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鵬
(作者單位: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臺))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具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現階段,融媒體與多個產業形態緊密結合在一起,為具體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并提供了技術支持。在制作電視新聞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用融媒體技術能有效改變以往的新聞采編、制作和傳播形態,但在此過程中,需要其不斷提升電視新聞記者的綜合素養,為融媒體環境下新聞采訪、寫作和播報創造有利條件。
從新聞內容層面來看,受過去媒體形式較少等因素的限制,新聞內容主要集中在時政新聞、民生新聞等層面,而在融媒體時代,媒體的形式逐漸豐富,不同媒體平臺上所傳遞的新聞類型也更豐富,時政新聞、經濟新聞、政法新聞,社會新聞、娛樂新聞、國際新聞、軍事新聞等內容借助多種媒體平臺也都被即時報道和快速傳播。值得注意的是,進入融媒體時代后,電視新聞不僅在內容層面發生了變化,傳播形式也與之前存在顯著區別,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而且更有深度。在新聞傳播形式方面,融媒體能通過多平臺、多途徑進行新聞內容的多維度報道,這不僅保證了新聞內容的立體性、直觀性和生動性,也給受眾帶來了良好的觀看體驗。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受眾能通過特定的渠道與新聞工作者進行溝通和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意見和看法,這使新聞受眾可以參與到新聞采編、制作和傳播的過程中,增強了受眾的參與感。
融媒體時代,5G技術、大數據技術、互聯網技術的融合趨勢逐漸增強,創新了電視新聞的傳播形式,對電視新聞傳播產生了深遠影響。基于多技術融合背景,電視新聞在傳播方式層面也有了突破,即其傳播的方式逐漸多元、傳播途徑也更加廣泛。筆者結合實際情況發現,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的傳播渠道大致可分為4種類型:一是以廣播、報紙、電視為主的傳統媒體;二是網站,如新浪、網易、搜狐等門戶網站;三是視頻平臺,除騰訊視頻、優酷視頻外,還有抖音、嗶哩嗶哩(bilibili,B站)等極具代表性的傳播平臺;四是社交媒體,如微信、QQ、微博等。對比傳統傳播渠道,這些新傳播渠道具有傳播迅速快、內容豐富的優勢。融媒體時代,自媒體、流媒體的用戶數量呈幾何式增加,這不僅能提升新聞傳播效率、豐富新聞內容,還能擴大新聞內容的傳播范圍,對整個新聞市場的良性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融媒體的興起會對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造成影響。對此,電視新聞工作者就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創新工作方法,以實現電視新聞的廣泛傳播[1]。
融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記者專業能力的要求不斷提升,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難度也在不斷增加,這是因為在新聞采訪、報道中,記者需要面臨的挑戰更多。在具體的工作中,各種媒體所對應的受眾群體具有一定差異性,這增加了電視新聞采編、播報工作的復雜程度。融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提出的新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電視新聞記者應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這是融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的基本要求。電視新聞記者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全新的媒體環境,滿足新聞采編和播報工作需求。同時,電視新聞記者還應重點關注自身的采訪能力、新聞寫作能力,以滿足電視新聞采編工作開展的實際需求。
第二,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以媒體為中心”的發展模式發生了變化,即在眾多新媒體的沖擊下,新時期的電視新聞傳播變為“以新聞受眾為中心”。在此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應系統地了解受眾的需求,從受眾需求出發,優化新聞采編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電視新聞的質量,確保電視新聞在融媒體環境中有更強的競爭力。
第三,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傳播平臺發生了變化,記者的崗位職能也產生了較大變化,具體表現為電視新聞記者不僅是新聞素材的挖掘者、整理者和編輯者,也是媒體平臺的管理者和運營者。在此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應具備出色的媒體運營能力,加強與受眾的互動,了解受眾的需求,不斷優化新聞內容和傳播方式,增強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營造良好的新聞媒體發展環境。
第四,電視新聞記者應具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在電視新聞傳播過程中,新聞記者應銘記自身作為媒體人的社會責任,宣傳正確的價值觀念,積極引導社會輿論,這對于電視新聞在融媒體時代的傳播具有積極作用,有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2]。
采訪和新聞稿寫作是電視新聞記者最基本的兩項工作,融媒體環境下,這兩項工作的開展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但是仍有部分電視新聞記者使用傳統的采編方式,這就使得其電視新聞采訪和新聞稿寫作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在電視新聞采訪層面,仍有部分記者采用預約訪談式、等候式等實地采訪方式,其中預約訪談式新聞采訪挖掘的新聞素材往往深度不夠,而等候式新聞采訪容易導致被采訪者產生抵觸心理,最終難以有效挖掘新聞素材。由此可見,這些傳統的采訪方式難以滿足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工作開展需求,且無法滿足受眾對新聞內容的獲悉需求。另一方面,在寫新聞稿的過程中,有部分記者仍然使用以往的寫作方式,對于融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寫作特征認識不足,難以滿足實際工作開展需要,其在新聞寫作中追求新聞內容的全面性,但這容易造成新聞內容篇幅過長,給受眾接收新聞造成不便,導致新聞受眾流失。
