“數商興農”走入農村,到農村電商“新基建”持續完善,政府轉變角色,農產品生產者和銷售者成為整個產業發展的主體[1]。在這種政策和經濟環境雙重利好的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就超過了2.0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3%,而2015年只有0.35萬億元。農村電子商務在鄉村振興的鼓舞下結合農村特色產品與服務,對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诖?,研究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能夠幫助農村產業更好地認識自身特色,對引導農村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運用布爾代數算法進行邏輯分析,將重點放在國家積極鼓勵發展的農村電子商務上,在組態視角下,圍繞如何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這一問題,從農村內部資源和外部政策環境層面對2020年中國各省市淘寶村數量排名前15名省份的樣本數據進行組態分析,得出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組態路徑,響應政府號召從政策支持、交通物流基礎設施等方面提出加強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具體措施。本文的研究意義主要是運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展現了農村電子商務在不同省份、縣城中呈現出多模式結合、多因素迸發的發展狀態,以豐富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認識,緊密結合現今發展趨勢,探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組態路徑,并根據實證結果以提供更深入的解釋。
通過對現有相關文獻的梳理,發現2010年以后,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學者將研究和關注的熱點轉移到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特征、影響和作用等方面。路征等(2015)詳細闡述了“農村網商”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區域不平衡、同質化競爭嚴重成為普遍問題[2]。洪勇(2016)從另一面指出了農村電商發展的劣勢所在,即在服務人才、追溯體系、基礎設施、流動資金等方面存在不足[3]。
就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因素而言,學者們不僅從基層農民入手,關注農民作為主體在參與過程中產生的影響,還關注外部層面包括企業政策扶持、國家政策優惠以及農村當地基礎設施水平等對農村電商的影響。崔麗麗等(2012)將個體自發創新因素與外部社會創新因素相結合,研究發現某一個因素并不能顯著刺激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只有在政策扶持、電商創業者和網商協會組織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能提高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業績[4]。程宣梅等(2015)引入“包容性增長”和“包容性發展”的概念,在創業視角下剖析了能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包容性創業制度[5]。唐立強等(2018)聚焦于遼寧省12個村的農戶調查數據,運用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從結果中得出農村產業高級化、基層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是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素[6]。
綜上,現有的文獻在研究影響農村電商發展因素的選擇上會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從市場條件、政策推動等層面出發,二是從農村電商創業者自身層面出發,忽略了綜合因素的構成對提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本文結合影響農村電商的多種因素,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探究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的各影響因素的組態結構,以促進農村電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構建電商生態。
本文的結果變量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2021年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1》,條件變量數據源自《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21》,為了保證原始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淘寶村數量根據2020年阿里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淘寶村名單整理得到,選取農村淘寶村數量排名前15的省份作為樣本分析。
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fsQCA)方法以集合和布爾運算為主導,由美國社會學家Ragin[7]正式提出,與傳統的分析方法相比,為研究變量之間復雜的因果關系,fsQCA結合了定性與定量的雙重優勢,保留了原始數據的多樣特征,通過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工具可以產生同一個結果下不同路徑的多樣組態,用來探究最優路徑,極大地滿足了農村電子商務具有多種因果變量共同影響的復雜特點。在數據方面,小樣本的組合也滿足了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的要求。
2.3.1 變量選取
(1)結果變量:用2020年樣本省的農村電商消費品零售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來代表該省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程度。
(2)條件變量:在農村電子商務驅動因素分析框架下,選取淘寶村數量[8]、財政支出、農業基礎、農民經濟水平和交通物流這5個影響因素,分別用樣本省的淘寶村數量、財政支出額、農業產值、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公路通車里程數的指標數據表示。為減少樣本損耗,本文對控制變量也進行了取對數處理。
2.3.2 數據校準
獲取相關數據后,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并規范數據在“完全隸屬”與“不完全隸屬”間的隸屬程度。運用fsQCA軟件對數據進行校準,將數據轉換為介于0~1之間的模糊集隸屬分數,將農村電商發展程度、淘寶村數量、財政支出、農業基礎、農民經濟水平和交通物流這6個變量的3個錨點分別設定為整體樣本數據的95%分位數值、50%分位數值與5%分位數值。經過模糊校準后校準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結果變量與條件變量的校準
校準數據之后,用fsQCA軟件對單一條件進行必要性分析,判定某個變量是否成為結果變量出現的必要條件。根據文獻總結,當其中單個條件變量一致性大于0.9時,便認為這個條件變量為結果變量的必要條件[7]。而在農村電商發展程度的必要條件檢測中(見表2),各單個條件的一致性均低于0.9,說明所有條件變量都不是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程度的必要條件,需要進一步進行條件組態分析。

表2 單個條件變量的必要性分析
注:“~”表示變量“非”,即“不存在”的關系。
在進行組態分析前,對數據構建真值表,將一致性和案例頻數閾值設定為0.75和1,通過真值表運算分析分別得出復雜解、簡約解以及中間解[9]這三類解。并根據Fiss[10]的研究將同時存在于簡單解和中間解的前因條件作為核心條件,反之為邊緣條件,表3所示為綜合簡單解得到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程度高的中間解構型。

表3 高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程度的條件組態分析
注:“?”與“●”分別表示核心條件發生和輔助條件存在;“?”與“V”分別表示核心條件不發生和輔助條件不存在;“—”表示無論存在與否,對結果不具有影響力。
