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鑫,劉溢海
(河南科技大學 經濟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經濟新常態指的是在經濟結構合理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增長。它的特點是:①經濟結構的對稱態;②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③增長無極限;④科學社會主義是發展模式;⑤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新常態是相對于過去舊的發展模式而言的,在過去,中國的發展追求的是高速發展,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這樣的發展模式下,中國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威脅,如果想謀求經濟的長遠發展,經濟就必須轉型升級,以謀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
平頂山市擁有豐厚的自然資源,它依靠著本地豐厚的煤炭、焦炭等資源使得自身經濟得以發展。平頂山由此成了典型的資源消耗型城市。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勢必會造成平頂山專業化部門明顯、專業化指數高、產業結構重型化、產業結構初級化[2]。基于此,筆者通過對平頂山城市經濟發展結構進行研究,探尋可以兼顧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平頂山產業結構轉型路徑,以期促進平頂山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煤炭資源型城市是主要依賴煤炭資源而發展起來的城市[3]。煤炭資源型城市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它們的發展模式大多為粗放型,能源消耗巨大,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將生態文明列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美麗中國的總要求相違背,所以這些煤炭資源型城市低碳任務艱巨[4]。因此,認識到煤炭資源型城市的資源消耗情況,以及碳排放量的變化成為迫切的問題。筆者以平頂山為例研究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
1.2.1 要素稟賦優勢。平頂山也叫鷹城,位于河南省的中南部地區,包括4個區、4個縣以及2個縣級市[5],面積約為7 882 km2,是中原經濟區重要的重工業和能源基地。地處亞熱帶氣候和暖溫帶氣候交錯的邊緣地區;平頂山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礦藏資源居多,礦藏資源約有57種,并且擁有大量的原煤儲備量,約為100億t,擁有中南地區最大的煤田,平頂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自行開發、勘探而發展起來的第一座煤炭工業基地;鐵礦石儲量也較為豐富,儲備量約為10億t;同時南水北調工程橫跨平頂山市,擁有169座水庫[6]。
1.2.2 經濟發展情況。2021年平頂山市生產總值達到2 455.84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第一產業的增加值為204.64億元,增長了2.7%;第二產業的增加值為1 108.03億元,比上年增長了4.2%;第三產業的增加值為1 143.18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3∶45.8∶46.9變化為8.3∶45.1∶46.6。可以看到平頂山市第二產業比重仍然很大,所以平頂山的經濟發展面臨著嚴峻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局面。
在20世紀,平頂山城市的生產活動本著方便生產的原則,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以謀求經濟的快速發展,卻沒有很好地進行城市規劃。平頂山三面環山,像盆地一樣被包圍著,使得煙塵、煤塵不能得到很好的擴散,導致環境的容量相當有限,不利于居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健康良好發展。平頂山城市的北部和西部由于煤炭資源的過度開采,導致這些地區形成了塌陷區,嚴重阻礙了城市的發展和建設。由于煤炭資源的大量開采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包括:①造成了部分地區因煤炭資源的不斷被開采而陷入塌陷,如老城區西部就有多達89 km2的地區出現了塌陷[7];②引起了地下水位的不斷下降,同時引發了河流斷流的情況;③煤炭挖掘的過程中也會伴隨有廢渣和廢水等有害物質的排放,對周圍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④煤炭挖掘的過程中,除了會產生廢渣、廢水,也會釋放出大量的礦井瓦斯、二氧化碳等氣體,同樣會對環境造成污染[8]。所以,煤炭開采所引發的一系列環境問題不容小覷,會成為平頂山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要引起我們的深刻重視。
平頂山市如果繼續維持現在的產業結構而不加以調整升級、繼續大力挖掘開采煤炭資源,那么其煤炭資源必將面臨枯竭的一天,平頂山煤炭行業的發展終將進入低谷,將導致許多煤炭行業的工人相繼失業,一些工人可能會由于缺乏其他方面的技能或者年齡偏大難以實現再就業。而勞動力保障和就業問題勢必會影響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穩定。另一方面第三產業,例如金融、服務業、商業、餐飲等,是吸納勞動力的重要行業,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可以有效地轉移農村多余的勞動力。原來從事傳統低效率的第一產業勞動力不斷轉向現代高效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業結構將不斷得到升級轉換,創造財富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同時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費水平、整體素質不斷得到提高,經濟不斷得到發展,城市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9]。
