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攀平 重慶師范大學
現代人力資本理論揭示了人力資本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對企業來說,企業家的能力直接關系到企業競爭實力的大小,對國家來講,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都需要一大批有能力的企業家。
人力資本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提出。舒爾茨將人的能力和技能看成是一種資本,通過投資形成主要有醫療和保健、在職人員培訓、學校教育、成人學習項目、遷移活動等投資途徑。
企業家人力資本也需要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形成。它是一種高層次,優質量的異質型人力資本,企業家能力和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人力資本異質性的重要表現。企業家能力是企業家運用自身所具備的知識基礎,創造性地加以應用,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問題的能力,表現為決策能力、領導能力、組織能力等。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所具有的特殊精神品質,表現出強大的創造力和社會責任感。中共中央、國務院2017年9月發布的《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明確界定了優秀企業家精神的時代內涵:創新發展、敢于擔當、專注品質、追求卓越、誠信守約、履行責任、艱苦奮斗、愛國敬業、服務社會。所以,企業家人力資本除了一般性人力資本的幾種投資途徑以外,在企業家精神塑造方面的投資,顯得尤其重要。
企業家人力資本的培育能給國家、企業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企業家是企業家人力資本的載體。企業家是敢于承擔風險,有目的地尋找創新源泉,善于捕捉可供開發利用機會的人。環境對企業家人力資本的形成影響巨大。企業家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產業環境、制度環境中,企業家個人的價值觀、意識形態等的形成,均受到環境制約。特定的環境,培養出特定的企業家群體。美國、日本、中國的企業家,在很多方面的精神表現,那是大相徑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的企業家,是能夠將個人追求和企業集體利益結合起來,并與黨和國家最高利益取得一致的企業家。企業家人力資本的形成,要以這個大環境為指引,引導企業家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正確的價值觀。
如何塑造企業家的精神品質,《孫子兵法》對將帥的論述,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借鑒。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1]戰爭關系國家存亡,人民生死。而將帥的能力對戰爭勝負具有決定作用。楚漢相爭,劉邦初期屢戰屢敗,后得韓信,戰必克,攻必取,圍項羽于垓下,取得最終勝利。秦趙長平之戰,趙括紙上談兵,陷趙軍四十萬。慘痛教訓,讓我們認識到,將帥對戰爭與國家命運的重要性。企業家掌握著國家與企業資源,掌握著國家和社會的經濟命脈,對振興國民經濟、增強國家力量、改善百姓生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企業家人力資本應發揮出其應有的實力,創造出應有的經濟效益。企業家人力資本是企業的核心,企業家是企業管理的核心,企業經營的成敗就取決于企業家的道德、知識、技能等一系列綜合因素。《孫子兵法》中的將帥標準,“將者,智、信、仁、勇、嚴也”[1],就是培育企業家人力資本競爭力的內在要求。
“智”為五德之首。杜牧注《孫子兵法》曰:“兵家者流,用智為先”。[2]所謂“智”,首先是知識。無論是軍事之將帥,還是企業之管理者,首先必須掌握全面的知識。“上兵伐謀”,謀略是智慧結晶,要從謀略上戰勝對手,就需要淵博的知識,并能夠將知識正確地運用到戰爭中,以最小的代價,達成最終戰略目的,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佳目的。對企業家來說,企業經營的成功,有謀略、有智慧是最基本要求,一個愚笨的人,很難想象他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勝利。
知識從何而來?學習。企業家要自覺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掌握相關的企業經營管理知識。作為高層次的企業人力資本,這些知識具有高度專用性,有些知識還屬于隱性知識,難以用文字、語言來精確描述,但它們能夠為所在企業創造出物質財富。
知識是基礎,但僅有知識儲備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戰爭是復雜的,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1]。所以,“智”需要將帥有頭腦,有謀略,有才能,能依據戰場形勢,抓住戰機,出奇制勝。
