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民黨二大代表選舉法之爭與國民黨的分裂*

2022-02-05 18:30:42
經濟社會史評論 2022年3期

蘇 舟

孫中山去世后不久,國民黨迭經震蕩,終致分裂。這一過程為時不過一年,卻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學者們從內部權力及派系斗爭、國共關系及蘇俄的分化策略等角度對分裂的原因、過程及影響做了極為深入的研究①參閱李國祁:《民國十四年汪精衛的爭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7期;李云漢:《從容共到清黨》,臺北:“中華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66年;謝幼田:《聯俄容共與西山會議》,香港集成圖書公司,2001年;楊奎松:《容共,還是分共?——1925年國民黨因容共而走向分裂的歷史考察》,《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4期;楊天宏:《蘇俄與20年代國民黨的派別分化》,《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尚紅娟:《革命黨精英在“聯俄”“聯共”后的蛻變:“西山會議派”之再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第72—91頁。。但既有研究均未對下述史實多加側目:一屆三中全會②在諸多國民黨史重要著述中,一屆三中全會僅指1925年5月18—25日在廣州召開的那次會議,但揆諸史實,該會于3月31日在北京開幕,4月13日后一直流會但未閉會,5月18日在廣州接續召開。參見蘇舟:《謝持與民國政局》,博士學位論文,四川大學,2013年,第134—137頁。前后,國民黨內圍繞二大代表選舉法展開了激烈爭論,因未能形成共識,致部分中央委員在京召開西山會議,重新修訂選舉法,進而各自選舉代表,在粵滬先后召開二大,此乃正式分裂之標志。與國民黨分裂密切相關的選舉法之爭,學界的研究①李里是僅有的對國民黨二大代表選舉進行研究的學者,但他側重于國民黨一大和二大代表選舉機制的比較研究,對國民黨二大代表選舉法之爭并未涉及。參見李里:《國民黨第一、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機制初探》,《民國檔案》2017年第1期。極其有限,或在討論國民黨此次分裂時,過于側重人事關系,對制度因素的關注不足。鑒于此,本文力圖重建二大代表選舉法之爭有關史實,側重從制度層面探究該爭論與該黨分裂的關系,以期得出新認識。

一、選舉法的艱難出臺

按照一大制定的總章,全國代表大會是改組后黨的最高權力機關,每年召開一次,代表選舉法由中央執行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執會)決定。②榮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上)》,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第25頁。但因孫中山染病離世,召開二大的籌備工作未能及時展開,以致第一屆中執會已逾任期而未能及時改選,這引起黨內部分人士的不滿。一些國民黨人“在協和醫院附近某處開會”,討論召集二大問題,提出中執會“業已期滿,即須改選”。③《國民黨昨日開會》,《晨報》1925年2月10日,第3版。年初在京成立的護黨同志會則數次公開通電否認中執會,所持理由亦是任期已過數月,未遵章改選。④《國民黨裂痕已顯著》,《大公報(長沙版)》1925年4月10日,第2版。為了堵塞反對者口舌,從速召集二大被提上議事日程。1925年2月3日,在京隨侍孫中山的中執委、政治委員召開聯席會議,決定二大于5個月內召集。⑤王仰清等標注:《邵元沖日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11頁。

為籌備二大,制定一部既符合總章又適合黨情,并能被全黨廣泛接受的選舉法遂成焦點,但選舉法的出籠并不順利,可謂一波三折。史料顯示,中執會一開始僅欲仿效一大的做法,只對代表選舉的方法做些簡略規定,并不打算制定一部法條明確、規范、系統的選舉法。1月29日,中執會第63次會議決定“由組織部擬定選舉代表方法,于下次會議報告”。但組織部沒有執行決議,及時擬定草案,以供討論。不久,隨孫北上在京的政治委員會致電中執會,提出《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在五個月內召集案》,要求制定選舉法。2月9日,中執會作出“領有黨證者方取得選舉權”“采用有限制的比例選舉法”兩點籠統規定。當上海執行部就選舉法函詢時,3月19日,中執會僅以“俟中央全體委員會議決定”回復。⑥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三)》,香港:開源書局出版有限公司,2021年,第 5、8、21頁??梢姡詻Q定召集二大后,中執會并未遵照總章著手制定選舉法,以致謝持在3月27日北京執行部會議上,直指“中央執行委員會不規定選舉法之失職”⑦《謝持日記未刊稿》第4冊,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406—407頁。。

其后,為制定選舉法,國民黨內紛爭大起。為籌備二大,一屆三中全會于3月31日首先在北京開幕,由于準備不足,沒有提供選舉法草案作為討論基礎。4月3日,三中全會致電廣州中執會,“請通知各同志征求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法意見”。6日,組織部才提出《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法案》,但該草案極為粗疏,中執會就此作出的決議,也僅涉及“選舉用單舉法”、規定各省出席代表與其黨員數量之關系、“特別市和特別黨部與省同”等寥寥數條,沒有其他詳細規定;不具黨內法規形態,以致中執會只能以“選舉手續由中央組織部定之”函復三中全會。4月9日,中執會決定“征集各黨部意見”。三中全會因不滿中執會在制定選舉法草案上的慢速與低效,電令其在全會期間“停止開會”。①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三)》,第41—42、49頁。13日,三中全會公推居正、覃振等起草二大組織法及選舉法,居正、石青陽、鄧家彥、石瑛等為二大籌備員。后因汪精衛等中執委以缺席相抵制,并謀劃在廣州續開三中全會,北京會議遂因人數不足成為流會,已起草完畢的選舉法草案未及提付全會表決即胎死腹中。

