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19世紀英國“因病致貧”論與公共衛生管理*

2022-02-05 18:30:42王廣坤
經濟社會史評論 2022年3期
關鍵詞:公共衛生英國

王廣坤

19世紀,英國在實現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同時,最早承受了工業污染的沖擊,公共衛生日益惡化,疫病頻發。為改變這種局面,扭轉古典自由主義思潮所倡導的“自由自治”理念,英國社會出現了“因病致貧”的思想理論。以查德威克(Edwin Chadwick, 1800—1890)為代表的精英人士,從個體與國家角度闡明公共衛生之于民族振興的重要意義,倡導政府強化衛生管制。

關于“因病致貧”論,國內學界略有提及,尚無系統性介紹。①陳曉霞:《試析埃德溫·查德威克1832—1848年英國公共衛生運動的影響》,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2003;馮婭:《論查德威克的公共衛生改革思想》,萬方數據庫,2013;蔣浙安:《查德威克與近代英國公共衛生立法及改革》,《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國外學界有關研究多零星見于精英人士的思想觀念,主要集中在當時公共衛生改革運動主導者查德威克的生平經歷、改革思想和具體實踐等領域中。①S.K.Finer, The Life and Times of Sir Edwin Chadwick, London: Methuen & Co., 1952; R.A.Lewis, Edwin Chadwick and the Public Health Movement, 1832-1854, London: Longmans Press, 1952; Benjamin Ward Richardson, The Health of Nations: A Review of the Works of Edwin Chadwick, London: Dawsons of Pall Mall, Vol.1 and 2, 1965;Anthony Brundage, England’s “Prussian Minister”: Edwin Chadwick and Politics of Government Growth, 1832-1854, London: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8; Christopher Hamlin,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Justice in the Age of Chadwick: Britain, 1800-1854,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Christropher Hamlin,“Edwin Chadwick and the Engineers, 1842-1854: Systems and Antisystems in the Pipe-and-Brick Sewers War”,Technology and Culture, Vol.33, No.4, 1992, pp.680-709.對于“因病致貧”思潮出現的社會背景、理論主旨及其對家國社會的深遠影響尚有研究空間。本文試圖梳理19世紀英國“因病致貧”論的出現背景,闡釋其核心觀點,并結合同時期的衛生環境惡劣、身心疾患危機與社會貧困蔓延等問題,從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宏觀層面探討其意義和影響。

一、“因病致貧”論提出的社會背景

隨著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發展,19世紀英國社會公共衛生環境持續惡化,“所有市鎮,無論是新的還是老的,都面臨著公共衛生、社會秩序及城市交通這類主要問題”。②阿薩·勃里格斯:《英國社會史》,陳叔平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第237頁。衛生條件的惡劣致使疫病滋生,民眾生存環境惡化。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痛陳:“工廠打破了鄉間平靜的生活,煙塵玷污了往日清澈的河水和豐饒的土地。”③John Buckler & John Mckay & Bennet Hill, A History of Western Society, Fifth Edition, Volume C,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95, p.534.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態》中也描述了倫敦工人惡劣的生活環境,不久他和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以政治斗爭徹底解決無產階級的生存狀況。

惡劣的公共衛生環境致使英國社會疾病頻發,民眾痛苦不堪:除天花、鼠疫等常見疫病外,1831—1832、1848—1849、1854及1867年霍亂多次爆發,導致人口死亡率急劇上升。斑疹傷寒癥也于1826—1827、1831—1832、1837與1846年頻繁侵襲英國。經醫生長期觀察,這種病一旦爆發,立刻帶來絕望、苦難和赤貧。④Edwin Chadwick, Report on the Sanitary Condition of the Labouring Population of Great Britain 1842,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M.W.Flinn,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65, pp.8-9; The title of original report is:Report on the Sanitary Condition of the Labouring Population of Great Britain and on the Means of Its Improvement,London, May, 1842.1838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登記死于某種特定疾病的人數多達282 940人,而年老體弱及因意外事故致死者分別只有35 564和12 055人。⑤Edwin Chadwick, Report on the Sanitary Condition of the Labouring Population of Great Britain 1842, p.78.

