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宿嘉惠 朱海昆(昆明理工大學)
隨著當代經濟的不斷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持續增長,城市雕塑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形式,其作用日益凸顯。
城市雕塑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間藝術類型,與傳統的“架上雕塑”的藝術表現有所區別,“城市”這兩個字,顯然使城市雕塑的特征更多表現在與城市空間環境的關系、與城市地域文化、城市民俗文化、城市公眾審美水平、建筑風格等相統一的藝術表現形式。
城市雕塑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它能含蓄生動地表達出人們給予的情感和愿望,而且造型新穎、奇特、和諧,是容易被人們理解的藝術表現。城市雕塑作為一門非常獨特的藝術,與城市文化特征協調發展,城市雕塑豐富了城市的景觀,使城市居民獲得了精神上的享受,城市藝術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代表著城市的精神面貌,城市雕塑促進城市的發展[1]。
“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這句話是美國著名城市學家伊里爾·沙里說的,是城市雕塑應遵循的原則,是它應有的樣子。但是目前中國很多城市甚至鄉村的雕塑與這原則大相徑庭,在藝術市場日益繁榮的今天,許多公共雕塑呈現出迎合大眾娛樂化的趨勢,并逐漸趨向于功利主義、庸俗化。
不知何時起,新建成的城市雕塑體形越來越大,規模也越來越大,但缺乏城市建筑中的文化和藝術規劃,各種主題都是大同小異。甚至有人“將西方的創作理念視作國際化的標準”,用西方的抽象雕塑的形式和內涵,模仿西方的“凱旋門”和“維納斯”,但由于缺乏思考,“插花藝術”也就失去了根。這些標志性的城市雕塑與當地的地域文化不符,放入城市中顯得格格不入。近年來許多城市的雕塑都缺乏美感,不遵守藝術規律、不懂得雕塑的藝術特點、甚至都不具備成為雕塑家的能力,這些所謂的城市雕塑,不但消耗著國家的資源,而且對環境的污染也非常嚴重,城市居民也對此表現出自己的不滿情緒,嚴重阻礙著當下城市雕塑藝術未來的發展道路[2]。所以,城市雕塑未來的發展一定要與城市環境相融合,從藝術審美規律和社會價值出發。
城市雕塑的首要特性就是藝術性。城市雕塑,作為城市景觀之一,由于它置身于城市環境之中,以它特有的藝術個性、藝術形態、特殊的藝術語言展示給人們以對歷史、對現實和未來的述說,對理想生活的藝術表達,它融于城市,給人帶來的印象,既有單元的又有獨立的和總體的,具有永恒的魅力[3]。城市雕塑藝術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城市的風俗習慣、文化環境和大眾審美,它在一個城市的擁抱中每時每刻給人們輻射著一種精神力量,讓你對這個城市產生一種愈發凝重而深邃的認識。例如:丹麥《美人魚》銅像、布魯塞爾的《第一公民》雕像、莫斯科的《祖國—母親》、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奧地利的《莫扎特》雕像……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就是說,城市雕塑的藝術性,不只是雕塑本身的純藝術,而是在有這些外在的藝術表現形式的基礎上,更重要地表現出一個城市獨特的文化內涵,訴說一個故事,象征一種精神,成為一種愿望的標志,喚醒一座城市民眾心中美好的感情。
由此可見,城市雕塑并不是由藝術品建筑的純藝術空間,而是與城市空間息息相通的公共藝術,雕塑家通過藝術的手法對各種材質的修飾,最終塑造成為彰顯城市魅力和文化價值的空間藝術,給城市增添了樂趣和美感,這一點也是城市雕塑能成為一座城市文化“符號”的原因。城市雕塑藝術區別于一般的雕塑藝術,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城市雕塑的造型藝術通過作品表現出城市文化內涵和人文性,成為藝術家與居住民眾進行情感交互的媒介之一,主要是因為藝術家在創作時,總是根據自己對城市文化、空間環境等因素,進行認知、理解和梳理后,做出自己的情感判斷,再結合自己的藝術造詣創作出適于城市環境的作品。這樣的作品具有張力,往往就體現在造型帶給民眾的第一視覺要素,產生一種共情力,然后才能吸引民眾了解作品更深入的時代主題和材料技藝的運用。所以雕塑藝術家借助造型色彩表達自己的情感訴求和作品的精神內涵,注入靈魂的作品,必定能喚起人們的精神追求和價值觀。城市雕塑的美學體現在審美意蘊和靈活運用法則兩個方面,獨特的情感表達結合創作美學的靈活性、變化性的法則,使得雕塑作品更具有生命力。所以城市雕塑的造型藝術是依附于城市環境而存在,這也是與其他藝術作品造型藝術的區別之處。
