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亞靜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糖尿病,其作為一種高危妊娠,對母嬰有嚴重的影響。妊娠期糖尿病有什么影響?病因有哪些?如何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
妊娠期糖尿病的影響
對孕婦的影響
妊娠期糖尿病會造成孕婦血糖過高,可能導致胚胎發育異常,甚至出現死亡以及流產;部分患者還會并發妊娠期高血壓、酮癥酸中毒以及糖代謝紊亂等。
對胎兒的影響
妊娠期糖尿病導致胎兒吸收過多的糖分,出現巨大型胎兒。部分胎兒因生長空間受到限制,易引發胎兒窘迫、畸形等問題。
對新生兒的影響
增加新生兒發生呼吸窘迫等疾病的概率;且新生兒會因為脫離母體的高糖環境,容易出現低血糖,嚴重時危及患兒生命。
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
妊娠期糖尿病具體的病因尚不清楚,以前認為妊娠期間孕激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等激素水平出現很大改變,使人體出現胰島素抵抗。一般認為,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包括:
基因與遺傳
有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與HIA Ⅰ型基因相關,可能會提高患者的易感水平。所以,妊娠期糖尿病的胰島素抵抗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
營養因素
妊娠期間體重指數(BMI)高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子,對妊娠期婦女的血瘦素水平有明顯影響。隨著BMI的增加,脂肪團的增長加快, TNF-α、瘦素等含量也會相應增加。但BMI過低會引起營養不良,而孕婦體內的微量元素和抗氧化物的含量也會增加機體的氧化應激,從而出現胰島素抵抗,引起高胰島素血癥。
炎性因子
大量臨床資料表明,在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的發生發展中,炎癥因子起著重要的作用。CRP(C-反應蛋白)在妊娠初期顯著增加,以后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險比正常的CRP高2.2倍,說明CRP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獨立預測因子。妊娠期間,子宮蛻膜和胎盤中有大量的巨噬細胞,可通過抗原的刺激而產生,且釋放量比正常的糖耐受者要高。在糖尿病的早期, IL-6的濃度增加也會引起高血糖。在血糖達到一定的程度后,胰島素的分泌就會被抑制,從而誘發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診斷與篩查
為了減少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篩查是一項重要的預防措施。一些研究結果表明,對高危因素的篩查可以有效減少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大范圍篩查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對高危孕婦的篩查發現,95%的孕婦都有不同的危險因子。結果表明,對符合“低危”的妊娠婦女進行血糖負荷檢測是可行的。妊娠期糖尿病在臨床上的診斷方法有很多,包括GCT、隨機血糖、空腹血糖等。其中,GCT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診斷手段,但是目前還沒有統一的點取值,很容易出現錯誤。另外,在服用糖水后,需要在1 h后再進行血液檢測,不太便利。因此,臨床正在努力發展新的檢測方法,以便更好地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的篩查。
空腹血糖篩查
空腹血糖檢測法的臨床應用效果良好,但與非妊娠患者相比,其空腹血糖水平略有下降,故診斷靈敏度和特異性均不高。
隨機血糖
隨機血糖測定方法簡便、快速、依從性好、無妊娠周效應。臨床研究表明,對有糖尿病家族史、 LGA分娩史者行 OGT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是,當前的隨機血糖閾值仍不一致。
高危因素篩查
GCT篩查前,一般采用OGTF技術直接篩查有高危因素的孕婦,但其結果并不一致。單純用危險因子來判斷OGTT的敏感性并不高,是因為不同地區對危險因子的定義有一定的差別。所以,需要進一步探討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定義的范圍,以達到更好的診斷效果,避免因篩查的規模太大而導致醫療資源浪費。
GCT檢查
GCT是一種在服用50 g葡萄糖后,在1 ~4 h內進行靜脈血糖檢測的一種方法。因為懷孕期間,孕婦糖耐量會下降,所以血糖值參考為7.8 mmol/L。如果超過這個數值,需要做OGTr檢查,最好是懷孕24~28周進行。GCT篩檢技術與其他方法比較,有靈敏度高、操作簡單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原則
(1)懷孕期間要均衡營養,包括葷素搭配、不挑食、粗細相結合。
(2)飲食要按照患者的喜好以及特點來決定,比如運動量、體重等,然后再計算食物的攝入量。
(3)懷孕期間要注意三大平衡(50%~60%的糖、脂肪20%~30%、蛋白質12%~15%),攝入適量的微量元素以滿足機體所需。
飲食護理目的
主要是為了控制血糖,防止高血糖、低血糖、酮癥酸中毒,在降低對孕婦傷害的同時,保證胎兒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
飲食護理措施
(1)合理控制總卡路里,30~38 kcal/(kg· d),以防止因熱能不足引起酮癥和低血糖。
(2)40%~50%的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能過量或過少,否則會對胎兒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3)蛋白質攝入量控制在80~100 g/d,盡量多吃優質蛋白質,至少要占總攝入量的三分之一。
(4)嚴格控制脂肪攝入,不超過30%。
(5)適當攝取膳食纖維,對降低血糖有一定的作用。
(6)少食多餐,防止一次進食過量導致血糖顯著上升,餐次的分配要根據孕婦的習慣、病情以及藥物使用情況來確定。定時定量進食,主要副食的數量要固定,避免一次吃太多而增加胰島素的分泌;或因一次進食不足而引起低血糖或酮癥酸中毒。
飲食控制標準
懷孕早期增加蛋白質5 g/d,懷孕中期增加蛋白質15 g/d,懷孕晚期增加蛋白質20 g/d。應選擇瘦肉、魚類、蝦、乳、蛋、大豆等,以確保胎兒的正常生長和補充糖原異生所需要的蛋白質。攝入的脂肪占總攝入量的20%~30%,要避免攝入飽和脂肪酸,提高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在飲食療法中,如果孕婦體重沒有增長,應測量三餐前的血糖和尿酮,以免攝入過多的熱量。另外,定期跟蹤監測血糖的變化,并根據孕婦體重和胎兒發育情況進行調整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