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國 王璇
昌黎縣恒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12月22日,注冊資金800萬元,入社社員104人。合作社主要生產水果、蔬菜等農產品,主要品種有黃瓜、西紅柿、青椒、苦瓜、草莓等,年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合作社社員人均年收入10萬元,比當地其他農民收入高出8萬元。合作社擁有1000畝的蔬菜標準化種植基地,建有大棚204個,年均銷售蔬菜1000多噸。產品遠銷東北三省及京津冀等地區。其中生產的綠島黃瓜,因其產品具有皮薄、色澤淺綠、瘤刺明顯、味道香甜、粗細適中很受消費者歡迎。合作社對生產的黃瓜產品進行分等定級包裝銷售,其中瓜長20厘米,直徑3厘米,瓜條粗細適中的定級為特級標準,市場銷售價格為10元/根,主要銷往北京、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采用電子商務網上配送、網上直銷的營銷方式。銷往高端市場的特級黃瓜占黃瓜總產量的0.3%,年銷售量約4噸,銷售額達10萬元以上。合作社2013年被評為省級專業合作社,2014年被授予“河北省質量誠信AAA品牌合作社”稱號,2016年被評為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注冊了“廖大姐”商標品牌,“廖大姐”牌蔬菜被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評為“河北省優質產品”“河北知名品牌”。合作社自成立后一直立足推進昌黎縣蔬菜產業的發展,帶動合作社社員和全縣農民共同致富。合作社示范帶動全縣設施蔬菜種植由最初的幾千畝發展到現在的五萬多畝,對秦皇島市蔬菜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引領、示范、帶動、創新作用。

為引導社員蔬菜種植的標準化,昌黎縣恒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占地1000畝的蔬菜標準化種植基地,其中有黃瓜、西紅柿、草莓、彩椒、苦瓜、茄子等45個高標準蔬菜示范大棚,每個占地3.7畝,用于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標準化生產。在蔬菜生產種植中,嚴格按照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進行,促進了昌黎縣農業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發展。
統一規劃基地建設。合作社從農戶統一流轉土地1636畝,投資建設蔬菜日光溫室大棚。對基地環境水、電、路進行高標準的建設,做到旱能澆、澇能排,主干道硬化為水泥路。解決了農村土地分散、發展設施產業難等問題。
統一生產種植模式。對基地進行分區分段管理。基地劃分了5個責任區,小區有管理責任人,配備技術員5名,采用高溫悶棚、黃藍板、防蟲網、殺蟲燈、熊蜂、蜜蜂授粉等物理防控技術進行統一生產管理。每個責任區統一品種種植模式,比如在1號責任區統一采用黃瓜套種苦瓜的種植模式,在2號責任區采用草莓套種西紅柿的種植模式,在3號責任區采用西紅柿和彩椒輪作的種植模式等等。搞好技術培訓,指導農藥、化肥使用,并做好田間生產記錄。
統一技術標準和生產管理。在生產管理中,實施“五統一”,即統一生產管理、統一農資供應、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市場銷售,為農民提供了“一站式”服務。一是按照綠色食品的生產標準,統一制定了黃瓜、西紅柿、彩椒、草莓的生產技術標準。二是明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制,采取植保員負責制,層層把好安全關,實現統防統治,提高基地管理人員質量安全意識,促進基地規范發展。三是統一農資供應,不購買、不使用禁、限用投入品,設立專用保管倉庫。四是建立生產檔案及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有健全的投入品購進和領取記錄,說明投入品的來源和去向。
昌黎縣恒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種植基地+社員+服務”的運行模式不斷壯大蔬菜產業,重點抓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產前服務。一是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通過與市、縣農業農村局和各大科學院所、高校的廣泛合作,積極引進、試驗、示范適合昌黎縣種植的蔬菜新品種和種植新技術,把經濟效益好的在全縣進行推廣。二是科技培訓,利用農閑季節,專業合作社通過多種渠道邀請知名農業專家老師為社員舉辦農業科技知識培訓班,提高社員科學種田、科學管理水平,提高社員綜合素質,培養成為新型農民,基地每年組織農戶學習和培訓累計達3000人次。三是物資供應。為了降低社員生產成本,確保農資質量,專業合作社建成農資配送中心,按照社員需求,有計劃的統一為社員購進種子、農藥、農膜、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
產中服務。主抓技術培訓,聘請科技院校蔬菜專家和縣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基地,開展技術培訓講座,指導基地嚴格按照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田間管理,規范生產行為,實行標準化生產,解決農業生產和管理中的技術難題,深入宣傳發展創建蔬菜標準化的重要意義,通過典型示范、算賬對比等方式,充分調動社員支持發展蔬菜標準化創建的積極性,為農業生產取得較高經濟效益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產后服務。主要是農產品的銷售服務:一是合作社利用地頭市場優勢,積極聯系客商,把生產的農產品銷往京津冀及東北三省。二是通過對接超市,直接把農產品供應給秦皇島、唐山、北京、天津各大超市,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三是通過線上平臺銷售,利用網絡平臺、電商把高端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
昌黎縣恒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種植基地+社員+服務”的運行模式,立足于助農增收和維護社員利益。嚴格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建立成員賬戶,并實行按數量、金額兩種賬戶記賬方法,對社員實行二次返還的利益機制進行管理,做到財務公開、費用公開、分紅公開。2021年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2052萬元,凈利潤191.29萬元。社員在獲得產品收入利潤的基礎上,人均盈余返還、二次分紅145.37萬元。
幾年來,合作社為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搭建了有利平臺。優良品種的應用推廣,在促進農民增收、縣域經濟的發展等方面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合作社應用了水肥一體化、防蟲網、粘蟲板等技術。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共計吸納當地勞動力幾百人,同時帶動昌黎縣新集鎮、馬坨店鎮、龍家店鎮等周邊地區從事蔬菜生產的人數達2000人以上,增加了農民收入,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