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斌 金德珍 王會杰
平利縣地處長江流域,全縣油菜種植面積6000 hm2,為探索建立油菜多功能開發技術模式,2021年開展油菜“一菜兩用”種植模式技術試驗示范,取得了顯著的示范效果。本文重點介紹當地在油菜“一菜兩用”模式上的生產經驗和技術要點,可供同類區域參考借鑒。
油菜“一菜兩用”模式即種植油菜,既收獲油菜籽,又收獲油菜薹。菜薹是冬春季重要的蔬菜種類之一。據試驗調查,油菜“一菜兩用”模式中,油菜薹可從11月中下旬采收至春節,共可采摘3~4茬,每667 m2產量一般在700 kg左右,產值3000元左右。油菜薹采收結束后,恢復正常油菜生產管理,一般667 m2可收獲油菜籽150 kg,產值1000元,每667 m2總產值4000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其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菜用油菜薹,品種選擇最關鍵。一般常規油菜肯定不行,必須選擇專用品種,經試驗,硒滋圓1號、硒滋圓2號可作為油菜“一菜兩用”主栽品種,這2個品種不僅具有極強的聚硒能力,并且具有高鈣、高維生素C、高氨基酸和高鋅的特性。一般播后2個月即可采摘,共可采摘3~4茬,每667 m2產油菜薹600~800 kg。最為重要的是,這2個品種生產的油菜薹沒有普通油菜的刺激性味道,品質優良,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


①育苗時間 當地育苗時間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初,較常規油菜育苗推遲15~20 d。主要原因是在不影響油菜種植的前提下,保證油菜薹的最佳上市期,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②育苗方法 在精細整地基礎上,按1.5 m分廂開溝,廂面整平后撒播,一般100 m2苗床撒種子80 g較為適宜,種子撒勻后耙勻鎮壓即可。
③管理 一是齊苗后及時間苗,一般80株/m2左右,同時勤除雜草。二是苗期勤施糞水,苗期追施淡糞水2次或尿素2次,每次每100 m2苗床尿素用量0.5 kg即可。三是防治病蟲害,重點是蟲害,如蚜蟲、跳甲等,可選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蟲啉等殺蟲劑,按藥劑說明進行防治。
直播時間以10月上旬為宜,一般較育苗遲1周左右,精細整地后條播,每667 m2用種量250 g左右,行距35 cm,間苗后保持株距25 cm。
當苗齡40 d,苗高23.3~26.6 cm,8片真葉以上即可移栽,移栽采取抽溝排苗,按行距35 cm抽溝,按株距25 cm排苗,排后用土壓住根部即可,定植完畢后淋1遍定根水。
每667 m2定植前撒施三元復合肥15 kg、硼肥1 kg,定植后15 d左右667 m2可追施尿素5 kg提苗,以后根據生長情況追施1~2次稀糞水或沼液。油菜封行后停止追肥。停止追肥后可噴施磷酸二氫鉀500倍液。
硒滋圓1號、硒滋圓2號不僅品質優良,而且抗逆性、抗病性都較普通油菜品種強。生產過程中,其常見病害是霜霉病,可選用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蟲害以菜青蟲和蚜蟲為主,菜青蟲可選用菊酯類殺蟲劑進行防治,如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300倍液噴霧防治。經試驗,蚜蟲選用植物性殺蟲劑0.5%藜蘆堿可溶性液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好。
一般播種60 d后第1茬油菜薹基本長成,可開園采摘。之后可陸續采摘至春節,累計可采摘3~4茬。由于油菜薹鮮嫩翠綠,口感好,無異味,逐漸被消費者接受,且銷量逐步上升。春節后油菜薹采摘已至尾聲,可不再采摘,按常規大田油菜管理,可收獲1季油菜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