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志浩
(蘇州圖書館,江蘇 蘇州 215000)
文化立城是國際知名城市的戰略選擇,圖書館城倫敦、博物館城羅馬、畫城墨西哥、電影城戛納……均以文化揚名世界。紐約、墨爾本、東京、首爾等城市也陸續出臺了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其中在突出城市發展的綠色低碳和創新能力、強調民眾公平性和幸福感、注重政府能力建設與治理模式轉變等方面存在共性,尤其均把文化和旅游發展納入城市愿景目標體系中,給予文化和旅游巨大的價值關注。
蘇州文化資源豐富多彩,特色鮮明,歷史文化、生態文化、手工藝文化資源在此匯集,擁有多項國家級乃至世界級文化遺產。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的美譽,存有園林73處,其中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文化資源方面,蘇州、常熟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周莊、同里、震澤、甪直、沙溪、千燈、沙家浜等1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陸巷古村、明月灣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二的平江路、山塘街;生態文化資源方面,湖山眾多,虎丘山、鳳凰山、獅山等各具特色;湖泊密布,坐擁太湖、陽澄湖,長江和京杭大運河貫穿而過;手工藝文化資源方面,門類齊全、技藝精湛、作品精美、特色鮮明且極富人文特性,在全國工藝美術11大類中擁有10大類共3 000余個品種,御窯金磚制作技藝、蘇繡、玉雕等18項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站在“十四五”發展新起點,我國文化旅游事業逐步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文旅事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呈現出創新發展、融合發展、集群發展的新發展特征和趨勢。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作為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交匯形成的新興理論和實踐方向,尤其是在處于長三角的交通接點和滬寧杭、滬蘇杭的中心位置的蘇州,如何利用文化優勢、區位優勢、市場優勢,搶占公共圖書館業在未來文旅發展高地,是傳承名城文脈、彰顯江南魅力、豐富中國特色,以文化自信固中華文化之根、鑄新時代文化之魂,以歷史文化名城復興、融入中華文化繁榮興盛,以世界文化名城躋身全球現代國際化大都市中的重要課題。
“十三五”期間,蘇州編制出臺《蘇州市文化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7—2035)》,打造“城鄉10分鐘文化圈”。全市共建成8個公共圖書館總館,811個分館,92個24小時圖書館,203個投遞服務點,1 990個基層綜合文化中心,實現全市“市-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全面覆蓋,全市“十三五”期間新增文化設施面積超過100萬 m2,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0.42 m2,各級政府興辦的公益性文化設施單位實現100%免費開放。
2018年,隨著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組建,各級文化和旅游機構改革也陸續完成,文旅融合體制機制進一步理順,中央及各地對文旅融合的推動力度加大,文旅融合迎來新發展機遇。在此基礎上,很多公共圖書館對文旅融合開展了系列的嘗試和探索,在促進文化普及和增進旅游業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蘇州各級公共圖書館也對此開展了大量的實踐,以提供旅游信息服務、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組團研學旅行、開展文化旅游直播、建設園林景區分館等方式為切入點開展系列文旅融合嘗試,取得了豐厚的成果。但綜合而言,蘇州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仍屬于起步階段,服務體系的現代化和精細化亟須提升,新技術和新服務亟須突破,地方文旅品牌和文化身份識別亟須建立。
結合蘇州公共圖書館實際,積極融入全球城市話語體系,尋找世界城市文化身份識別,爭奪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設,搶占未來文旅發展高地,是蘇州傳承名城文脈、彰顯江南魅力、豐富中國特色、傳播中華氣韻、展現中華風范,以文化自信固中華文化之根、鑄新時代文化之魂,以歷史文化名城復興、融入中華文化繁榮興盛,以世界文化名城躋身全球現代國際化大都市中的重大課題。為進一步拓寬視野,筆者探析蘇州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發展路徑,以期為文化旅游上下游鏈條的整合、完整生態和協同發展提供參考。
公共圖書館作為蘇州滿足公眾公共文化需求、活動需求和空間需求的重要場所,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特別是其全域數千個分館、24小時圖書館、投遞點、農家書屋等,覆蓋了全市“市-區-鎮(街道)-村(社區)”設施網絡,在此基礎上的場所涉旅化改造,是體現文旅融合的“前沿陣地”:全域覆蓋旅游導覽導視,蘇州公共圖書館基礎設施全面優化升級,完善設備保障,位置顯著處、入口處配套設置文化旅游全域全景圖,方便主客共享整體感知區域空間布局,為市民游客出行安排提供引導;文旅要素嵌入公共設施精細化改造,加強公共圖書館主題文旅氛圍營造,嵌入特色化旅游元素改造公共圖書館空間,實現公益文化服務常態化提升旅游服務環境,在公共環境空間中增加蘇州特色文旅要素的植入與文化內涵的表達方式,營造具有蘇州特色的高品質文旅環境;特色場館風格化出新,打造升級一部分特色圖書館分館,以景區分館、園林分館為代表,以新鮮潮流為特點,打造一批集旅游、閱讀、生活于一體的風情化、主題化、中高端特色公共圖書館空間。
