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勞動模范、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李兵
“跨界”組建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是在充分發揮勞模和工匠人才作用,激發職工創新的激情與活力,在更廣闊的時空整合創新人才和創新資源,構建和完善職工創新生態系統。
任何企業都不可能擁有所需所想的所有資源,手中可支配的資源總是有限的。跨界融合,在我看來,就是突破原有的專業界限,通過創新工作室成員跨專業、跨行業交流互通、深度合作,匯聚創新資源和要素,充分激活多個專業的創新要素活力,為聯盟成員的各自發展蓄力賦能,進而以跨界聯盟、協同創新的形式推進社會資源發揮其最大價值。
2018 年,北汽股份工會便開始探索區域發展聯盟創新工作室建設,拉紅繩、建平臺、創標準、細經營,以技術聯盟、專項聯盟打破區域因素限制,統籌創新發展要素,聚合創新資源,找到了聯盟創新工作室建設的一條新路徑。選樹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較強的創新工作室,引領和整合“聯盟”資源,優勢互補,圍繞創新課題,調動和激發成員的創新激情和“1+N”集群的放大效應。
2019 年,北汽股份汽車研究院工會與北京市順義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高級技工學校基于科技創新、技術攻關、解決技術難題等方面簽署了戰略協議,代表著校企合作工作室“李兵技能大師工作室”正式開啟新征程。工作室的搭建是為汽車制造業在新能源、智能化、技術技能傳承與創新方面提供高素質技能人才,同時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方式,開展社會大課堂,將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引入學校的教學環境之中,并實施以項目課程與任務為導向的實踐性現場教學,實現企業、學校合作共同實施人才培養的模式。
多年來,北汽股份工會堅持構建職工聯盟創新體系,通過“生產+研發”“企業+學校”“強+弱”“銷售+研發”“銷售+生產”“自主+合資”以及“傳統車+新能源”等聯盟創新形式,抓牢解決技術難題、優化產品品質、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創新能力、培養技術人才以及拓展市場資源七大“落腳點”,進而打造以“企業聯盟”“區域聯盟”以及“跨界聯盟”為主要模式的創新聯盟生態圈。
不僅如此,北汽股份工會“勞模幫幫團”項目是打造聯盟創新生態圈的“錦上添花”之舉,該項目是將創新工作室、聯盟創新工作室領軍勞模或工匠通過集聚、集智的形式,從各個企業或平臺組織聚集在一起,把他們的智慧、技能聚焦在一點,集中攻關企業重點、難點、痛點項目。該項目已連續開展了7 年,參與攻關共計100 余項,除了現場攻關等形式,還搭建了“一個勞模工匠,一個重點項目,一個攻關團隊”的長效聯系機制。“勞模幫幫團”項目的開展將各個聯盟創新工作室編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張鋪展開來的創新網。
微評1
王尚典:一些技術難題僅靠單一工種攻關很難解決,需要跨工種、跨企業“聯合會診”,單一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在創新過程中存在各自為戰、孤島作戰的局限。組建聯盟后,聯盟成員一來能在創新中互學互助、互促互進、互比互動,二來可搭建出創新工作室之間溝通、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培養造就更多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
微評2
于濤:作為聯盟的主要推動力量,工會既要做好臺前的設計者,也要做好幕后的服務者,為勞模工匠提供一個零距離溝通、聯系、合作,碰撞出思想“火花”,聯合攻克技術難題的生態環境。在凝聚聯盟共識、引領聯盟規范運行的基礎上,要主動轉換身份,積極做好后期的統等協調、服務保障、宣傳指導等工作,讓聯盟真正轉起來、活起來、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