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青
(作者單位:運城職業技術大學)
電視節目策劃作為一種極具創造性的藝術活動,相對來說較為靈活,但所謂的靈活并非隨意調整或者安排,而是需要策劃人員結合相應的規律,真正創作出有價值的作品。隨著不同媒介的快速融合,傳統的策劃方式已經難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因此電視節目策劃人員必須認真分析融媒體給電視節目帶來的影響,并根據新時期受眾的需求,不斷對節目策劃進行創新,如此才能制作出更多內涵豐富、形式靈活的電視節目。
現階段,雖然電視媒體還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大眾傳播媒體,但隨著媒體融合的日益深化,電視媒體在市場上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目前選擇通過網絡收看各類節目的年輕受眾在數量上已經遠遠超過通過電視端收看節目的受眾,節目策劃的不足是導致這一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更好地留住觀眾,電視媒體則需要適應當前各個媒介相互融合的大環境,從電視節目策劃上下功夫,致力于打造優質且符合受眾需求的電視節目。就現階段的情況來看,電視節目策劃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電視節目策劃人員思想觀念陳舊。部分電視媒體工作者的思想觀念陳舊,還處于“媒體播出什么,觀眾只能觀看什么”的層次。很多電視媒體工作者在策劃節目時,仍然沿用傳統的模式,只注重“表演”,忽略了受眾的需求,受眾往往只能選擇觀看,難以將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反饋給媒體。媒體掌握著信息傳播的主動權,隨著長時間的發展,節目策劃已經形成一套固定的程式,缺乏創新。但是在融媒體背景下,受眾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參與節目,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選擇所要觀看的節目,還能通過評論等形式發表自己的看法。相比之下,傳統電視節目的吸引力日益衰減。就目前而言,電視端受眾呈現出老年化的趨向,大量年輕受眾群體受到新興媒體的吸引而較少關注電視媒體。近幾年,雖然也涌現出部分熱度較高的電視節目,如《歡樂喜劇人》《王牌對王牌》等,但仍然難以改變電視節目影響力不斷減弱的現狀。造成此不良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電視節目策劃人員并沒有真正地從受眾需求的角度出發,打造符合年輕受眾審美需求的優質電視節目,進而導致年輕群體對電視節目的興趣不斷下降。
其次,策劃不夠用心,電視節目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電視節目策劃不夠用心是節目受眾減少的又一重要原因。部分電視節目工作者為了提升節目的收視率,就不斷降低標準,迎合部分受眾的低俗趣味,通過這樣的方式達到引人注目的效果,導致策劃出來的節目空有其表、缺乏內涵,非但沒有成功,反而導致更多受眾流失。比如,部分電視工作者在策劃節目時,一味通過炒作明星、跟風的方式來提升節目收視率,導致許多觀眾心生厭倦,節目收視每況愈下。再如,部分電視臺推出的養生節目不僅內容過于雷同,形式上也千篇一律,在進行節目策劃時,基本都是按照相同的套路安排,最終只能留住老年觀眾,許多年輕觀眾對此類節目沒有太大觀看興趣,寧愿刷短視頻、聽音樂,這也是電視節目收視率難以提高的一大原因。
再次,節目策劃人員不注重與受眾的互動。媒介融合背景下,受眾不僅能自主選擇自己想要觀看的節目類型,還能隨時發表自己的看法,對節目進行點評,對于自己喜歡的節目動動手指就能將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但是,傳統電視節目中一般不包含與觀眾互動的版塊,或者只在節目最后告知觀眾節目組的電話、電子郵箱地址等,引導觀眾通過熱線電話等方式發表自己的觀感。隨著傳媒行業的不斷發展,部分電視媒體開始開通自己的微博賬號、公眾號,甚至是應用程序(Application,App)等,表面上看似為受眾提供了發表意見的途徑,但節目從最初策劃,到拍攝、制作,再到播出,基本上不允許受眾參與其中,互動性明顯不足。