英國政府為了解各種疫病帶來的消極影響,了解民眾所承受的病痛苦難,開始實施人口調查統計工作,搜集民眾的身心健康數據。在19世紀初,諸多友誼會、保險社團和國家財政部國債辦公室等機構都表示出對人口數據統計的興趣。到1833年,以熟悉人口健康指數的醫生擔任領導,成立了中央統計協會,在倫敦、曼徹斯特、布里斯托等城市設立了許多分會。英國政府開始記錄、分析各類疾病并進行備案,獲得了直觀、準確的一手資料。

在此基礎上,英國議會于1833年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人口出生、洗禮、婚姻、死亡與殯葬情況,并于1836年頒布《出生、死亡與婚姻登記法》(Act for Registering Births,Deaths and Marriages),還特別創設中央登記辦公室,負責人口統計并分析其基本結構與特征。法案按區域登記人們的出生、死亡和婚姻情況,注重對于各種疾病的分類登記,要求醫生配合政府,做好死亡登記工作。

法案頒布后,國民的出生、婚姻狀況、死亡時間及原因等一系列身心相關事項得到登記備案,當時著名的流行病學家、當過外科醫生助手,精通醫學的威廉·法爾(William Farr, 1807—1883)出任總登記員職務。法爾被認為是現代醫學統計學學科的奠基人,他開創了獨具特色的“人口動態統計學”(Vital Statistics)新的學科范式。法爾生于1807年,曾在巴黎與倫敦接受醫生培訓,1833年到倫敦從醫。1837年,他發表論文《1837年大英帝國麥卡洛克地區人口登記中的死亡統計》,這標志著新的科學體系——“人口動態統計學”的誕生。①Edwin Chadwick, Report on the Sanitary Condition of the Labouring Population of Great Britain 1842, p.27.

法爾的工作為英國政府展示了疫病如何威脅人身安全的詳細圖景,比如,1838年的死亡人口登記與統計結果顯示:斑疹傷寒傳染病危害極大,僅倫敦城就約有14 000人生病,1 281人死亡,許多工業城市也報告了類似的傷亡數字。②弗雷德里克·F·卡特賴特、邁克爾·比迪斯:《疾病改變歷史》,陳仲丹譯,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版,131頁。在統計結果面前,民眾對具體的疫病危害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不過,就殺手本色而言,危害巨大的霍亂及斑疹傷寒還要遜色于肺結核,這種疾病真實發生在這個時期的任何群體中間,幾乎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人都無法脫離幸免。19世紀初期,所有死亡人數的1/3都與肺結核感染相關。”③Edwin Chadwick, Report on the Sanitary Condition of the Labouring Population of Great Britain 1842, p.11.肺結核作為當時英國的常見病,主要源于通風不暢、環境骯臟等惡劣的公共衛生條件。

面對疫病威脅,醫療衛生界致力尋求解救良方。19世紀初,英國科學界普遍相信“瘴氣理論”,④Stephen Halliday, “Death and Miasma in Victorian London: An Obstinate Belief”,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Vol.323,No.7327, p.1469.認為空氣污染是萬毒之源,是一切疾病的罪魁禍首,衛生環境惡劣導致臭氣彌漫是疾病的源頭。在曼徹斯特,有人指出:“議會街三百八十個居民只有一個公用廁所,它位于一條狹窄的通道上,臭氣熏天,危害四鄰,肯定是滋生疾病的肥沃土壤。”⑤E·羅伊斯頓·派克編:《被遺忘的苦難:英國工業革命的人文實錄》,蔡師雄等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84頁。人們普遍相信,環境衛生不僅影響當地,還殃及周邊,衛生狀況糟糕的貧民區更是如此。倫敦教區官員和醫務人員曾去貧民區進行調研和治病,結果很多人被感染而死。⑥Roy Porter, London: A Social Histor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261.

頻繁發生的疫病與死亡導致大量家庭破碎,越來越多的人需要救濟,政府開支不斷增加。由于很多人長期處于不健康狀態,他們的勞動生產效率大幅下降,因此而陷入赤貧狀態。很多人做了調研:“一系列社會醫學(social-medical)調查報告在1830年代紛紛出現,這些報告聚焦于城市生活中令人震驚的社會現實,尤其偏重于描述污染物聚集和非純凈水源的危害。無論是史密斯醫生(Thomas Southwood Smith,1788—1861)于1830年寫成的《熱病評述》(Treatise of Fever),還是之后著名醫生與社會教育家沙特爾沃思(James Kay-Shuttleworth, 1804—1877)和法爾經過調研所寫的手稿,都通過廣泛性的社會調查方式,激起大部分中產階級對于疫病和衛生問題的重視,披露出窮困、糟糕衛生狀況以及地方疫病之間的直接聯系。”①Ian Morley, “City Chaos, Contagion, Chadwick, and Social Justice”,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 Medicine, Vol.80,No.6, p.64.1832年,沙特爾沃思通過調查指出,給英國財政造成巨大損失的斑疹傷寒癥,主要致病因素包含在那些狹窄、原始簡陋、通風不便且散落著大量垃圾堆或臭水溝的街道中。②James Kay-Shuttleworth, The Moral and Physical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Employed in the Cotton Manufacture in Manchester, London: J.Ridgway, 1832, pp.14-15.

