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博
(1)新媒體的概念
傳統媒體是指通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娛樂平臺的媒體,主要包括報刊、戶外、通信、廣播、電視以及自媒體以外的網絡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狹義上,新媒體指的是基于技術進步的媒體形態的變革,例如數字電視、手機終端等,都是基于無線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產生的新媒體形態。
(2)新媒體的信息傳播特征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共享性、交互性和廣泛性等顯著特征。
①共享性。新媒體是基于技術進步的媒體形態的變革,技術進步導致媒體傳播速度更快,且范圍更廣。不出門足以知天下事,民眾通過自己手上的設備、相關的渠道,便能根據自己的需求找到各種信息。同時,各大App 的開發者和軟件的生產者為吸引更多用戶,會根據用戶的需求實時推薦相關新聞,實現了跨越空間的信息共享。
②交互性。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因其自身的缺點其影響逐漸減小。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能夠突破時間的限制,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報紙需要提前排版、印刷、發放;廣播、收音機因為其體積較大、信號傳播較慢等缺點對大眾及時獲取信息有一定的影響。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的時間差無限縮小,5G 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更有望實現同步信息傳遞。新媒體技術突破了時間的限制,民眾能夠隨時接受并傳播信息,實現了跨越時間的信息交互。
③廣泛性。通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大眾可以接收各大領域的信息,例如科學、健康、美容、電影、就業等,不僅信息十分豐富,還可以實時保存、轉發、記錄自己的感想等,充分滿足了信息方面的需求。相比之下,傳統媒體需要相關的紙質媒介才能保存,收音機、廣播等只能傳遞消息,不便于民眾保存消息。新媒體技術能夠傳播各領域的信息,打破了行業間的壁壘,實現了跨越領域的信息廣泛傳遞。
(1)傳媒經濟的概念
傳媒經濟是經濟學和傳媒學的有機結合,即利用傳媒介質傳播信息并獲得經濟利益的一種經濟活動。具體而言,傳媒經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種是傳媒使用行業產業以及組織形態等方式,融入社會經濟以及產業而進行的一種從宏觀到微觀的經濟活動;另一種是傳媒使用生態要素以及創新要素的形式,對市場進行優化配置以及資源的創新,從經濟產業以及社會各個層面出發進行的一種經濟活動。
(2)傳媒經濟的發展現狀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文化的影響力更加重要。在新媒體時代,傳媒不僅是傳遞社會主流價值觀、傳播信息、擴大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影響力的有力工具,還是促進一個國家經濟、政治和文化全面發展的新興的、重要的手段。首先,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傳媒業已成為一個新興產業,由于傳媒行業的特殊性質,傳媒經濟自然被社會各界重視。其次,學術界對傳媒經濟的研究正在不斷進步、創新。從1995 年開始,世界上關于傳媒經濟的著作逐漸增多,例如《傳媒經濟學》《國際傳媒管理學刊》《傳媒管理研究學刊》等。國際上對傳媒經濟的研究走向專業化、學術化、創新化,不同的專家的理解不同,學術界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形勢。另外,就傳媒經濟創造的經濟利益而言,全球媒體行業的產值已超過10000 億美元,并且平均每年以7%的速度增長。從國家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傳媒業已成為電子信息、制造業、煙草業之后的第四利稅產業,其發展前景極為可觀;經濟學界對傳媒經濟的研究也更加多樣化、豐富化。
傳媒經濟的發展具有良好發展前景,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我國傳媒經濟的營利來源主要是廣告收入,營利模式過于單一。我國廣告收入占傳媒集團總收入的95%左右,而外國成熟的媒體集團廣告收入只占總收入的65%左右,這一明顯的差距表現出我國傳媒行業過分依賴廣告收入。而現下我國消費者自身權利意識逐步崛起,將廣告收入放到眾多的傳媒營利中不可避免地會丟掉一部分用戶,并且會受制于廣告的影響,一旦廣告產品出現問題也會給傳媒公司帶來不良效應。所以,我國傳媒行業過分依賴廣告收入是十分危險的。
我國傳媒行業營利模式過于單一,很多傳媒公司想進行多元化營利和融資,但是現有的傳媒行業融資渠道是非常狹窄的。傳媒行業對于業外資本進入傳媒領域設置嚴格的壁壘,并且傳媒行業內部的政策性堡壘嚴密,這使業外資本難以投入到傳媒行業。地方傳媒有自己的傳播渠道、固定的受眾人群;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傳媒公司的受眾人群都不一樣,我國傳媒行業區域堡壘、行業堡壘、公司堡壘都十分嚴重,這使部分地區的跨媒體經營只處于萌芽階段。
相關數據表明:1983—2001 年,我國報紙廣告營業額年均增長37.8%,電視廣告營業額年均增長51.7%,而在1997—2001 年,報紙廣告收入年均增長率下降為15.6%,電視廣告年均增長率只有14.8%。電視廣告、視頻廣告的營利有限,新的時代需要進行革新,否則只會引起消費者的厭惡。