謝持、居正、覃振及石瑛等北京會議與會者們并不甘心,于4月28日公開致電各級黨部,“代表大會組織法、選舉法已起草完畢,將根據本會議決,征求意見,另行宣布”,重申他們的選舉法制定權。②凈因:《國民黨決定在京開代表會》,《申報》1925年5月3日,第6版。但是,三中全會即將在廣州續開,選舉法制定權的易手已不可逆轉。4月20日,中執會通令各省區于7月1日前成立各級黨部組織,以便屆時依法選舉二大代表。③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三)》,第48—49頁。23日,中執會令組織部審查江蘇等地方黨部對選舉法意見案,并“擇要匯齊”,以便向續開的三中全會提付。④《中央執行委員會議錄補志》,《黨聲周刊》第65期,1925年5月25日。5月11日,組織部向中執會提請審查初具法規形態的選舉法草案,中執會修正后,決定提交三中全會討論。18日,一屆三中全會在廣州續開,第一次預備會議認為,北京會議通過的二大籌備員決議案“各項組織查與總章不符”,二大應“由中央執行委員會負責籌備”。19日,第二次預備會議修正通過組織部提交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法草案》,二大代表選舉法遂成定案。⑤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三)》,第61、78、81頁。

二、圍繞選舉法的激烈爭論

選舉法主要包括:(1)關于選舉時間、選舉人數、選舉細則及選票樣式的規定;(2)關于選舉原則的規定。前者詳細而明確,篇幅亦最大,關乎每個黨員的切身選舉利益,但皆是一些常規性操作,容易達成共識,爭論不多。關于選舉原則,選舉法規定:選舉分“初選”和“復選”;“初選代表由區分部選舉之”;復選則由省黨部、臨時省黨部或特別市黨部辦理;無組織之省份由中執會指派特別委員一人,“有發言權,無表決權”;“選舉人以領有黨證為原則”;“所有初選復選,均須在當地黨部舉行”。①《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法》,卷宗號:D4-0-302,上海市檔案館藏。這些規定確立了二大代表選舉堅持黨部辦理選舉原則;不隸屬改組后的黨部與未改組地區黨員,均無選舉權原則(以下簡稱黨部選舉權原則),這兩個原則是選舉法的核心,成為各方爭論的焦點。

早在選舉法制定過程中,圍繞代表選舉是否堅持這兩大中心原則的較量就已展開。2月9日,中執會決議:在選舉前一星期“領有黨證者,方取得選舉權”。②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三)》,第8頁。此決議甫出,黨內反對聲音隨即出現。3月27日,謝持在北京執行部會議上即主張,“現在應體察黨情以定選舉”。③《謝持日記未刊稿》第4冊,第406—407頁。不久,上海執行部致電中執會,“選舉權因各地情形不同,似應略留伸縮余地”,委婉表達異議。中執會電復:“維持原案,凡有黨證兼貼足印花者有選舉權”,并將該意見函達在京召開的三中全會,重申對于選舉法的意見。④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三)》,第42頁。居正等在北京會議上主導的選舉法胎死腹中后,邀集同人繼續留京,“擬召集大會,討論黨務進行”⑤《國內專電》,《大公報》1925年4月15日,第3版。,甚至準備撇開中執會,改由一大前的上海本部籌備二大。⑥《民黨紛爭未已》,《晨報》1925年4月21日,第2版。

為即將出臺的選舉法造勢,中執會從各地黨部來函來電中擇取那些符合黨部辦理選舉原則和黨部選舉權原則的意見,在《廣州民國日報》連續刊發,相關爭論日趨公開化、擴大化和激烈化。5月1日,刊登上海市第一區第十一區分部的主張:“非黨部不能辦理選舉”,“非有黨證及貼有黨費印花者,無選舉權及被選舉權”。⑦《上海國民黨區分部請規定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法》,《廣州民國日報》1925年5月1日,第7版。15日,登載湖北省黨部“非經中央正式承認之組織不能辦理選舉”、“未經編入組織之黨員無選舉權及被舉權”的意見。⑧《湖北省黨部致中央黨部函》,《廣州民國日報》1925年5月15日,第6版。25日,刊發潮安縣黨部來電:“宜由各地已成立之黨部依法選舉,方能代表全體黨員公意,其未組織黨部之省區,萬不宜由中央指派代表。”⑨《潮安縣黨部電陳四事》,《廣州民國日報》1925年5月25日,第6版。

選舉法公布后,黨內迅即出現一股反對黨部辦理選舉和黨部選舉權原則的聲浪,紛請以一大成例⑩一大代表每省定為6名,由孫中山指定3人,各省黨員互相推舉3人,海外總支部及支部若干人。參見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第286—288頁。予以補救。河南黨員劉守中等、上海黨員劉霞凌等均致函中執會,表達不滿,力主二大代表人選應仿照一大“半選半指,半新半舊”的做法,“方昭公允”。??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三)》,第98—99、128頁。宋鎮侖等且將電文登于報端,公開“披瀝直陳”,公然叫板中央,“惟有仿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辦法,各省除選舉外,由中央執行委員會指派三人”,“若僅據現所公布之選舉法,而選舉代表,決不足以代表全國黨員,同人萬難承認”。①《國民黨員致廣州中央執行委員會電》,《申報》1925年6月26日,第11版。

對選舉法兩大原則的異議很快由黨員個人行動發展為組織行為。上海執行部針對選舉法中無組織省份由中執會指派特別委員、且只有發言權無表決權之規定,電請給予指派代表以表決權。中央監察委員會除對此表示不滿外,還對選舉法第四條所規定的“選舉人以領有黨證為原則”的條款表示反對,函請中執會予以修正。②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三)》,第117、119頁。

