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娜
(焦作市圖書館,河南 焦作 454000)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如何理性的、智慧地、有效的傳承傳統文化?就要從兒童抓起,讓傳統文化開啟兒童心智、豐富兒童想象力和創新力,并從小培養出兒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傳統文化在兒童心靈扎根發芽,直至成為參天大樹,成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力軍。而圖書館作為文化主陣地,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應主動擔當,勇于作為,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加大全民閱讀推廣力度,吸引更多的兒童從小參與到傳統文化的發展與繼承中來。
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先賢志士的精神、智慧、道德規范、理想追求等,是中華民族歷經劫難、浴火重生的根脈和精髓。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閱讀史,正是在一代代炎黃子孫口述、書寫的傳播下,中華文化得以延續至今。
圖書館作為傳播優秀文化的主陣地和中華經典最大收藏地,有責任和義務順應時代發展,發揚經典傳統文化。圖書館擁有大量文獻資源,是其他機構和家庭無法比擬的。例如:焦作市圖書館有《四庫全書》、《永樂大典》(部分)、《四部叢刊》、《古今圖書集成》、《宋會要輯稿》、《冊府元龜》、《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河南通志》等影印本,屬中華歷史文化精品文獻。這些書籍包含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以及歷代先賢豐富的哲學思想、治國齊家之道等,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閱讀需求。正是如此,圖書館在傳承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2.1.1 經典誦讀。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智慧之花、精神之果,它承載著歷史、傳承著文明,是人類精神文明最可貴的財富。經典誦讀是組織家長和兒童通過大聲朗讀經典文化,既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表達,又提高閱讀能力,并培養其文化底蘊,激發其閱讀興趣,使兒童變得更加樂觀堅定。研究表明,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從兒童抓起,兒童階段是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加強兒童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祖國優秀的文化精神,足以成為少年兒童一生的文化資產,對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焦作市圖書館利用周末,開展的“國學經典誦讀”,朗朗的讀書聲,營造出的濃厚書香氣息,吸引了眾多低幼兒,使其親近國學精粹,感受國學魅力,誦讀過程中與圣賢交流智慧,同時融入其中又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2.1.2 我們的節日。在傳統節日期間組織開展各類型主題活動,讓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在兒童心里播下種子。例如:清明節,通過舉辦“專題繪本故事講讀”,講述清明節的由來、傳說、習俗、清明節背后的文化內涵等,以一點帶全面的方式,把中華優秀經典故事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展現給廣大兒童;端午節,以家庭為單位包粽子、做香囊比賽,既推廣了傳統文化,又促進了家庭和諧。
2.1.3 舉辦趣味知識競賽,引導兒童快樂閱讀。讓兒童輕松學習國學知識,汲取修身、做人治學之道,進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焦作市圖書館定期舉辦的“品味國學,傳承經典”國學知識競賽,激勵兒童學習國學經典知識,使兒童通過豐富趣味的競賽知識,共享國學之美,讓經典在現代化文學建設中煥發光彩。
圖書館空間設計是吸引讀者走進來的重要一環,通過精細化、人性化的設計,造成視覺沖擊,開展兒童閱讀推廣活動。例如,通過墻壁上一個簡單優美的宣傳經典誦讀的畫面,來吸引幼兒的閱讀興趣。眾所周知,幼兒最初感知這個世界是通過視覺、觸覺、聽覺、嗅覺的方式來認識世界,而通過視覺感知的畫面、圖案、顏色具有的吸引力,來引領幼兒去學習。而圖書館空間組織的合理化,又給幼兒家長帶來舒心的暢讀氛圍。因此,圖書館在功能、定位,“書、人、館”之間多元化信息的交互,來實現全面閱讀,讓圖書館成為令人流連忘返的精神家園。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圖書館不再僅僅是站在傳統視角上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是借助日新月異的科技產品,讓閱讀“活”起來。兒童正是處于探知欲較強的時候,對于新鮮事物的興趣更為濃厚,通過科技產品體驗與經典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方式,來吸引兒童更加關注中國經典,促進經典在兒童群體中擴展與傳播。例如,焦作市圖書館在體驗區組織開展的“VR眼鏡體驗”活動。通過動畫的形式把經典文化在VR中展現出來,使兒童處于身臨其境的感覺,即可以在虛擬的世界中交互,又可以通過想象獲取新知,提高感性認識和理性認知,并萌發相關的聯想,在虛擬的世界中啟發創造性思維。