目前,部分電視新聞記者在具體工作中不了解新聞受眾的需求,使得他們在工作中仍以自身或電視臺為主體,難以滿足新時期的新聞采編和傳播需求[3]。一方面,在新聞采編過程中,電視新聞記者只是憑借自身的工作經驗去思考問題,而且考慮的重點多集中在自身該提哪些問題和這些問題該如何提問等,導致電視新聞記者對于受眾的需求了解不足。另一方面,部分電視新聞記者雖然有了解用戶需求的意向,但缺乏了解受眾需求的方法,這使得其后期工作開展難度較大,導致一些電視新聞記者在具體工作中失去方向,從而阻礙了融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采訪、新聞稿寫作和新聞播報工作的開展。
對比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方式,融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在傳播方式與傳播途徑層面實現了創新,最為顯著的變化是新聞傳播的平臺不斷增多,且這些平臺具有多樣性的特征。在這種環境下,電視新聞記者便有了運營媒體平臺的新職能。但在開展具體工作中,部分記者對于自身新職能的認識不到位,依然停留在信息挖掘、整理的層面,并且對于媒體運營管理缺乏正確認識,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媒體運營工作,降低了新聞傳播效果。另外,電視新聞記者還需要具有較高的新媒體平臺操作能力,現階段電視新聞記者普遍具有較高的新聞采編素養,但其媒體運營管理的能力有所欠缺,這便使得融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傳播效果不太理想。
融媒體時代,記者的崗位責任發生了較大變化,但結合實際可知,部分電視新聞記者存在責任意識缺失的問題。例如,部分電視新聞記者只負責采訪、新聞稿寫作等工作,在具體工作中沒有積極主動地與受眾進行互動交流,制作的新聞較為嚴肅,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降低了電視新聞的影響力。另外,在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還具有維護媒體平臺的責任,但在實際工作中,有部分電視新聞記者未主動承擔自身職責,這使得電視媒體的運行效果較差,降低了電視媒體在融媒體環境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融媒體時代,電視臺要加強對電視新聞記者的培訓,使其掌握融媒體時代新聞的采訪和撰稿方式,提升職業基本能力和素養,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的工作需要。其一,在提高記者采訪能力的過程中,電視臺應通過理論宣傳和案例講解的方式,向記者介紹直播連線的采訪方式。對比傳統的采訪方式,直播連線采訪是一種比較新穎的采訪方式,能有效保證新聞的新穎性,吸引受眾,提高新聞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同時,記者需要通過積極參加專業的培訓活動,掌握各種采訪方式,并在實際采訪中根據不同的采訪對象選用不同的采訪方式,為新聞的獲取奠定良好基礎。其二,電視臺要加強對記者撰稿能力的培養。新聞稿撰寫能力是電視新聞記者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其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媒體時代下,要想提升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電視臺就要通過培訓提升其撰稿能力,還要使其能夠在新聞采編的過程中系統考慮受眾群體的新聞需求,創新性地轉換寫作思路,以提高新聞稿件的質量。此外,在實際撰寫新聞的過程中,電視新聞記者要盡可能地使用能夠吸引受眾注意力的新聞標題,突出新聞內容的主題,豐富新聞的內涵,提高新聞的質量,進而推動電視媒體的發展[4]。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電視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電視新聞記者要樹立受眾意識,根據受眾群體的新聞需求制作新聞,提高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進而增強電視新聞的影響力。要想實現這一點,一方面,電視新聞記者應扭轉自己的思維,樹立以受眾為中心的思想,避免自己的主觀意識對電視新聞的采編、播報工作產生影響,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進而給受眾提供更好的新聞服務;另一方面,電視臺應加強對電視新聞記者的培訓,使其掌握直接提問、間接提問等方式,從而較為精準地了解受眾的新聞需求。在此過程中,記者可以在新媒體平臺開設個人賬號,如微信、微信公眾號等,然后圍繞某個新聞事件在個人賬號中與受眾群體進行交流,在實際交流的過程中,記者不僅會了解到受眾的新聞需求,還會鍛煉自身的能力,同時自身的職業素養也會有所提升。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要想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就要充分認識到融媒體環境對自身提出的新要求,在積極開展新聞采訪、撰稿工作的基礎上,主動承擔媒體運營的崗位職責,更好地適應職業發展需要。為了滿足實際工作需要,電視新聞記者還應系統化地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并學習多種媒體運行管理的實際技能,同時應掌握應用融媒體傳播電視新聞的具體方法,實現電視新聞與融媒體平臺的深層次融合,擴大電視新聞的傳播范圍,提高電視新聞的影響力[5]。
電視新聞記者要想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還應將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作為重點。電視新聞記者在融媒體環境下承擔著采訪、新聞稿寫作、媒體運營等多重職責,在具體工作過程中,電視臺應嚴格落實相關責任制度、績效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充分調動電視新聞記者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其更好地承擔崗位職責。同時,電視新聞記者身為媒體人,本身具有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為了避免電視新聞記者在引導輿論時發表不當言論,電視臺應開展對記者的思想教育培訓活動,使記者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提高記者的思想道德素養。此外,要想提升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還應不斷增強記者的四力,即電視新聞記者的腳力、眼力、腦力及筆力。在具體工作過程中,電視新聞記者只有走進基層,貼近人民群眾,積極承擔責任,才能為新聞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更好地滿足全新環境下的新聞工作開展需要。
融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對于電視新聞的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電視新聞記者只有了解提升自身職業素養的重要意義,明確融媒體時代背景對自身提出的新要求,并結合實際情況創新自身的工作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才能提高電視新聞的質量,促進電視新聞產業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