面對這種情況,政府本應全面、主動地介入衛生管制,但是,古典自由主義思想根深蒂固。自1215年《大憲章》頒布以來,反對權威專制,尊重個人自由一直就是英國社會中最重要的傳統。約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特別強調:“人們生來就享有完全自由的權利,并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人或許多人相等,不受控制地享受自然法的一切權利和利益”③約翰·洛克:《政府論》(下篇),葉啟芳、瞿菊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第53頁。對于“個人自由”,他這樣解釋:“指的是不受他人的束縛和強暴,可以自由地遵循自己的意志。”④約翰·洛克:《政府論》(下篇),第36頁。被視為“19世紀不列顛民族精神的象征”⑤吳春華:《密爾政治思想的自由主義特征及其形成》,《浙江學刊》2002年第3期,第84頁。的約翰·斯圖爾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進一步解釋說:“任何人的行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須對社會負責。在僅只涉及自身的那部分,他的獨立性在權利上是絕對的。對于本人,對于他自己的身和心,個人乃是最高主權者。”⑥約翰·密爾:《論自由》,程崇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0頁。這種論調在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代,對于清洗社會中的封建殘污,促進經濟的自由發展有積極意義,也獲得了社會的普遍認可;但它卻是政府實施衛生管制的最大障礙,因為衛生管制關涉個人身體規訓,而這在觀念上被認為是對于個人自由的威脅,難以獲得支持。

于是在19世紀初,英國的公共衛生管理始終未成體系。當時政府只在出現某種瘟疫時,臨時出臺隔離等各類法令,議會則一年一次為建立疫苗接種機構而撥款2 000英鎊而投票,除此之外,法典里沒有關于公共衛生方面的法令條文。⑦E.Royston Pike ed., Golden Times: Human Documents of the Victorian Age,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72, p.271.而社會對個人財產私有權的重視,也使政府在處理公共衛生問題時顧慮重重,效率低下。克拉潘引用了1844年布萊福德公路調查員的報告:有許多有礙公益事物的存在,典型的就是在城鎮最熱鬧地區,亦即商業中心區,堆滿了無數垃圾和爛肉爛魚等污染物,但因為是私有財產,所以委員會無法予以消除。他還強調:在狹窄的后街上,有做大糞生意的,存放巨大的糞堆,但也因是私有財產,污染再嚴重也無人過問。政府當局雖有能力管理和維持城鎮排水設備的運轉,但卻不能獲得管轄自然河口的權力。①克拉潘:《現代英國經濟史》上卷,姚曾虞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年,第660—662頁。

諸如此類的窘況引起以公共衛生改革家查德威克為代表的精英人士的擔憂,他們借助濟貧調查之契機,提出“因病致貧”論,揭露出衛生、疾病和貧困現象之間的關聯,試圖說服英國政府加強衛生管制。

二、公共衛生與家國社會:“因病致貧”論的思想闡釋

為改變惡劣的公共衛生狀況,科學家試圖通過社會調查的形式,揭示衛生、疫病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以期激發政府重視衛生管理。這些調查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查德威克主導的1842年《英國勞工階級衛生狀況調查報告》。②Edwin Chadwick, Report on the Sanitary Condition of the Labouring Population of Great Britain 1842.該報告系統描述了惡劣衛生環境對平民大眾的影響,并解讀衛生、疫病和個人、國家之間的關系,將衛生管理與家國利益緊密聯系起來。從社會進步、國家富強、個人發展和道德完善等角度,闡述了保障衛生清潔、滅除疾病的必要性。該調查源于當時英國的濟貧法改革。因為工業革命后工廠制逐漸取代了家庭手工作坊,導致大量勞動力涌入城鎮,這些工人的工資較低,工作環境極差,造成他們普遍身體虛弱,陷入極度貧困狀態,沒有家庭溫暖。他們普遍心懷不滿,頻繁舉行暴動。為此,英國政府試圖通過修訂濟貧法,來緩解這種局面,于1832年成立濟貧法委員會,調查分析局勢,制定解決方案,為新的社會立法做準備。③David C.Douglas ed., 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 London: Eyre & Sporttiswoodes, 1975, p.684.

濟貧法委員會向每個教區發出問詢,了解窮人的生活狀況和現有的救濟措施,搜集整理了許多資料,從而發現了疾病與貧困之間的聯系:惡性傳染病雖不是貧困出現的直接原因,但惡疾之后,通常人們會陷入貧困。④R.A.Lewis, Edwin Chadwick and the Public Health Movement 1832-1854, p.45.1838年,倫敦爆發斑疹傷寒癥,委員會深切感受到疫病給個人及國家帶來的經濟損失:“它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就是滑鐵盧戰役中死亡總人數的兩倍。這種‘高燒熱病賬單’每年由政府支付,是一項巨大并且在不斷增加的負擔。”⑤R.A.Lewis, Edwin Chadwick and the Public Health Movement 1832-1854, pp.43-44.當時,疫情最嚴重的就是倫敦東區窮人聚集地,根本性的源頭則是那里極其惡劣的公共衛生環境。1839年,倫敦主教在上議院提議,要求詳細調查工人衛生狀況。⑥E·羅伊斯頓·派克編:《被遺忘的苦難:英國工業革命的人文實錄》,第308頁。議會上院同意了這項請求,于1839年8月督促查德威克在醫生群體及各地區官員協助輔導下,調查工人衛生狀況。1842年,他們正式發布了調查報告。①弗雷德里克·F·卡特賴特、邁克爾·比迪斯:《疾病改變歷史》,第131頁。

