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思,張佳欣,佟 林
(沈陽城市學院,遼寧 沈陽 110112)
2013 年12 月底,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了《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其顯示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已達2.56 億,占整體網民的41.5%,占青少年總體的71.8%。調查也顯示出了一些問題。比如目前我國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規模持續增長,低齡化趨勢非常明顯。在互聯網未發展到這么快的時候,當時的網絡還主要限制在PC 端使用,但現在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遍化使得大部分青少年都擁有了不需借助外力上網的條件以及設備。并且伴隨著網絡普及化程度越來越高,網絡已然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了。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青少年,使用網絡更是成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據統計,青少年上網消費的時間主要體現在游戲、短視頻平臺、社交軟件這三大板塊上。手游的游戲皮膚、等級提升、游戲設備等種種板塊設計加之青少年的從眾心理:他玩游戲我也玩,他的游戲皮膚好看我也花錢買,他的游戲等級高那我的等級要更高……這些都足以吸引青少年出現網絡沉迷現象。截至2018 年12 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了6.48 億,網民使用比例為72.8%,其中大部分為青少年用戶。短視頻平臺的點贊、分享、評論、彈幕等功能極大地滿足了青少年的網絡情感輸出需求。而某一類社交軟件的推出更是滿足了青少年在自我表達和虛擬社交當中的情感需求。青少年處于成長期正是三觀形成的關鍵時刻,所以他們對未知的新鮮事物有著無窮的好奇心,與此同時虛擬的網絡世界帶他們走進了新世界的大門,逃離了現實生活中學業家庭給予青少年的壓力,形成了一個暫時的虛擬避風港。同時他們自控能力較弱一旦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就會深陷網絡當中無法自拔,所有這些才造成了現在青少年過度使用網絡的情況。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青少年使用網絡的影響就像一把雙刃劍,有積極一面同時也有消極的一面。近年來,青少年網絡安全不良事件頻繁發生。如發生在青少年身上的“游戲充值”“過度消費”“評論打賞”“網絡暴力”“社交轉賬”種種網絡安全現象的出現足以讓社會重視青少年的上網環境問題。與此同時網絡上出現的部分觀看的短視頻內容還含有暴力、色情暗示,容易誘發青少年的不良行為。這些不好的現象極大影響到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像小學生用著父母的銀行卡過度消費買游戲皮膚、中學生使用社交軟件虛擬社交給對方轉賬、對短視頻播主無原則無底線打賞刷禮物、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沒有道德沒有底線地發表一些不良評論,嚴重傷害別人卻不自知被網絡暴力亞文化牽著鼻子走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現象極易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快速發展的社會里,許多青少年都擁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他們對于家庭環境、學習環境、社會環境都有自己的理想狀態,他們對自己有虛擬的完美主義設想,更想追求個性、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但出于現實生活中的不理想并不能滿足他們的理想主義。此時網絡就給他們搭建了一個與之需求匹配的平臺。因為網絡世界五花八門,形形色色,青少年又在成長階段并不足以具備判斷虛實的能力所以通過這樣的網絡文化輸出就會讓他們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對苦樂、美丑、是非、正誤觀念喪失基本判斷。如果這些基本判斷都喪失的話那么個人道德、社會公德、法律法規在青年人這一代身上會非常令人擔憂。如果長期沉迷于網絡世界無法自拔,青少年們終將會成為萎靡、墮落的一代。所以如何將負文化輸出,轉負為正是現代青少年們面臨的一大網絡挑戰。然則通過網絡的文化輸出也并不是只有不良影響,不能過度放大青少年的網絡沉迷現象但也不能回避一些客觀存在的事實。當然也有很多的通過網絡傳播正能量、正文化輸出的例子。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的好處就是現階段信息共享時代的發展有利于擴寬少年們的視野、完善青少年的個性、增強社會人際交往、擴寬其尋求知識的方法等。雙刃劍的發展就在于是將利端發展成為弊端,還是將弊端發展為利端。在青少年網絡管理上還是希望好的文化輸出要強于垃圾的排放。
各大平臺推送自己經營的產品,放大人的“興趣”價值。這一營銷推送手法使得大多數青少年深度沉迷并無法自拔。游戲充值、追星經濟、行業內卷種種行為紛紛精準砸向青少年。讓其生活在充滿無限幻想的虛擬世界中逃避現實生活,久而久之產生了自我封閉的心理,并且很難進行自我協調。“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這是學習的本質,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青少年作為自己的老師應該具備自我管理的思想并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多學習相關政策法規要求,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對于網絡信息的虛實有一定的判斷。