在城市雕塑中材料的使用:從石材、木材、陶泥、金屬到不銹鋼、玻璃鋼等更多的新興材料。創新材料的使用興許是未來時代表現力的表達方式,也可能是更具備科技感以及時代感的環保或可再生材料。材料的選取是對雕塑創作的一種精神上的升華,它既可以展現城市雕塑的內涵,又可以提高其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和美學價值,并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雕塑的表現形式。不同材質的物理化學特性不同,雕刻的表現形式也不盡相同,雕塑者可以運用各種方法,將不同材質相融合,表現出其文化意蘊和精神符號。城市雕塑的發展依附于城市發展的大環境,科技、環保、可持續戰略部署已是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這也是未來雕塑藝術家在創作城市雕塑時新的挑戰。新興材料的使用不僅僅停留在它的物理性質上,更多的是表達一種更新的理念,正如當下藝術觀念的更新。
成功的城市雕塑,除了是雕塑本身藝術形式表現得淋漓盡致,藝術創作的布局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布局位置是否與城市環境和諧、科學、準確,將影響其價值的發揮。不同類型的城市雕塑,布局位置也存在很大差別。例如,校園中通常需要放在師生上下課主經區,或者學校大門位置,促進師生溝通、傳遞文化教育信息;商業性的雕塑自然放在商圈中吸引人流。城市雕塑在布局時,需要根據實際的空間環境位置來考慮設置,城市空間的多變性,決定了空間中設置的內容和體積,所以雕塑的布局藝術體現對城市空間環境的提升,對整體結構的優化。
現如今的城市雕塑主題已經不能只狹隘于雕塑本身,城市雕塑主題必須彰顯地域文化,因為城市雕塑建造的精髓,也是城市文化發展的精髓。標志性的城市雕塑題材的藝術創作,必然是從城市的角度出發,因此,藝術家必須對城市文化、歷史背景、地域特征進行研究。一方面,可以是一個關于一個城市的起源,一個地方的文化,或者一個在城市發展中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事件或者英雄;另一方面,尋找出大眾的興趣點進行參考,結合美化環境、滿足群眾美育的要求,嚴格把控題材創作,將雕塑與城市文化氛圍完美契合。
有人對城市作了這樣的描述:城市環境仿佛是一個大廳,花草可以充當地面的圖案,座椅仿佛是家具,雕塑是藝術品[4]。這句話對城市環境中的城市雕塑功能進行了生動的總結。
城市雕塑不僅有和諧社會的功能,還有美化環境的功能。當今的城市中,巍然聳立的高樓大廈,街道縱橫交錯,城市雕塑能對這種擁擠、單一、呆板的城市空間起到緩解作用。城市雕塑的外形多種多樣,題材各種各樣,顏色多種多樣,只要規劃合理、創作優秀、制作精美,都能達到提高城市建設整體的藝術水平。目前,“豆腐渣”工程也受到了各界的關注,相關部門發布了相關規定整改,追求高質量,在提高城市空間質量的同時,更能體現作品的藝術價值。比如:近些年,關于湖北省荊州市巨型關公雕像問題。2020年10月16日,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貴州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要根據各自的職責,協調相關部門對荊州市和獨山縣的大型關公塑像工程和水司樓工程進行整改,并要舉一反三,強化監督,健全制度,及時干預糾正,堅決杜絕亂建“文化地標”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美育是運用人類社會實踐所創造的一些美的成果對人自身進行美育教育[5]。美育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精神影響行為,行為影響形式,形式影響環境,環境影響公共的生存質量。公共藝術是一種靠藝術精神來影響公眾生活的藝術形式[6]。城市雕塑作為一種重要的公共藝術表達方式,其外在藝術形式和內在文化聯系是必然的。所以,城市雕塑對公眾的美育教育是顯而易見。由于城市雕塑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與大眾較強的親和力,在美育教育實踐中的作用是不可輕視的。優秀的城市雕塑作品與觀眾的互動可以產生美好的情感,如果美育教育效果好,就可以提高公眾的審美品位。在未來的城市建設規劃中,提升公眾審美品位為新的城市雕塑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大眾接受了藝術家的藝術標準,并接受了他們的作品。城市雕塑融合了精英的藝術自覺和大眾的大眾意識,既是大眾的審美能力,又具有領袖的膽識,還有精英藝術的美學效果。“筆墨要與時俱進”,藝術家要與時俱進,才能進行藝術創作。同時,雕塑家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創意理念,以更多的時間去關注當代城市中人的生存狀態,認清都市中的各種流行性文化,以抵抗“快餐”的沖擊,創造出具有現實意義的城市雕塑。只有如此,大眾才能在高質量的城市雕塑的影響下,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