1842年調查報告全面揭露了英國勞工階級極其糟糕的健康狀況,指出臟污、不衛生的生活環境是導致英國社會疫病泛濫的根源,強調正是由于廣大民眾頻繁遭受到疫病侵襲,才催生并加劇了社會貧困,從而正式提出“因病致貧”論,并從獨立個體、社會經濟及國家民族發展等角度進行了深入闡釋。

首先,報告用大量事實和詳細數據揭示出疫病與貧困之間的內在關系。調查報告指出:疾病產生的經濟負擔不僅包括因壽命減少、勞動力病殘引致的社會生產力下降,還包括隨之產生的應對犯罪、實施救助等帶來的公共支出。②Benjamin Ward Richardson, The Health of Nations: A Review of the Works of Edwin Chadwick, London: Dawsons of Pall Mall, Vol.2, 1965, p.102.強調個體民眾之所以陷入貧困,主要源于其不良的衛生健康狀況,因此“疾病是導致貧困的首要原因”,而并非統治階級所認為的“懶惰和缺乏責任感”。③Anne Hepplewhite, “ ‘The Public Vocation of Women’: Lectures to Ladies on Sanitary Reform in England, 1855-1870”, Thesis, B.A., Trent University, 1996, p.6.為使人們了解衛生狀況導致國家經濟損失,調查報告特別強調衛生環境惡劣所造成疾病與死亡的花費,使政府財政面臨巨大壓力。比如,1838年倫敦爆發的斑疹傷寒癥造成了大量傷亡,迫使政府大幅增加開支。而更為嚴重的是,衛生問題引發的疫病泛濫對勞動力市場造成惡劣影響,不僅降低了人們身體素質,也致使大批成年勞動力過早死亡,造成社會人口結構的嚴重失衡。

據調查,在衛生環境惡劣的地方,疫病頻頻爆發,致使那里的年輕熟練工匠意外病死者眾多,導致寡婦和孤兒的數量不斷增多,孩子們更是難以獲得正常的撫養教育,這給地方救助和社會管理帶來了巨大壓力。有一個典型案例:在一個環境衛生惡劣的礦區,一位21歲的年輕礦工因病去世,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都需要政府救濟。他的工作空缺由另一位礦工填補,但他也于34歲時意外身亡,留下了成為寡婦的妻子和七個無助的孩童。繼續填補其工作空缺的第三位礦工也于45歲時因肺結核病故,他的妻子和遺留下來的五個孩子也都需要政府救濟。在調查報告中,這種情況非常普遍:“這些變故大都因疫病而起,即便如此,所有這些案例也不過是實際死亡數據的冰山一角。”④Benjamin Ward Richardson, The Health of Nations: A Review of the Works of Edwin Chadwick, pp.105-107.

為了讓民眾關注并重視“因病致貧”現象,調查報告分析了整個社會“無病”狀態下的富裕情況,認為衛生環境的改良將會導致個人身心的“無病”狀態,有助于個人發展、社會進步與國家富裕。

針對個人發展,調查報告尤其強調要有良好的、助人健康成長的衛生環境。調查案例中,有一位傭人女工在中產階級家庭工作時,保持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女主人對此贊賞有加,認為她時刻保持著衛生清潔,臉上潔白無瑕如剛洗過一樣,頭發華麗有光澤,衣著雅致而干凈,外套和手絹配置得當,整個人顯得清秀美麗。之后,這位女傭嫁給一位男傭,居住在環境惡劣而簡陋環境中;兩年后,她與女主人偶然相遇,女主人感嘆她氣質都變了,整個人看起來萎靡不振,衣著臟亂且抱怨連連:家里房屋只有一間,還常漏雨,排水極其困難,非常潮濕,根本無法進行清潔整理。這樣,她逐漸不再保持潔凈,丈夫也滿腹怨言,萌生出對家的厭惡,經常浪蕩在酒館等地。①Edwin Chadwick, Report on the Sanitary Condition of the Labouring Population of Great Britain 1842, p.195.