根據《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絡安全和情況調研報告》顯示當代青少年網民年齡普遍提前,接近半數青少年上網時長在兩小時之內,24%的青少年每天上網時長達2~4 h。針對這一情況本研究力在推出防沉迷技術。該防沉迷技術就是研究出一款手機應用程序,該APP 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戶每日瀏覽時間設定為30 min,如到時間會彈出提示框啟動震動檢測程序提醒并強制下線。通過此技術監管、限制特定軟件使用來限制用戶使用手機時長。同時附帶強制關機功能,關機附加“懲罰”機制功能即若用戶在達到使用時長但未主動關機超時使用過久,就會觸發強制關機,并啟用“懲罰”機制,進而縮短下一次用戶的使用時長。
目前,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了對《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通知中要求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時間,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提供1h 服務。政策的出臺表明了防沉迷技術實施的必要性。防沉迷技術軟件檢測主要是建立某種模型例如建立反饋網絡模型和動態馬爾科夫數據壓縮模型。但目前還是對用戶檢測區分比較不成熟。此防沉迷設計采用了Android 后臺服務進程定時獲取手機與用戶交互的按鍵、操作手勢、傳感器等信息并依照特定規則對應用進行分類。如果應用屬于娛樂應用則采用進程關閉方式限制該應用的使用時間。
家庭環境對青少年成長生活價值觀養成具有很大的影響的。現階段有很多家庭結構是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比如離異家庭或父母長時間在外工作的家庭。這一類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上可能會由于自身關系導致一味地順從孩子、不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等一系列問題。這使得孩子在虛擬世界中找到了靈魂的共鳴點,情感的抒發地從而深陷虛擬世界。作為家長應該對孩子的上網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和正確的引導。并以身作則,自身也減少上網的時間,拒絕觀看網絡色情、暴力廣告等虛假內容,多學習網絡知識,提高自身的素養和道德水平,為自己的孩子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同時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并時時關注孩子的成長情況。學校也應該積極開展專題教育活動,推動家長、老師、學生共同學習相關政策法規,培養和提高網絡素養。要多教育青少年不聽信網絡謠言、不發表不正當言論、保護好個人信息等。督促媒體行業加強與家長、老師、學校聯動溝通,共同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青少年使用網絡社交媒體的隱患,比如個人信息的泄露、消費陷阱等一系列問題都引起了國家監管部門的重視。如何使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引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了重中之重。全國人大代表也曾多次就青少年網絡游戲防沉迷、防過度消費等問題提出建議和提案。在針對青少年網絡管理這一方面我國還缺少規范性強、執行力度強的法律法規。對泄露青少年身份信息的行為要堅決打擊,要做到信息共享是合法正當的進行。所以我國應針對這一問題制定更全面、系統的,不論是在學校方面、家長方面、政府方面都具體落實的方針。使其各方職責明確,法律保障足夠有力解決這一問題。對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社會安全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法律法規。
游戲企業是防沉迷工作的主體,必須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堅決落實防沉迷工作各項要求。游戲企業應起到在這場青少年防沉迷計劃實施中的帶頭作用。所有游戲企業都要嚴格遵照執行,負起責任全面啟動防沉迷技術,嚴格開展實名驗證,對認證為未成年人的用戶,堅決執行時段時長控制和消費金額限制。同時加強媒介的素養教育,目前的短視頻平臺都是根據用戶平時看的多的內容進行推送,能夠精準對準用戶感興趣的范圍。但這樣的精準推送會使用戶接受到的信息越來越片面化、單一化。短視頻平臺可摒棄這一條技術并可設置防沉迷技術的青少年模式,根據用戶的年齡可針對青少年推送一些可通過媒體提升自身素養道德的內容。防止青少年過長時間沉溺于單一的網絡視頻中,下線一些不適合青少年觀看的內容。各大平臺對正向的、有價值的內容進行一些有效篩選,把糟粕的內容過濾掉,比如涉及到色情、暴力、迷信內容的統統下架并成立平臺的檢測機構,只有合格的作品才可發表。各大官方或大流量賬號更應該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多發表一些正能量作品,發揚出有正確價值觀的網絡文化。優化青少年網絡的輿論引向,做到以下四不要:不造謠、不傳謠、不買營銷、不在網上進行不和諧的溝通。進一步推行青少年模式實施,將防沉迷設計切實快速落實到現實生活中,為青少年網絡創造出一片綠色平臺。
本研究同樣適用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化教學體系改革。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培養民族復興的時代新人。此款APP 既可以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實踐學習成果,又可以成為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用的技術手段。少年強則國強。教育和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是一項參與度極高的大工程,需要每個人為其付出努力,打造出一片綠色的網絡安全環境。道路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