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龍
(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隨著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不斷向縱深推進,電能對地方經濟的發展不可或缺,與人民生產生活的聯系更加緊密,在能源體系中的樞紐作用和中心地位日益凸顯。電力設施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影響社會大局穩定的重要因素,電力設施一旦遭受外力破壞造成事故,必將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影響,也嚴重妨害人民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展望“十四五”,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能源行業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抓好電力設施保護工作,既是履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用電需要的具體表現,也是電力企業履行保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持續做強做優做大的內在要求。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作出重要部署。電網安全作為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守住安全紅線和保證電網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必然要求。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諸如城鄉綠化工程、村村通工程等一系列城鄉工程的實施,電力設施保護面臨十分嚴峻的外部環境。同時,電力企業負責運維的輸、變、配電設施呈現出點多、面廣、線長等特點,保護難度巨大。以內蒙古電力公司為例,該公司負責運維的輸電線路2 594條,總長約6萬 km,配電線路約10萬條,總長超過29萬 km,各電壓等級的變電站1 220座。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設施保護條例》于1987年發布,1998年1月7日第一次修訂,2011年1月8日第二次修訂。《內蒙古自治區電力設施保護條例》于1994年7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1997年9月24日第一次修正,2010年3月25日第二次修正。近10多年來相關法規未進行重新修編,不符合現階段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的需要。
內蒙古自治區機構改革后,各黨政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發生重大變化,原有的電力設施保護行政執法機構已無法適應目前的工作要求。2011年印發的《加強全區電力行政執法工作的意見》,要求全區的電力行政執法工作,由各級經信部門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2007年印發的《內蒙古電力設施保護工作辦公室組織機構和職能職責》中的機構及職能職責已經與實際工作嚴重不符。需要自治區、各盟市人民政府、旗縣(區)人民政府依法成立新的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組織機構,建立電力行政執法機構,制定電力行政執法工作規范,領導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電力設施保護工作,提高電力行政執法工作水平和效率。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電力線路通道內違法種植各類林木、各類景觀樹的問題日趨突出,嚴重威脅電力線路安全運行。電力設施保護區內的林木修剪或砍伐,沒有統一的國家補償標準,有些樹主難以溝通,漫天要價,有些村民甚至在線下惡意種植高大喬木,意圖賺取賠償費用,樹木修剪治理難度大,導致樹木隱患治理周期長,易產生人身傷亡隱患。
一些企業和個人安全意識淡薄,擅自在電力設施周邊和保護區內施工作業、焚燒物品、開山放炮。電力設施保護區內違章建筑、違章施工等隱患十分嚴重,尤其是未批先建、野蠻施工的行為更是時有發生。部分變電站和輸電線路經過煤炭開采區域因煤層采空后導致地面塌陷,存在鐵塔傾斜、倒塔等安全隱患,嚴重威脅電網運行安全。
按照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關于下放電力設施保護區施工作業審批相關文件要求,積極對接屬地電力主管部門,推動電力設施保護區施工作業審批管理辦法的制定出臺,明確審批流程,全力推動電力主管部門與電力企業“雙簽發、雙審批”的管理模式。通過對電力設施保護區施工作業采取方案審查、簽訂安全協議、開展安全技術交底等安全管理手段,前置管控流程,防范外力破壞電力設施事件的發生。
