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韓國人口總量為日本的一半,國土面積大致是日本的1/4。2020年,韓國的GDP為1.63萬億美元,是日本5.04萬億美元的32.34%。考慮到人口及國土面積,如果韓國能達到2.5萬億美元的話,就算與日本并駕齊驅了。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把日本經濟規模看得很大,而又把韓國經濟看得有些小。其實早在2015年,韓國員工的平均工資就已超過日本,現在日韓的工資差在進一步拉開。據日本經濟研究所預測,韓國到2027年將在人均GDP方面也超越日本。
何以出現日韓逆轉?日本經濟在1989年股價升入最高點,之后一路狂泄,至今不能再度回到當年的高位。1993年日本房地產價格爬升到了峰值,之后同樣處于極度疲軟的狀態,再也不能振興。從股價及房價走勢看,一般人認為日本的泡沫經濟于1993年開始崩潰,其后是持續將近30年的低落期,日本媒體稱之為“失落的30年”。
從GDP看,1992年日本全年為4.42萬億美元,到2008年過了5萬億美元大關,之后2020年依舊維持在5.04萬億美元的水平上,2021年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為5.10萬億美元,十余年時間日本經濟規模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用美元計價的日本GDP,受日元匯率貶值的影響,導致日本經濟增長,在數字上沒有反映出來。筆者查閱了各年日元與美元的年平均匯率,1美元在1993年兌換111日元,到了2008年為103日元,2020年為106日元。除2008年日元處于較高的匯率狀態外,從1993年到2020年的將近30年里,匯率總的來說穩中略升,匯率并不是日本GDP長期不能提升的原因。
更多的原因恐怕在增速上。這里用本國貨幣來計算經濟增長狀況:從2000年到2020年的人均GDP累計增長率看,日本增加了4.6%,韓國為188.0%。其他國家中,美國增加了91.0%,英國也增加了78.5%,德國為64.2%。從全球增長對比看,日本的表現差得突出,工資收入二三十年內不能提升,本在情理之中,被韓國超越是個必然結果。
問題在于,為什么日本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尤其是,中國太多的媒體反復宣傳日本科技如何如何成果豐碩,過去能去日本旅游的時候,中國游客看到市場上產品琳瑯滿目,而且聽說日本企業效益俱佳,但宏觀經濟又并非如此,經濟增速更是慘不忍睹。
一個比較大的原因在于日本技術革新的停滯,尤其在信息與通信技術方面,日本大大地落后于中國、美國,比韓國也差得不是一點半點。日本企業號稱在制造方面精益求精,但手機、電腦、5G、電商等等,日本能拿出來的東西少之又少;想通過調整匯率來擴大日本的出口,但能出口的商品有限,出口后真正賺到的利益更算不上多。正因為此,日本整個國家的經濟規模自然無法提升。
還有一個原因在于,日本失去了與周邊國家交好的理念。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對象國,也是最大的進口來源國,但日本能有超過九成的人對中國不抱好感,國家在盡可能通過實施經濟安保,切斷和中國的經濟技術交流。
和韓國對比,日本的停滯顯得特別突出。而2022年以后,日本推進技術革新、調整與周邊國家關系的可能性不大,失落也許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