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玲
(吉林工程職業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1)
1.舒蘭市。舒蘭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轄境南與龍潭區、蛟河市交界,西與九臺區相望,東北與黑龍江省五常市接壤。現已開發黃魚圈遺址、完顏希尹家族墓地等遺址遺跡,全市綠地面積51%,其中森林覆蓋率為44.4%,旅游開發處于建設階段。與長春市、黑龍江省五常市接壤,地理區位優勢明顯。總體來講,除鳳凰山風景區、九頂蓮花山等,雙方基本不存在直接競爭。應加強與舒蘭市旅游的合作,打造吉林市旅游東北部旅游集聚群,共同互利互贏。
2.樺甸市。樺甸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地處龍崗山脈北側,第二松花江上游。東界敦化,南鄰靖宇、撫松、輝南,西接磐石,北與永吉、蛟河毗鄰。以歷史文化資源為特點,主要包括肇大雞山和紅石國家森林公園、摩天嶺東北虎自然保護區等49個重點旅游項目。現已建設7個重點旅游景區、2處國家森林公園、1處4A級旅游景區,地理位置較好,交通便捷,森林資源極其豐富。總體來看,競合參半。樺甸市近年來充分發揮優美、歷史文化悠久的特色優勢,加快旅游景點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在森林資源方面,可能與蛟河市存在一定的競爭。雙方應強調差異化競爭,避免惡性同質化競爭。
3.磐石市。磐石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以歷史文化古跡、遺址遺跡為特色,自然資源較多。現今七山一水二分田,交通便捷,形成了“一洞二山四庫”的旅游格局。客貨物流發達,礦產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較高。總體來講,合作大于競爭。磐石市在資源特點上與蛟河市正好形成互補關系,應加強雙方的合作。蛟河市應向南部拓展市場,加大與磐石市的交通合作。
1.農安縣。農安縣位于長春市西部,西北與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扶余市相接,西南與長嶺縣、公主嶺市相鄰。古稱黃龍府,文化底蘊濃厚,鄉村旅游資源較豐富。現已開發黃龍文化,代表有黃龍戲、二人轉、巴吉壘詩鄉。還有著名的農安遼塔,是遼金時代的代表。距離長春市城區較近,交通區位明顯。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代表性。總體來講,競合參半。農安縣重在宣傳遼金時代文化,蛟河市則突出滿族文化,在文化宣傳上互不競爭。從交通上看,農安縣在發展鄉村旅游上比蛟河市具有更大的優勢,雙方為競爭關系。
2.九臺區。九臺區位于長春市中部,西北與德惠市相接,東與舒蘭市、吉林市轄區相鄰,南與長春市二道區、永吉縣接壤。被譽為“中國薩滿文化之鄉”。民俗文化資源及冰雪資源突出。現擁有一江三河、一脈五峰,縣級名勝古跡21處,卡倫湖度假區、石頭口門水庫風景區、廟香山滑雪場等。位于長春市中部,毗鄰吉林市,是長吉一體化的轉乘之地,旅游資源特色明顯。總體來講,合作大于競爭。九臺區利用其絕佳的交通優勢,是長吉一體化的重要節點,利用其優勢,進行宣傳,優勢互補。
3.雙陽區。雙陽區距長春市中心城區37公里,處于長春市半小時經濟圈內。自然資源突出,北山公園、雙養護、吊水壺溶洞三大風景區已形成長春南部旅游熱線。目前已規劃嘉萊寶航空俱樂部、中信香港城、月牙湖等項目的落戶,使雙陽區旅游業活力日益增強。雙陽區是長春市城市規劃空間格局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功能區。區位優勢明顯、礦產資源豐富、特色鹿產業鮮明,生態環境優良。總體而言,競爭大于合作。雙陽區旅游發展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在交通區位上,兩地存在著較強的競爭,且不會存在近期合作。
4.永吉縣。永吉縣位于吉林市中部偏西,東北與吉林市區相接,東南與樺甸市相鄰,南與磐石市接壤,西與長春市區、九臺區相接。擁有奇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投資者開發旅游項目和旅游休閑、觀光的理想去處。現已開發大型滑雪場北大湖滑雪場、星星哨水庫、巴虎風味狗肉一條街、萬昌地熱溫泉等一大批旅游資源。距離吉林市較近,森林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利用已經較為著名的北大湖滑雪場的品牌優勢與蛟河紅葉相結合,相互互補,共同發展。
5.敦化市。敦化市以佛教文化、山水文化、紅色文化為三大旅游核心,敦化旅游是吉林省旅游業的一顆金星。已成功開發六鼎山、渤海廣場、亞光湖國家公園、雁鳴湖、老白山等景區,旅游業已成為敦化市的支柱產業。敦化處于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中心節點,交通區位優良,旅游資源豐富。敦化市距離蛟河市較近,旅游開發勢頭良好,蛟河市應加強與敦化市的合作,優勢互補,打造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重要旅游集聚區。
6.圖們市。圖們市位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中部,北與汪清縣接壤、東與琿春市相鄰,西與延吉市、龍井市相接,南隔圖們江與朝鮮相望。生物資源種類較多、邊境旅游發展較快。旅游熱點有圖們至朝鮮羅津國家旅游列車為龍頭的觀光游,以國內日光風景區為代表的觀光游,以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及朝鮮羅先地區為代表的邊境旅游。長圖鐵路、302國道、206省道通過市境,邊境區位良好。水資源、生物資源等豐富,利用長吉圖經濟區的政策優勢及發展機遇,發揮長吉圖沿線蛟河市及圖們市兩個重要節點的作用,優勢互補。
