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玉 徐媛 謝高峰 張昌偉 李英 侯喜林
雞毛菜是小白菜(青菜)幼苗(5~6片真葉)的俗稱,質地鮮嫩,營養豐富,是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各大中城市居民主要的綠葉蔬菜;其生長速度快、復種指數高,適應性廣,是“伏缺”季雷暴等災害性天氣后恢復生產、穩產保供的重要標志性蔬菜。
本試驗對課題組前期配制的10個小白菜耐熱雜交組合的農藝性狀、產量、耐熱程度等進行比較,以期篩選出適合長江中下游地區夏季種植的耐熱、高產、優質雞毛菜新品種。
10個小白菜耐熱雜交組合由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白菜課題組提供,編號為夏02、夏50、夏52、夏66、夏69、夏71、夏81、夏86、夏88、夏92。以當地夏季主栽品種之一華王為對照(CK)。
試驗在張家港市蔬之園農產品有限公司基地的智能化連棟大棚內進行。大棚配備自動噴淋設施等。每667 m2施有機肥2000 kg、復合肥25 kg,深翻作畦,利于排水。各品種為1個處理,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3 m2。于2022年8月15日撒種直播,用種量在0.7~0.8 g/m2。生產期間不施肥,不噴施殺蟲劑,只噴水保濕,未間苗。于9月9日(播種25 d后)觀察和測定雞毛菜農藝性狀、產量、熱害程度等。
小白菜屬半耐寒蔬菜,性喜冷涼,最適宜在平均氣溫18~20℃下生長。25℃以上及干燥條件下,生長衰弱,植株矮小,產量低。地面溫度40℃以上,可使貼近地面的幼苗“炕苗”死亡。根據不結球白菜農業行業標準,耐熱性測定一般要求在日均溫25℃以上條件栽培,成株經過10 d日平均氣溫30℃高溫處理。2022年夏季是50年一遇的晴熱干旱天氣,張家港市35℃以上的高溫日達40 d。本試驗在大棚內進行,故選擇8月中旬開始試驗,生長期間需滿足棚內連續10 d平均氣溫30℃的要求。
參考《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 不結球白菜》(NY/T 2223-2012)進行調查。
①氣溫狀況 試驗從8月15日雞毛菜播種當日起,每天14:00觀測并記錄棚內大氣最高溫度、日出前后棚內大氣最低溫度,以及智能溫控設備顯示的大棚內平均氣溫。連續記錄到9月9日采收時,共計26 d。26 d的觀測中,連棟大棚內平均溫度最大值41.3℃,最小值為25.6℃,從8月15~25日連續11 d棚內平均溫度超過30℃,滿足高溫處理條件。
②農藝性狀和產量 每小區選取10株長勢一致的雞毛菜,觀察出苗期、出苗勢、群體整齊度、株型、葉色、葉形、葉緣性狀、葉柄色、葉面刺毛、束腰等,測定株高、開展度、葉片數。每小區隨機選取1 m2測量株數和產量,并折算667 m2產量。
③熱害調查 采收前調查參試品種熱害發生情況,統計葉片反卷灼傷、褪綠、干燒心等主要癥狀的株數及占總株數的百分率,計算熱害指數。
采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由表1可知,所有參試組合5 d后出苗,出苗勢除夏52表現一般外,其余表現為強;因雞毛菜為幼苗,均不束腰,葉面均無刺毛。群體整齊度上,夏50、夏52、夏81、夏86表現一般,其他都表現為較好。CK、夏52、夏66、夏69、夏71、夏81、夏86田間有雜株,雜株率分別為3.0%、50.0%、5.0%、10.0%、2.0%、17.5%、5.0%,其中CK、夏66、夏69的雜株葉片有刺毛,夏71雜株葉色紫綠。各參試組合株型均為直立或半直立,葉色淺綠或中等綠;葉形以卵圓為主,夏88和夏92為橢圓,葉緣無波狀,夏52和 夏81為花葉,葉緣深裂;葉柄色有白、綠白和淺綠;夏92的植株最高,為19.2 cm,夏02的植株最矮,為12.7 cm;夏50的開展度最大,為22.5 cm,夏02的開展度最小值,為12.8 cm。所有參試品種的葉片數在4~6片。

表1 不同雞毛菜雜交組合農藝性狀及熱害比較
熱害指數越高,耐熱性越差。由表1可知,在耐熱性方面,優于對照(CK)的組合有4個,即夏52、夏71、夏81和夏88;夏50的耐熱性與CK相同;熱害指數在5左右的組合有2個,分別是夏86和夏92,出現不同程度的葉片卷曲灼傷現象;夏02、夏66和夏69的耐熱性較CK稍弱。
由表2可知,單株質量、小區平均產量和667 m2產量均以夏71最大。夏71的667 m2產量1838.0kg,比CK增產53.6%;夏69次之,667 m2產量1623.0 kg,比CK增產35.6%;夏88則位列第3,每667 m2產量為1571.2kg,比CK增產31.3%。10個參試組合中除夏52、夏81和夏86比CK減產外,其余均表現增產,其中夏50、夏66、夏88、夏69和夏71比CK增產顯著,夏02、夏92增產效果不顯著。

表2 不同雞毛菜雜交組合產量比較
試驗期間,觀察到各參試組合的蟲害主要有夜蛾類,其中夏52、夏50和夏92蟲害較嚴重,其余為害較輕。
綜合農藝學性狀、熱害情況及產量,認為夏71、夏88、夏02這3個組合表現優異,生長勢強,整齊一致,商品性好,綜合性狀優良,并且產量高,作抗熱雞毛菜種植優勢明顯,6~8月高溫季節可連續播種,生長期需覆蓋防蟲網,播種后25~30 d達4~5片真葉即可采收,推廣應用前景廣闊。下一步計劃進行品質和口感比較。
由本試驗結果可知,所有參試組合的產量均不高,可能是因為生長前期氣溫過高,抑制了幼苗的生長;且用種量稍大,高腳苗現象較明顯,生產上可將播種量降低到0.5 g/m2。另外,根據農藝性狀,夏71、夏02株型直立緊湊,胚軸較其他組合長,適合機械化采收。

田間試驗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