廣大人民群眾認為傳媒經濟就是通過新聞獲得相應的收益,對于傳媒經濟的認識過于狹隘;另外,網紅經濟的發展使部分群眾對于傳媒經濟產生了一些誤解,時代的發展使傳媒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及理念,很多專家仍無法做出正確解釋,但是這些新現象和理念可能正是將來傳媒經濟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
其他行業的發展對傳媒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當前的中國和世界都是一個更加多樣化、豐富化的經濟體,不同行業間打破壁壘、創新發展模式才能推動傳媒經濟的發展。
新技術的發展為新媒體的革新提供了技術支持,傳媒經濟在新媒體時代和信息時代既得到了發展,也遇到了機遇和挑戰。新媒體為傳媒傳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環境、新的傳播形式,為傳媒經濟的轉型發展提供了突破性機遇。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新媒體也沖擊了傳媒經濟的發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促進信息迅速、廣泛地傳播,且大部分是免費的,傳媒經濟的盈利難免受到影響。我國傳媒公司一旦沒有抓住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機遇,就會被時代所拋棄,其也會因為沒有適應時代的需要而被淘汰。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傳媒經濟轉換發展思路提供了技術支持,所以傳媒經濟的發展也可以利用新的技術。例如,《你好,星期六》節目中的小漾,其他媒體的澪、淺羽、汐音、黑羽、白羽等AI 智能人物,都得到了部分科技發燒友、二次元愛好者的喜愛,為節目和平臺提供了新的受眾來源,促進了傳媒經濟的發展。在新媒體時代,傳媒經濟的發展要利用新科技,充分發展傳媒經濟的潛力、擴展傳媒經濟的受眾。所以,傳媒公司要分析時代的機遇并抓住機遇,充分地利用新技術中的有利因素,抓住經濟進步和時代帶來的機遇。
市場對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和發展使市場環境不斷變化。生活環境的改變、生活質量的提高、文化素質的增強等都使廣大人民群眾對媒體的需求有了變化,要求更高。傳媒經濟在新媒體的影響下,部分產業適應了時代的發展,逐步擴寬范圍并與時代結合,例如,嗶哩嗶哩動畫、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平臺為客戶提供了表達自己的平臺,然而部分傳統的產業卻被拋棄或者逐漸消失,例如報紙、廣播等傳統的傳媒渠道正在逐漸減少。
信息時代到來使得人們離不開信息,擴寬傳媒市場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了豐富的資訊,例如嗶哩嗶哩動畫為喜歡二次元的用戶提供了專業的交流和二次創造的平臺;小紅書、飛豬、美團等軟件向未使用過的客戶提供已使用產品或體驗過的客戶的感受,滿足了很多用戶的需求。這些成功的案例都是因為平臺找好了自身的定位,對市場需求有明確的分析,所以傳媒公司要分析市場需求結合用戶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
傳媒行業目前是比較成熟的行業,但是就其他的新興行業而言還有部分不足,需要政府、平臺的管理者、企業的管理者等人為地調控或制定其發展規律。例如,對于短視頻平臺創作者的產品保護不到位,出現各種各樣的盜版視頻或者仿照視頻;還有部分二次創作者法律意識不到位,相關的法律制度也不完善,未取得原視頻制作者的同意而擅自進行二次創作;廣泛流傳的“擦邊”視頻等引起人們的不適,也不利于社會道德的形成。所以,政府、平臺的管理者、企業的管理者等要在遵守傳媒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結合市場擴張的未來、人們的需求、社會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制度規范,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保護創作者的產品,提高創作者的積極性。對于未來可能遇到的困難要有一定的預判,并提前進行相應的防范。
工作人員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直接影響傳媒經濟的發展,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加強信息化建設進而培養一批高素質新型文化工作人員。相關部門要加大人力資源投入力度,開展各式各樣的培訓活動和考核,提高員工的技能水平和相關的知識能力。另外,還要聘請專業化的傳媒經濟方面的人才,為傳媒經濟創新發展的隊伍中引入新鮮血液,并壯大團隊力量,創新傳媒經濟的發展方式,進而推進傳媒經濟的發展。例如《國家寶藏》節目是圍繞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以及傳統文化而創造出來的;《中國詩詞大會》《主持人大會》《守護解放西》等一系列優秀的節目有的展示了我國的傳統文化成果以及文化精髓,有的展示了專業人才的能力,有的普及率法律知識。這些優秀的節目不僅促進了傳媒經濟的發展,還具有社會責任感,促進了社會文化教育,培養了民眾的民族的榮譽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也提高了我國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傳媒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整體來看傳媒經濟未來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法律制度的完善等都為傳媒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傳媒公司要在新媒體時代發揮自己的優勢,分析新媒體時代的機遇并抓住機遇,分析市場并結合市場對業務進行調整,提高人員的素質以促進傳媒經濟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