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倩倩 王世禎
去年以來,深圳金融業保持穩中向好、穩中加固的良好態勢,今年上半年深圳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247.85 億元,同比增長6.6%,兩年平均增速7.8%,居國內主要金融城市首位,金融業增加值占全市GDP 的15.8%。簡單說,金融業貢獻了深圳全市1/6的GDP 和1/4 的稅收,深圳也躋身中國內地三大金融中心之列。
下面本文主要從深圳金融業發展經驗以及我區如何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兩個方面來為各位匯報。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助推器”和“壓艙石”,本文認為深圳金融業發展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特點:一是服務對象覆蓋面廣,民營經濟受益良多;二是創新意識強,注重培育新型信貸業務模式;三是服務意識強,資本市場營商環境好;四是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
一是服務對象覆蓋面廣,尤其注重對民營經濟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資金是企業運行的“血液”,沒有“血液”的中小企業寸步難行。對深圳來說,民營經濟在城市發展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深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讓它們得到金融“活水”的灌溉滋養,也是實現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所在。據統計,截至去年9 月末,深圳全市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12萬億元,增長38.5%,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25 個百分點。同時,深圳金融業始終與實體經濟相互促進,忠誠服務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40 余年來,金融業為深圳基礎建設提供了70%的資金,為深圳企業生產提供了80%的流動資金,為深圳居民大宗消費提供了60%的資金。
二是創新意識強,注重培育新型信貸業務模式,高效務實服務實體經濟。在深圳,金融從實體經濟發展中受益同時,金融機構也在引導資金“活水”的流向,信貸融資結構的不斷優化推動了深圳產業轉型升級。從信貸結構相關數據來看,去年9 月末,深圳制造業貸款余額8511 億元,同比增長14.2%;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5657 億元,較年初增長19.3%;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4558 億元,同比增速大幅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圍繞深圳現有諸多新興行業的發展需求,金融機構也在不斷“更新改造升級”,以便于將“金融資本”引導推動實體經濟高質發展。從以下兩個實例來了解:
例一:工行科創中心圍繞原創新藥行業特點,通過“科創企業債權類投融資風險限額測算模型”為企業核定了風險限額,并按照藥品研發、臨床試驗、注冊、上市推廣的不同階段設置了分步提款的方案。這也是深圳工行首個原創新藥企業的評級授信,有效解決了生物醫藥企業在特殊時間節點的用款痛點問題,為深圳生物醫藥產業的騰飛助力。
例二:農行深圳分行創新推出科創信托受益權資產支持票據,為創投機構、科創企業等民營經濟搭建資本市場融資橋梁,開拓出科創企業登陸銀行間市場的新渠道。3 月,由該行牽頭主承銷的“深圳易睿投資發展有限公司2021 年度第一期定向資產支持票據”(ABN)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發行規模為6 億元。不僅如此,農行深圳分行還聯動農銀國際、投控資本等機構,發起設立科創企業股權投資基金,撬動各方資本滿足科創企業的股權融資需求。深圳科創基金目標規模20 億元,采用市場化方式獨立運作,以股權直投方式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聚焦信息技術、醫療健康、先進制造和自動化、新能源、新材料等創新科技項目。
此外,深圳的中小微科創企業要在銀行間直接發債融資,往往由于信用評級不夠達不到發債要求,因此要不斷通過證券化結構創新、產品創新、投貸聯動等方式,為創投機構、科創企業等民營經濟搭建資本市場融資橋梁。針對高新技術企業“輕資產”的突出特點,銀行正在淡化傳統授信審批所倚重的資產、盈利和擔保的“老三樣”,轉變為對研發能力、核心技術、商業模式、市場前景等“新要素”的考量。
三是服務意識強,資本市場營商環境好。據統計,去年上半年,深圳新增A 股上市公司24 家,數量居全國首位。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股權投資市場對創業企業的支持力度逐漸顯現,深圳企業的直接融資能力也在穩步提升。截至今年8 月,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000 家,其中深圳企業124 家,數量居各大城市第一。上半年,深圳轄區企業通過境內股票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融資合計超過3700 億元,同比增長16%。在支持資本市場建設先行先試方面,深圳大力引領價值投資文化、提升大宗商品定價效率、發展私募股權市場。深圳是科技創新的聚集地,它注重發展、規范和優化私募股權市場,為更多產品、更大規模、更高層次的創新提供更好的服務。目前深圳擁有大量創新型的中小企業,為更好地服務此類企業主體深圳一直在完善多層次資本體系,打造完整的資本服務鏈條。特別是對處于創意期或者種子期且更加需要資本扶持的企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強,發展出以深交所為“鏈條”龍頭,牽引更多的創業資本惠及更多的中小企業,從而推動深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道路。
