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婧
清查摸底是人口普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它是普查員熟悉普查小區環境,明確普查邊界,落實普查責任重要步驟。對普查對象進行精確定位,確保普查對象不重不漏,是入戶登記順利進行并按時完成的重要保障,也是查準查實人口總量的關鍵。清查摸底是普查登記前的必要準備階段,其數據質量直接關系到整個普查工作的成敗。
清查摸底是人口普查的關鍵環節,是保證人口普查登記數據準確,提高總人口、流動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的登記質量,為下一步做好正式登記而開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可稱為“預登記”。摸底的整個工作過程就是為了摸出人口總量,一旦摸底工作結束,人口總量即基本定型,因此摸底數據對整個普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實際操作中,摸底時由于培訓沒有講透,兩員對指標理解不準確;普查小區劃分和建筑物標繪不規范準確、審核把關不嚴;會導致戶籍地人口無論外出與否都登記為戶在人在,居住地又重復登記,導致短表入戶登記人數與摸底人數偏差太大。不僅造成登記過程混亂和時間、資源嚴重浪費,甚至影響登記數據質量,造成對人口預估總量誤判。
摸底的大致過程是普查員通過實地勘察,在熟悉普查小區環境、明確邊界范圍和建筑物分布的基礎上,繪制《普查小區圖》,便于普查員確定最佳的入戶登記路線。普查員對《普查小區圖》上標明的各種建筑物及住房單元逐一入戶摸查,摸清每座建筑物和每個住房單元是否有人居住,住了多少戶、多少人及其基本情況和流動去向等(利用好備注一欄),編制《戶主姓名底冊》并重新繪制《普查小區圖》。此時,普查員對普查小區的范圍、建筑物、住房和人員已經做到心中有數,正式登記時,普查員在底冊的基礎上再進行其他信息的完善,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
經過摸底,編制底冊后,有了調查小區的原始記錄,為人口普查各級辦公室指導工作、核查數據質量和質量驗收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例如:在對摸底階段工作進行質量驗收時,以《戶主姓名底冊》為依據,可隨機抽取調查戶上門逐項核對;在正式登記階段,發現建筑物、住房單元或調查對象有遺漏的,可以以《戶主姓名底冊》為線索進行核實,及時糾錯,減少登記誤差;在數據編碼階段,對表述不清楚的,可通過摸底備注項核實完善;在與戶籍資料比對、普查登記、有關人口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最原始的基礎信息和重要依據。
普查員在入戶摸底時,同時承擔了人口普查宣傳責任。一是向被調查戶發送《致住戶的一封信》,并采取抖音、小視頻等多種方式宣傳,使人口普查工作做到家喻戶曉,便于在普查期間獲得群眾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二是和被調查戶預約好正式登記的入戶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確定被調查戶是否自主填報。“七人普”首次采用了普查對象通過互聯網自主填報的登記方式,考慮到住戶對個人隱私的顧慮及數據的真實準確性,由普查員現場生成二維碼,提供給有需要的居民實現自主填報,為以后其他普查提供參考。
一般來說,普查的各項工作與各相關部門息息相關,大家相互高度配合,才能提高效率。但有一些單位對于普查工作參與不夠,自身工作繁多,無暇顧及人口普查,還有些部門覺得不是自己的事情,就不關心不重視,部門不能有效協作,也是普查緩慢的原因之一。統計工作所存在的重視程度不高的問題,導致普查人員難以積極地、自主地投入清查摸底工作中,無法認真貫徹上級的指示和精神,進而導致摸底工作的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因為單位領導缺乏對統計工作的重視,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普查摸底人員的積極性,或者制約相應保障機制的構建質量,譬如缺乏資金支持、缺乏機制支持,都會導致摸底人員的工作難以得到順利、全面、有效、快速的開展。與此同時,會為各類摸底問題的出現和發生埋下隱患。如由于摸底工作難以得到重視,資金保障體系不足,致使摸底人員很難擁有充足的“資金”,統計偏遠地區的人口情況,繼而出現“漏查”“錯查”等問題。
從這次普查來看,人口普查清查摸底人戶分離仍是一個難點,人員不固定等情況阻礙了普查工作的進行,比如出租和跑運輸的人等,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居家和上班時間不固定,普查員要多次上門,工作開展難度較大。同時還有些流動人員、失蹤失信人員、逃債人員,甚至沒有固定居所,每天住址都會發生變化,這些都增加了普查的難度,讓工作開展變得費時費力。
普查員入戶登記時,往往被拒絕,個別普查對象甚至連門都不開。普查對象配合程度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配合程度也是有一定的差異,總的來說有幾點:一是出租戶由于辦理暫住證問題擔心麻煩而拒絕配合登記,并且在摸底期間,這類人群往往作息不規律,通常出現“搬家”的狀況,因此在普查該類人群時,工作人員也面臨著諸多難點;二居民隱私意識增強,導致對普查工作不配合。當前信息網絡快速發展,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層出不窮,雖然我國大部分居民增強了安全意識,但也為摸底工作的全面開展帶來“阻礙”。由于摸底人員需要了解居民的基本情況,會要求居民進行詳細說明,容易導致部分居民會將普查員誤認為是“詐騙分子”或“不法分子”,進而拒絕配合調查,不愿參與統計;三是少數居民因個人因素拒絕登記,更有些單位的領導干部,敷衍了事,不配合調查;四是商戶早出晚歸,即便普查人員多次上門,也仍然無法成功入戶。
