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瑞琳
(溫州市工業與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溫州 325000)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和基礎,是支撐地方經濟快速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主導力量。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的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地方工業國企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和核心力量,因此,研究地方工業國企高質量發展兼具理論和實踐意義。
學界從不同角度對地方國有企業進行了研究。賈君怡、黃家明利用2002—2018 年這17 年間185個地級市的官方數據,匹配853 家地方國有企業的債券發行數據,實證分析了地方官員在晉升激勵下對地方國有企業債券發行行為的影響[1]。張繼棟通過闡述企業數字化背景和發展過程,分析地方國企數字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地方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途徑和對策[2]。曹錦鋮通過文獻總結方法、SWOT 分析方法,全面展現了地方國企在養老領域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地方國有企業在健康養老產業高品質量發展的對策[3]。倪定清從人力資源開發的角度,運用文獻分析、規范研究等方法,闡述了新型工業化的內涵,并引入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的個案,分析了該集團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通過分析探索出該集團人才隊伍建設路徑[4]。雖然以上研究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地方國有企業的具體問題,但對某一具體地方國有企業整體分析的較少。本文以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為例,在剖析高質量發展短板的基礎上,探索未來該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溫州市工業與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或集團)主要職責是培育工業、能源和數字經濟等產業,促進溫州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做強做大貿易、資產營運板塊,抓好改制企事業單位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和集體經濟管理服務。下轄15 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6 家參股公司、4家事業單位以及98 家托管的集體企業。核心業務為電力、熱力、燃氣的生產和供應、制造業以及批發、零售業的組織管理服務,同時培育綜合管理服務、互聯網軟件信息服務業等業務。實地調研發現如下問題:
1)主業拓展成效不顯著。一是集團傳統產業發展不夠快,在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上對策不多,成效不夠顯著;二是集團在能源拓展、強鏈補鏈、數字經濟等主業領域的引領性、支撐性、規模性產業尚未有效形成,特別是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拓展布局競爭激烈,項目真正落地難度大。
2)企業盈利能力不強。隨著前些年投資項目的竣工投用,項目的折舊、利息顯著增加,加上部分存量資產尚未去化、能源板塊收益分紅大幅減少,企業營收、利潤下行壓力大。
3)人才活力激發不夠。隨著集團業務拓展、新興產業培育的不斷深入,集團迫切需要的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專業技術人員較為缺乏,且由于體制機制的束縛,難以有效留住人才。
4)改革穩定壓力較大。歷史遺留改革改制問題多且復雜,信訪維穩壓力較大。安全工作點多、面廣、量大,安全生產基礎總體較為薄弱等等。
生產經營方面,進一步推進木材、金屬、化學品、面粉、糧油、農產品等貿易,加快開展關聯食品企業的收購并購和食藥板塊的聯合研發,全力推進綠星公司上市工作,邁好全集團資產證券化第一步。加快推進濱江廣場、牛山國際項目剩余物業銷售去化和對外營業,爭取早日回籠資金。提前謀劃在建項目的運營招商與設計招標同步進行,確保實現無縫銜接、按時去化。資產管理方面,強化“線上+線下”經營模式,積極打造“一站式消費”,做好活動促銷、業態整合、產品優化和服務配套等工作,千方百計提升木材市場、金海市場、陶瓷品市場等三大專業市場經營活力,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能源產業方面,根據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規劃要求,積極推進集中光伏、屋頂光伏、海上風電、抽水蓄能、汽車充電站等新能源項目建設,積極探索儲能、氫能等新興產業,提前布局未來社區等綜合能源服務,積極助力“3060”雙碳目標。數字經濟方面,加緊編制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加快完成集團管理系統集成化建設,積極與交通運輸部信息中心合作搭建網絡安全和商用密碼服務中心,為溫州市網絡安全保駕護航,全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強鏈補鏈方面,加快建設龍港印刷機械設備、中國鞋都三期智慧型鞋業等產業園區,打造新型數字化工業園區,助力制造業強市建設。
項目建設方面,加快推進東嶼電廠有機更新項目建設,更好打造城市新地標、工業遺存金名片、“夜畫塘河”新面貌,助力城市能級提升。加快推進工業大廈、溫化項目、快鹿濱海項目等早日實現竣工投用。融資拓展方面,加快完成20 億元定向債務融資工具(PPN)和10 億元“碳中和”債的注冊發行工作,爭取成為溫州市首單“碳中和”債,加快創新渠道引入中資外債,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提升企業效益。
治理改革方面,加快推進快鹿集團股改,依法依規啟動相關程序,爭取早日完成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對家居公司進行剝離,切實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信訪維穩方面,積極開展苗頭傾向排查、全面穩控重點群訪人員、及時推進信訪個案化解,筑牢信訪維穩“防火墻”。安全生產方面,繼續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危化品、在建工程、專業市場、出租房、尾礦庫等八大重點領域安全隱患,確保年內啟動省級掛牌的尾砂庫消納施工作業,繼續向安全生產“七連優”發起沖鋒,全力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本文運用文獻分析、規范研究等方法,引入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個案,剖析該集團當前高質量發展之難,存在主業拓展成效不顯著、企業盈利能力不強、人才活力激發不夠和改革穩定壓力較大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探索出發展該集團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即聚焦深挖發展潛力,著力傳統主業擴量提效;聚焦增強發展后勁,著力新興產業拓面提速;聚焦強化發展動能,著力投資融資升級提檔;聚焦夯實發展基礎,著力集團治理深化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