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元
近年來,湖北省蘄春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目標,在農業產業規模化、集群化、品牌化上進行探索和突破,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2021年,全縣農業產業化增加值達到112 億元,占GDP38.6%。蘄春縣先后獲得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等殊榮。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出臺《蘄春縣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施方案》,從政策、資金、要素等方面加大保障。2021 年蘄春縣財政支農資金11.73億元,其中爭取上級資金29641.86萬元,統籌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資金56603萬元,總支出額同比增長率13.61%,兌現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獎勵資金2128.35萬元,落實農業產業鏈獎補資金5543.44萬元。
二是培育市場龍頭主體。以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和能人回鄉創業“千人計劃”。2021年,蘄春縣共簽約農業招商引資項目25個,在庫總投資額46.16億元;簽約能人回鄉項目114個,協議投資額55.54億元,深入實施104個農業產業化項目。打造了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0家,涌現出李時珍醫藥集團、燕加隆、美春服飾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蘄春縣農產品加工產值83.44億元,同比增長24.39%,規上農產品加工增加值28.78 億元,占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45.7億元)的62.97%。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共計2133家,蘄春蘄艾、蘄春再生稻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為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實行“1+1+N”的共生共享抱團發展模式,實現訂單面積40余萬畝,30萬群眾分享了產業鏈收益。
三是建設成片規模基地。立足“五個大縣”資源優勢,突出蘄艾、優質稻、生態畜禽、特色水產品等主導產業,加大各種基地建設。截至2021年度,蘄春縣已建成千畝連片蘄艾示范基地26個、蘄艾萬畝示范帶2個、水稻綠色高效示范片13.7萬畝、萬畝水稻示范片5個、有機茶園5萬畝、優質商品蔬菜10萬畝、萬頭豬場18家、千頭豬場138家、百畝以上水產養殖基地283處。
一是打造專業平臺聚鏈。優化“一帶兩區”(蘄河生態高效農業發展帶、蘄南現代農業發展區和蘄北特色農業發展區)、“一谷兩園”(大別山藥谷、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加工園)農業區域布局,抓好“一縣一業”“一業一品”建設。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高標準建起了一批農業生態園、加工園、藥材園、觀光園,形成了特色引領、園區帶動、產業集群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全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強鎮,高標準建起了國家級現代農業(蘄艾)產業園、蘄艾創新創業園等各類農業示范園區45個,吸收社會資本近70億元,目前正聚力建設總投資18.1億元的國家級現代農業(蘄艾)產業園,建設返鄉入鄉創業園和孵化實訓基地57家;漕河鎮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建成了地標優品館、中農批鄂東農副產品大市場等一批農產品專業市場、特色門店。建成面積1500m2的“蘄春消費扶貧專館”。2021年,蘄春縣消費扶貧產品銷售總金額約7.5億元。
二是推進優勢產業集群成鏈。按照“大產業”思路,聚焦優勢種養區域、重點企業、特色品牌,著力發展蘄艾、優質稻、生態畜禽、茶葉、菜籽油、淡水(小龍蝦)養殖、油茶等“一超多強”的“1+6”重點農業產業鏈。實行“八個一”(一個產業鏈、一名縣級領導、一個牽頭單位、一個工作專班、一個專家團隊、一個規劃、一套措施、一套考核辦法)工作機制,壓緊壓實“鏈長”主推責任、專班主業責任、牽頭部門主管責任。目前,七大重點產業鏈總產值突破200億元,其中,蘄艾產業鏈發展態勢最好,蘄艾面積穩定在20萬畝以上,全縣涉艾主體2700余家、加工企業538家,全產業鏈實現產值突破100億元。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集群已成為湖北省成長型重點產業集群。
三是加快“農業+”融合延鏈。立足蘄春資源稟賦,豐富農村經濟業態,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借助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全縣特色產品資源,搭建互聯網開放共享平臺,打通農產品線上線下融合營銷新通道。對接淘寶、京東、天貓、抖音等平臺以及全國知名電商企業,推動蘄艾、駒龍園茶葉等30多個名優特產品上行,全縣孵化電商企業100余家,農產品上行交易達27億元,電商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全國第59位,相繼榮獲“農產品電商出村試點縣”“中國電商示范百佳縣”“電商消貧十佳縣”“電商快遞量過千萬件縣市”等稱號。大力推廣“旅游+農業”。圍繞“鄉村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舍變民宿”,以創建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為抓手,擦亮“養生蘄春·戶外天堂”等形象品牌,打造了霧云山、李山等系列3A以上景區,發展了金溝、木石河等65個鄉村旅游和戶外運動示范點,建成了湯沖、宋塘等46個美麗鄉村示范點。蘄春成為了鄂東南健康養生游、戶外探險游、周末度假游的“打卡地”。加快發展“文創+農業”。以李時珍醫藥文化為重點,深度發掘蘄州歷史文化、管窯陶藝文化、霧云山農耕文化、民間民俗文化等文化品牌,建成時珍艾城、管窯陶藝小鎮等一批特色文化小鎮和實習實訓基地,如,管窯鎮陶藝每年吸引2萬余名愛好者前來觀光體驗,年產值近5000萬元。
一是傾力培育品牌。深入推進品牌強農和質量興農戰略,大力實施地標優品工程,推進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擦亮老品牌,塑強新品牌。以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為載體,建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農產品追溯碼”體系,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打造了蘄艾、蘄芹、蘄春珍米、蘄春夏枯草、蘄春薏苡米、蘄春酸米粉、管窯陶器、蘄春再生稻8個區域公用品牌。蘄艾成為省級核心大品牌和國家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品牌價值達98.69億元,位居全國第37位,是入圍前100強中唯一的湖北區域品牌。
二是全力打造品牌。與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建設了華中農業大學再生稻蘄春創新基地、蘄艾產業技術研究院,申報蘄春再生稻列入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新打造了3家市級新創天地和8 家市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培育了時珍艾草、宏中藥業等5 家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蘄艾堂、燕加隆、艾艾貼3家企業入選2021年省級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兩品一標”認證數量達到49個,打造中國馳名商標2件(本草綱目、斯多·賽尚)、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件(蘄春珍米、蘄山藥)。建立蘄艾“5P”國家質量標準生產體系,蘄艾系列地方標準榮獲湖北省“十大荊楚好標準”。“蘄春艾灸師”榮獲“全國我最關注的勞務品牌”第一名。蘄艾位列荊楚十大名藥首位,“國潮”蘄艾禮盒榮獲“湖北十大人氣禮品”第一名,“蘄艾·蘄仁堂”品牌奪得“2021我最喜歡的湖北品牌”大賽金獎。
三是大力推介品牌。充分挖掘蘄春的生態、歷史和文化價值,打造品牌文化,全力講好“蘄春農產品”故事。充分利用央視、湖北日報、中國品牌日、品牌博覽會、品牌價值評價等宣傳平臺,堅持市場化方向,每年舉辦蘄艾健康旅游文化節和李時珍中藥材交易會,以及茶葉節、桃花節、荷花節、火把節等30多個地方節會;承辦以“慶豐收、感黨恩”為主題的黃岡市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積極組織龍頭企業參加國際健康艾灸養生博覽會、全國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會、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大別山(黃岡)地標優品博覽會等各類展會,選送的湖北鼎艾科技“貢艾堂”蘄艾條在中國安徽名優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上榮獲金獎,蘄春農產品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