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濟陽分中心 陳付榮
運用環境監測技術對所處的生態環境進行探測,能夠得到較為準確的數據信息,相關技術人員再通過數據信息的反饋,全面了解當前環境的問題和現狀,從而制定出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環境保護措施,因此該技術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的技術人員要對其不斷完善和優化,為后續生態環境保護方案的制定奠定良好基礎。
在對環境監測技術逐步應用的過程當中發現,該技術在實際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當中具有實際應用意義。相關技術人員要運用各類先進的科學技術設備以及現代化監測手段,針對目標范圍當中的污染物進行全面監測,得出準確的數據結果,再通過對數據結果的分析和反饋,從而了解區域環境當中污染物的實際狀況、發展趨勢以及分布狀態,隨后便可對該范圍內的環境狀況進行整體性的評估。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不斷發展和進步,工業生產以及人為活動對于我國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而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已無法趕上破壞的速度,所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迫在眉睫。此外,我國人民也逐漸意識到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所以在實際環境保護工作中需要環境監測工作的支持,通過不斷完善環境監測技術,充分了解生態環境的污染狀況,從而制定出真實有效、科學合理的環境保護策略以及保護手段。
(1)在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中的作用。借助環境監測技術,能夠讓生態環境保護部門充分、全面的了解我國環境質量實際狀況以及存在的各類問題,從而為后續的環境保護措施制定以及信息數據分析提供有效依據,為各種不同類型的保護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其目的是保障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共同發展。在實際應用的過程當中,環境監測技術具有良好的實用性效果,能夠大大提升環境保護力度。例如,對于污染較為嚴重的工業區域,環境保護部門就要加大環境保護措施的強度,為其內部添加大量的綠色植物,擴充綠植種植面積,在保障工業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最大程度上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損害。這就需要相關環境部門對工業區域內部的環境狀況進行全面了解,才能對污染較為嚴重的產業進行針對性的完善和整改,保障整個工業經濟發展結構的可持續性。
(2)提高環境質量評估的科學性。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和生態自然環境緊密關聯,而構成生態環境的各類主要因素還包含大氣環境、土壤環境、水環境以及各類生物所構建的社會環境。當環境出現較大變化時,人們便能夠借助自身的感官獲知,但要真正地了解環境質量狀況,對環境的未來變化做出準確預測,就要借助生態環境的監測方法。而采取科學合理的生態環境監測便能夠達到這一目的,把控好大氣環境、水環境以及土壤環境等一系列關系,同時也能更好地預估和分析環境變化對于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通過環境監測法能夠詳細直觀地對生態環境水平進行呈現,讓各項環境保護更加順利高效的實施和開展,從源頭上解決各類污染問題,防止生態環境遭受更大損害。
(3)在環境管理與排污許可證制中的作用。在工業生產的過程當中,部分生產過程難免會將含有污染物質的污水、廢氣和廢料排放到自然環境當中。如果這些有害物質在排放之前未能經過有效處理,就將其直接排放到生態環境當中,便會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作用。因此,我國政府不斷頒布各項污染物質的排放標準,相關工業生產單位需到有關部門申領排污許可證,從而實施強化管理。所以,采用環境監測技術是排污許可證監管方式當中的重要技術手段,一旦在監測過程當中發現該單位的污染物質排放超標,就要對其采取相應的處罰,并督促其整改,確認其排放符合標準后才可繼續生產。
(4)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針對生態環境的質量監測工作,必須要采取科學有效的監測方法,同時還要按照環境監測質量標準參數進行動態化觀察,這些環境監測參數往往不是固定的數值。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各類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而在工業污染氣體持續排放的過程中,會誘發溫室效應以及自然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霧霾污染極為惡劣。針對大氣環境的監測工作,技術人員必須要關注二氧化碳的排放濃度以及可吸入顆粒物的水平和指標,實時監測空氣當中有害物質的實際含量,這一指標也有可能會加入到大氣環境監測質量指標范圍當中。在新型的生態環境監測指標當中,環境質量檢測標準制定工作,將不會再次開展水源危害以及人體環境危害的實驗,而是采取周期性的大氣環境監測,將其數據指標作為重要參考依據,完善評定過程。由此看來,大氣環境的監測工作必須要具備良好的科學性以及準確性,為后期大氣環境監測質量標準的評定奠定良好基礎,提供詳細的數據支撐。