電視節目策劃與電視節目最終呈現效果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所以電視工作者在制作電視節目之前,需要結合節目的主題,對節目的形式、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策劃,如此才能確保制作出來的節目能夠達到相應的傳播效果,成功引起受眾的關注。所以對于電視工作者而言,其只有從策劃環節著手,積極地進行創新,才能顯著地增強電視節目的吸引力,確保節目能夠脫穎而出。比如,由東方衛視、歡樂傳媒共同推出的電視節目《歡樂喜劇人》,在節目策劃上改變了傳統綜藝節目選秀的模式,采用喜劇人參賽的形式,節目不僅展現了喜劇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還加入了真人秀的部分,這樣的節目內容策劃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不斷解“包袱”的感受,而真人秀的部分則能夠展現喜劇人在臺前幕后所經歷的各種人生經歷,使節目更加真實感人。
互動性是傳統電視節目的短板,許多節目組在策劃節目時,雖然集中了大量的優勢資源,但是最終策劃完成的節目反響平平,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及時與受眾互動,未能深入挖掘受眾的需求,進而導致制作出的節目不符合受眾需求。融媒體背景下,節目組適當地對節目策劃進行創新,可以在保留傳統電視節目優勢的基礎上,引入更多新的表現形式,增強節目的互動性。比如,上海都市頻道推出的電視節目《嘿!你怎么想?》,在策劃該檔節目時,節目組一方面采用直播的方式,另一方面積極鼓勵觀眾通過手機實時投票,真正做到觀眾與節目實時互動,通過大小屏相互融合的方式,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節目組在策劃方面的大膽創新,極大地增強了節目的互動性,也為節目積累了大量的人氣。
節目策劃是節目制作的基礎,在策劃環節,策劃人員對內容進行嚴格把關,能夠有效地提升節目內容質量,進而提升整個節目的檔次。以湖南衛視推出的《天天向上》為例,節目組在策劃時,將“公德禮儀”作為主題,通過邀請各行各業的嘉賓為觀眾介紹不同行業需要學習的禮儀規范,深入挖掘行業故事,整檔節目既具有新意,又向觀眾傳遞了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可稱得上是新時期電視節目中的優秀作品。
高質量的策劃創新還可以突出電視節目本身的風格。以電視節目《朗讀者》為例,其正是由于精準的定位,再加上別出心裁的策劃,才使得整檔節目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吸引了全國觀眾的高度關注。到目前為止,《朗讀者》節目已經先后推出三季,節目組在每一季節目當中采取的形式都不一樣,第一季采用“訪談+朗讀+輕解析”的方式,第二季打破常態,采用了“跨時空朗讀”的形式,第三季精心打造“一平方米”與“一萬公里”兩個節目樣態,通過直播間朗讀和走出直播間兩種方式的結合,帶給觀眾更強的沉浸式體驗,從而牢牢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朗讀者》節目組正是通過對策劃環節的積極創新,給全國觀眾呈現了一檔高品質的電視節目,獲得了無數觀眾的一致好評。
傳統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的類型與數量都明顯不足,觀眾選擇的范圍較為狹窄,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類新媒體所傳播的內容無疑更符合受眾的喜好,傳統電視節目也因此逐漸失去優勢。在這樣的背景下,節目組需要重新分析受眾的需求,根據受眾的喜好制造話題。比如,由江蘇衛視、優酷網、聚仁小美聯合共同推出的節目《我們戀愛吧》將現代年輕男女作為目標群體,聚焦年輕人的情感需求,重點打造具有典型意義的情感節目品牌。該節目始終注重輸出關于當代男女成熟的戀愛觀點,將“如何在不同戀愛形態當中保持真我”作為節目的話題,讓素人嘉賓真誠地面對自己,說出自己“愛與不愛”的感受,表達自己對男女情感的不同看法,為年輕男女的成長提供正面的引導,從而引起年輕受眾的共鳴。在第一季中,節目組特別邀請明星嘉賓和心理學方面的專業人士組成觀察團,分析年輕男女在相處過程當中的心理變化,并對他們的情感走向進行預測。為了確保觀點的豐富性,節目組不僅邀請了專門的資深人士,還邀請了與素人年齡相當的年輕人作為嘉賓,通過年輕人之間的相互碰撞、交流,針對當前年輕群體戀愛當中出現的諸多問題進行合理的引導。在第二季中,為了增強節目的情感性,節目組在進行策劃和安排時,還對觀察員的性別比例進行了恰當的調整,增加了年輕女性的人數。一般而言,與年輕男性相比,女性在情感方面的體察能力更強、表達欲望也更強,而且她們所輸出的觀點更容易引起年輕女性群體的共鳴。由此可見,在策劃電視節目時,策劃人員結合受眾群體的需求,制造相應的話題并輸出觀點,更容易得到受眾的認可。