調查報告還拓展了衛生學的概念和范疇,從經濟發展和國力強盛的角度,闡述衛生、疾病、經濟與國家的關系,強調防治和消除疫病具有立竿見影的經濟效應,不僅有利于緩解貧困,還能使勞工階級身心健康,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助力國家財富積累。報告指出:“大不列顛的衛生狀況是個經濟話題,能減少工人階級的疾病和傷害,不僅可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且可減少貧困,維護社會穩定,提升中等和上等階級的生活質量。”②Anne Hepplewhite, “ ‘The Public Vocation of Women’: Lectures to Ladies on Sanitary Reform in England, 1855-1870”, Thesis, B.A., Trent University, 1996, pp.3-4.這種推論影響很大,促進了衛生經濟學學科的發展。此外,報告還指出,如能做好衛生環境的改良工作,對整個社會的犯罪傾向都有著極大的震懾與預防作用。調查者要求社會改革家、經濟學家以及公眾都應該重視衛生改良,指出這將是“我們這個所處時代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兼具管理高效、經濟繁榮、社會發展與教育改進四重偉大作用的高明政策”。③Edwin Chadwick, “Post Office Savings’ Banks”, Journal of the Statistics Society of London, Vol.24, No.4, 1861,pp.519-522.

調查報告使人們認識到,改良衛生環境雖然投入巨大,但絕對值得,不僅將大幅減少政府救濟金的開支,還可提升工作效率,促進社會發展:“通過居住環境的改良以及個人衛生生活習慣的塑造,人們富有創造效率的工作時間可能會伴隨終生。”而且“盡管勞動力有效工作時間由于工作性質不同略有差異,但只要改善工作地衛生環境,人們的有效工作時間就會提高。例如,通過大量雇傭工作制下裁縫們的反饋信息來看,當其工作地的衛生條件改善后,他們的有效工作時間和能力的充分發揮就可延長十年以上”。④Benjamin Ward Richardson, The Health of Nations: A Review of the Works of Edwin Chadwick, p.103.

調查報告還特別指出:“因病致貧”現象極有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倫理失序與道德崩壞。在調查者看來,疫病不僅會讓民眾身體素質變差,工作效率降低,催生物質貧困,更會導致人們的精神貧困,道德素質變差。

調查報告強調,在生活環境不衛生的境況下,人們的基本生活便利條件都難以得到保障,那些傳統的倫理道德很難堅持下去。比如,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嚴重缺乏,直接導致:“五十間以至五十多間房子只有一個公用廁所,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塞滿了大小便,居民們沒有辦法,只好把大小便倒在已經弄臟了的街上,從而違反了維護家庭道德的一切行為準則。”①E·羅伊斯頓·派克編:《被遺忘的苦難:英國工業革命的人文實錄》,第29頁。不僅如此,惡劣的衛生環境導致疫病頻發也使人們對生活失去希望和信心,萌生出自暴自棄、及時行樂的悲觀心理,對社會道德良性發展產生消極影響,使人們如同戰場上的士兵,因對前途不報希望而肆意縱情玩樂享受。而且,當無數疫病導致大量工人的非正常死亡后,不僅讓國家失去能給社會帶來巨大貢獻的熟練勞工,還會因這些人的死亡而留下一群幼小卻無人教養的孩童,他們普遍都過于年輕、毫無社會經驗,因為沒有知識而偏向于輕信他人,巨大的身心創傷導致他們的道德理想信念極為淡薄,陷入自甘墮落的危險境況中,很容易就會被“無政府主義者的謬論”所蠱惑。②R.A.Lewis, Edwin Chadwick and the Public Health Movement, 1832-1854, pp.45-46.從而極大威脅社會穩定與和諧。

對此,調查報告通過大量事實予以佐證:當時英國社會中的罪犯和強盜,很多都是來自于衛生狀況最為糟糕的地區,普遍都是16至25歲的年輕人。與此同時,社會治安和國防也面臨人員短缺的困境。由于民眾身心健康狀況的惡化,在那些衛生環境惡劣地區的警察候選人中,有2/3是體質不合格的。而在斯皮塔佛德(Spitalfields)、懷特查佩爾(Whitechapel)等平均壽命較低的地區,幾乎難以聘任到身體健康、完全符合國家法定要求的警務與治安人員。當地政府被迫進行全面開放式的招聘宣傳,試圖從這個城市廣闊的外圍郊區,抑或從諾福克(Norfolk)、薩福克(Suffolk)等農區招募到合適人選。③Edwin Chadwick, Report on the Sanitary Condition of the Labouring Population of Great Britain 1842, p.267.

