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軼男
(甘肅省圖書館,甘肅 蘭州 730000)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在人們獲取信息和資源方面,降低了獲取資源的難度和成本。在網絡環境下,越來越多的讀者更加偏向于從網絡上獲取圖書資源,通過網絡進行閱讀,從而提高閱讀效率,降低閱讀成本,然而我國許多優秀的古籍在網絡中卻不能輕易獲取,大部分古籍需要到圖書館進行閱讀。由此可見,在網絡環境下,古籍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需要得到相應的重視,從而將更多的古籍資源長久保存下來,為人們提供古籍閱讀服務。
古籍是指具有一定歷史時間的書籍,古籍的形式多樣,主要有甲骨形式、金石形式、竹簡形式以及紙張形式。從古籍的保護角度來看,古籍具有以下幾種基本特點:①時間較長。甲骨形式的古籍始于殷商時期,金石形式的古籍始于商秦時期,竹簡形式的古籍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紙張形式的古籍屬于漢代,許多古籍距今已經具有數千年的歷史。②流失較為嚴重。古籍許多已經經過數千年的流傳,甲骨卜辭是當前我國已經發現的最早文字記載形式。當前已經發現的甲骨卜辭也僅有15萬片左右,其中一部分流失在海外,其他形式的許多古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已經流失,現有的許多古籍都是拓印版本,殘存的字數較少,古籍流失問題較為嚴重,是古籍最為主要的特點之一。③不可再生性。古籍是歷史的產物,與其他文物一樣,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本古籍消失,就再也不會出現第二本,人們就只能從殘存的古籍中學習歷史,所以古籍保護具有重要的作用。④保護困難性。古籍的保護是一項極為復雜且困難的工作,需要博物館、文物單位以及圖書館共同完成,對古籍所采用的保護措施也有所不同,如果保護不當就會導致古籍遭到破壞,從而導致古籍消失,古籍的保護對于環境、溫度、濕度以及防護措施等具有較高的要求,需要采用科學的保護方式,才能夠將古籍完整地保存下來。
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當前人類社會已經全面進入信息時代、網絡時代和數字化時代,信息存儲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雖然數字化存儲方式不能完全替代紙質存儲方式,但是數字化古籍、電子古籍正在形成,在古籍的保護方面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前許多古籍已經通過數字化處理存儲在計算機中,為古籍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使紙質的古籍可以通過數字化處理方式得以更好地保存。
①在網絡環境下,古籍數字化處理保護方式的存儲時間更長。將古籍經過數字化處理,使其能夠保存在計算機中,就可以將古籍的信息完整且可復制地保存下來,古籍也就可以無限期延續下去,即使古籍原本遭到了破壞,其中的信息也可以長時間地保存。②在網絡環境下,古籍數字化處理保護方式的成本更低,且容量更大。通過將古籍中的文字信息數據化處理,將其保存在存儲介質中,能夠在極小的空間內保存大量的信息,比如在《人民日報》網絡版的數據庫中,15 G的硬盤儲存空間能夠存儲約75億個漢字,且硬盤的價格較低,能夠全面降低古籍保護成本,同時為古籍提供充足的信息存儲空間。③網絡環境下古籍的保護具有交互性。在網絡中讀者可以采用靈活的方式閱讀數字化古籍,管理人員還可以根據讀者的需求對古籍的數字化存儲方式進行調整,從而使古籍與讀者之間能夠完成交互,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古籍資源閱讀便利性。④網絡環境下古籍信息檢索更加方便。傳統的古籍閱讀方式需要讀者自行翻閱數據查找,而通過將古籍數字化處理,讀者借助搜索引擎,輸入想要尋找的信息關鍵詞,即可快速找到想要閱讀的內容,從而提高了古籍的利用效率,優化了讀者的體驗。⑤網絡環境下有利于古籍研究與利用。古籍研究與利用是將其具有的歷史價值進行開發,數字化古籍具有更加便利的利用條件,且通過網絡閱讀古籍不會對古籍造成損壞,所以研究人員可以通過網絡中的數字化古籍開展歷史研究,從而能夠提高古籍研究與利用效率,將古籍的價值最大化發揮,對于歷史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網絡環境下,古籍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受到技術手段、閱讀方式以及經濟條件的制約,當前部分圖書館在古籍保護和利用方面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網絡環境下古籍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建立現代化的古籍保護與利用方式,是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工作內容。
