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躍,袁紹文,趙新利,俞源,唐區林,陳久愛,林軍
(黃石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湖北,435004)
楊葉絲瓜是產于黃石市郊的一個地方品種,以鄂州楊葉鎮種植為主,汀祖鎮、燕磯鎮、江北農場、花湖農場也有零散分布,商品瓜主要供應于黃石市場。楊葉絲瓜生長勢強,莖蔓粗壯,果肉白色,風味佳,表現出早熟、豐產、抗病強等特點。本地生產多采用鋼架大棚或架設木柱平架栽培,采收期為5月中旬至8月下旬,一般每667 m2平均 產量3000 kg,產值在1萬元以上。現對楊葉絲瓜棚架栽培技術要點進行總結,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楊葉絲瓜(圖1)是黃石市蔬菜科學研究所在2013年普查市郊蔬菜種質資源發現的地方品種,主要分布于黃石市郊的花湖農場、江北農場,鄂州市汀祖鎮、楊葉鎮、燕磯鎮等,其中以楊葉鎮種植規模最大,栽培技術最為成熟。楊葉絲瓜屬普通絲瓜,生長勢強,莖葉旺盛,根系發達,主根入土可達1 m以上,莖粗(根部以上5 cm測量)1.0~1.5 cm,葉長15~21 cm、寬16~25 cm。果實呈長棒形,上下較為勻稱,果面比較光滑,密披細小皺紋,表皮綠色,披白色蠟粉,有亮澤。商品瓜縱徑25~40 cm,單瓜質量300~600 g,全期每667 m2產量3000 kg以上,果實硬度適中,肉厚味鮮,品質優,商品性好。

圖1 楊葉絲瓜
①苗床準備 楊葉絲瓜的播種期一般為2月上旬,采用大棚多層覆蓋育苗。營養土選擇粉碎過篩的肥沃透氣菜園土和商品有機肥按照2∶1的比例混合,再按照每1 kg營養土加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各0.1 kg,充分混合均勻。配制好營養土后,提前2~3 d填充到10 cm×10 cm的營養缽中,排放整齊,覆蓋塑料薄膜待用。
②播種 播種前,選擇顆粒飽滿的優質種子,將種子晾曬1 d,然后清洗干凈,用50~55℃溫水浸種15 min,最好用高錳酸鉀溶液處理,以消除種子表面病菌。再在常溫下浸泡3~5 h,漂洗去掉種皮上的黏液,用濕紗布包好放在催芽箱中催芽。等到80%種子裂口露白,即可播入營養缽中。
③苗期管理 出苗前,大棚內的溫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間10~18℃。出苗后,要注意通風降溫,溫度掌握在23~25℃。育苗期間注意水分供給,可在營養缽表土露白時澆水。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要將溫度降到10~15℃煉苗,等待移栽。
絲瓜適宜種植在潮濕、陽光充足的地塊,可以利用冬茬大白菜、甘藍、蘿卜的茬口期間套種絲瓜。結合測土配方施肥,適當增加農家肥或生物有機肥用量。每667 m2施腐熟農家肥4000~5000 kg或商品有機肥400 kg、三元復合肥(15∶15∶15)30 kg,適當減少化肥施用量。由于是露地春夏茬口,絲瓜生長勢強,莖蔓旺盛,生產上要稀植。根據本地多年生產經驗,采用棚架栽培的,行距7~8 m,株距0.5 m,每穴栽苗1株,每667 m2保苗200株即可。定植后要及時澆定根水,之后可視土壤墑情和天氣情況再澆緩苗水。
絲瓜是喜溫、喜濕、比較耐熱性的作物,生長期間雜草比較多,因此最好進行地膜覆蓋栽培,楊葉絲瓜多覆蓋黑色薄膜,有除草降溫的作用,對絲瓜生長極為有利。
楊葉絲瓜多采用鋼架大棚或搭建木柱平架栽培(圖2)。木柱材料以杉木為主,可以連續使用5 a以上。木架一般高2 m左右,柱間距離2.7~3.0 m,柱頂用條木縱橫固定,然后順畦面走向拉繩或鐵絲,以利瓜蔓攀爬,繩距0.3 m。