通過論證衛生環境與疫病流行之間的關聯,充分闡釋了“因病致貧”論的思想,調查報告明確指出衛生環境之于國家經濟繁榮的重要意義,將衛生管理升格為決定英吉利民族興衰存亡的關鍵大事,認為它是消除貧困,促進個人與國家長遠發展的必備利器。

三、“因病致貧”論的意義和影響

“因病致貧”論深刻影響了英國政府的社會經濟管理策略,促進了國家發展。它首先促使英國社會經濟立法,由偏好濟貧逐漸轉向重視公共衛生管理。

為保持社會穩定,英國自14世紀開始就試圖以立法形式限制貧民流動,將其納入國家管制,予以救濟幫助,緩解貧困,避免他們淪為流民,危害社會穩定。1601年,伊麗莎白女王將英國民間針對貧民救濟的一些慣例整合起來,頒布《濟貧法》,重視濟貧服務。④郭家宏:《富裕中的貧困:19世紀英國貧困與貧富差距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第58—72頁。十九世紀后,英國濟貧開支大幅增長。18世紀中葉,每年濟貧開支約為70萬英鎊,到1800年,猛增到近400萬英鎊,1819年則超過了700萬英鎊。⑤莫爾頓:《人民的英國史》,謝璉造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62年,第277頁。巨額的濟貧開支引起納稅人不滿,引起英國社會動蕩。“因病致貧”論的出現讓政府看到了轉移矛盾的希望,既然貧困是由疫病引起的,而引起疫病的原因又主要源于衛生環境的惡劣,那么只要能保障公共衛生環境的清潔,就可消除疫病,進而遏制貧困。

在當時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理念下,英國政府與社會大眾都將貧困問題歸結于個人,認為是個體的懶惰和道德敗壞、不努力工作才導致貧困,國家與社會對此并無責任,根本貧困的辦法應靠個人努力,而非國家救助。為此,英國于1834年頒布了《新濟貧法》,規定要想獲得國家救濟,就要去國家專門設立的“習藝所”勞動,那里條件極為艱苦,對窮人帶有明顯的人格侮辱與懲罰印記,窮人們對此深惡痛絕。后來英國首相迪斯累利甚至說:《新濟貧法》在向世界宣布,貧困在英國就是一種犯罪。①羅伯特·伊斯特:《社會保障法》,周長征等譯,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年,第7頁。而在窮人們看來,政府的濟貧原本是為了實現社會公平,給窮人創造與其他人平等發展的社會環境,但《新濟貧法》卻是不公正的,因為它要懲罰窮人,這是不可接受的。在此背景下,“因病致貧”論有助于撫慰窮人情緒。因為它的邏輯是只要管理好公共衛生,就可避免疫病,進而可以消滅貧窮,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公平發展。

在“因病致貧”論的倡議者看來,衛生管理不僅可消滅疫病、緩解貧困,還能促進道德改良與個人和社會的總體進步,因此相對于傳統濟貧舉措而言,衛生管理更有利于對英國社會進行系統化改造,讓其在工業化城市化的大轉型時期保持和諧。在1842年調查報告中,查德威克公開將衛生環境惡劣與民眾健康水平甚至道德敗壞行為關聯起來,提供了一種整個社會都難以反駁的理論:只要順利解決下水道污水排泄與提供清潔水源等提升環境衛生的重大問題,就可顯著提升民眾的道德素養。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斷言:衛生改進措施將會平息社會騷亂,防止社會墮落,并可讓那些妨礙社會和諧的“危險人士”變得順從平和。②Ian Morley, “City Chaos, Contagion, Chadwick, and Social Justice”,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 Medicine, Vol.80,No.6, p.70.1848年,為系統管制公共衛生,英國議會接受了1842年調查報告中所提出的主要觀點,頒布《公共衛生法》。這部法案是英政府首次發布的國家公共衛生法,標志英國正式介入公共衛生管理事務:“成為以后進行衛生立法的基石”。③B.G.Bannington, English Public Health Administration, London: P.S.King & Son Ltd., 1915, p.7.

此后,英國政府日益重視通過公共衛生管理的方式消除疾病,改善民生,救濟貧困,后來又陸續通過1858、1866、1875等重要的《公共衛生法》,并通過創建中央衛生委員會、醫療司、地方政府委員會等機構,整合濟貧和衛生健康管理事務。最終,英國在20世紀初廢除了濟貧法制度,將其之前所承擔的主要工作整合到以公共衛生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衛生與社會保障部之中。

其次,“因病致貧”論強化了醫生群體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

“因病致貧”論使人們普遍意識到衛生事務不僅關乎個人,還關涉整個社會的貧富變化。隨著19世紀中后期細菌學、免疫學等現代醫學體系的構建和發展,醫生們防治疫病、促進健康、保障衛生安全的能力日益增強,他們開始成為社會管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858年,英國政府正式創建隸屬于樞密院的醫療司,在著名醫生約翰·西蒙(John Simon,1816—1904)帶領下,著力籌建“國家醫學”(State Medicine)機制,這標志著英國衛生管理制度建設進入新階段。此后,西蒙通過醫療司,開始推行以醫學為中心的衛生管理規劃,致力于為公共衛生事業建構一個更為堅實的科學基礎。①Steven J.Novak, “Professionalism and Bureaucracy: English Doctors and Victorian Public Health Administration”,Journal of Society History, Vol.6, No.4, 1973, p.449.