融媒體背景下,節目組在制作電視節目時,不僅需要將節目內容呈現給觀眾,還需要借助現代技術,豐富節目的視聽語言,從而帶給觀眾更強烈的沉浸式體驗。融媒體時代,信息技術在電視傳播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尤其是虛擬現實技術。與其他技術相比,虛擬現實技術具有較強的合成性,用戶在應用該項技術時,需要調動各個方面的能力,通過與虛擬世界之間的互動,來表達自己強烈的意愿。因此,在策劃電視節目時,節目組可以適當地運用虛擬現實技術,來增強節目的視聽效果,從而帶給受眾更優質的視聽體驗。比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與央視創造傳媒聯合推出的節目《典籍里的中國》,節目組將享譽中外的優秀典籍作為素材,立足于典籍內容,講述我國燦爛的文明史。在策劃節目時,節目組依托著名的文化IP,捕捉每一部典籍的亮點,構建恢宏大氣、觀點獨特的歷史圖譜,梳理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為了更好地展現節目的主題,節目組專門設立了兩大節目形態,一種是“歷史空間”,另一種是“現實空間”,并且在歷史空間這一樣態當中,通過影像重現典籍中的故事。節目組不僅邀請專門的影視導演、嘉賓演繹故事,還綜合運用了實時跟蹤、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等多項技術,來展現典籍從誕生到流傳的整個歷程,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變得生動直觀,帶給受眾全新的視聽體驗,在極短的時間內便獲得無數觀眾的喜愛。
電視節目除了具有娛樂功能,還需要傳遞社會正能量,所以策劃人員在策劃節目時,要注重豐富節目的內涵,通過節目向受眾傳播正向的價值觀念。融媒體背景下,節目組在創新節目內容時,要注意從優秀的傳統文化當中汲取精髓,重視電視節目在傳承民族文化中的作用,通過優質的內容來獲得受眾的支持。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制作的節目《國家寶藏》為例,每一期節目都會重點推出3件著名的藏品,由專業人士向觀眾介紹與藏品相關的故事,深層次解讀傳統文化,通過在人與文物之間建立密切的關聯,縮短受眾與文物之間的距離。除此之外,節目還采用影像化展示、講述文化故事的方式,深入探討中華文明的起源、傳承,以及對人類的貢獻。節目組在充分滿足受眾求知欲的基礎上,努力尋求傳統文化創新的途徑,通過對國寶相關知識的二次組合,可以再一次提煉與升華國寶所蘊藏的精神氣象,彰顯民族個性,傳承民族文化基因密碼,幫助更多觀眾深刻地了解民族文化。
融媒體環境下,受眾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節目互動,許多專業視頻網站如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專門為受眾提供了彈幕、評論區等途徑,讓受眾可以暢所欲言。因此,在策劃電視節目時,節目組不能再固守傳統的方式,要正確地面對時代發展帶來的系列變化,既要考慮電視節目的傳播特征,還要兼顧多媒體平臺的傳播特點,綜合多方面的優勢,打造屬于自己的平臺,不斷拓寬節目的傳播渠道。以電視節目《開門大吉》為例,在策劃節目時,節目組在保留傳統互動方式的基礎上,加入了富有溫情的“家庭夢想”元素,并且采用二維碼的形式,在節目與網絡之間成功搭建一條便捷的通道,還推出更適合新媒體的大小屏互動游戲,積極邀請廣大觀眾參與其中,鼓勵每一個有夢想的家庭登上舞臺,通過知識換取夢想基金,實現家庭夢想。從節目的主旨、形式到內容,節目組不僅考慮了電視傳播的需求,還通過新媒體的方式積極與受眾進行互動,既拓寬了節目的傳播渠道,又極大地增強了節目本身的互動性。
傳統媒體時代,傳統電視節目占據重要地位,但是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很多年輕受眾逐漸開始傾向于從新媒體中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電視節目的受眾群體不斷被分流。因此,在策劃電視節目時,節目組只有立足于現實,著眼于未來,在保留電視節目原有優勢的基礎上,從節目主題、節目內容、表現形式等多個方面著手,努力尋求突破,才能創作出更多既符合受眾需求,又具有時代意義的優質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