更有甚者,不僅對選舉法兩大原則提出異議,甚至企圖全盤推翻選舉法。他們以個人冒名組織,不惜將個人意志凌駕于黨部組織之上。有人以漢口特別市黨部、湖北省黨部籌備處名義致電中執會,要求“斟酌情形重行厘訂”選舉法;后來董必武揭穿,這“顯系有人假借名義”。③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四)》,香港:開源書局出版有限公司,2021年,第64—67頁。更典型的是謝持假借四川臨時省黨部名義向中執會提出抗議書,強烈要求廢止選舉法。《謝持日記未刊稿》收錄了一份謝氏留存、題為編者擬加的《一九二五年黃復生等向廣州國民黨中央提出的抗議書》(以下簡稱抗議書)。④《謝持日記未刊稿》第6冊,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347—358頁。該抗議書實乃謝持所擬,以四川臨時省黨部執委黃復生、朱之洪等名義向中執會發出。此一內情細節被時任四川黨務籌備員的吳玉章獲悉。吳和黃、朱等曾同為同盟會會員,共同致力于川渝地區的反清、反袁、護法等革命斗爭,關系甚密。7月3日,中執會決議派吳玉章為四川黨務籌備員,返川辦理黨務。⑤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三)》,第126頁。吳很快從省黨部職員中獲悉:該抗議書“由謝慧生(按:即謝持)在滬先發,然后才將稿寄交朱叔癡,送到省黨部的……想將選舉法完全推翻”。⑥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編:《第一次國共合作在四川》,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509、111頁。吳玉章在國民黨二大所做四川省黨務報告中公開此情,時隔不及半年,事實確鑿。如此刻意籌劃、大費周章的抗議書,體現出謝持的苦心孤詣。

這份抗議書開宗明義,直指選舉法的兩大中心原則“幾使四川黨員全部享有選舉被選舉之權利橫遭剝奪”,要求“加以根本上之修正或廢止,另制定之”。針對“選舉事宜應由中央或執行部令各省黨部通知各下級黨部辦理”,抗議書將“四川之未辦選舉者”歸咎于中央黨部和上海執行部遲遲不下達辦理選舉命令和選舉法。事實上,中執會和上海執行部之所以如此,乃因7月9日川省黨員自行組建的、未獲中執會承認的臨時省黨部,及此前據1923年黨務改進規定組建,但未及時改組的全川黨務實際主持者四川總支部,在中執會看來,不具有依法辦理選舉的資格,但抗議書認為,這是中執會故意“不令川省與聞此次選舉之事”。針對“選舉限于區分部”,抗議書指出:川省幅員千里,而“本黨黨員幾于無縣不有”,“各縣區分部之成立斷非短時間所能辦到”,若真正依照“行使選舉權者僅限于區分部”的規定,則“四川全省將百分之九十九未成立分部”縣市的黨員選舉權就被剝奪,“故本法選舉限于分部而無其他規定者,實屬大謬”,強烈要求中執會廢止這一規定,給予川省“全部黨員皆有依本來的組織實行其選舉被選舉之權利”。針對“無黨部組織之省份無選舉權”,抗議書認為:“四川雖未改組,斷不能視為未有組織”且“不改組之責任應由中央執行委員會及中央組織部負之”;中執會“屏四川于未有組織省份之列”,致使四川黨員橫遭“受剝奪選舉權之處分”,是川省黨員“代人受過”;“無黨部組織之省份無選舉權”的規定“實屬太無道理”,“有根本上之錯誤”,二大代表選舉“當問其有無組織,不當問其已否改組”。最后,抗議書提出:在四川黨員選舉權問題未解決前,“不能辦理選舉”,應將“大會開會日期酌量展緩”,以便重新制定選舉法,“辦理最完善之選舉”,“選舉真實代表到會”。

盡管抗議書僅以川省臨時黨部名義發出,且主要以四川黨務情形立論,但仍有數處意指選舉法不妥之處并不限于四川一地。如,選舉僅限于區分部產生的“流弊……恐不止四川一省”;因中執會“溺職”未對川省及時改組,而將四川歸入無組織省份之列,“此點恐不止四川一省為是”;選舉法“不合于各省黨務進行情形,而有根本上之錯誤”;修正或廢止選舉法,另制新法,“以求全黨之平實,不只四川一省之幸”。顯然,謝持并非僅就選舉法不適宜川省而抗議,大有代全黨發聲的公論之意。①《謝持日記未刊稿》第6冊,第347—358頁。

上述針對選舉法的異議和挑戰,揆諸國民黨組織發展實情,亦非無因。據統計,截至1925年底,國民黨僅在廣東、湖南、河南、直隸、江蘇、湖北、江西、山東八省建立了正式省黨部組織,正式省黨部下轄的縣市黨部均超過5個;更多的省區或僅成立臨時省黨部,或連臨時省黨部也未成立,而臨時省黨部下轄的縣市黨部均不足5個;全國縣市黨部僅197處,區黨部僅722處,區分部僅3 388處;即便那些依章改組的地區,仍有相當多黨員未向當地區分部登記。改組前國民黨號稱有黨員30余萬,但登記在冊的黨員數為175 875人(包含改組后新加入的大批黨員),可推知,未及時加入改組后國民黨組織體系的老黨員,可能不下15萬人。②楊幼炯:《中國政黨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第192—194頁。若完全依照選舉法產生二大代表,全國眾多未改組地區的黨員、改組后未按規定建立黨部組織地區之黨員,及未向各地黨部登記的老黨員,都將失去選舉資格,這樣確乎有失公允。