西蒙的政策代表著現代社會衛生管理的基本發展走向,即通過醫學知識來保障個體健康與公共衛生安全,促進廣大民眾的身心愉悅,并盡可能防止“因病致貧”。由于疾病與貧困現象的密切關聯,現代醫務工作者和醫療服務機構也承擔起越來越多的社會管理工作,包括組織開展義診、提供必要的救助和幫扶救援活動,以及護航福利院與養老院機構的健康發展,甚至參與共建社區工作,在切實保障民眾身心健康的基礎上,積極助力個人發展、社會繁榮與國力強盛。

“因病致貧”論還有助于社會較好地實現健康、平等和公平正義。

為做好疾病尤其是傳染性疫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防止“因病致貧”,從19世紀初開始,英國政府就開始重視在濟貧以及之后的公共衛生管理中任命衛生醫務官(Medical Officers of Health),1834年,通過頒布《新濟貧法》,英國政府再度倡導聘請和任命衛生醫務官。這標志著領薪的、具有衛生專業知識的國家醫務公務員職位的誕生。1847年,濟貧法委員會專門頒布了規范其職業作為和工作程序的管理性規章。醫務官能準確描述和定性民眾的衛生健康狀況,為濟貧法實施提供參考信息。②M.W.Flinn, Public Health Reform in Britain,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68, pp.23-24.在濟貧法管理中,醫務官也被賦予了諸多責任,不僅要像忙碌的商人一樣兼顧私人業務和公共濟貧事業,還要服從濟貧院的管理規則。③David Englander, Poverty and Poor Law Reform in Britain: From Chadwick to Booth, 1834-1914,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98, p.36.

對于衛生醫務官職務的設置,無論是在1842年的衛生調查報告、還是在1843年的衛生調查補充報告——城鎮殯葬問題調查報告中④Edwin Chadwick, A Supplementary Report on the Results of a Special Inquiry into the Practice of Interment in Towns, London: W.Clowes and Sons, 1843, pp.159-167.,查德威克都予以極力倡導,認為他們可以用專業醫學和衛生學知識來保障民眾身心健康,同時他也強調要賦予這個職位以絕對的權力:不受行政束縛,且需全職工作。⑤R.A.Lewis, Edwin Chadwick and the Public Health Movement, 1832-1854, p.79.此后,隨著英國公共衛生管理制度的發展,衛生醫務官的職位越來越重要,在城市供水排污、清理貧民窟、城市規劃、防治疾病、從事醫療服務等方面作用重大。

在衛生醫務官輔佐下,“因病致貧”論的提出也有利于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正義與公平,因為該理論的主旨就是要創造一個沒有疾病、清潔衛生的社會環境,最終意圖是消除社會貧困,進而保障整個社會體系與經濟發展環境的公平與正義。而對于社會正義與公平的理解,20世紀著名的美國政治哲學家、倫理學家、以提出“正義理論”享譽全球的著名學者羅爾斯這樣解釋:“正義原則要通過調節主要的社會制度,來從全社會的角度處理這種出發點方面的不平等,盡量排除社會歷史和自然方面的偶然任意因素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①約翰·羅爾斯:《正義論》,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譯者前言第6頁。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導致社會正義受阻的所有偶然因素中,疫病影響最為關鍵,正是因為它的出現,才導致了貧困現象的發生或加劇,影響到社會公平和正義。

最終,英國政府于1848年頒布《公共衛生法》,創建了公共衛生管理國有化機制,動用社會所有資源來進行衛生管制,緩解了因衛生原因所導致的廣大民眾身心健康受損、社會貧困蔓延及國家發展不暢等問題,彰顯了社會正義。有人這樣評價這項法案:“這是一部在英國試圖盡力實現社會與健康平等的法案。”②Ian Morley, “City Chaos, Contagion, Chadwick, and Social Justice”,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 Medicine, Vol.80,No.6, p.61.畢竟,公共衛生不僅關乎個體身心健康、總體生活環境與社會生活方式,同時也是道德倫理與正義公平的價值追求。許多現代學者對這個主題進行了探討。2019年,有三位學者在針對加拿大慢性病防控與緊急情況應對等公共衛生機構的二十位衛生管理決策者進行深入細致的訪談后,得出結論認為:“由于公共衛生不同領域所定義的社會正義表現方式各不相同,我們有必要將之統一協調以實現其最宏偉的目標:讓公共衛生成為促進社會正義的一項制度安排。”③Maxwell J.Smith, Alison Thompson, Ross E.G.Upshur, “Public Health as Social Justice? A Qualitative Study of Public Health Policy-Makers’ Perspectives”, Social Justice Research, Vol.32, No.1, 2019, pp.384, 400.