今天,企業經營環境十分復雜。從世界大環境看,世界形勢錯綜復雜,各國之間合縱連橫,經濟競爭復雜多變,企業對外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從行業環境看,互聯網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新興產業不斷興起,新舊產業的更迭頻繁,正是一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時代。企業家需要發揮自己的能力,在企業管理活動中,準確了解市場,抓住機遇,同時因時因勢而變,在企業競爭中,獲取勝利,實現企業家人力資本的高價值。
復雜的環境促使企業家必須成為一位戰略家。現代企業競爭的復雜和激烈程度,使得企業家必須以戰略的眼光來面對,發揮出戰略性頭腦的智慧,正確分析,預測變化,求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1]企業環境是不斷變化的,企業家要根據競爭環境的動態發展,適時調整應對,才能超越競爭對手,獲得競爭優勢。
企業經營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這需要企業家不斷學習,提高工作能力,做好新形勢新環境下的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積極進取,帶領企業全體員工,不斷追求更高目標,更好效益。
五德之中,緊隨“智”的是“信”。信者,威信、誠信。孫子作為軍事家,深刻意識到威信對于將帥的作用。將帥要獲得崇高威信,就必須做到信賞必罰,言出必行,“使人不惑于刑賞也”。孫子之賞,主要是物質獎勵,“取敵之利者,貨也。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1]物質獎勵是基礎,是管理激勵的現實方式。當然,現代社會,不僅要有物質獎勵,還應有精神獎勵,甚至于精神獎勵對員工的激勵力更大。但是,無論是物質獎勵還是精神獎勵,都必須講信用,守承諾,不能出爾反爾,朝令夕改。
常規的數學課堂中,部分教師淡化了小數乘法意義的教學,把重點放在計算的算理和方法的總結上.小數乘法意義的理解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基礎,對于小數乘法算理的學習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不應被忽視.通過對乘法運算律與小數乘法知識間的關聯性分析,確定了如下的教學思路:一是運用乘法運算律的相關特性全面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二是運用乘法運算律的知識內容加深對“小數乘法”的算理理解.以下為小數乘法的教學設計.
“信”不僅受兵家推崇,也是儒家的倫理準則,是我們在為人處世上的可貴情操與道德。“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所以說誠信,恪守信用,是企業家獲得力量與支持的重要方面。美國有研究機構跟蹤調查二十年,對十多個發達國家幾千位高級管理者進行研究發現:高居榜首的領導者的領導力品質就是誠信。
有效領導的基礎是領導行為的可預期性,企業家一旦失信于下屬,不僅威信下降,還會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失去下屬的支持和認同,“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1]在企業內部,賞罰有信,公正廉明,取信于員工,使得“令民與上同意”,“上下同欲”,做到企業決策上通下達。
在企業外部,更要將誠信作為企業的生命信條。市場經濟是誠信經濟,對消費者要誠信,貨真價實,廣告宣傳實事求是,用“全心全意”“真誠到永遠”來獲得消費者的信賴,為企業經營獲得持續回報。對供應商、合作者要遵時守約,互利互惠,取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讓企業獲得長盛不衰的動力和源泉。張瑞敏怒砸冰箱,建立了海爾品牌的口碑。北京同仁堂,“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制雖繁,必不敢減人工。”靠誠信成為中藥第一品牌,歷經三百年風雨而不倒。沒有信譽的企業是沒有生命力的。
信,也是信仰、信念、信心和自信。作為新時代的企業家,心中要有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要用“四個自信”來強化企業家自身的自信,有信心帶領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我黨七十多年經濟工作的總結和升華,只要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堅定跟黨走,就一定能夠孕育出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仁者,惠撫惻隱,得人心也。”[2]身為將帥,應當仁慈寬厚,愛護下屬,獲得部下的擁戴。“視卒如嬰兒”“視卒如愛子”,通過仁愛之施,感化士兵,戰時同甘共苦,休戚與共,“可與之赴深溪”“可與之俱死。”否則,“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1]企業家也要像軍隊將領一樣,具有仁愛之心,激發員工對企業的忠誠之心,提高企業凝聚力。一個沒有人道主義思想的、不講人文關懷的企業家,很難搞好企業管理。因為“仁”在我們的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我國道德標準最普遍的標準,是領導者道德的基本要求。