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2年,海外各主要樓市熱度不減,與中國國內情形并不同步。對于當地缺房族而言,入局的動力或與通脹的壓迫程度正相關。
對于華人投資者來說,海外置業思路可能迥異于國內。譬如,押寶老破小的“再開發”房,成為在韓華人快速“上車”的秘訣。
而更多掙扎在韓國都市圈的年輕人,迫于政府重稅之下激烈反彈的房價,在養老焦慮投射的房產渴望之下,上演著一個個“逃離首爾”的故事。
相比洛杉磯、紐約、溫哥華、西雅圖這些老牌置業目的地,適合度假和疫情控制得較好的城市,如亞熱帶的邁阿密和迪拜,正成為富豪投資樓市的新寵。
而隨著環境問題的蔓延與加重,歐洲建筑的代表作,如柏林立方、雅典的馬里娜大廈,正引領著行業向綠色與智能邁進。
放眼全球,建筑業高度依賴國家政策導向和宏觀經濟整體增長,是其淪為政客貪腐“重災區”的重要原因。巴西建筑巨頭奧德布雷希特公司,被揭發行賄了阿根廷、秘魯、巴拿馬、哥倫比亞等拉美多國政要,甚至牽涉多名現任或前任總統,引發多國政壇巨震。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房地產行業波詭云譎,購房者、調控者、開發商、設計者之間的合作與博弈,都會反映到終端價格上。新的一年,我們需要看透的,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