雖然針對選舉法兩大原則的異議和挑戰經持續發酵,在黨內上下掀起一股不小的聲浪,且揆諸該黨的歷史和現狀,反對者并非完全無據。但是,在新的組織系統已經確立的情況下,修正甚至廢止選舉法的訴求必然損害黨的組織權威。中共北方區委當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既然改組后依據總章重新確立了黨的組織系統,“此次大會的代表得由法定的各省、各市、各縣的各級黨部產出”,“否則便失掉了黨的尊嚴”。③菩海:《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意義》,《政治生活》第38期,1925年5月1日。中央全會是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最高權力機關,由三中全會議決的選舉法不容置疑,若因某些黨員個人或黨部組織的反對而被修正甚至被廢止,自然有損黨的組織體系,破壞黨的權威。因此,那些對選舉法的異議或多或少顯得不合時宜,并不能獲得黨內廣泛的同情和支持。當時以不偏不倚的中派自居的戴季陶、葉楚傖、邵元沖等中執委,對那些不遵從改組精神、游離于黨的組織系統之外的老黨員并無好感。戴此時出版了《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他在書中嚴厲批評那些留戀“從前那一種自由放任的辦法”的老黨員,指責他們“不登記不領黨證”“登記了而又不出席黨部會議”等行為,使國民黨和三民主義失卻信用,“直接間接使黨的基礎動搖”。①戴季陶:《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季陶辦事處,1925年,第26—27頁。戴季陶甚至不把那些老黨員視為同志,他要求凡是到季陶辦事處索書者,“必須持有黨證或各級黨部證明”,且“每一黨證限于一冊”。②《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前編出版》,上?!睹駠請蟆?925年8月3日,第1張第1版。一位自稱曾是中華革命黨成員,但未在杭州當地黨部登記的讀者,因無法領取此書,希望戴氏取消此項限制③《來函》,上?!睹駠請蟆?925年8月9日,第3張第2版。,但戴堅持憑黨證贈送的原則不動搖④《季陶辦事處啟》,上?!睹駠請蟆?925年8月11日,第3張第4版。。戴季陶在贈閱一本著作這般并無多大利害之事上都固執地堅持黨部辦理和黨證原則,可見他對選舉法兩大中心原則的堅決捍衛態度。所以,戴季陶對謝持等廢止選舉法、另起爐灶的主張不以為然。他在致胡漢民的一封信中明確反對謝氏以一大成例取代選舉法的意見。⑤陳紅民輯注:《戴季陶1925—1926年間致胡漢民等幾封信》,《民國檔案》2005年第4期。

基于上述原因,中執會態度決然,毫無通融余地,決意捍衛選舉法兩大中心原則。選舉法公布不久,中執會發出黨內通告:為賡續一大精神,益加嚴密黨的組織,集中各地革命分子,使全體民眾信仰三民主義,選舉法“于代表之人選特嚴,初選復選,均須于當地黨部舉行,所以防冒濫也”,明確規定“未經登記手續者,照總章所規定之黨員資格尚未確定,不能取得選舉權”。堅持兩大原則的意指十分明顯,而對異議者所指陳各節,僅期望代表選舉時各方同志“情意浹洽”“互忘人己”,但并無排除紛爭、化解歧見的實質舉措。⑥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三)》,第105—107頁。

但是,中執會對反對選舉法的說詞似乎束手無策,只是一再嚴詞拒絕。謝持、劉守中、劉霞凌、宋鎮侖、上海執行部、中央監察委員會、鄂省及漢口特別市黨部等修正選舉法的訴求,均被其否決,⑦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編輯部:《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三)》,第174、98、128、117、119、189頁。而爭執依然繼續,于是反對者走上組織異動之途,西山會議提出了廢止選舉法的訴求。居正說,“修正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法”是西山會議的目的之一。⑧居正:《清黨實錄·編輯大意》,臺灣新北:文海出版社,1987年。西山會議開幕不久,有媒體指其“為解決此屆代表大會之各種問題而集會”,選舉法問題是“各種問題”之一。⑨畏壘:《國民黨之三大派》,《商報》1925年11月26日,第1張第2版。吳江縣黨部批駁西山會議時指出,“推翻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為“不言可驗”之罪證。①《中國國民黨江蘇吳江縣黨部啟事第一號》,《商報》1925年12月9日,第1張第1版。1926年3月30日,沈定一向上海中央二大報告時宣稱,在西山會議所通過的諸多決議中,“第一是修正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法”,而“取消共產派在本黨的黨籍”“取消政治委員會”“決定鮑羅廷解雇”“決定對于國際之決議”“開除汪精衛黨籍六個月”等通常被視為西山會議更為重要的決議案,在當事人沈定一的排序中,均位其下。②陶水木編:《沈定一集(下)》,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第715—716頁。

1925年12月2日,西山會議通過《修正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法》,該法將二大代表分為指派及選舉兩種,廢除無組織省份黨員無選舉權及指派代表無表決權的規定,從根本上顛覆了黨部辦理選舉和黨部選舉權兩大中心原則。③居正:《清黨實錄》,第10—11頁。該法案公布后,爭論的余波又起。29日,西山會議派操縱的“上海中央”通電反對廣州中央二大,所持理由之一即為其選舉法“缺漏偏頗之處至多”,如“華僑代表額之特少”“未成立省黨部黨員選舉之全權則屬上海執行部”等,“于法理上尤背法選程序之旨”,故“不得不否認其有效”。④《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否認廣州非法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海《民國日報》1925年12月31日,第1張第1版。其后,上海中央照其選舉法產生代表,并決定于次年3月29日在上海召開另一個二大。廣州中央統屬下的各級黨部紛表反對。其中,江蘇省黨部、上海特別市黨部的聯合通電,集矢于上海二大選舉法之不當,特別指斥該法中孫中山指派之一大代表依然出席二大之規定“尤可笑者”,無異于將“代表選舉制”變成“代表終身制”,“為紀律計、為名義計,終不能不加以討伐”。⑤《中國國民黨江蘇省黨部、上海特別市黨部聲討反動派召集偽代表大會宣言》,《商報》1926年3月19日,第1張第1版。但上海中央不為所動,如期舉行二大,選舉法的爭論至此收場。

三、選舉法之爭與國民黨的分裂

由上述梳理可知,圍繞二大代表選舉法的爭論和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首次走向大分裂的過程相始終。不可否認,這些爭論在相當程度上屬于權力斗爭,國共關系及共產國際的分化策略夾雜其中,各種因素相互作用,最終導致該黨分裂。同時,選舉法之爭也為觀察國民黨改組后,效仿蘇俄政黨組織辦法的實際運作提供了一個恰當的案例。