結 語

19世紀是英國城市化與工業化狂飆突進的重要階段,巨大的社會變動導致整個社會的衛生狀況日益惡化,疫病頻發。為督促政府介入衛生管理,有識之士進行了諸多調研,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1842年查德威克聯合醫生群體針對勞工階層所做的衛生調查報告,這份報告不僅讓社會大眾看到了衛生惡劣所引發的疫病災難,還從個人和社會發展角度闡釋了這種狀況所帶來的深遠影響,認為因衛生問題導致的疫病泛濫會導致普遍的社會貧困,提出“因病致貧”論。

“因病致貧”論將衛生、疫病與社會貧困狀況密切聯系,使得疾病的消除不僅可促進身體健康和衛生清潔,還能改良社會及緩解貧困現象。此后,英國長期以來的濟貧傳統逐漸讓位給致力于防治疫病、保障民眾身心健康的公共衛生管理事業。當時數據統計學的發展也為這種發展趨勢提供了保障。在頒布《新濟貧法》的1834年,英國成立了“倫敦數據統計協會”(the Statistical Society of London,簡稱SSL),專事疫病數據統計工作,試圖為社會管理指明方向。1838年,協會創辦刊物《倫敦數據統計協會會刊》(Journal of the Statistical Society of London),主要探討疫病起因與后果。會刊充分利用1837年成立的國家登記總署(General Register Office)所提供的數據資源,不斷提出新的衛生管理構想,并與1823年創刊的《柳葉刀》(The Lancet)雜志合作,共同探討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問題。①Ian Morley, “City Chaos, Contagion, Chadwick, and Social Justice”,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 Medicine, Vol.80,No.6, p.66.正義、公平和平等作為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其關注重點。

有了能確切反映衛生、疫病與貧困之間相互關聯的數據支撐,曾擔任過濟貧法委員會領導人的查德威克對之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考察和分析,將之提升到影響個人與國家發展的社會正義、道德倫理之高度,強調衛生管理能通過消滅疫病實現“健康平等”②在查德威克主導的1842年衛生調查中,專門設有一節篇目,集中探討了不同衛生環境對民眾健康與生命基本權利的影響。See Edwin Chadwick, Report on the Sanitary Condition of the Labouring Population of Great Britain 1842, pp.219-254.的方式來實現濟貧事業所看重的社會正義,并通過1848年《公共衛生法》委任他主管英國公共衛生管理事業的契機,將注重實現正義公平的濟貧事務與著力消除疫病和保障健康的公共衛生管理事業進行融合貫通。雖然這種融合在他任期內沒有實現,但此趨勢并未改變,到1871年,英國政府通過創建公共衛生管理的新型機構——地方政府委員會,授權這個機構“監督地方衛生局和濟貧會的工作”③戴維·羅伯茨:《英國史:1688年至今》,魯光恒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227頁。,實現了濟貧和公共衛生管理事業的初步融合。

到20世紀初,英國政府在原有的、不斷完善的公共衛生管理制度基礎上,進一步融合歷史傳承悠久的濟貧事務,著力籌建福利國家,使得“濟貧院被融入到福利國家制度中”。④郭家宏:《富裕中的貧困:19世紀英國貧困與貧富差距問題研究》,第99頁。此后,英國的濟貧傳統全面融入到衛生管理事務中,在衛生健康和社會保障管理服務領域繼續發揮作用。這種制度設計既解決了環境衛生問題,又提高了工人階級的生活質量,避免了階級斗爭,在英國影響深遠,一定程度上也可給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扶貧攻堅戰略規劃制定提供啟示。

猜你喜歡
公共衛生英國
英國的環保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中國外匯(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首都公共衛生》征訂啟事
英國圣誕節
《首都公共衛生》征訂征稿簡則
棗莊探索公共衛生醫聯體
中國衛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6
公共衛生服務怎加強
中國衛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0
公共衛生監督不是“陪襯”
中國衛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6
公共衛生安全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6
英國立法向酗酒“宣戰”
環球時報(2012-03-24)2012-03-24 14:15: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色88|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基地| 久久免费视频6| 成人日韩欧美|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午夜天堂视频| 婷婷成人综合|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婷婷色狠狠干|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91亚洲影院|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成年A级毛片|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lhav亚洲精品| 中国精品自拍| 欧美区日韩区| 午夜欧美在线| 午夜精品区|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网|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91精品国产福利| 亚洲九九视频|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制服丝袜 91视频|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欧美一道本|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日韩毛片基地| 欧美一区精品| 日韩AV无码一区| 日韩第一页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成人免费一级片|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a级毛片免费网站|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538国产在线|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天天色天天综合|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一本色道久久88|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久久无码av三级|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欧美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欧美日韩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