(5)在開展機動車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在開展現代化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過程當中,機動車排放物的污染治理是極為重要的環節之一。我國機動車保有數量巨大,機動車在行駛的過程中會排放大量尾氣,而尾氣是城市空氣污染當中的重要因素。環境監測部門要和環保監察部門、交管部門協調開展工作,針對城區內部的機動車以及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全面的尾氣排放檢測工作,一旦發現不能通過檢測的機動車,環保和交管部門就要根據法律法規的要求,對其進行處罰,直到其排放標準符合要求后,才可恢復通行狀態?,F階段,我國省級及以下單位環保部門,都已逐步建立了對口的機動車檢測部門。
(6)促進社會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協調性。我國的生態環境管理部門會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收集、統計各類生態環境數據信息,而環境監測技術的應用也離不開大量數據信息的支持,通過對數據信息的分析和判斷,制定出符合當地區域發展特征同時兼顧針對性的環境保護措施。環境監測工作的推進優勢,便是能夠高效地收集各類數據,在分析完畢之后便能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必要的參考,也能讓環境保護工作結合區域經濟的具體發展需求,為環境保護計劃制定合理方案,這也能讓環境保護工作更加順利,符合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城市規劃的工作當中,環境監測技術能夠最大化地體現出城市化進程的優勢以及特點,促進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也能保留原有的生態環境特征。例如,在環境監測中,各個工業企業的污染水平能夠得到調整和分配,還能制定出綠色植物的種植方案,讓各地區的污染都能得到良好控制。此外,依據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政策和發展原則,能對各個城市進行全方位規劃,推動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協同進步。
(1)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雖然我國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對于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強,相應的環境保護政策也在不斷頒布,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當中,法律法規仍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和缺陷。這主要體現在環境監測工作的法律法規內容上,需要相關單位不斷健全和完善。由于法律法規內容的不足之處,導致部分環境監測工作缺乏有效的理論基礎,以致各項監測信息不夠準確、不夠及時。同時也會造成環境監測數據發揮不出應有效果,這為環境保護工作的良性開展埋下隱患。同時,環境監測工作在開展的過程當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但是沒有法律法規的支持,其資金投入量并不會得到良好保障。
(2)環保設施建設不規范。在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要采取標準化的開展手段,并應用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對環境狀況展開分析和探究,從而得到較為準確的環境污染狀況信息,做出較為準確的環境污染評估。所以,在實際環境監測的過程當中,其檢測過程較為復雜和繁瑣,需要相關監測部門制定一套完善、全面的檢測機制和檢測模式。但是在我國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其檢測機制和檢測機械設備較為陳舊,這也極大程度上限制了環境監測工作的有效發展。
(3)環保工作執行力低下。結合各個城市的實際發展水平以及建設程度,從而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生態文明管理制度和管理標準,但由于生態保護工作的事項繁雜,需要大幅度地對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進行調整和修正,而在此過程當中會造成環境保護工作難度的進一步提高,使得管理工作的執行力嚴重下降。各類生態文明建設制度的設立以及執行力,是城市環境保護工作有效開展的基礎和前提,能為環境保護工作的落實以及城市衛生安全監督設置相應的標準,還充當著城市未來發展規劃的主要依據。結合當前我國城市的發展狀況,各城市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人員通常只會對垃圾進行較為簡單的收集和處理,起到了衛生管理職能的作用,但是對于城市生態環境的監督職能,卻未能充分發揮出來,在城市的長遠發展和長遠規劃當中也不具備應有的效果,而造成了生態文明建設執行力持續下跌的狀況。造成該種現象的又一主要因素是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不足,未能充分了解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類知識,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人員也未能充分認識到自身崗位的重要性,使得監督以及管理職能無法充分發揮出來,嚴重影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推進。
