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云,苗 靜,藍晶晶
(山東農業大學 圖書館,山東 泰安 271018)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多次提到健康素養。健康素養作為健康生活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正成為21世紀一個非常有活力的研究領域[1-3]。
公眾健康素養水平的提高不能僅依靠醫療衛生機構,它需要全社會多部門的共同參與,包括圖書館。國外實踐證明,圖書館在公眾健康素養促進工作中大有可為,已經形成科學規范的教育和服務體系[4],而且美國圖書情報學院已經開設健康信息專業,以培養最佳健康圖書館員[5]。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重要人才儲備資源,是未來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他們健康意識淡薄,健康知識缺乏,健康素養水平普遍偏低[6]。低健康素養使得大學生不健康的生活問題突出,不僅危害著身體健康,還嚴重影響了學業。對大學生進行健康素養教育,可快速有效地提高其健康素養水平[7],增強他們現在與未來的健康管理能力,以阻斷不良因素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大學生的健康素養教育刻不容緩。
目前高校的健康教育普遍缺失,圖書館可否承擔起大學生健康素養教育的重任,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順利實施。
1974年S.K.Simonds在有關健康教育社會政策的論文中提出“健康素養”這一概念[8]。我國于2008年編制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明確指出“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決策,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公民健康素養包括三方面內容:基本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基本技能。為了幫助公民提高健康素養水平,并每年對全國居民的健康素養進行監測和出具報告,作為綜合反映我國居民健康水平和國家衛生事業發展的評價指標。健康素養直接影響著健康結果和醫療成本支出[9,10]。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11]。教育部于2017年6月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12],指出健康是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基礎,加強高校健康教育、提升學生健康素養,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建設健康中國、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的重要內容。健康素養作為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必將成為高校素養教育的新目標和新領域。
張鐳等[13]圍繞信息獲取、理解、評價和利用4個指標,研究提出了具備健康基本知識,掌握獲取、理解、甄別和利用健康信息的新媒體健康素養技能,以及擁有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等為主要內容的大學生健康素養評價指標體系。
2021年5月7日,登錄中國知網檢索“健康素養”方面的期刊文獻,如表1所示。我國的健康素養研究從2006年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期,由2006年的4篇迅速上升為2020年的1 035篇,文獻總量達到5 545篇,其中署名單位為“圖書館”的有107篇,占比1.93%,署名單位為“高校圖書館”的有96篇,占比1.73%。極低的文獻數量,說明圖書館對健康中國戰略缺乏關注,未能充分認識自己在全國轟轟烈烈的健康素養工作中的角色與使命,值得深思。目前,高校圖書館對健康素養的研究略有涉及,主要是介紹國內外健康素養研究情況[14,15]、文獻計量分析[16,17]和測評工具[18]等,但對大學生健康素養教育的研究涉及甚少。

表1 健康素養學術期刊文獻產出情況
經過多年發展,圖書館擁有了豐富的專業文獻資源和系統化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形成了開放、統一、規范的服務體系和平臺,借助現代技術和服務,擁有更加廣泛而關系密切的讀者群體,這有利于圖書館開展健康素養教育工作(見圖1)。

圖1 圖書館參與健康素養教育可行性分析
國家賦予圖書館承擔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重任。經過30余年的發展與探索,信息素養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培訓講座服務、資源推介和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等都非常成熟。健康素養教育作為信息素養教育的拓展,是信息素養教育的專業化和學科化發展的結果。因此,信息素養教育的成果和模式既可以移植到健康素養教育促進工作中,也可以嵌入到信息素養教育中。信息素養教育可對健康素養教育(尤其是健康素養的功能性技能方面)發揮著支撐和促進作用。