從東北亞經濟區看,蛟河市是長吉圖的重要節點,應借勢發展,快速開拓市場。
1.東北亞環黃渤海經濟區:中、日、韓三國的旅游發展重點均不同程度地向環黃渤海沿岸地區移動。蛟河市作為國內旅游的代表,其文化與日、韓兩國存在著較大的互補關系,隨著大交通的改善,可以充分吸引客源。
2.東北亞環日本海地區:從地理分布上看,在日本海周邊各國和地區共有幾十個城市,他們存在著城市發展階段各不相同的“城市群”,即通常人們所說的“互補關系”。在發展大尺度旅游業時,為區域合作創造了條件,將成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最有潛力的優勢。
1.生態環境優良。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地處松遼平原向長白山過渡地帶,主體部分在老爺嶺與威虎嶺之間的蛟河盆地內,境內東西多高山,南北部多丘陵,中部為平川。屬東部季風區中的溫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常年無霜期10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20mm以上。土壤植被良好,生態資源優良,為農業綜合開發和特色種植、養殖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森林覆蓋率較大,水系豐富,水質清澈,空氣清新,負氧離子濃度高,自然生態環境極其優良,為觀光游覽、休閑度假提供了絕佳的原生態條件。
2.旅游資源豐富。根據前期調研及資料搜集,蛟河市共有旅游資源單體628個,涉及8個主類,28個亞類,92個基本類型;旅游資源類別廣泛,旅游資源數量豐富。著名的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區內現有野生植物700多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近十種。有經濟價值的植物種類87科,354種,藥用植物157種。除昆蟲綱外,共有野生動物近百科300余種。蛟河市還盛產木材、大理石、寶石、大米、大豆等,更有享譽中外的蛟河煙、人參、鹿茸、靈芝等獨特的地產品。
3.區位交通優勢。隨著東北亞經濟、交通等合作的深入發展,吉林省將迎來大量入境游客,蛟河市作為吉林省旅游的代表之一,旅游業將得到大力發展。蛟河市境內有公路、鐵路、水上航運、航空等,構成了立體旅游交通網絡,區位交通優勢明顯。蛟河市處于長吉圖開放先導區和長白山生態旅游度假區的中間位置,具有區位優勢,可進入性強。距吉林市95公里,距龍嘉機場160公里,距長春市225公里,為旅游者旅行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
1.旅游理念落后。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縣級市相比,蛟河市的旅游產品和旅游經濟均處于落后水平。然而旅游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說明蛟河市在開發旅游時應遵循“與時俱進、不斷改變”的原則,解放思想,積極汲取先進的旅游理念和發展方式,將先進地區的旅游經驗與蛟河市本地的旅游資源相結合,樹立正確的旅游發展觀。
2.市場認知不足。蛟河市具有豐富且獨特的旅游資源,但旅游宣傳力度還較弱,即國內外知名度較低。如蛟河紅葉谷景區,以四個全國之最(規模最大、品種最多、色彩最迷人、觀賞時限最珍貴)而聞名,但是根據調查,省外游客認知度較低,說明蛟河市的旅游市場拓展不足,有待深化。
3.配套服務落后。近幾年,蛟河市配套服務設施落后,嚴重阻礙了蛟河市旅游業的發展。根據調查顯示,蛟河市景區滿意度較高,但配套服務滿意度較低。主要表現在景區與景區間的路況較差、主要公路上景區無景區標識及指示牌、景區內的交通工具較少等,缺乏統一的規劃與整合。
1.休閑時代來臨。2013年發布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標志著14億人口跨入全民休閑時代。在“十四五”期間,旅游休閑消費將真正成為國民普遍的消費和大眾化的消費。蛟河市政府應加快旅游休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旅游休閑場所建設,開發休閑旅游產品,注重旅游的文化性,提升服務,大力提高旅游業的發展。
2.政策機遇突出。《吉林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報告(2020)》指出:“全省旅游行業應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實施旅游產業壯大計劃,努力提高旅游經濟規劃和運行質量,保持旅游業健康快速發展。”《蛟河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提出:“以‘四輪驅動’經濟發展戰略為核心,緊緊抓住國家建設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和長吉圖旅游產業帶的歷史機遇,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營的發展思路,塑造城市整體旅游形象,把蛟河市建設成長吉圖旅游產業帶的重要節點城市。”
如何正確處理開發與保護兩者的關系是蛟河旅游中面臨的挑戰之一。同時,還要處理好與周邊景區的競爭關系。總體來看,蛟河市旅游資源賦存豐富,旅游資源儲量較大,品質較高,空間集聚度較強,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蛟河市的文旅產業亟須聯合周邊區域打造極具地域特色的創意文旅產品,同時在政策保障、實施落地、招商引資等層面積極協調,以此推動蛟河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