由于普查員大多從村(社區)工作人員中選調,原本村(社區)工作就比較繁忙,而且普查補貼有限,再加上部分普查員對人口普查工作的意義及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工作積極性不高。
需全盤統籌、加強組織協調及高位再推動。在工作安排上,應把前期各個步驟統籌安排好,及時召開人口普查摸底工作部署會議,對人口普查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各部門要共同參與、明確責任到人;各級黨政主要領導應擔起主體責任,組織好本地的人口普查工作,為順利開展和圓滿完成普查提供堅強的保障;人口普查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人普辦主任第一時間到普查摸底現場指導普查摸底工作,及時協調解決普查工作遇到的疑難雜癥問題,尤其是要切實解決落實好“兩員”經費,適時召開人口普查工作推進會議。
科學合理地拆分普查區,保證普查小區的劃分不重不漏、科學規范,便于進行實際的普查工作。一是居民居住相對集中的社區,在劃分普查小區時,按照劃分標準正常劃分,盡量以明顯的建筑物、道路、河流等為標志,對于小區界線一目了然,超大建筑物必須拆分時,要對普查小區包含的門棟、樓層等進行備注;二是對于鄉鎮農村,由于農村外出人口多、空掛戶、寄掛戶多,需把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綜合考慮進行劃分;三是根據實際情況,劃分普查小區,協調選定熟悉本地的普查員專人負責核定各自的責任范圍和區域;村、居委會交叉混雜嚴重或是個別村、居委行政區域不連片的,可按地域切塊來劃分;切記不要為了所謂的規模標準將不相鄰的區域或從路(街道)另一邊專門劃出幾戶去湊人口規模。
首先是利用好行政資料。摸底前期,依據人口普查方案要求,結合調查指標,盡可能充分利用已有的部門行政資料,強化部門行政記錄信息的整合和分類,有效統一行政記錄指標的定義和分類,保持不同職能部門數據指標口徑的一致性和統一性。尤其要把戶籍人口、暫住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和住建部門的住房信息等人口普查需要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類,向普查辦提供以村級(社區居委會)為基本單位的信息資料,為摸底工作提供參考和比對依據。單個部門的行政記錄不可能滿足要求,需要綜合多個部門的行政記錄進行綜合整理,形成格式規范、信息全面,有參考價值的入戶依據。其次是完善激勵機制。由于人口普查激勵機制不夠完善,導致普查員的積極性不高,有效性不足,難以充分參與到人口普查工作中。因此,我國相關政府部門應從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的角度出發,提高普查員的積極性。譬如在物質激勵上應從職稱評定、津貼福利等角度出發,增強普查員開展工作的自主性。而在精神激勵上,相關領導應以情感激勵、鼓勵、表揚等方式,激勵普查員,讓其能夠更加主動地開展各類摸底工作。當然為確保激勵機制的完善度,部門領導應定期調查人口普查摸底情況,對普查員積極性、有效性進行評價,從而自覺調整、優化激勵手段,使普查員獲得長期、有效的激勵。
可以采取懸掛橫幅、多媒體傳播等措施,營造濃厚的普查氛圍,人普宣傳應根據普查各階段任務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前期主要是針對領導和相關部門宣傳。引起領導重視、取得部門支持。在戶口整頓階段,重點是對核實戶口及身份信息、出生未上戶及死亡未銷戶等內容。在普查摸底這個階段,要進行全覆蓋、多形式的宣傳,真正做到讓人人皆知。可以采用點面結合進行宣傳。“點”的宣傳,是指在居民小區、企業廠礦、商業密集區、公交車站、村委會等特定位置懸掛橫幅、廣告牌,或在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進行宣傳。“面”的宣傳,是指召開各級動員大會,引導、調動基層的積極性。宣傳車走街串巷、下鄉進村,發放宣傳海報,全方位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擴大輻射面。同時,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合作,開設訪談欄目、增強互動交流、普及人口普查知識。引導廣大普查對象自覺履行公民義務,依法支持配合普查,如實申報普查項目,從而保證人口普查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此外,在人口普查前,各地居委會、街道或社區、村委會應做好提前通知工作,將普查時間提前告知給居民,并做好提前統計工作,隨后將統計結果反饋給普查員,以此降低普查員的普查難度。當然遇到拒不配合的居民,如失信人員、討債人員,則需要從人口普查機制的角度出發,解答居民心中的困惑。而遇到十分注重個人隱私的居民,則需要普查員做好身份證明工作,譬如引導居民訪問官網,證明普查員的合法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