礦業城市的產業周期表明,新興產業的興起和發展與老產業的衰退之間的更替至關重要。當老產業出現衰退時,新興產業倘若發展成熟并且可以替代原來的產業,那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產業轉換過程中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對于平頂山的城市發展來說,發展替代產業的最佳時期應該為煤炭產業發展的“繁榮成熟期”[10]。如果要等到煤炭產業發展的“衰退期”再發展替代產業,那么煤炭產業作為資源型城市的支柱產業的衰退會給經濟帶來一系列重大影響。一方面,地方政府要著手處理支柱產業衰退帶來的失業和經濟衰退問題;另一方面,政府還要大力尋找和發展新興的替代產業以取代煤炭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主體地位,因此需要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也造成了效率的巨大浪費。所以按照平頂山地區現存的煤炭儲備量,如果按平均每年生產能力4 000萬t,那么平頂山的煤炭資源可被連續開采70年以上。因此可以認為,平頂山的煤炭產業目前正處于發展的成熟穩定期,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屬于產業轉型的大好時機[11]。
政府應大力建設替代產業發展基金,市政府應該根據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提取各個地區的發展資金。主要把這些資金應用于希望重點發展的新興替代產業。同時對那些新興替代產業提供稅收優惠政策,減免新興替代產業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以及購進新機器生產設備所包含的增加值稅和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等方面的稅收;同時也要對這些企業進行產品研發、技術改造、結構調整、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活動提供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政府也應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鼓勵金融機構為新興替代產業提供資金和信貸支持;對那些希望重點發展的替代產業提供支持并優先安排供地。同時,為那些進行產品研究開發方面的重點發展行業用地提供一定的免費用地期限[12]。
另一方面,政府還需要設立一些環保機構,對那些存在環境問題的礦區進行嚴格的治理和改造,比如:在這些礦區附近進行大面積的植樹造林以改善礦區的環境質量,還可以通過改善礦區的基礎設施,如交通運輸狀況等以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礦區變成一個嶄新的工業新區;另外,在礦區垃圾處排放、處理方面也要加強治理,提高環保技術水平,合理處理礦業垃圾。
平頂山市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包括金融、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信息技術、管理咨詢等行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能夠促進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對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帶動作用。現代服務業能夠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也會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還應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指的是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從事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發、生產活動的企業。該行業所具有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難度大,但是一旦研發成功,就能獲得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利益。高新技術行業作為新興的行業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為人們帶來更好的就業機會;同時能夠加快煤炭資源城市轉型的步伐。高新技術產業一方面可以通過促進煤炭產業的技術創新以提高煤炭利用率,延長煤炭資源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可被開采使用年限;另一方面,通過大力發展太陽能、生物信息技術、風能等現代新興的能源行業,可以增加城市的就業崗位,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13]。形成新一代的產業園區促進招商引資,使經濟結構多元化,加快轉變產業結構。
平頂山市旅游資源也很豐富,除了在煤炭資源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在旅游資源方面也有很大的比較優勢。河南省旅游資源統計數據顯示,平頂山市有4 205個旅游資源單體,僅次于洛陽市,在河南省排名第二。該地區有眾多的旅游景點,如非物質文化遺產、寺廟、山水景區等旅游資源[14]。
平頂山市區內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有建于西周時期的應國遺址、建于漢代的冶鐵遺址、建于明代的縣衙、建于春秋時期的葉公遺址、建于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汝官窯遺址、建于北魏時期的香山寺以及宋代的“三蘇墳”。除了這些歷史古跡之外,還有國家4A級景區——石人山、唐朝皇家溫泉——汝州溫泉、國家森林公園——石漫灘等。2017年,平頂山市共接待4 234.6萬國內外游客,比上年增長了13.6%,入境游客人數達到29 876人,比上年增長了3%,國內旅游業收入達到了218.6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5.6%。平頂山憑借其豐富的旅游資源,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平頂山市應該充分利用好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加快優化產業結構的步伐[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