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智超
關于國家級新區設立對FDI 的影響,學界主要有兩派觀點,一派觀點認為,國家級新區設立會導致所在地區的FDI增長;另一派觀點認為,國家級新區設立由于目的不明確,流于形式,反而會抑制所在地區的FDI 的增長。Br?utigam 認為中國和印度的各類特區得益于對外商吸引的優惠政策,設立效果普遍強于其他國家的各類特區。Wang 通過對321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發現各種類型的新區或者特區設立會促進當地的外商直接投資、全要素生產率的增加。郭御龍和張夢時分析了國務院目前為止批復的19 個國家級新區,發現國家已經開始著手于建設“新城型”國家新區。其中“新城型”國家級新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新高地,肩負著對外開放重要窗口的作用,國家級新區,特別是“新城型”新區可以大量吸引外商投資,促進對外開放水平。付一夫和劉健對于不同的新區應該根據自己的要素稟賦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避免陷入與傳統產業園類型區域的重復建設與同質競爭,一旦陷入同質競爭,反而會抑制外商投資的增長。薄文廣認為國家級新區在設立過程中存在的困境與不足,研究發現,在新區內部分配方式不明確的情況下,反而會抑制國家級新區外商投資的增長。
國家級新區設立會帶來制度的創新,制度創新包括各項政治、經濟相關的制度,如稅收制度、金融運行制度、公司經營制度等。國家級新區的設立時制度創新的保障條件和基礎,無論是由于產業聚集效益推動產業成本的降低,還是政府給予國家級新區政策上的先行先試條件,這都保障了國家級新區在各項制度創新機制上走在地區的前列。而制度上的創新能夠推動當地營商環境的改善,降低當地營商成本,提升當地的營商效率,改善當地的營商環境,從而吸引更多的外商來到該區域進行投資,進而推動當地FDI 的增長。
不同類型的生產要素稟賦可以決定一個地區的產業發展方向,而生產要素的聚集程度可以推定一個地區的產業發展速度。對于FDI 而言,生產要素聚集水平決定該區域的產業發展成本,生產要素聚集水平越高,該區域發展該產業的成本相對而言也就越低,就能夠吸引FDI 的增長。首先,國家級新區會推動所在區域的土地要素供給,由于國家級新區會帶來土地要素的供給制度創新改革,優化土地空間布局,優化土地資源空間配置,這些措施都會帶來土地要素的聚集和改進。其次,國家級新區會推動所在區域的勞動力要素聚集,國家級新區設立會帶來健全的人才引進與激勵措施、完善的高、精、尖人才的管理措施、對勞動力進行科學的疏導與管理,這些制度均有可能使得國家級新區所在區域形成一個人才虹吸效應,大量的勞動力要素會從周邊地區轉移到國家級新區所在地區,進而吸引FDI 的增長。
經濟結構的調整會導致產業結構的調整,進而實現產業升級,國家級新區政府干預可以促進所在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改革,引導產業投入,發揮其乘數效應。并且能夠針對性的制定相關政策進行宏觀調控,進一步的優化產業布局與結構。首先,國家級新區能夠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進行宏觀調控,優化產業支出,達到調整產業結構的目的。其次,國家級新區可以通過指定金融發展戰略與擴大信貸規模等措施,提高信貸效率,以引導產業升級。
由于各區域要素稟賦不同,這也使得政府在引導產業投資時需根據國家級新區內要素稟賦進行特定的招商引資策略,進而推動適合當地要素稟賦的產業發展,可是目前,在目前的19 個國家級新區中,存在不符合當地比較優勢的產業,導致一些生產要素的冗余,生產要素浪費的情況發生,反而抑制了FDI 的增長。
在國家設立的19 個國家級新區中,除早期設立的浦東新區、濱海新區得到了資本投入、制度創新、政策傾斜投入外,其他新區在建設過程中均遇到了不同的問題,除了區域與要素稟賦的原因之外,也存在區域異質性與政策支持差異的影響,隨著經濟水平增長與地區的發展,國家級新區能夠獲得的政策優惠力度已經有所下降。
國家級新區的發展重點應該傾向于主要核心城市群,同時國家級新區的區位選擇上應該與原先城區進行一定程度的關聯與銜接,保證國家級新區的設立能夠推動當地核心城市群經濟發展,各類要素稟賦向區域傾斜。不斷加大投入核心城市群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借助國家級新區所帶來的政策傾向,支持核心城區的發展。
國家級新區的產業優化應該建立在該區域的要素稟賦與優勢產業的基礎與前提之下。將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將產業鏈上短缺的板塊盡快補齊與改進,是國家級新區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國家級新區推動FDI 增長的重要動因之一。建立一個完善的產業鏈是吸引FDI 增長的原動力。
國家級新區在管理制度、創新制度等領域對國家級新區的發展存在兩面性。一方面,完善的體制機制創新空間可以改善當地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FDI 流入;另一方面,制度創新空間過大,可能導致政策穩定性不足,FDI的投資穩定性無法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