四是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深圳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驅動一直是其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而在其創新驅動的背后站著一支龐大的“創投軍團”。比如赫赫有名的深創投——深圳市政府1999 年出資并引導社會資本出資設立的、專業從事創業投資的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深創投”),是國內最耀眼的“官辦VC”,投資企業數量位居國內創投行業第一位。其曾在2007 年與蘇州政府對接合作,設立了全國首個地方政府創投引導基金。而后在十余年期間覆蓋了中央級、省級、地市級、縣區級四個層次,形成了全國性的基金覆蓋網絡。由于深創投的創投基金背景,深圳市政府在政府引導基金的探索中充當了雙重的角色。特別是在探索階段,與全國各地政府合作設立政府子基金,深創投作為子基金的管理者參與其中,為財政資金獲取收益的同時,摸索了保本+固定收益、特殊獎勵、階段參股、跟進投資、選擇回購等不同的引導基金模式。近年來,深圳市政府引導母基金由深圳市政府與深創投合作,該引導基金的運行架構是:由政府獨資成立引導母基金,深創投作為受托管理人全面負責母基金的管理工作,母基金再聯合社會資本投資專項子基金,進而投資于企業。整體而言,深創投運營基金以市場化為主導、政府角色淡化、投資行業廣泛且面向全國。
近年來,我區金融發展面臨諸多問題。諸如受擔保圈、惡意逃費金融債等不良因素影響,整體金融信用環境較差;區內企業上市積極性不高、政府引導推動企業對接資本市場阻力較大;區內現有園區產業基金未能真實有效運轉,政府引導基金整體發展未有實質性進展等等。對此,借鑒深圳發展金融經驗,本文總結了對我區如何引導金融服務經濟高效發展的幾點思考。
目前,為處理銀行信貸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存在的惡意逃費金融債等問題,政府大多處于協調引導角色,如全力壓降不良貸款,做好重點風險企業化解工作,市縣兩級合力推進銀行向上爭取處置資源,向市法院集中推送重點不良貸款,加快司法進程等等措施。效果是:1—10 月份,全市銀行機構累計處置不良貸款259.94 億元;10 月末,全市不良貸款余額180.83 億元、不良貸款率5.39%,提前完成全年不良貸款率壓降目標。但僅靠政府引導,政府壓力仍然較大,對此,借鑒深圳經驗,“解鈴還須系鈴人”,將銀行與企業的問題交還于銀行、企業來處理,建議從市場化的角度處理此類問題。具體來說,引導支持銀行創新其業務運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化吸收其現有“不良信貸”問題,效仿深圳農發行、工行等上述做法,創新自身模式,真正“圍繞各種產業、不同規模企業所需”量身定做金融產品,而不是固守“重資產、重擔保、重規模”的信貸老套思路,創新業務模式,更加貼合經濟實際發展所需。
目前,我區成立了政府引導基金,各類園區公司也成立了產業基金,但面臨著可投項目少、基金平臺不成熟、缺少專業人才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本點是缺少實質運作的動力,建議可嘗試深創投使用的利益綁定機制——跟投機制。跟投機制,是指在基金運作開展過程中,由參與決策、運營的核心層和骨干成員與企業一起共同投資,與企業共同承擔風險,共同分享收益的一種機制,本質是一種投資行為,但由于其有足夠強的收益且風險對賭鎖定,激勵約束統一,實現了有效的激勵效果。
據了解,深創投的強制跟投項目投資額的1%;項目激勵機制,公司凈利潤的10%獎勵給全體員工,凈收益的4%獎勵給團隊;投資制度十分完善,從項目挖掘—立項會—各類盡調—預審會—投委會—投后管理—決策退出;投資退出機制靈活,能投能退,能退能投。以深創投為例,373 個項目已退出,其中:196 家已上市,177 家非上市退出中有16 家并購、112 家回購、27 家轉讓、22 家其他方式退出;資本活躍,投資市場成熟,國企主動讓利,社會資本活躍。
而這套成熟流程中,有一個我們值得去嘗試的環節,用它來撬動整個基金運作的突破點——“跟投”機制。實行項目激勵,投資收益按比例獎勵投資團隊;投資制度,完善投資制度,探索市場化投資機制,盡職免責,充分利用直投、基金投、租金換股權等投資方式;退出機制,重點做好投后管理,全方位扶持企業做大做強,視投資周期、企業業績等擇機退出;尋找開發區的讓利模式,激活社會資本,提高投資意愿。
我區目前已有20 家企業納入上市掛牌后備資源庫。其中重點上市后備企業5 家。今年我區新增7 家上市掛牌后備企業,目前累計已有18 家企業報至省級上市掛牌后備企業庫。上市后備資源整體占比偏低,在區內重點上市后備企業中,威瑪、新大上市掛牌也是進展整體緩慢。可以說,我區資本市場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深圳資本市場助力企業發展,將金融資本與實體產業相結合,彰顯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力。對此,建議我區進一步深化引導區內企業提高對資本市場的認知度,拓寬中小企業融資途徑,改善企業融資過度依賴銀行貸款的現狀。今年9 月初,習總書記在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指出要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我們更應順應這種金融發展趨勢,全力支持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建立健全創業投資與資本市場等金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機制,也可為私募基金、政府引導基金、創投管理機構提供一種可投資項目退出渠道,助力形成金融與經濟的良性互動機制。
研究學習深圳先進金融運作經驗,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本地區經濟高質發展。而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助力,金融創新需要適合的經濟土壤,所以,習得他人之長,結合自身經濟實際情況,才能真正助力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