圖2 楊葉絲瓜木柱平架栽培
楊葉絲瓜爬頂架前采用單蔓整枝,隨時摘除側芽,待主蔓爬到頂棚后,及時綁扎固定;固定后再摘除蔓心,促發2條或2條以上比較強壯的側蔓。封行前,對側蔓進行牽引,使絲瓜的藤蔓在頂棚上均勻分布。瓜蔓鋪滿棚架后,聽任生長。
絲瓜喜濕不耐干旱,其莖蔓發達,產量大,生長量多,生長期間需要大量的水肥供應。定植后,及時澆施2~3次提苗肥,促進絲瓜發棵長蔓。當氣溫回升后,絲瓜進入盛產期,需要加大追肥量。通常在采收絲瓜1~2次后,就追肥1次。每667 m2追施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25~30 kg。在絲瓜結果期間,切忌干旱,干旱會導致絲瓜果實纖維增多、品質下降。要保持土壤濕潤,含水量在70%以上。盛夏多雨季節,要注意及時排除澇漬,避免根系生長不良。
棚架栽培的絲瓜,要注意經常人工理瓜,使其從棚架上面垂吊到棚架內,減少彎瓜,方便采摘和管理。對于畸形瓜,及時摘除,減少營養消耗。生長后期,由于高溫和水肥管理不方便,容易產生彎瓜。彎瓜商品性差,嚴重影響種植收益,生產中一般采用吊瓜方式促使瓜條伸直生長。吊瓜期,在絲瓜穩瓜后,如果有彎瓜現象,一般可以用塑料瓶裝水或塑料薄膜包土,懸吊在絲瓜的花蒂根部(圖3),根據絲瓜的生長情況,適當加大吊瓜質量使彎瓜變直。

圖3 吊瓜
楊葉絲瓜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疫病、炭疽病,蟲害主要有蚜蟲、瓜實蠅、薊馬等,可以在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上,綜合運用農業、生物、物理和化學等綠色防控技術,確保產品的質量安全。
①套袋 套袋能夠有效隔離病菌和害蟲的侵襲,提高絲瓜的整潔度和商品性。套袋在幼瓜期間進行,宜在絲瓜授粉完成后套袋,不能套袋過早。一般在開花3~5 d后,也就是花謝前完成。
②黃藍板誘殺或銀灰色薄膜驅蟲 黃板對蚜蟲、瓜實蠅有誘集作用,藍板對薊馬有誘集作用,而銀灰色薄膜對蚜蟲有趨避作用。生產中,可以用黃、藍色板引誘蚜蟲、薊馬,用銀灰色薄膜進行地面覆蓋,達到趨避害蟲的效果。黃、藍板可以吊掛在棚架上,距地面1.2 m,每667 m2使用30張左右,每半個月換1次,連續換3次,可以達到減少蟲口為害的效果。
③生物農藥防治 生物農藥種類比較多,常用的有煙堿、魚藤酮、印楝素、藜蘆堿和苦參堿等。10%煙堿乳油可防治絲瓜蚜蟲、薊馬,一般每1 hm2用10%煙堿乳油750~1500 mL對水稀釋800~1200倍噴霧。魚藤酮對蚜蟲、薊馬、瓜實蠅、斜紋夜蛾、黃守瓜等有效,一般用2.5%魚藤酮乳油400~500倍液噴施。印楝素對蚜蟲、薊馬、粉虱等有效,一般用每1 hm2用0.3%印楝素乳油800~1500 mL對水750 L均勻噴霧。藜蘆堿可用于防治菜青蟲、蚜蟲、薊馬等害蟲,例如,在蚜蟲為害初期用0.5%藜蘆堿醇可溶性液劑400~600倍液均勻噴霧。為了延緩害蟲的抗藥性、協同增效,在實際生產中,可將生物農藥和化學農藥結合施用,如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8000倍+0.3%苦參堿水劑500倍混合液、0.3%苦參堿水劑500倍+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5000倍混合液等,比單一使用效果更好。
④化學藥劑防治 絲瓜白粉病以預防為主,可以選用各種硫制劑,如50%硫磺懸浮劑500倍液、40%達科寧(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等。對白粉病要早預防,施用過晚病害暴發則藥劑應用效果較差。絲瓜疫病用72.2%普力克(霜霉威鹽酸鹽)水劑600~1000倍液或1∶1∶200的波爾多液防治。防治瓜實蠅可用50 g/L美除(虱螨脲)乳油1250~1500倍液或2.5%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1500~3000倍液等。絲瓜對有些藥劑敏感,比如有機磷和三唑類易對絲瓜產生藥害,在生產中要謹慎選用,對于敏感類藥劑如果確需使用,藥量應該減半。
露地棚架栽培的絲瓜一般在5月中旬開始采收,可以一直采到8月下旬。采收時,選擇絲瓜鮮嫩、纖維少、品質最佳的時候,用剪刀剪斷瓜柄,瓜柄留長2 cm左右。絲瓜生長迅速,老化很快,每天巡園觀察,對于符合采收標準的及時上市。
絲瓜留種時間以盛產期為好。選擇具有本品種基本特征、皮色青綠、蠟粉豐富、瓜味濃郁、沒有病蟲害、比同類生長快的作種瓜培養。種瓜選定后做好標記,待絲瓜外殼硬化枯黃時采收。剖開采收的種瓜,抖出里面的種子,陰干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