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奕霖,古 月,趙魯瑜,王 鈺,陳國慶
(成都錦城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1)
進入2000年以來,我國的碳排放占比逐年上升,碳排放量過高帶來連鎖惡劣環境破壞效應。因此,如何在滿足人們日常生活追求的條件下,降低我國的碳排放量,成了各個行業領域共同研究的問題。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在全球范圍的呼吁下,為各國市場發展迎來了一場綠色低碳發展模式的轉變,而綠色金融作為促進碳排放量降低的重要市場手段,在整個發展模式轉變過程中必然需要得到綠色金融產業的支撐。但由于該產業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相關標準及法律法規尚待完善,綠色金融發展機制仍需進一步強化。筆者通過分析綠色金融市場產品,歸納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及建議,以促進其發展。
學者對綠色金融的研究主要聚集于綠色金融體系構建及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盧樹立、曹超(2018)發現我國綠色金融行業目前仍存在法律體系不健全、監管機制不完善等問題,提出政府加強管控、扶持金融機構等對策[1]。綠色金融產業中包含多種金融產品,王藝、李俠(2021)分析了綠色信貸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研究表明加大綠色信貸的投入有利于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且在改革試驗區優化效果更為明顯[2]。董曉紅、富勇(2018)通過分析2008年—2016年30個省市經濟數據,建立耦合度模型對綠色金融和綠色經濟耦合程度進行量化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我國綠色經濟和綠色金融耦合度極高,提出利用綠色金融市場融資渠道助推經濟發展新力量,同時完善法律法規使綠色金融行業得到健康發展[3]。
綜上所述,對我國學者關于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現狀文獻整理發現,學者對我國綠色金融的相關研究成果較為豐碩,贊同綠色金融可顯著促進經濟發展的觀點。
我國目前正處于綠色投資領域起步階段,基于此,我國政府利用政策扶持機制形成了以綠色產業基金為主的發展方式,然而綠色產業基金在我國各類綠色融資余額結構中僅占0.12%,市場主體對ESG投資原則的理解與實際可行性存在認知盲區,如何權衡財務績效與ESG績效是提高市場主體參與度的一大難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還面臨著治污防污的生態課題,政府層面的良性引導和支持對于綠色基金發展尤為重要,形成了一種“自上而下”的扶持體系,對于激發市場主體的參與積極性、放寬宏觀投資勢頭仍大有可為。
2007年,歐洲投資銀行(EIB)領先發行了第一份綠色金融債券,而我國正式涉足綠色債券是在2015年,相比國外的宏觀大環境,落后了近10年的發展時間,目前以高速的發展勢頭呈現在大眾視野,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的綠色債券累計發行規模已突破萬億門檻,位居全球第二。新生事物在發展初期大概率會產生不少問題,我國在發行綠色債券的過程中亦不例外,2015年7月,金風科技發行了首支境外綠色債券,以商業銀行為主體的發行方式占據主導地位,而由于債券發行成本過高、境外相關審核制度嚴格等原因,我國的跨境綠色債券總體存量規模仍相對較小。自綠色債券在我國發行近6年時間來看,發行人經歷了由銀行類金融機構主導到實體部門后來居上的過程,一些非金融企業、金融租賃公司逐漸進入,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對國民經濟的沖擊以及2020年下半年以來信用債市場的違約風險升高對投資者的消極影響,存在著短期的交易低潮期。
由于環境事故一旦發生,所涉及的賠償金額數目巨大,即使有政府的優惠政策、扶持政策輔助,但從長期來看,多數保險公司并沒有積極探索綠色領域的新險種,加之環境企業在近年來的激烈競爭,造成了市場秩序的變動和混亂,使得保險行業對其望而生畏。
綠色信貸作為國家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路徑之一,存在著項目投資收益回報率不高、項目資金回收期長、項目資金投入大、項目蒙受風險大等弊端,加之商業銀行自身處于改革創新期,利潤具有不穩定性,故在信貸業務方面投資積極性普遍不高。金融市場信息渠道存在阻滯現象,降低了綠色投資與環境資源保護、利用的有機結合效率。大多綠色信貸投資行為主體之間沒有實現交易信息互通,未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或對其利用不當,致使難以實現在環境保護等綠色信貸領域的高質量的投資效率。目前,我國的私人募集資本在綠色信貸市場上的投入相當缺失,這與綠色金融本身在國內起步較晚、市場監管法律法規不完善,與其他領域有機結合程度不高等原因緊密相關。
政府作為維持社會穩定發展的強制力量,一方面,規范了市場行為,另一方面,為各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保障和積極的促進作用。為響應國家環保政策,金融機構推出綠色金融以支持我國的節能環保項目,為推動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有著重要意義。但由于我國的綠色金融產業起步較晚,存在著法律體系不健全、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所以迫切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助力綠色金融的發展。政府作為宏觀調控中重要的一環,不僅可以通過建立合理的激勵政策,鼓勵發展綠色金融事業,而且合理利用政府的強制性,加強政府管控力度,形成綠色市場價格機制,對于高能耗、高污染的用電行業可以實行差別計價政策,出臺獎懲結合的收費價格機制,充分利用市場化手段,加大環保理念宣傳力度的同時,對提高全民綠色發展意識有著積極作用。
建立和完善各行業各部門間的合作體制,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內部的協同發展,加強環保發展理念的推廣,提倡綠色消費理念,擴大綠色金融產品的大眾知名度,明確開展綠色金融的重要意義,商業銀行主要綠色金融產品如表1所示。

表1 商業銀行主要綠色金融產品
鼓勵各省市區綠色金融發展,助力各行業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打造綠色發展企業文化。明確發展方向,推動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標準與全球綠色金融標準的趨同化發展。
綠色發展成了近年來全球的關注熱點,各國對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尤為重視,其中也包括了綠色金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在抓住這個契機后進入綠色建設投資市場,而受綠色金融自身易受全球氣候變化這類不可控因素影響而產生金融風險的特質影響,投資者對市場的信息獲取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诖髷祿臅r代背景,人們對資訊的掌握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信息多樣化,渠道多樣化。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努力破除綠色金融市場交投的信息壁壘,使得投資人能夠及時掌握當前有關的政府制度信息和市場變化,通過多渠道獲取合法信息,幫助其及時做出積極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