如今的公共圖書館與20年前乃至10年前的圖書館完全不同,不再是中規中矩的小樓和老氣的書架書桌,近幾年各級各類圖書館建設都力求時尚現代有特色,就是為了給市民提供更“優雅”的閱讀環境。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圖書館,高達五六層樓的“書山”設計給人極其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很多去天津的游客特地去“打卡”留念;西安的閱讀空間憑借西餐藝術展演等多功能性閱讀也在“抖音”等直播平臺上收獲了大量“粉絲”。2020年建成的蘇州第二圖書館,炫酷的外觀設計,硬核的內部配置,海量的藏書,超大的閱讀臺階可以讓讀者或躺或坐著看書。
從蘇州公共圖書館角度出發,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優化:①從科技的發展和用戶需求出發,優化空間設計、功能分區。以蘇州圖書館為例,新建成的第二圖書館力求現代化和舒適性,而位于古城區的“老館”,則將園林風格和控保建筑融入其中。②強化本地屬性,打造獨特形象。蘇州相城區太平老街分館,就是一所建在古鎮老街的“網紅”圖書館;國學分館則是建在蘇州“文廟”中,有大量國學書籍的分館。③找準場館定位,開發特色功能。以服務特色為主,打造文化標志,例如設計圖書館、音樂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咖啡圖書館等,特色精準的服務正符合日漸龐大的文藝青年群體的情懷,需主動為讀者展示個性化、人性化的圖書館品牌形象。④強化社交媒體服務。充分利用好“抖音”“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將公共圖書館文旅服務、特色活動以視頻、圖文、直播等多種形式傳播,激發市民游客的社交熱情,提高知名度參與度。
蘇州文化旅游重在傳承蘇州歷史文化底色,重在彰顯蘇式江南文化底蘊,蘇州公共圖書館應當深度開發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增加特色文化旅游內涵,深度挖掘蘇州歷史文化、江南文化、古籍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以市民游客需求為導向,創新機制,將公共圖書館特色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旅游優勢。蘇州圖書館2021年3月舉辦的“冊府千華——蘇州市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展示了蘇州市各藏書單位收藏的珍貴古籍,介紹了蘇州刻書的歷史與成就,吸引了全國各地眾多古籍愛好者前來觀看;應當借助蘇州非遺、古跡等特色亮點,打造“大文化”概念,推動文化遺產和旅游產品開發深度融合,推動蘇州公共圖書館文化活動與非遺項目的結合,文創產品與園林、絲綢、刺繡等文化遺產,與蘇工、蘇作大師作品的結合等,著重促發文化內容可持續自我生存力和創造力,以此提高蘇州旅游附加值;應當加強文化創意賦能旅游發展,依托公共圖書館文化資源創作生產適合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系列體驗館、科技館、動漫樂園、兒童天地等特色體驗項目,開展數字圖書館、虛擬現實等服務。
實現“一館一主題、一館多功能”,針對基層社區分館,采取文化主題嵌入策略,挖掘核心文化元素,推動主題特色化打造和空間復合化利用:努力實現“一館一特長”,針對不同市民游客的文旅需求,可采取公共文化服務定制策略,放大社區現有公共文化服務比較優勢,建設學習文化圖書館、書法文化圖書館、戲曲文化圖書館、工藝美術圖書館等標桿圖書館,繼而擴大影響力;努力實現“一館一風格”,推廣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分館,營造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形成一批書香之館、音樂之館、舞蹈之館、影視之館等,倡導學習進取、友愛互助的圖書館文明風氣。發揮高校及產業園區文化體驗屬性,依托蘇州高等院校、科創園區,以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集聚、共享和融合為抓手,增設高校及產業園區的圖書閱讀設施,在蘇州已建成的軌交分館、國際教育園分館的基礎上,繼續推動與高校、產業園區之間在科技、經濟、人才以及區域發展等方面的融合與互動發展。
當前是信息化時代,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作為重要的地方信息文化中心,發展數字化已是發展主題。數字化建設不僅可以提高圖書館的公共服務效能,保護和弘揚地方特色文化,為區域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機制的建立奠定資源基礎,促進不同資源、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有助于優化各地資源的合理配置。蘇州公共圖書館也通過蘇州市政府建設管理的“文化蘇州云”“君到蘇州”平臺開展了系列線上集成,推動了圖書、活動、展覽、文創等內容的數字化展現。從蘇州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角度而言,數字化更是必不可少:①推送數據庫和平臺建設,館藏建設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以跨學科跨領域的數字人文資源作為特色數據庫的建設主題,利用數字人文應用技術實現深層次的知識挖掘、可視化的數據資源呈現和多元化的服務創新;②加強和旅游場景的數字化融合,在公共圖書館中增加科技元素,如VR技術和實景體驗技術等,超越書籍文字的形式,以視覺、聽覺乃至嗅覺方面多方面展現文化特色場景。
蘇州公共圖書館需積極加強與其他文旅單位的合作,推進圖書館服務進星級飯店、進旅游景區、進文藝團體,與歷史街區、古鎮古村、演藝集團、旅行社等合作,打造文化旅游服務新載體,例如開展古城文化探游、歷史尋跡、書籍漂流等項目;在項目建設、活動舉辦方面大力引進文旅元素,可引進非遺產品、演出項目、出行出游等特色產品,例如與江蘇省蘇州昆劇院聯合打造實景版“游園驚夢”演出,與蘇州評彈團打造評彈書場等;利用各類各級圖書館場館,鼓勵文化藝人才現場表演,傳播傳統文化,利用現有空間建設文藝集聚區,形成文旅藝術聚落,營造展演氛圍,為文旅事業提供更多展現平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旅游體驗。”蘇州公共圖書館的文旅融合,應該以打造文旅一體的布局體系和功能空間,豐富立體、綜合、全方位的產品供給體系,塑造獨具特色的文旅品牌形象,完善主客共享的旅游休閑服務配套,以引領型要素載體、亮點型品牌內容、復合型基礎設施全面系統打造全域“蘇式生活”為目標,積極把握機遇,將蘇州打造成文化傳承創新核心區和旅游主客共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