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吉
(作者單位:張家口市天辰城鄉規劃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隨著人們對于自然認識的進一步加深,為了進一步促進社會、自然與經濟之間的協調發展,進而提出了生態型城市建設的相關理念,建筑行業與時俱進,需要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但是現階段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比較注重項目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因此,通常會忽略掉環境與生態建設等方面,進而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一系列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將生態城市這一概念應用到城市規劃中,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進行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相關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城市的發展建設,因此,生態城市這一理念的應用與推廣成為了當前城市規劃設計中的一個重要推動力。生態城市的發展建設是為了進一步滿足人們對生態環境的實際需求,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之中,主要是對自然環境、人們的日常生活、氣候狀況以及城市區域的劃分等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規劃。與此同時,在進行城市規劃時,社會屬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條件,不僅對城市的發展方向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且還會影響到城市經濟功能的實現。相關工作人員在規劃的過程中需要盡量提升規劃的相關意識,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并進一步加強對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土地進行合理的規劃,促進城市的發展。
生態城市建設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階段國內有關生態方面的設計大多停留在試驗性質這一階段。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重點解決資源浪費以及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問題,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對施工技術等多個方面進行創新優化,目前在進行生態設計的過程中,一些設計原則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并不能實現各功能之間的平衡。
隨著我國現代化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為了進一步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生態化城市發展的模式已經逐漸成為了主要的趨勢,但是在實際的應用發展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積極的尋求解決措施,注重相關設計經驗的累積,在城市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兼顧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進一步降低在建設過程中給環境帶來的壓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城市生物多樣性是指讓除了人以外的各種生物體能夠緊密且有規律的結合在一起,并且可以從中體現生態系統、基因以及物種等部分之間的差異。在城市規劃設計中遵循生物多樣性,可以進一步體現自然界與人類之間的復雜關系,并且由于不同的地區環境不同,使得城市的生物多樣性也有著自己的特點。
在進行生態城市設計規劃的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應該遵循生態承載力這一基本原則。人口作為影響城市生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指標,在設計之前工作人員應該對城市的人口構成、總數以及密度等相關數值,進行科學的調查調控。與此同時,還應該考慮城市相關產業的布局、種類以及數量結構,對城市的生態資源環境進行合理的開發與利用,進一步降低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相關設計人員需要結合具體的工程項目情況,對城市生態的承載力進行科學的估計,并基于此基礎之上采用合適的技術手段以及社會方法,開展相關的生態保護工作,進一步增加其承載能力。
在城市建設規劃中遵循城市生態位最優化的基本原則,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生活生態位通常會涉及到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環境這兩部分的內容,為了進一步實現城市生態位最優化,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從微觀、宏觀這兩個方面入手,要求每一個城市的居民都能夠享有較為公平的待遇。除此之外,城市生態位可以進一步反映整個城市的現狀,在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以人類的生活活動為主,并且需要保證生活活動與生產活動兩者之間不會發生沖突。
自然中所有的群落均是遵循著生長的相關規律運行生長的,在進行城市生態建設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城市成長性的相關原則,人類在對自然資源進行利用的過程中需要遵循這一規律,將城市的建筑、文脈、社區以及歷史等多方面的內容,當作生命體系與形式,在此基礎上對城市進行合理的規劃,使其能夠保持不斷發展、更新的狀態。
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現代化城市建設的實際水平,進一步緩解城市環境的壓力,需要對其發展現狀進行細致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相關的工業企業規模也在隨之不斷地擴大,這無疑會給環境帶來很大的壓力,對于城市生態環境的實際質量造成很大的威脅。現階段我國生態環境的現狀較為惡劣,在環境保護工作中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相對來說在進行環境治理的工作時需要消耗很長的時間與資源。但是為了進一步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需要制定相關的措施,進一步協調社會與生態之間的關系。第二,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對于建筑行業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對設計進行科學的規劃,使得相關的目標得以實現,進一步加快現代化城市建設的發展進程。
我國的工業化建設的時間相對來說起步較晚、起點較低,為了進一步促進國家的發展進步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成本來支持經濟的快速增長,而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使得在發展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只重視推動城市進展,而忽略了對生態的保護不利于國家的健康持續發展。