表3的條件組態結果顯示,導致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程度高的條件組態有三類。另外,5個前因條件構型一致性均高于一致性閾值0.75,總體一致性為0.87,即三類條件組態都有較高的必要性,說明組態路徑都是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有效模式。而且總體覆蓋度為0.68,表明可以解釋約68%的樣本案例,具有較高的解釋力度。以上3組變量條件組合表達了如下含義:
在條件組態1中“~淘寶村數量*~農業基礎*~農民經濟水平*交通物流”可以解釋為在不考慮淘寶村數量、農業基礎和農民經濟水平的情況下,交通物流作為這一組態中的核心條件,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這表明交通物流發達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政府解決了農村電商供應鏈物流配送問題,不斷修建農村公路,增加公路冷鏈物流運輸基礎設施,電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模式將得到有效保證。
在條件組態2中“財政支出*農業基礎*~農民經濟水平*交通物流”可以解釋為在不考慮地區農民經濟水平的情況下,農村電商的發展由財政支出單一核心要素主導,農業基礎、交通物流作為輔助條件,其是否存在不足以決定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進程。其中最離不開的是政府支持,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中央財政資金的支持方式體現在直接以獎代補,例如南昌縣財政局設立財政專項獎補資金用于電商培訓,為農民參與電商創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提高了農村居民參與的積極性。該條件組態能夠解釋57%的樣本案例,也說明了它是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最為普遍的組態。
在條件組態3中“淘寶村數量*財政支出*農業基礎*農民經濟水平”可以解釋為在不考慮農村交通物流條件的情況下,農業基礎是決定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程度高低的核心因素,除此之外,如果農村地區還擁有良好的淘寶村數量、財政支出和農民經濟水平的基礎,將更有利于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數字經濟新業態迅速發展。農業基礎決定了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主要銷售方向,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要將數字經濟與企業基礎深度融合,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打造特色農產品電商直播基地,形成集聚業態特色的淘寶村,通過銷售農副產品的方法,促進農民經濟水平提升,消除城鎮間收入差距。
本文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fsQCA)基于組態視角下對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程度的因素進行系統的比較分析,從單個變量看,淘寶村數量、財政支出、農業基礎、農民經濟水平和交通物流這5個條件變量均無法單獨構成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程度的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單個條件的解釋力度較弱。同時深入研究了影響農村電商發展的差異因果復雜機制,最終獲得影響結果變量的3種條件組態路徑。其中路徑1為交通物流主導型,路徑2為農業基礎、交通物流助力下的財政支出主導型,路徑3為淘寶村數量、財政支出和農民經濟水平助力下的農業基礎主導型。只有在各個條件要素互相依賴、相互影響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才會越來越好。
根據以上實證研究結果,為提高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程度,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地區特色農業資源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前提,而農村經濟的小市場限制了農產品在銷售中的最大經濟附加值,尤其是生鮮產品,由于供應鏈體系不完善,導致出現農產品折損率高的現象。因此農村現代化要邁出新步伐,必須結合數字普惠金融來為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一舉融合成“傳統行業+電商平臺”的新業態模式,打造商業化、特色化的生態農村經濟,農民根據大市場風向可以及時調整市場價格、規劃下年度生產方向,避免再次出現“谷賤傷農”的情況。
(2)發揮電商領頭羊示范效應。隨著國家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的實施,要大力開展農村電商培訓,通過媒介宣傳電子商務低成本高收益的優勢。在淘寶村規模不斷擴大后,產業集群形成的規模效應降低了農民的經營成本,因而要從中選拔電商骨干人才,推出農村電商創業帶頭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準備,同時根據農村地區具有熟人社會的特性,刺激農民的參與熱情。
(3)加大助農政策對中西部地區省份的傾斜力度。從目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程度上看,在區域上存在差異,東部地區多依托產業集群效應,農業現代化程度高,而中西部地區信息化程度低,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農村電子商務普及度不高??赏ㄟ^政府幫扶與各高校對接,鼓勵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由大學生與農民結成“一對一”幫扶組,提高農村電商從業者的技能與素質,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大學生回鄉創業,讓中西部地區實現電商人才回流,扎根農村帶領農民致富增收。
[1]周冬,葉睿.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因素與政府的支持: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的實證研究[J].農村經濟,2019(2):110-116.
[2]路征,宋麗敏.我國“農民網商”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建議[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5):131-134.
[3]洪勇.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與促進政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6(4):169-171.
[4]崔麗麗,王驪靜,王井泉.社會創新因素促進“淘寶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證分析:以浙江麗水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14(12):50-60.
[5]程宣梅,陳侃翔,林漢川.農村電子商務促進包容性創業的微觀機制及政策展望[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1):18-22.
[6]唐立強,周靜.社會資本?信息獲取與農戶電商行為[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3):73-82.
[7]里豪克斯,拉金.QCA設計原理與應用:超越定性與定量研究的新方法[M].杜運周,李永發,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8]吳昊,張正榮.我國縣域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及驅動因素:基于“鉆石模型”的fsQCA分析[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6(3):253-262.
[9]張明,杜運周.組織與管理研究中QCA方法的應用:定位?策略和方向[J].管理學報,2019,16(9):1312-1323.
[10]FISSPC.Buildingbettercausaltheories:afuzzysetapproachtotypologiesinorganizationresearch[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11,54(2):393-420.
F724.6
A
2095-1205(2022)12-104-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2.31
李玥(1997- ),女,漢族,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企業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