圖書館擁有海量的權威可靠的文獻資源,為教學、科研和育人功能服務。其中,健康資源非常豐富,學生可以查閱這些健康資源,學習和增加健康知識。同時,圖書館具備對健康資源進行挖掘和整理的能力,制作融紙質、電子、音視頻或是文本與音視頻于一體的健康知識資源庫,供大學生閱讀和學習。圖書館在提供健康資源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圖書館普遍開展信息檢索課程教學、閱讀推廣、培訓講座、新生入館教育、圖書薦購、讀書交流會、參考咨詢、信息檢索大賽等線上線下服務形式,為全校讀者提供知識服務。這些服務形式可以作為健康素養教育的有效載體,對宣傳推廣圖書館的健康資源和服務,培養大學生的健康素養,解答大學生的健康問題,提高大學生利用圖書館獲取健康知識的能力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書館已經成為現代技術的集大成者,擁有RFID、新媒體、座位預約系統、新生入館教育系統、書目查詢系統、圖書薦購系統等。在技術支撐下,搭建了參考咨詢、微信、書目檢索和圖書薦購等多個平臺。每個平臺中又嵌入了多項服務,如微信平臺融合信息發布、資源、圖書推薦、座位預約和圖書借閱等功能強大。這些技術的運用和平臺的建設,既密切了圖書館與大學生的關系,擴大了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圈,又形成了統一開放的架構體系,服務于圖書館。大學生可以據此便捷地獲取和學習健康知識,咨詢健康問題并得到及時解答。
信息時代,隨著圖書館可替代產品的日益增多和大學生閱讀行為的不斷變化,圖書館的傳統業務呈現不斷萎縮的發展態勢,圖書館面臨生存威脅。這就需要緊密結合大學生需求,敏銳地發現和拓展服務空間。健康素養教育是目前非常切合大學生需求的新型業務,已成為現代圖書館發展轉型的新領域[19]。因此,圖書館一定要抓住機會,積極開展和研究健康素養教育。
綜上所述,圖書館在培養學生健康素養的功能性技能、提供權威可靠的健康資源,以及強大的服務支持系統方面的獨特優勢,是學校其他部門都無法比擬的。圖書館可以在大學生健康素養教育中大有作為。
根據健康素養的內容,健康素養教育可以通過提供健康知識、健康培訓和健康咨詢3條主要途徑來實現。因此,健康素養教育策略也主要圍繞這3條途徑來制定和實施。
人才是健康素養教育的關鍵因素和啟動因子。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健康素養教育的環境已經完備,唯一缺乏的是健康素養教育人才。因此,圖書館要高度重視健康素養人才建設。主要途徑如下:①爭取學校支持,增加人才招聘名額,積極引進醫學、食品科學和體育等專業方面的人才;②請專業人士來圖書館講課,提高館員的健康素養,培養館員的健康素養興趣;③鼓勵具備一定健康素養知識或對健康素養感興趣的館員外出培訓或自學考取健康管理師和公共營養師等證書;④尋找或是聘請對健康素養感興趣的機構和人才,形成穩定的伙伴關系。圖書館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多種途徑,快速搭建和豐富健康素養人才隊伍,為專業化和深度性地開展工作。
圖書館領導對健康素養的認知和重視程度,直接決定著健康素養工作開展的速度和效率。在領導的重視和組織管理下,成立健康素養小組,負責健康素養的具體業務,并向學校申請開設健康素養教育課程。健康素養小組圍繞健康素養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以圖書館現有的館藏健康資源為依托,編制權威可靠的健康知識資源庫和健康知識宣傳材料,通過圖書館已有的架構體系和服務平臺,發布健康知識,推介健康資源,舉辦健康講座和大賽,設計健康素養游戲,搭建健康素養咨詢平臺,加強健康素養教育,并把健康素養嵌入到新生入館教育中,提高讀者對健康素養的知悉度和關注度,從而在高校形成健康素養教育的氛圍,促進健康素養教育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
健康素養必定會快速成為圖書館界又一熱門服務,但是因圖書館個體間的差異,部分圖書館由于條件所限,難以獨自開展此項業務。信息時代,圖書館呈現地域性和專業性聯合發展的模式。因此,建立圖書館健康素養聯盟,由聯盟做好頂層設計,組織專業人才建設健康知識資源庫,打造在線培訓課程,幫助培養健康素養師資,策劃宣傳活動,建立健康素養聯合咨詢平臺等,發揮聯盟優勢,由上至下做好健康素養工作的推介和普及,充分利用各合作館資源優勢,扶持弱館,集合力促進健康素養工作在圖書館間快速啟動和發展。
健康素養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醫學、營養學、運動學、信息素養學、心理學、教育學等諸多學科。健康素養教育模式涉及課程體系建設、健康知識庫建設、培訓講座、咨詢和推廣等多個方面和環節。因此,設立專門的健康素養科研項目,可以鼓勵圖書館員參與此項工作,進行思考和研究,不斷創新,在具體的服務實踐中發現問題,研究和解決問題,逐步提升健康素養教育的深度、廣度、專業化和科學性。
健康素養教育需要圖書館的參與,更需要社會多個部門的協同合作。如高校內部的校醫院、體育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醫學院、學工處、校團委、工會等,他們都可以在學生和老師的健康素養教育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專業資源優勢或管理優勢。高校外部的醫院、健身機構、養生機構、營養協會等,它們具有專業實用的健康資源、豐富的處理健康危機的技能和實踐經驗。因此,圖書館有意加強與校內外這些機構的合作,可以借助外力來發展和強化健康素養教育工作,豐富健康素養工作的模式、深度和內容。
高校圖書館已經具備開展健康素養教育的良好條件和環境。積極參與健康中國戰略,開展大學生健康素養教育,這既是時代賦予圖書館的使命,又是圖書館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在“互聯網+”背景下,由圖書館聯盟組織牽頭和引領,呼吁各高校圖書館高度重視和快速啟動健康素養教育,并對其進行統一籌劃和科學規劃,跨越各館獨立發展的緩慢期,實現圖書館聯盟或是區域間的統一領導和協作發展、資源與策略共享,健康素養教育必定會快速普及并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