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保羅
疫情暴發之后,全球樓市格外火爆。從倫敦到紐約,從首爾到東京,資產價格不斷飆升,普通人感覺不是滋味。
但另一面,實體經濟的復蘇依然舉步維艱。特斯拉等美國頭部股票的高漲,并不代表實體經濟的全部,更多的實體企業一直在和疫情帶來的緊縮作斗爭。這是一種冰火兩重天的局面,房地產價格的暴漲和實體經濟的疲弱形成鮮明對比。
這一點都不奇怪,全球貨幣發行的邏輯決定著這一切。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后,美元不再是各國貨幣發行的“硬錨”,但它依然被很多經濟體視為“軟錨”。換句話說,這些國家的貨幣當局固然有著獨立的貨幣主權,不再直接鎖定美元,但依然會一定程上保持和美元發行的同步性。
這種同步性的目的之一,在于保持本國貨幣幣值的穩定。少數國家試圖挑戰這個規則,比如委內瑞拉和土耳其。當美元寬松,它們寬松;當美元緊縮,它們還是寬松??傊?,它們不斷實行貨幣寬松的政策,執政者也把超發貨幣視為一種對利益同盟者的支付手段。
當然,代價你已經看到了。對于那些把美元視為“軟錨”的經濟體而言,美元自疫情暴發以來持續寬松,強大的溢出效應下,它們自己的貨幣政策也深受影響。由于新冠變種迭出,美聯儲的QE 一直沒能完全終結,它們的貨幣政策也因此多半保持著寬松導向。
炙手可熱的私募巨頭黑市,早已被稱為全球“樓王”。
在這種情況下,全球主要城市的房價必然出現持續上漲。這種上漲不但改變了人的生活,甚至還直接改變了金融業。
過去,資產管理巨頭更傾向于從私募股權和困境債務中牟利,即投資那些價值被低估或陷入債務困境的公司,通過資產重組獲利。但現在,不動產資管開始成為超越私募股權的大熱門。炙手可熱的私募巨頭黑市,早已被稱為全球“樓王”。資管巨頭投資的房地產主要是商業地產和物流地產,并非普通人的住宅,但背后的上漲邏輯是一樣的。
那么,這種樓市普漲的局面會持續到何時?
房價漲不漲,取決于貨幣發行的多少,以及房子的替代品能否帶來更高收益,特別是實體經濟的投資收益會否超過投資于房地產。
這兩年,中國是少數控制了房價上漲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對樓市的調控,也是在這兩個變量上做文章。收緊對住房的貸款,比如限貸,就是在貨幣的發行上做文章;而提高房貸利率和限購,要么是降低投資房產的收益,要么是提升投資房產的“綜合成本”,殊途同歸。
而要徹底走出房地產這波上漲周期,須在疫情告一段落后,快速重振實體經濟。全球,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