1.選舉法之爭是國民黨改行委員制陷入運作困境的表征。國民黨人對委員制極其陌生,不懂其運作機理,導致該黨決策制度失效

自同盟會以來,國民黨長期實行事實上的黨首制,孫中山被尊奉為總理,總攬黨務,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為了把以前由孫“個人負擔的革命重大責任”分之眾人,“如列寧先生之于俄國革命黨一樣”,不因個人而興廢,改組時決定采用俄共(布)實行的委員制。①《孫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36—137頁。依據黨章,黨的組織體系由自下而上的區分部、區黨部、縣黨部、省黨部及中央黨部五個層級構成,由選舉產生的額定委員組成的各級執行委員會執行黨務,由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中央執行委員會是最高黨務執行機關。②蕭繼宗主編:《革命文獻》第70輯,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輯發行,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76年,第46—47頁。為表示對孫中山的尊敬,一大仍保留總理一職讓其專任,且賦予包括“對于中央執行委員會之決議有最后決定之權”等獨大的權力。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史料(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94頁。因此,孫中山生前所實行的其實是“有總理職務的委員制”。④茅家琦、徐梁伯等著:《百年滄?!袊鴩顸h史》,廈門:鷺江出版社,2009年,第198頁。孫中山逝世后,即選舉法爭論伊始,作為該黨根本決策制度的委員制方正式運行。

著名政治思想家喬萬尼·薩托利指出,委員會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制度化”決策小團體,委員制是“一種得到廣泛實踐的有效的決策制度”,亦是“政治的真正本質中最普遍、最關鍵和最受到誤解的一部分”。為幫助人們理解該制度的運作機理,薩氏分析了全體一致原則和多數原則的區別:委員會“總是很難按照多數原則工作”,一般不付諸投票,即使付諸表決,也“只是為了記錄的目的舉舉手而已”;雖然每個委員都有否決權,但在實踐中很少行使,這使得委員會的決定絕大多數時候是全體一致通過;在委員會中,“各派在需要決定的具體問題上不求徹底一致”,帶有協商性質的“相互捧場、討價還價、妥協解決和互相調整”的操作模式,使得“每一項決定都有可能經過長期的斗爭而以一個中間路線的解決告終”;委員會決策是正和決策,“所有成員看來都能有所得”。而多數原則產生“零和的結果”,即“多數全贏而少數全輸”。如果使用多數原則“不是例外而成了常規”,決策成本就會高得無法承受,該委員會也就無法正常有效運作。⑤喬萬尼·薩托利:《民主新論:當代論爭》,馮克利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339—346頁。

用這個政治學原理檢視選舉法之爭,反映出國民黨人對仿自蘇俄的新制極為隔膜,屢屢嚴重偏離委員會的工作常規,導致決策制度失效,主要表現有二:

其一,經常采用多數原則的投票表決方式形成決議案,始終未能出現“全體一致通過”的局面。在4月13日的三中全會北京會議上,反對者有謝持、居正、石瑛、石青陽、李烈鈞、覃振、鄧家彥等,贊成者只有戴季陶、王法勤、于樹德、鄒魯等四人,反對者利用人數優勢,全盤否決中執會成議。⑥《國民黨在京開大會》,《晨報》1925年4月15日,第3版。在廣州續開的三中全會上,戴季陶等又憑借絕對多數推翻了北京會議決定。當各地選舉糾紛頻發后,一些中委謀劃開四中全會加以解決,所恃即是本派居多數,穩操勝券。據黃季陸回憶,胡漢民曾說:“在一屆的中央委員里面,我們還是多數,你趕快到上海去見季陶、右任、慧生、子超、協和等人,叫他們趕快到廣州來,我們召開一次一屆四中全會,再商量出一個辦法來?!雹冱S季陸:《黃季陸先生懷往文集》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第872—873頁。西山會議召開后,汪精衛對媒體說,西山會議“單以人數而論,亦非多數,況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之決議案,尤無可推翻之理。是此種會議,當然無效”。②《汪精衛先生關于中央執行委員人數之重要談話》,《廣州民國日報》1925年12月9日,第3版。而西山會議諸人則針鋒相對地指出,雖然以參與人數計不足中執委總額的半數,但卻超過純粹國民黨籍中執委的半數以上,且與實際在廣州的中執委人數相比,則為絕對多數。③鄒魯:《回顧錄》,長沙:岳麓書社,2000年,第151—152頁。各方都以多數原則作為終極利器,與委員會的運作機理截然相悖。

其二,爭論各方不懂“相互捧場、討價還價、妥協解決和互相調整”的協商式互動,因此沒有出現令各方皆有所得的中間方案。選舉法之爭的特點,一是不妥協。雙方均以堅拒對方為能事,以致一再出現“多數全贏而少數全輸”的“零和的結果”。史料呈明,委員制運行之初,中執會內氛圍即不正常,各委員間關系緊張,缺乏正常運作的基本條件。鄧家彥回憶,居正、丁惟汾在一次黨內會議上發生爭執,“居勃然大怒,攘臂而起,曰‘老子要揍你!’丁抱頭鼠竄而去”。④郭廷以等訪問:《鄧家彥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第20頁。這樣的場景并非孤例。4月13日,北京會議圍繞選舉法等問題“爭執辯難,歷四小時”,主席丁惟汾見形勢不利,不肯提付表決,離席躲避,居正等以“革其黨籍”相警告,并強行將丁牽回以主持表決。會議進行中,于樹德憤然退席,吳稚暉“被鄧家彥指為汪精衛黨徒”而“絕不發言”。⑤《國民黨在京開大會》,《晨報》1925年4月15日,第3版。情緒如此,怎么可能達成共識?二是公開化。在選舉法的爭論中,雙方均以真理在握的姿態,強人從己,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為增加本方氣勢,雙方均將所掌控的黨員個人和各級地方黨部卷入爭論,在各大報端打通電戰。爭執見于報端,媒體參與其中?!渡陥蟆窊祟A判國民黨即將分裂,嘆“分裂之途,似更進一步矣”⑥《民黨一部將離京》,《申報》1925年4月1日,第6版?!傲押蹖⒁嫔钜印雹邇粢颍骸侗本┩ㄐ拧?,《申報》1925年4月10日,第5版。“恐未來之糾紛,愈爭愈多也”。⑧凈因:《國民黨決定在京開代表會》,《申報》1925年5月3日,第6版。