古籍的再生性保護,是將古籍原件進行復制,制作成為替代品,例如將古籍的文字信息記錄在光盤、硬盤等存儲介質中,再結合數字化處理,使古籍能夠在網絡環境中閱讀觀看。但是當前我國部分地區的圖書館因為信息技術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能夠采用的古籍數字化技術手段較差,存儲穩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了促進古籍數字化保護與利用,圖書館必須加強信息技術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加強古籍數字化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縮微計算設備、數字化技術設備以及復制技術設備建設。使更多的古籍資源能夠完成數字化處理,同時提高古籍數字化信息儲存穩定性與安全性,防止古籍數字化信息資源被破壞,從而提高古籍數字化保護方式的安全性,是網絡環境下提高古籍資源保護與利用效果的有效方式。
古籍的損壞主要是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所以對于古籍的保護需要根據古籍的基本形式,采用不同的保護性手段,為古籍創造良好的保護環境,使古籍原本在書籍庫中長期保存不會發生損壞,例如,對古籍原本保存環境的空氣溫度、濕度以及光照等進行科學的設計,并加強防火、防潮和防蟲處理。與此同時,需要加強古籍原本的替代品制作,將古籍通過硬盤和光盤的方式進行保存,并建立古籍數字資源數據庫,使古籍保護環境能夠得到全面的改善,從根本上改變古籍保護環境條件。通過建立古籍數字化資源庫的方式,將古籍中的信息長久地保存下來,是網絡環境下古籍保護和利用所必須采用的方式。
古籍保護的主要目的是能夠更好地為讀者和研究人員服務,所以提高古籍利用效率是古籍保護的重點工作內容。通過將古籍數字化處理,在古籍數字信息資源庫中建設完善的檢索方式,為研究人員和讀者提供便利的檢索服務,減少人們在古籍信息查找方面需要花費的時間,是促進古籍保護和利用效果提升的重要方式。為此,圖書館需要根據古籍數字資源庫的基本特點,建設完善的檢索模式,從而使古籍檢索速度更快、檢索結果更加精準,是提高古籍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
古籍管理人員是影響古籍資源保護效果的直接因素,古籍屬于特殊的書籍類型,在保護方面不能采用與其他書籍相同的保護模式,這就需要管理人員具有更高的專業能力和完善的知識體系。為此,圖書館需要招聘更多的古籍保護專業人員,同時加強對現有古籍保護人員的教育和培訓,一方面提高圖書保護人員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加強思想教育,使其能夠在古籍保護工作中保持認真負責的職業態度。經過科學的教育和培訓,能夠打造出一支具有專業能力的古籍保護團隊,從而促進古籍保護工作質量提升。
古籍資源的保護需要花費一定的成本,所以圖書館需要加強對古籍保護的資金投入力度,使其能夠具有充足的資金作為保障。增加資金投入是解決圖書館在古籍保護與利用方面問題的根本性方式,在擁有充足資金的情況下,才能夠加強古籍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建造良好的古籍保護環境。為此,政府需要提高對圖書館資金投入的力度,建立古籍資源保護專項基金,確保圖書館有足夠的資金用于古籍保護資源建設。圖書館自身也需要對資金投入進行調整和平衡,在古籍環境建設以及數字化處理基礎設施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確保古籍資源保護與利用各項成本資金充足。
本文全面闡述了古籍的基本特點,并提出多項有利于在網絡環境中保護古籍資源的措施,希望能夠對我國圖書館建設發揮出一定的借鑒和幫助作用,促進古籍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