(4)環保工作信息封閉。在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社會逐步進入到信息化時代,但各類生態文明建設的數據信息卻沒得到全方位公開,環境共享理念仍舊保持留存思維,而封閉化的數據信息共享,會直接限制生態文明建設的進度。因此,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行政管理部門、人事管理部門以及決策層都要將信息內容對公眾進行公開,讓全民達成利益共享和風險均攤效果。一直以來,我國的環境保護管理工作,都會沿用傳統的工作流程,各類數據信息也只提供給相應的管理部門和工作人員,包括各個地區的政府以及環保局等,信息并不能全面公開,長時間保持封閉式的信息傳遞模式,這讓社會大眾無法有效地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進度進行全方位了解,導致生態文明工作的開展遭受了極大的限制和阻礙。而目前的經濟社會模式下,廣大人民群眾是市場經濟的主體部分,仍舊沿用傳統的封閉式信息傳遞模式,便會導致公眾無法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當中,也難以對自我進行環境管理。為此,信息化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要緊隨時代潮流,切實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進行大眾化和透明化處理,使所有的社會群眾都能夠清晰明朗地了解環保工作的實際進展,從而為人民群眾提供參與的機會。
(1)全面提升監測質量。從環境監測工作角度出發,最基本的就是要保障最終監測水平和監測質量。這就需要相關監測部門,加強對內部監測過程的監管力度,結合機構的實際監測水平,制定出一套全面的監測體系和監測模式,形成對監測區域的網絡化覆蓋監測狀態,快速地將各區域的監測數據歸納匯總,為后續的評估和判斷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同時,要不斷強化環境監測機構的監管能力,從而建立以省為單位的全面的環境檢測體系,確保自上而下都能全力地投身到監測工作當中。其次,要不斷推動監測機構內部的發展和創新水平,加大對內部質量的監測力度,更加高效和準確的保障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提升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時效性,一旦發現監測過程和監測數據當中有弄虛作假的行為,就要對其及時地進行嚴厲處罰。
(2)積極引進先進監測技術。近些年來,我國現代化科學技術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這也為環境監測設備和環境保護技術提供了良好的創新條件,同時也為環境監測工作帶來了更好的技術支撐。因此,相關環境監測技術人員,要不斷引入現代化監測技術和監測設備,加大對機構內部技術人員的培養工作,招聘更多現代化監測優秀技術人才,使其能夠快速掌握各項新型監測技術和監測設備,推動環境監測工作更加高效開展。
(3)強化預警系統。為了保障環境污染問題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環境監測部門可建立生態環境監測預警機制。該種監測手段不但能夠保障監測人員能夠對實際污染狀況進行動態化掌握,還能結合實際狀況對生態污染的具體程度作出準確判斷,及時地對潛在問題作出預警防范,促使廣大生態環境保護人員能夠更快更高效地對問題進行預防和處理,積極地做出應對措施,讓環境監測的價值能夠得到最大化的體現。
(4)加大對于環境監測工作的管理力度。要想從根本上提高生態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整體效率,應提高環境監測數據獲取的準確性以及時效性,要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監測管理制度,在生態環境監測中的數據質量管理期間,需要當地生態環境保護部門提高重視,發揮出其管理職能以及作用,制定環境監測條例,保障其能夠嚴格全面地落實,在實施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地對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創新現代化管理策略。另外,應進一步強化內部風險的控制管理水平,確保各級生態環境監測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都能全面掌握監測技能和監測方法,真正地認識到自身崗位的重要性,使其技術服務責任和服務意識不斷提高。此外,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要保持較高的效率,在短時間內就要建設一批專業的實驗室,打造一支生態環境監測管理專業團隊,以此方法強化環境質量管理監測工作的質量水準,還要為從業人員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在不斷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同時,完善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體系,提高內部監測機制應用的力度,讓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
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是我國不斷改革過程當中的重要建設內容,也是社會主義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和保障。而環境監測技術則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當中的重要技術手段,相關監測人員要加大重視力度,針對當前環境監測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進行改善和優化。我國政府也要持續頒布環境監測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定一套全面的環境監測體系,運用現代化監測設備和監測技術,推動我國生態環境的監測水平持續良好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