雙方各執一詞,其實各有不足。黨內選舉首先要確認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資格,對黨員身份的甄別是前提??傉乱幎ǎ狐h員身份由黨部組織賦予,離開黨部即失去黨員資格;區分部為黨的“基本組織”,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初選事務由區分部辦理。⑨榮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上)》,第22—34頁。選舉法兩大中心原則是黨章上述條款的體現,無可厚非??傉聦⒒I備二大的權責付諸中執會,但在具體黨務運作中,中執會對地方黨務改組執行不力,反對者痛斥中執會之過,陳情各地選舉實際,確實抓住了選舉法實施過程中的一些突出問題,但是要求中執會廢止后另制,無疑違背黨章和改組精神。贊成者固然遵章持論,但并非完全照章行事,且未能兼顧黨情實際。中執會處理來自黨員個人及各級黨部的異議總是以會議方式,依據黨章、選舉法條文及黨的歷次決議等作出決定,不斷將異見行為政治化,進行無休止的政治斗爭。而不是用合作的辦法化解沖突,以防止沖突不斷激化。①杰克·普拉諾:《政治學分析辭典》,胡杰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第8—9頁。選舉法之爭曠日持久,不斷升級,終至無解:若修訂選舉法,須先開二大以修訂總章,再由中執會遵章另制;但選舉法不被普遍接受,則代表難以及時選出,二大也就無從召開。選舉法之爭導致的困局表明,國民黨最高決策機構中執會已然成為一個無效的委員會,不能正常運轉。

委員制在國民黨內不能正常運轉的根本原因,首先是國民黨人的認知錯誤。1926年2月,謝持在公開發表的《謝持致海內外同志書》中宣稱“少數服從多數,系委員制之原則”,他歷數汪精衛等中執委不服從多數原則而將“委員制之原則,破壞無余”,并將其視為“廣州方面同志之錯誤”的首位。②居正:《清黨實錄》,第97—100頁。廣州方面對謝氏的指責并未回擊,似乎默認了謝持關于委員制的認識,足見國民黨內對委員制的無知達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國民黨高等顧問鮑羅廷深諳委員制的靈魂。他說:“委員會如果缺乏中心人物和實力來支持,那將一事無成?!雹蹚垏鵂c:《我的回憶》,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年,第248頁。在俄共中央政治局中,由于存在斯大林那樣的中心人物,因而能有效運作和迅速決策,而國民黨中執會并不存在類似的“中心人物”。委員制的原則不是少數服從多數,民主集權制是運作的核心。

2.選舉法之爭表明,由于缺乏中心人物,仿自俄式的民主集權制未能造就黨的核心權威,各方勢力均衡,最終走向分裂

一大前后,國民黨以民主集權制④榮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上)》,第37—38頁。為組織原則全面改組,企圖建立起全新的組織系統。這一組織原則被視為“現今世界上一切革命團體所共同采取者”,“誠為一最適于革命組織之指導原則”。⑤郎擎霄:《革命原理》,廣州丁卜圖書社,1925年,第115—116頁。依據民主集權制,國民黨各級黨部皆以民主選舉的形式組成,自主處決所屬事宜,內部議事可自由發表意見,對上級黨部命令亦可依法提出抗議,但對上級決議必須絕對服從;每個下級黨部均隸屬于上級黨部,均須遵從其命令,依法提出的抗議在未判決前,仍須貫徹執行。⑥蕭繼宗主編:《革命文獻》第70輯,第46—47頁??梢?,民主集權制更強調集權,而非將民主與集權并重:以民主的方式使每個黨員和各級黨部最大限度地參與黨務,而在執行決議時要求下級絕對服從,從而將全黨凝聚起來,形成黨員個人服從組織、下級黨部服從上級黨部、全黨服從中執會的局面。

盡管民主集權制被確立為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一屆三中全會亦發布《接受總理遺囑宣言》《關于確定最高原則事訓令全體黨員》等宣言和訓令,再三申明民主集權制是黨內政治生活必須恪守的根本原則,①榮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上)》,第38、80—90頁。但是,沒有孫中山的民主集權制實際形成民主大于集權。政治學原理認為,權威對于每個政治系統以盡量少的成本獲得其成員的服從和忠誠,進而加強系統的秩序和穩定,具有重要作用。②杰克·普拉諾:《政治學分析辭典》,胡杰譯,第10頁。政治系統的權威一般源于魅力領袖、傳統或法律。③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上卷,林榮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第241頁。其時,國民黨尚以革命黨自詡,以反傳統自任,有望繼任的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等人都不具備與孫中山媲美的魅力氣質。而民主集權制需要權威,國民黨上層沒有人認識到填補黨的權威的重要性,他們是誰也不服誰,有望成為領袖的人一時難成氣候。