電力企業與公安部門聯合建立電力警務室或電力派出所,及時查處轄區內所發生的盜竊、外力破壞電力設施違法案件,協調處理妨害電力生產運行秩序、擾亂電力設施正常施工等違法行為,積極化解涉及電力建設、電力安全運行的矛盾糾紛。針對屬地電力設施基本情況、特點以及外部環境,分析電力設施保護工作形勢,研判盜竊、外力破壞電力設施案件風險,積極開展護線活動,建立健全電力設施保護預警、巡查、聯防工作機制和責任體系,構建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群眾監督的電力設施保護工作格局。通過建立“警企聯勤”工作機制,有效整合相關資源,嚴密防范、嚴厲打擊各種涉電違法犯罪,減少和消除不安定因素,維護供用電治安秩序,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推動和諧社會建設,促進地方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
結合春季安全大檢查、秋季安全大檢查,全面開展外部隱患排查治理,重點針對輸電線路、電纜通道、變電站等電力設施保護區附近施工外力破壞、異物掛線、樹木障礙、建構筑物、爆破作業、吊裝作業、取土、打樁、鉆探、傾倒有害化學物質等外部隱患進行深入逐一排查,對排查出的問題和隱患堅持邊查邊改,即查即改,以查促改,對暫時不能整改的隱患和問題,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預案“五落實”的工作要求,全面消除可能危及目標安全的各類隱患,保障電力設施外部環境安全穩定。
電力企業與公安、電力主管部門聯合開展電力設施保護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全國“三電”設施保護工作宣傳月、電力行政執法宣傳月等活動,形成合力共同開展集中統一的宣傳工作。定期在電力線路外力破壞高發區、易發區沿線,進行電力設施保護法律、法規及保護知識的宣傳,開展電力設施保護宣傳工作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家庭“五進”宣傳活動,通過加強宣傳和輿情引導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電力設施的保護意識。要持續鞏固深化電力設施保護宣傳新模式,充分利用電視臺、廣播臺、公交車、樓宇廣告、微信平臺、抖音視頻等新媒體方式,拓展電力設施保護宣傳渠道,擴大宣傳效果,形成全方位的宣傳新格局。
不斷提高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的管理水平,充分發揮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的作用。①打造一支堅強的電力人防“鐵軍”。全面推行群眾護線員日常巡查,線路巡線員定期巡查,電力警務室專項巡查的“三級巡查”工作制度,加大電力設施巡查力度,強化護線責任,提升重要電力設施常態化防范能力。針對特殊時段嚴格落實非常態防范要求,對重點目標和重點部位采取縮短巡視周期、聘用專業保安隊伍巡防等措施,及時發現并制止威脅電力設施安全的外部安全隱患。②鑄就堅不可摧的物防“護盾”。加大高新科技物防裝備的投入和應用,提高物防裝備自動化程度,在重點目標和重點部位配備全國一流的物防裝備。夯實電力設施物防基礎,全面完善電力設施保護安全警示標識、警示裝置、安全告知牌。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能源局《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中防止外力破壞相關內容,配備照相機、執法記錄儀、激光測距儀等必要的電力設施保護裝備、器材,有效提高電力設施保護工作信息化水平。③建立全國一流的技防防護體系。全面強化視頻監控系統、周界報警系統、遠程報警裝置、在線監測裝置、氣象預警服務平臺等技防設施的日常維護管理,確保各類技防設施可靠運行。積極探索采用各類先進的技術手段,依托5G技術在智能安全管控平臺、工業電視及智能安防系統基礎上,深化安保防恐監控系統建設,實現對公司安保人員在工作中各環節的人機交互和萬物互聯。應用采空區桿塔安裝傾斜監測儀、無接觸式預警系統、報警監控系統和微變監測雷達等措施,不斷提高電力設施保護、電力設施自身防范能力。推廣無人機反制設備等監測系統,提升預警響應及區域協同作戰能力。
按照“超前部署、規范管理、各負其責、相互協作”的工作原則,編制保電方案,成立保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詳細的安全保衛專項方案,明確安全保衛工作任務分工,強化責任落實,完善安全保衛及反恐怖防范工作措施,全面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保電工作部署階段,開展隱患集中排查整治,對重要輸電線路、變電站等重點部位逐一排查,全面消除可能危及目標安全的各類隱患;對進京輸電線路要全線排查,對易出事故,易遭破壞的部位加強特別防護,嚴防發生問題。保電期間,針對重點要害部位和重要輸電線路通道采取24 h蹲守、專人值守、增加特殊巡視頻次等防范措施;調度中心、重要變電站要嚴格門禁管理,對出入人員、車輛和物品進行安全檢查,確保重大活動、重要節日期間電力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
電網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做好電力設施保護工作需要電力主管部門、公安機關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筆者從電力企業的角度,分析了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策略,希望對電力企業電力設施保護提供借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