崇高和優美都是美學的范疇。關于美學的藝術類型有很多,之所以將崇高和優美作為討論范圍,是因為在城市雕塑的形態上,最能體現出的是高貴與優雅。崇高,給欣賞者的感覺往往體現在巨大的體量上,作為從城市標志的城市雕塑體積和力量都是崇高莊嚴的。另外在題材上,崇高的塑造主題往往也使觀賞者感動萬分,這是其他藝術門類很難達到的。體積和力量的巨大只是構成崇高的條件,它們還不是崇高本身,必須要有主體感情的移入,崇高才能產生[7]。一個崇高的作品,正是因為它具有抗拒的特性,從理性角度來說是有目的的,通過低級能力與高級能力的對比,才能使人產生愉悅的感受。然而,優美的審美往往與具有美化裝飾作用的小型城市雕塑聯系在一起,這種審美感受無須評借理性和意志,人體感官在見到具體對象便能產生愉悅的審美感受。因此,在城市雕塑的創作過程中,崇高和優美的表現形式與審美感受大致是對應關系,但不是絕對關系,在具體的操作中,要對特定的客體進行具體的分析,而不能陷入某些經驗上的誤區。同時,將內容與形式相結合,使一座城市雕塑藝術成為一種既有內涵又有形式的藝術,又能引起人們的審美情趣。
一件有標志性的城市雕塑作品與城市的發展是有必然聯系的。和諧美包涵了地域、文化、人文景觀等的多方面的和諧[8]。《傾斜的弧》之所以遭到拒絕,是因為其妨礙了人們的出行。丹尼斯·奧本海姆在美國密歇爾國際機場拍攝的《藍襯衫》被拒絕,原因是“藍襯衫”會讓人想起某個藍領階層。在城市雕塑美學中,城市雕塑與城市環境的協調是其最根本的內容。由于權威機構的專橫和熱衷于“功績工程”,中國的城市雕塑藝術呈現出一種混亂的狀態。在一些有歷史韻味的古城,硬塞入一些色彩飽和度很高的現代雕塑,甚至直接把西方的雕塑直接搬入城市中心,既破壞了原有的自然景觀,又與當地的民風、民俗、民情不符。這種不和諧是對城市原始的歷史文脈極大的破壞。城市建設需要進步,歷史也是需要進步的,那么如何將繼承傳統好的部分和創出新的部分結合是一個難題,但不管如何發展,城市雕塑美學標準的評價中和諧美都是擺在第一位的。和諧美在空間環境設計原則中,需要城市雕塑與空間環境有整體性、關聯性,有層次感,有對比性,生搬硬套的“插花藝術”最終會成為城市的災難。
視覺美也就是人體感官的愉悅感,這種愉悅程度或許是妙不可言的,又或許是程度的點不一樣,但面對同一個對象,公眾的視覺感相差不會太大。對于城市雕塑,視覺的美感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感觀上的平衡和諧原則是關鍵。在構圖中平衡并不是指完全對稱,在城市雕塑的發展中,平衡和對稱產生的視覺效果是有區別的。對稱在形式上更凸顯威嚴、莊重、嚴肅和統一,大多應用在紀念性雕塑上。但如果過分強調均衡,則會顯得呆板,應從雕塑本身的寓意及城市環境來設計空間布局。雕塑環境空間布局中對稱與平衡的關系,究其本質,可以說是“格式塔”視覺原理中“簡化傾向”與“張力表現”之間矛盾的體現[9]。優秀的城市雕塑,定能夠把對稱與平衡的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完美地展現出視覺的和諧美。
意蘊美是由“美”的創造者與“接受”的人所創造的“美”;它包含著時代精神、風格、內涵、意境;作品的外在形象表現出了情感及藝術家的思想;同時是鑒賞者在自身經歷的基礎上理解、評判創造出的美。城市雕塑的意蘊美包括兩個方面主題和寓意。在大多數城市雕塑中,敘述主題被廣泛采用,而對于那些平實的主題,則需要雕塑者們進行重新創作。雕塑家通過不同的藝術手法和特殊的材質肌理,體現了城市雕塑所蘊含的審美特征。城市雕塑的外部形態可以是單純的抽象,但只要其內涵豐富,就能夠吸引公眾,并與之產生共鳴,便可為城市雕塑爭取到良好的輿論環境。
成功的城市雕塑能夠在歷史的發展中長期存在,并能成為城市建設中具有很高藝術水準且有特色的重要構成因素,與一般的公共藝術相比,城市雕塑最大最突出的區別就是歷史性。因此,從藝術層面考慮,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環境藝術風格,必然決定了城市雕塑的表現形式和藝術手法。同時,也必須接受時代變遷的考驗,能夠滿足當下的時代發展,創新還可以使環境與空間的未來發展保持一致。從物質層面考慮,城市雕塑應順應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材料及構筑等方面必須考慮到耐久性、環保性,放置的區域應當具有穩定性;從發展的層面考慮,城市雕塑的發展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要避免停滯不前,又要避免一哄而起,在滿足與城市環境空間和諧的基礎上創新發展。
綜上所述,城市雕塑具有非常高的藝術美學價值。成功的城市雕塑是看一座城市的眼睛,闡述了城市雕塑的重要作用。藝術的魅力是一個沒有清晰界定的概念,而城市雕塑的魅力,即它能引導大眾走進藝術的世界,影響到欣賞它的人的審美和思想,從而產生力量。作為大眾藝術的城市雕塑應能夠發揮出它的作用,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公眾審美水平,創造一個和諧的居住環境。而大眾的審美意識也會對雕塑藝術產生一定的影響,有了較強的創作基礎環境,雕塑家才能創作出成功的城市雕塑,才能推動城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