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及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文化旅游變成了旅游中的新風尚,通過旅游感受一個地區的文化底蘊,通過文化熏陶使旅途意義非凡。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一個代表,應與景區結合,把經典文化推出去,讓更多的游客了解到中華文化的精髓。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吸引兒童對經典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其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寓教于樂。例如,焦作市圖書館攜手焦作市云臺山景區,舉辦了 “與先賢對話”主題系列活動,其中在云上院子演出的“親子經典誦讀”活動,伴隨著古典音樂,孩子沉浸在朗朗的經典誦讀中,吸引游客駐足欣賞。通過別具特色的經典誦讀,給游客旅途中增添精彩的一筆。
利用經典滋潤兒童的心靈,不同年齡的兒童心智成熟具有差異性,需要選擇適合兒童心智發展的讀物,并引導兒童通過閱讀經典,培養記憶力、話語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快樂中學,在學習中快樂地成長。如果對兒童的心理發展認識不清楚,沒有考慮其是否能夠吸收所教的知識,費盡心思,反而收效很差。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選擇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例如:為幼兒選取《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等,簡單通俗的啟蒙讀物;為年齡稍長的兒童選取《論語》、《朱子家訓》、《孟子》、《易經》、古典詩詞等拓展性讀物。并有計劃的誦讀,使兒童的天賦和潛能得以發展,在強化記憶的基礎上,了解經典的內涵。正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正是這個道理。
圖書館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樹立嶄新形象,打造獨一無二的個性化產品,才能更好地在兒童閱讀推廣過程中實現社會價值。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閱讀成為年輕讀者的重要閱讀方式,電腦、手機、平板、KINDLE等成為閱讀重要工具,數字閱讀可以讓我們“置身”歷史影像之中。把中華經典故事編輯為數字影像,讓我們與歷史人物談古,把我們置身在中國紀錄片中,感受中國成長的歷程。
在基于兒童生理發展特點的前提下,將經典動畫片、電影與活動相結合,用富有創意性的形式給兒童帶來視覺碰撞。再通過分享、互動等形式進行交流,以適應兒童成長發展規律,從而達到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比如,焦作市圖書館將皮影戲與繪本故事結合起來,用皮影戲表演的方式使繪本故事立體化、生動化、形象化,受到兒童的熱捧,參與聽繪本故事活動的“鐵粉”不斷增多。由此來看,新穎的活動帶給兒童全新的體驗,即欣賞了繪本故事,同時對傳統的經典文化皮影戲進行了初步了解。
閱讀不分國界、不分彼此,閱讀推廣亦是如此,更不拘泥于形式,在正確弘揚傳統文化導向作用下,可以充分調動一切社會力量積極主動參與,圖書館積極探索合作運行機制,將中國文明傳承下去。
熱門景區吸引大量游客。這些景區在為當地創造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成為該地區的宣傳名片和展示當地典故、傳說和習俗的重要場所。圖書館應主動和景區聯系,不定期地開展特色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傳統。例如,焦作市圖書館在焦作市云臺山景區舉辦的“與先賢對話”系列主題閱讀活動。活動中圖書館以表演劇這種別樣的形式將經典圖書《紅巖》《萬歷十五年》《平凡的世界》《簡·愛》逐一展現在廣大游客面前,吸引了眾多游客的駐足觀望。
圖書館為傳統經典文化提供文字素材,而博物館中的藏品具有歷史價值,文字資料是對傳統文化的記載,而藏品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兩者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過程中,要以人、物、文化作為價值導向,開展經典文化的學習,通過建立歷史資料數據庫的方式,把文化研究和傳統經典文化相融合,并以簡單、直觀、易懂的視覺形式,展現給參觀者,學習者。另外通過通俗易懂的歷史文獻資料形式,詳細的記錄藏品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藏品一起,讓公眾學習,從而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以達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
學校是廣大兒童學習教育的主陣地,亦是兒童和青少年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營養的最佳場所,更具有權威性和“話語權”。圖書館可以根據學校要求,制定出相關的閱讀推廣活動,使兒童對課外閱讀知識進行學習和強化,幫助兒童拓展閱讀面,共同打造書香校園。比如,焦作市圖書館與學校相結合,在校園設立“螢火蟲”讀書角,針對不同年級的孩子配備圖書,定期開展閱讀交流活動,引導孩子們編制繪本小故事,評選閱讀之星等,發揮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圖書館豐富的文獻資料,使其成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陣地,圖書館發揮自身優勢,主動擔當,即要維護傳統,又要創新立異,不斷地尋找新形式、新突破,來推廣全民閱讀和弘揚中華文化精髓,從而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傳承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