黨內沒有中心人物,中央機構也沒有權威。選舉法的艱難出臺即源于組織部無視中執會的權威,遲遲不拿出草案。廣州中執會和三中全會北京會議對選舉法制定權的爭奪,使中央機構的權威蕩然無存。北京會議制定選舉法的計劃受挫后,居正、覃振、李烈鈞等“擬宣言否認現行任滿之中央執行委員會,即由本部召集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④《民黨紛爭未已》,《晨報》1925年4月21日,第2版。三中全會廣州會議以決議案形式制定的選舉法本應得到全黨尊崇,但居正等人又固執己見。當胡漢民致電“望即來粵,共策進行”時,他們認為廣州中執會“妄用名義”,“對此項來電,均主不復”,決定“登報否認”。⑤《胡漢民勸李等回粵》,《晨報》1925年6月2日,第3版。選舉法出臺后,不少黨員和地方黨部對兩大中心原則紛表不滿,甚至公開通電反對,掀起一股反對選舉法的惡浪。反對者用語嚴厲,目無中央權威。謝持冒名四川臨時省黨部提出抗議書,被中執會否決后,不惜搞非組織活動。激烈、持續的較量,使中執會的組織權威下降,集權的成本越來越高。

從國民黨歷史淵源來看,同盟會、民初國民黨及1919年改名的中國國民黨均實行西方政黨模式,如同盟會中央設立執行、參議、司法三部互相分權制衡,明顯帶有西方各國通行的民主制色彩。中華革命黨則實行“專制集中制”,強調絕對服從,黨員要對孫中山立約宣誓、印指模,黨務由孫乾綱獨斷,無需召開代表大會。同盟會與中華革命黨的組織原則是一個大跳躍。在這樣的黨內文化的地基上實行蘇俄的民主集權制,基因不匹配。改組后黨內派系林立,各派對中執會決議普遍奉行功利主義做法,有利則從,無利則抗,致使中執會有令難行、有禁不止,民主集權制幾成具文。本是選舉法制定者的胡漢民、戴季陶、沈定一、葉楚傖、邵元沖等,眼見據選舉法進行的各地代表選舉出現不利局面,即謀召開四中全會加以解決,也是顯例。

由于沈定一對選舉法的功利主義態度,浙江省二大代表選舉釀成糾紛事件。三中全會后,沈返回浙江主持二大代表復選。按照選舉法,“復選機關為省執行委員會,臨時省執行委員會”,由其“定期召集此項初選代表大會,互選出席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若干人”。①《 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法》,卷宗號:D4-0-302,上海市檔案館藏。在已成立臨時省黨部的情況下,沈反對召集全省代表大會以組織正式省黨部來辦理選舉,卻自行成立全省各級黨部執行委員會,作為復選辦理機構。②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史料(上)》,第274—275頁。9月4日,代表復選舉行,應出席初選代表90 人,實到87人,選3名二大代表。沈定一以“同志間相互選舉”可能“發生團體內之團體為選舉而活動”“投票不易集中”“重費手續而不易解決”等為由,“決定以蔣介石、經亨頤、沈肅文三人為復選當選之標準”。③陶水木編:《沈定一集》下,第697—698頁。沈氏此舉將選舉法所規定的差額互選變為等額指選,意在確保其侄沈肅文當選。這引起了中共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的不滿和抵制,反對等額選舉方案而另選他人。開票后,當沈發現沈肅文得票最少無望當選時,“拒絕公布剩余的選票,從而取消了這場選舉,有人試圖阻止這一行動,他就把選票裝進口袋走了出去。”④蕭邦奇:《血路:革命中國中的沈定一(玄廬)傳奇》,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3頁。最后的開票結果是,在86張有效選票中,按沈的標準投票51人,另選他人的有35票。以前一結果計,蔣、經、沈當選;按后一結果計,則蔣、經、宣中華當選。沈、宣當選問題遂生糾紛。沈定一只好呈請上海執行部裁決,上海執行部認定沈肅文當選。⑤《 關于第二次代表大會選舉事件》,《浙江》第1號,1925年11月25日。嘉興等縣黨部則致電中執會,“證明選舉上確有舞弊之嫌疑”,“請求中央對舞弊者加以處分”。⑥《上海革命歷史文件匯集(杭州、紹興、嘉興、溫州地區)(一九二五年—九二七年)》,中央檔案館、上海檔案館1988年編印,第11—12頁。中執會將此案交由二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但后者并未調查詳情,亦未依據選舉法分辨其中的是非曲直,只是“因為我們也沒有接到原有的報告的辯護,也只有擁護大多數發表的意見,而決定宣中華了”。⑦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國民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史料(上)》,第174—175頁。從中可見,沈定一作為選舉法的制定者,且在與反對者的論爭中極力捍衛選舉法的兩大中心原則,但在辦理實際選舉事務中卻為遂意私圖,不惜屢屢違法,釀成選舉糾紛。上海執行部和中執會在處理浙省選舉糾紛時,均未衡之以事實和選舉法,而皆從自身功利目的出發,作出了互相抵牾的處理決定。⑧蕭邦奇:《血路:革命中國中的沈定一(玄廬)傳奇》和蔡豫:《國民黨“二大”前后浙江省黨部的矛盾與分裂》(《史林》2018年第2期)均未論定該事件中沈定一、上海執行部及廣州中執會的是非曲直。馬楠:《中共在浙江的早期組織與兩個國民黨省黨部之爭(1922—1926)》(《中共黨史研究》2021年第1期)認為,沈定一的“推選名單仍受法理支持”,則作出了錯誤的分析。當時,沈定一等正積極參與上海執行部密謀的西山會議,故上海執行部同意按沈氏方案的選舉結果;而廣州方面為反制西山會議,正籌劃盡早召開二大,如深入調查實情后依法處理則甚為費時,加之宣中華反對西山會議的態度鮮明,故認定宣當選。

由于民主集權制在國民黨內缺乏基礎,各方均無遵守和執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致使該黨的制度權威難以確立,無法順利獲取其黨員的服從和忠誠,一旦出現類似選舉法之爭,黨的分裂在所難免。

