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今揚
在先進技術的支持與應用下,社會的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都得到大大的提升,與之相應,也對各行各業的生存發展模式產生了巨大影響。企業面臨競爭越來越激烈,內部管理形勢越來越嚴峻。尤其是稅務管理,是極易產生風險,給企業帶來法律糾紛,嚴重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同時,稅務風險一旦形成,就會嚴重影響甚至威脅企業的生存。因此,要結合時代、社會的大趨勢,以及企業發展的現狀對稅務管理進行科學的規劃與管理。通過完善的稅務管理體系,針對性的管理手段、監督手段、控制手段來確保企業經濟活動的有效開展,以不斷提升稅務管理水平來增強企業稅務風險的防范能力。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創造有利條件,奠定良好基礎。
作為企業來說,不斷發展壯大是最終的目標與追求,而在企業各項生產經營工作的實施與開展中,必然會面臨各方面的壓力與阻力,潛藏無法預知的風險和隱患,這些風險與隱患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開展影響是深遠的。盡管企業面臨諸多壓力,但依法依規,按時按量進行納稅是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所在。隨著企業經營范圍的不斷拓展,社會整體環境的變化,相關稅收法規的持續完善與調整,稅務的繳納項目、金額、時間都會有較大調整。除此之外,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會面臨更大的變動,比如支付結算形式的變化,匯率的變化等,這就使得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更加復雜,風險預防的擔子更重。毫不夸張地說,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尤其是稅收籌劃與管理過程中任何環節的疏漏,比如,對稅收政策的理解細小的偏差,最終都會導致嚴重的風險。而這種風險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風險發生對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是會對企業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比如在稅收籌劃與管理工作中,對于納稅的范圍、金額、時間性要求解讀不到位,比如由于遲交、少交問題所產生的行政罰款,滯納金繳納,相對來說,這就是不必要的開支,在無形之中增加了企業的經濟支出。導致稅收籌劃不合理,財務管理質量提升的原因,很大一方面是由于財務管理過程不夠規范,對相關的政策制度解讀不夠清晰所導致的。從深層次來看,有企業在財務管理制度上、管理方式上的原因,也有財務管理人員個人的原因,比如責任心薄弱、專業能力不足等。但無論何種原因,最終都會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無論是企業的經濟效益,還是形象建設上,財務管理與稅收籌劃都會產生直接影響。
由此可見,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要應用有效的稅收籌劃理念,加強對政策的解讀,做好對稅收制度的把握,并將地方稅收政策的相關要求落實到位。通過加強財務管理工作,提升財務管理質量來全面控制好企業資金的使用,將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始終控制在可控范圍內,通過合理的稅收籌劃工作避免稅務風險的產生對企業形象建設產生不利影響,以及由于稅務風險所發生的不必要的糾紛與麻煩。總而言之,財務管理工作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重中之重,而科學的稅收籌劃、稅務管理是實現良好財務管理質量的基本前提。因此,要加強稅收籌劃,做好稅收風險防范,利用有效的管理方法與路徑,不斷強化企業財務管理,以精細化的財務管理方式,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實施創造條件,提升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的稅務風險類型是多種多樣的,而導致企業稅務風險發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歸根結底是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管理機制上的不完善,企業在不斷發展,外部環境,尤其是市場環境在不斷變化,在這種變化的影響下,企業的生產模式、業務模式必然會發生變化,在這種變化下,如果稅務管理模式不進行調整的話,就會導致稅務風險的發生。顯而易見,企業在稅務管理制度的及時更新與完善上,與企業的發展速度、發展水平不匹配,導致無法充分發揮出制度的監管作用。二是監督機制的不到位,稅務風險管理與防范是一個動態過程,稅務風險會隨著政策的變化而變化,會隨著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變化而變化,也會由于稅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綜合能力而影響稅務風險的管理效果。很顯然,除了管理機制之外,監督機制也是落實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如果對這些過程缺乏強有力的監管,比如,內部監督與控制機制沒能充分發揮出作用的原因是機制的不匹配、人員的不作為。管理人員的不作為與隊伍建設,整體氛圍的營造上密切相關。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忽略了稅務管理隊伍的建設,而導致內部人員思想日益復雜化,在本職工作上的職能發揮不充分、不到位,進而影響企業稅務管理質量,造成風險隱患滋生。
在高速發展的市場形勢下,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企業在迎來全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更多的壓力與挑戰。想要在越來越復雜的市場形勢下求生存、求發展、求突破,除了不斷拓寬業務范圍之外,還要從內部管理上持續著手。結合社會發展形勢,以及市場的現狀和變化,不斷對財務管理理念與管理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