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企業家人力資本要充分發揮出價值核心作用,形成企業團隊人力資本。企業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只有團結一致,奮發向上的人力資本團隊,才能形成堅不可摧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所以,企業家亦如將帥一樣,要熱愛員工,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關心員工生活,培養員工工作能力,進行情感投資,把下屬團結在自己周圍,形成敬業進取的企業團隊,同甘共苦,在企業競爭中取得“上下同欲者勝”的效果。
“仁”也告訴我們,企業家應具備寬闊的胸襟和度量,虛化若谷。只有這樣的胸懷,才能在企業決策中,兼聽以明,不以自己的好惡決定。在對外交流中,用物美價廉的商品滿足消費者的切實需求,體現出大愛之心,與合作企業互利互惠,共生共贏,體現出大仁之心。
“勇者,決勝乘勢,不逡巡也。”[2]勇敢,是將帥不可缺少的必備素質,在戰場上,不怕犧牲,敢于搏殺,具有決勝千里的氣勢。但將帥之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關鍵時刻,敢于決斷,敢于負責,解決問題之勇。戰爭與企業經營決策都是有風險的,將領和企業家做出的任何決定,都需要承擔相應的壓力、責任和風險。所以,勇應該是和“智”在一起的,是與“智”相輔相成的一種特質。勇應以“謀”為基礎,要善于用腦,用謀,“夫唯無慮而易敵者,必擒于人。”[1]在企業管理中,既有考慮甚多,卻不敢行動者,亦有未經考慮,僅憑一腔熱血做決策者,這些有謀無勇,或有勇無謀的行為,都可能導致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因此,作為企業家之勇,首先就是要有膽量、有魄力,敢想敢干,不能患得患失,瞻前顧后,在遇到困難時,不畏艱險,只要認為方向正確,就義無反顧地前進,遇到突發事件,臨危不亂,臨機處置,妥善解決問題。
企業家是開拓者、創新者,是冒險事業的經營者。企業家的勇,就是開拓進取、銳意改革、創新創業。所以,企業家要有創新意識、超越意識,敢于挑戰常規、打破束縛,推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
嚴者,嚴格、嚴明。將領治軍管理要嚴格,紀律賞罰要嚴明。軍隊作戰,需要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嚴明的紀律是打勝仗的保證,孫子“吳宮教戰”,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嚴”對將領的要求。否則,“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1]。軍隊成為一群烏合之眾,一盤散沙,就會吃敗仗。企業是一個由很多人通過一定組織形式聯結起來的統一體,要想優化組合,產生最大效益,就需要用一套嚴明的規章制度,統一行動,令行禁止,萬眾一心,才能獲得企業的成功。否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局。
嚴,不僅僅是對企業員工的嚴,更是對企業家自身的嚴。嚴于律己、身體力行,做遵守制度的楷模,自覺維護法律、制度的權威,這樣,企業管理才有力量。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否則,嚴明的紀律只會成為一句空話。
有效的執行是決策實施的關鍵,沒有執行力,再好的決策也是空話。而嚴明的紀律,會給企業帶來強大的執行力。
經濟競爭的日益激烈,迫切需要我國培養出一大批優秀企業家。孫子兵法中對將的論述,反映了一個現代企業家的內在要求,為我們采取措施,提高企業家人力資本競爭力指出了方向。
首先,企業家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中國夢”的實踐者,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掌握更廣博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決策能力。企業家要信任下屬、嚴格要求下屬、培養下屬,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一大批有能力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同時,加強政府、高校、企業的三者合作,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企業家的創新能力、領導能力、決策能力,提高其“智”,讓企業家成為高級知識型人才。
其次,德才兼備,以德為先。要強化企業家意識形態方面的教育和學習,加強對企業家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堅定企業家的理想信念,積極引導企業家人力資本中誠信、感恩等價值觀念的形成。政府應加強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公共投資,建立“言必信、行必果”的企業誠信體系,使得人人皆有仁慈關愛的感恩之心,嚴守規則的敬畏之心,開拓創新的進取之心。從社會環境層面,塑造出企業家人力資本的價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