由于受到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在促進經濟提升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其中環境污染問題最為典型。環境資源作為人類共有的財產,更夠為所有人帶來一定的利益。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有一部分人試圖從中獲取更多利益,只是一味地追求市場經濟價值,對其進行肆意的掠奪進而為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為了進一步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應該重視起這一部分的問題,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按照相關的職責進行劃分,進一步改善當前城市環境的現狀,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我國發展與進步由于受到人口基數的影響,使得我國的人口數量增長水平增長速度較快,人口方面的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人們為了改善生存的相關條件,會開展圍湖造田等一系列的活動,無限制地對自然資源進行開采利用,超出了環境的承載能力,為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域的差別相對來說較大,因此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過程中也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進行生態化城市規劃設計的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生態化城市規劃設計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居住環境的美感,通常會采用單純的物種進行種植,但是這樣的方式從空間結構上缺乏相關的群落分層,生物種類的多樣性較為單一,在進行綠化設計的過程中很好會有灌木、喬木以及草叢等相關的搭配結構,使得城市綠化千篇一律缺乏美感,不利于展現城市獨特的風貌并且會弱化城市綠化的相關效益。
在進行生態環境建設的過程中,不少城市會在建設的過程中引入大量的外來樹種,而忽略掉了對本土優良樹種的培養種植,這些外來樹種并不能很好的適應當地的生態環境或者會出現外來樹種“搶占”本地資源的情況,不利于本土樹種的生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域的文化特征。
隨著現代化城市建設地不斷推進,各種高層建筑層出不窮,對于這些建筑而言,裙房屋頂在建筑美觀性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周圍綠化與建筑的搭配,可以采用成片的常綠樹來作為背景,闊葉落葉樹可以構建成較為明快的圖案,兩者之間形成鮮明的空間對比。在一些北方地區可以對常綠針葉樹進行成片的種植,給人一種壯美的感覺,形成具有特色的藝術景觀。
除此之外,生態廊道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的因素,相關工作人員需要設計合理的結構。例如,在城市交通道路的兩側可以設置合理的綠化帶,不僅可以起到分隔交通的作用,還可以進一步降低噪音與空氣等方面的污染問題,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在進行植被的選擇時要注重季節與色彩的搭配,形成賞心悅目的景觀,避免綠化帶、人行橫道以及市政管線等幾個方面間的矛盾。
在進行生態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結構設計師、燈光學家、土建工程師以及建筑設計師應該進行緊密的聯系,對城市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可以采用較為先進的科學技術將城市的文化以及歷史元素更好地融入規劃設計中。例如,為了減少資源的消耗,可以在遮陽雨棚的上方設置安全太陽能光板用于夜間照明的光源。在進行公園設計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到對雨水的利用,設計時設置適當的雨水收集系統來對雨水進行回收利用。
城市的濕地系統可以起到調節城市整體生態環境的作用,主要包括對土壤、植物以及水等幾個方面的保護與恢復,進一步加強濕地系統保護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旱澇等自然災害的出現,提升城市生態系統的抗干擾能力,有利于促進建設綠色城市。在實際的規劃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重視該方面的問題,對濕地系統進行合理的保護。除此之外,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城市交通規劃的實際水平,需要相關人員樹立起交通優先的意識,進一步加大技術的研發力度,積極采用新能源交通工具,與此同時,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還應該引進相關的競爭機制,逐步提升城市交通的重要地位。
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堅持科學發展的相關理念,為進一步提升城市產業規劃的水平,指定健全的規劃方案,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側重于發展能源消耗較小經濟效益相對來說較高的產業。與此同時,相關部門應該依據城市功能的布局來對工業的規模進行嚴格的管控,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對產業布局進行改革優化,將污染性較大的產業撤出城市,加強生態監管力度,打造出和諧穩定的生活環境,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生存空間。除此之外,由于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存在空間緊缺的問題,在城市規劃中還需要設置自然開放的空間起到緩沖調節的作用,預留出綠地、廣場等公共設施的空間賦予其休閑娛樂的功能。
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按照城市規劃的相關發展方向,尋求自然與人治安的平衡,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城市的相關內環,制定出合理的標準,促進城市規劃的協調統一。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應該遵循社會發展的相關指標,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之下,進一步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人口的綜合素質以及生活品質,需要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的相關建設,使得城市的載體功能能夠進一步適應城市的發展。
在城市發展建設的過程中,會給環境帶來很大的壓力,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城市進行大規模的治理。在治理的過程中應該全面貫徹環境生態建設的相關準則,將垃圾進行科學的處理,變廢為寶,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探索尋找回收利用的新思路與新技術,在進一步提升污染治理水平的同時,不斷完善城市的發展。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噪聲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工業水的利用率以及垃圾的處理等多個方面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進一步提升環境的實際質量。
生態城市的發展建設離不開對城市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與設計,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按照城市未來發展的方向,對生態城市發展建設的方案進行分析設計,合理的協調城市生態環境與人口數量之間的關系,按照城市文化的發展方向與實際需求,來確定人口的容量,從而對城市進行準確的定位。除此之外,還應該進一步提升城市自然規劃的相關法律標準,努力完善城市規劃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適當的添加人工環境建設實現對城市生態的調節。
在對城區內部進行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還需要對生態環境進行合理的改善,遵循自然發展的原則,需要保留城區中的湖泊、河流等,在開挖人為河道時保留原來的自然堤岸曲線,將自然與人工環境進行良好的融合,在節約投資的同時也有利于泄洪排澇工作的開展。
除此之外,應該對綠化系統進行合理的規劃,通過采用合理的植物來進一步改善空氣環境以及噪音污染等方面的問題,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了解植物的特性,注重搭配,對樹冠間距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統一的規劃。
總而言之,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側重于樹立起相關的生態城市理念,在進行城市規劃的過程中下,相關設計人員應該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情況,融入地域特色合理的利用本土的資源進行科學規劃,進一步提升城市的生態化水平,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營造出良好的生活環境,提升人們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