顯而易見,企業稅務風險的發生,與稅務管理制度存在缺失不無關系。在新的發展形勢下,企業面臨的壓力與阻力越來越大,基于此,必須高度重視稅務管理的有效性,從制度源頭上把好風險防范源頭關。要結合當前企業在稅務管理中所面臨的風險類型,仔細對稅務管理框架,以及管理制度進行全面梳理,通過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建設,阻斷稅務風險的傳播渠道,以高質量的稅務管理成果,為企業的發展與壯大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制度上的細化主要從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結合當前時代、社會的大環境大趨勢,以及當前企業的生產經營現狀,稅務管理中所暴露出來的具體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解決,而不是采取共性管理模式大而化之。二是要對企業稅務管理體系進行全面梳理,在梳理過程中就能發現當前體系中的漏洞、缺失,或是冗余,要結合管理目標來對體系進行優化,對稅務風險防范所應用的方法與模式進行體系上的完善與指引。對于稅務管理體系中缺乏的部分進行補充,避免在稅務管理活動的執行中,出現盲區;而對于資金體系中不足的部分,要結合企業可持續、長遠發展的現實要求,對稅務管理制度進行針對性的完善。避免出現管理盲區而導致稅務風險。以完善的稅務管理制度建立起風險防火墻,利用管理體系完善管理細節,以細節的落實到位避免漏洞所導致的稅務風險。總之,要發揮出制度的管理指引作用,加強對稅務管理過程的監管力度,在制度的指引下,規范稅務管理活動,加強對稅務管理過程的監督,從而避免風險的產生。
在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關于納稅籌劃的活動的展開必須以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原則和準繩。在法律框架允許的前提進行科學的籌劃,以優化企業內在的經營機制為出發點,將減輕稅負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整體目標之一。納稅籌劃必須從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為著眼,從細節進行全盤考慮:一是納稅籌劃的具體方式和途徑;二是納稅籌劃的實施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三是納稅籌劃效應與機會成本之間的相通性與差異性,以利于企業的經營管理流利的優化與升級,并形成良性循環;四是納稅籌劃的總體實施需與社會及行業的發展趨勢相適應,并且風險可控;五是充分考慮納稅籌劃實施可能會帶來的經營風險,如正常的經營秩序風險、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不利因素,以及機會成本等。
稅務風險并非不可避免,而是需要從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隊伍等多個方面著手。除了在制度上持續完善之外,還要加強管理模式的創新。積極應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將管理會計的理念與模式應用在企業稅務管理過程中,突破傳統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一是通過內部控制手段,來提升管理質量。結合當前企業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完善內部控制及財務管理的體系建設,構建起內部控制的清晰框架,并進一步明確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的責任主體。二是充分發揮內審工作的監督性作用,通過內審工作的開展,對企業的財務管理與稅收籌劃活動進行全面梳理,及時發現不足,堵住漏洞,防范風險。通過內部控制與管理創新的合作,來推動稅務管理風險預防與財務管理的完善與進步。
在新時代背景下,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稅務人員把關不嚴,專業能力、職業素養不過硬。隊伍綜合能力素質的參差不齊,導致無法在早期對稅務風險進行準確識別,以及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進行精準防控,最終導致風險擴大,對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所以,要提升稅務風險管理成果,首先要通過稅務管理隊伍建設,來提升抗稅務風險的能力與實力。一是要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從思想上進行教育,提升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思想覺悟,除了利用線下教育之外,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互聯網技術優勢來開展線上思政教育,夯實財務管理人員的思想根基;二是要加強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要針對企業生產經營的現狀,企業產品、項目的特點特色,督促稅務管理人員對企業各個部門的生產經營流程、相關的稅收管理政策等進行深入的了解與熟悉,這樣在具體的財務管理與稅收風險防范工作才能針對性地開展,由于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與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對稅務管理辦法更熟悉的情況下,在稅收籌劃及稅務風險防范機制的制定上,就更有針對性,更能發揮出防范效果,才能從內而外地提升抗風險能力。
綜上所述,在當前高速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對于企業來說,風險、機遇是并存的,在激烈的競爭形勢下,企業想要突破發展瓶頸,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首先要從內部管理,尤其是稅務管理上不斷完善與改革,通過加強稅務管理制度建設;結合企業實際,做好稅收籌劃;創新稅務風險管理模式;加強企業管理隊伍建設,加大稅務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通過多方面措施的運用,加強對稅務管理細節的控制,提升稅務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