3.選舉法之爭本質上是國民黨內革命路線歧異的反映,民眾革命路線與上層斗爭路線無法相安,爭論雙方漸行漸遠

孫中山長期致力于中國革命,因不同情勢,實行不同策略,以致時人認為“孫中山先生二十年前之革命策略與近年之政策,其迥異如此”。①郎擎霄:《革命原理》,第142—144頁。改組前,革命主要依靠華僑、會黨、留學生及軍政精英,從事少數人的軍事政治斗爭。改組后,孫將目光聚焦于下層勞動民眾,將黨組織向基層社會伸展,宣傳和發動底層民眾,以擴展黨勢,推進國民革命。相較于革命路線轉變,黨員的新陳代謝相對遲滯,相當多的老黨員不認同新革命方略,但“又盤旋于中山先生左右而不飛蕩,在關系上是藕斷絲連,在行動上是破壞組織”。②大通:《對于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希望》,《政治生活》第41期,1925年5月31日。孫中山在世時,因與孫的歷史淵源及人際情感,加之相當多的區域并未重構組織系統,這些人尚可廁身于黨,致力于孫委派的聯絡實力派和政治精英的任務,專走高層路線。

改組后的國民黨對實現革命目標所應取的斗爭方式,實際并未取得共識。孫中山在世可以居中謀劃,兩條路線得以分途并進,分歧尚不明顯。孫去世前后,因善后會議問題,與段祺瑞、張作霖結成的反直三角同盟破裂,中執會宣布斷絕與段、張的關系。③榮孟源主編:《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上)》,第82頁。因唐繼堯要就任副帥,中執會明令討伐。④《國民黨聲討唐繼堯》,上?!睹駠請蟆?925年3月29日,第1張第2版。這樣,上層路線頓然受阻??陀^情勢迫使中執會必須在二大上明確宣示走民眾路線是革命正途。中執會的意圖能否順利實現取決于出席代表的結構,而依照什么樣的選舉法,決定了哪些人有資格參與選舉及被選為代表,就變得至關重要。

選舉法之爭實際上就是黨內上述情勢的反映。爭論伊始,鮑羅廷即富有洞見地認定此乃革命路線之爭,在寫給莫斯科的報告中他說:關于革命斗爭方法的辯論“將會在全會上見分曉”,國民黨因此“可能發生分裂”;“最積極的一派”奉行孫中山“最后一年在我們的協助下制定的斗爭方法”;“聯邦派”以孫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為據,“主張像前林肯時期的美國那樣建立中華合眾國”,但其實質“不是省的聯邦”而是“在南方統治著某些省份的軍閥的聯邦”;“第三派”則“要求恢復改組前那個時期的黨,即1924年初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以前的黨”。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譯:《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國民革命運動(1920—1925)》,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年,第574—577頁。無獨有偶,黨外媒體《商報》的觀察與鮑羅廷的預判竟有異曲同工之妙。該報社論將國民黨內各方大致分為“理論派與非理論派”,前者是“固執中山主義,以民眾之宣傳與教育為造成實力之基礎者”,后者則是“不必固執中山主義,以適應與方便結合南北有武力及有政治地位之人,達接近政權之目的者”。⑥《國民黨將來之預測》,《商報》1925年4月21日,第1張第2版。顯然,鮑羅廷所言的“聯邦派”“第三派”和《商報》所謂的“非理論派”即是選舉法的主要反對者,而“最積極的一派”“理論派”則是選舉法的制定者和捍衛者。此點亦被《東方雜志》時評一語道破:謝持、居正、石青陽、李烈鈞等選舉法的反對者們與唐繼堯、馮玉祥等實力派軍政人物的關系非同一般,欲借重唐、馮等人名義和實力,“為公開的活動,以攻擊現政府,攫取政權”;而汪精衛、胡漢民等選舉法的制定者及捍衛者們則堅持“一面盡量的發揮黨義,一面擴大民眾的勢力,以期三民主義的實現”。①《內外時評·聯治運動的勃興》,《東方雜志》第22卷,第10號,1925年5月25日。

在選舉法之爭中,堅持兩大中心原則意味著將未按改組以來確立的底層民眾路線行事的黨員排除在外,由按此原則選出的代表出席二大,使黨明確宣示革命路線的徹底轉向。反對兩大中心原則之人,欲謀廢止選舉法而代以一大產生代表之舊規,以便躋身出席之列,在二大上根本顛覆底層民眾路線,恢復改組前革命方略。圍繞選舉法的激烈爭論表明,此前尚可分途并進、形成合力的兩條革命路線,已成無法相安、必取其一之勢。一個政治系統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保持“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是它長期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否則就會瓦解甚至毀滅。②杰克·普拉諾:《政治學分析辭典》,胡杰譯,第28頁。顯然,新的斗爭方略未能使國民黨在事關該黨根本革命路線這一重大問題上確立“一致性”。道不同不相為謀,爭論雙方分道揚鑣只是時間問題。

綜上所論,孫中山從蘇俄引進新的政黨模式,力圖從根本上改造國民黨,企圖使中國革命能像十月革命那樣迅速成功,帶有強烈的功利色彩。但事與愿違,國民黨原本的基礎與施行蘇俄新制并不匹配,國民黨人對新制也不得要領,致使委員制根本不能實行民主集權制,實際上是民主有余、集權幾乎不存在。孫中山已去世,國民黨缺乏一位有號召力又有權威的人物,中央組織也不能將蘇俄制度中國化。這種既無魅力領袖也無制度權威的政黨,不可能實現社會整合的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另类视频| 亚洲性视频网站|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操国产美女|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国产麻豆另类AV|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黄色不卡视频| a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91高清视频|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国产综合网站| 亚洲综合在线网|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亚洲天堂.com|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亚洲美女久久|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福利在线不卡| 秋霞国产在线|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欧美劲爆第一页|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91偷拍一区|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国产理论| 一级片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热99精品视频|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不卡|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AV网站中文|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国产精品2| 99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97在线免费|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性视频网站|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