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昭
(作者單位:河南廣播電視臺)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媒體由報紙、期刊(雜志)、廣播、電視擴展至手機、電腦等新媒體,新媒體作為時代發展的全新產物,能夠通過互聯網、移動技術等方式,將電腦、手機等設備作為終端,為大眾提供多元、豐富的信息資源,給傳統電視媒體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近些年來,隨著新媒體的飛速發展,媒介融合已成為傳統電視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電視媒體需要制定完善的融合發展策略,實現與新媒體的互補,以提高自身的傳播效能,為大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推動自身可持續發展。
“媒介融合”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學者普爾提出,主要指多種媒介呈現多功能一體化的發展趨勢。近些年來,以網絡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深受人們的青睞,具有傳播渠道多樣和內容豐富的特點,越來越多的觀眾轉移至新媒體上,導致傳統媒體的受眾流失嚴重,電視節目的收視率不斷下降。面對新媒體在技術與內容層面帶來的巨大沖擊,我國電視媒體需要積極探索與新媒體的合作契機,促進自身的轉型升級,開辟媒介融合發展道路[1]。另外,在5G時代背景下,國家出臺諸多政策推動“三網融合”,為媒介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持。媒介融合以政策為導向,以技術為基礎,以內容為根本,開辟全新的融合發展道路。在媒體飛速發展和國家政策支持的形勢下,越來越多的電視臺開始實施媒介融合策略。
首先,內容愈發多元化。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平臺融合后,內容呈現多元化的特點,能夠整合觀眾所關注、關心的信息內容,有效提高節目的收視率[2]。其次,媒體傳播導向特色化。在全媒體背景下,網絡平臺、電視媒體為了長遠發展,需要具備較強的競爭能力和特色優勢,如果不能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局限于傳統傳播模式,必然會遭到淘汰。
電視在很長時期內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幫助人們獲得所需信息,在人們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電視媒體與報紙、廣播相比具備視聽的明顯優勢,但是21世紀以來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給電視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行業面臨嚴峻的挑戰。現如今,新媒體平臺大量涌現,過往電視上的信息內容均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機展現,網民的數量逐年劇增,人們更傾向于使用新媒體接收信息,“受眾分流”現象十分嚴重,這是電視媒體行業正在承受的現實打擊[3]。另外,多元化的網絡視頻廣告、平面廣告也對電視廣告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全媒體背景下,我國網絡視頻市場規模也越來越大,傳統電視媒體的收視率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用戶轉移至互聯網平臺。除此之外,因互聯網行業待遇相對優厚,吸引了更多的電視媒體工作人員投身新媒體行業,導致傳統電視媒體專業人才流失嚴重。
“全媒體”是傳媒領域中一個較為模糊的應用性概念,是目前時代發展背景下信息傳播中介更為完善、信息傳播渠道更為多樣、信息傳播手段更為豐富且不斷融合、聯系的實際情況的體現。電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電視媒體在傳統媒體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在全媒體背景下,媒體的內涵不斷更新,規模越來越大,已經遠遠超過傳統的大眾傳媒,涌現出更為新穎、便捷、高效的新媒體。新媒體是一種以數字媒體和互聯網技術等先進媒體技術為基礎的全新媒體類型,其類型和形式豐富。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優勢明顯,具有極強的選擇性、時效性和互動性,對電視等傳統媒體的發展造成巨大的沖擊和空前的挑戰。融合主要指不同種類媒體在要素、載體、模式、技術等層面展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是目前電視媒體行業謀求全新發展的必然趨勢[4]。2007年,我國全面開啟“國家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工程”,提出“全媒體資源服務平臺”“全媒體應用整合平臺”等諸多全媒體項目;2008年中央電視臺在北京奧運會首次通過全媒體的方式進行傳播,這是我國傳統電視行業進行媒介融合探索的開始;當前各級電視臺均開始媒介融合的探索,集思廣益,積極探索和制定有效的融合發展策略,為傳統媒體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諸多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媒介融合”是時代發展的結果,在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作為一種媒介形態,要想穩定發展,保證一定的收視群體,不僅要保持新聞發布、傳播的權威性、客觀性,還需要不斷壯大自我,積極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為自身的發展注入活力,重拾自信,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探索推動自身發展的最合適策略,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5]。對新媒體來說,在發揮自身形式、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時,還需要積極借鑒電視媒體的豐富內容,深入挖掘主題價值,進一步提升傳播質量。因此,全媒體背景下媒介融合是電視媒體推動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
全媒體時代探索出一條融合發展之路,是電視媒體整合多種媒體優勢的最佳途徑。但是在實踐發展階段,仍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維持與吸引受眾,推動自身的穩定發展,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可以采取下述幾種策略。
在全媒體背景下,電視媒體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發展理念,積極轉變思維,采用合理的轉型策略,進一步促進與新媒體的融合。對相關管理人員來說,需要在原有的框架和結構下進行持續改進[6]。近些年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與廣泛延伸,互聯網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青睞,如果傳統電視媒體未能開辟媒介融合發展道路,必然會遭受時代淘汰。因此,電視媒體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更新發展理念,樹立適應全媒體發展的新理念、新思維,實現傳統電視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效融合,滿足時代發展要求。另外,理念是實踐的重要基礎,雖然“媒介融合”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但是在具體實踐階段仍然會受到傳統工作理念、模式的影響,導致傳統電視媒體在融合方面主動性欠缺,在生產、編輯等方面過于注重媒體的“界限”,媒體營銷過于注重提高媒體價值和節目收視率,節目制作隊伍建設和資源整合較為滯后[7]。為了更好地促進電視媒體的媒介融合發展,需要進一步打破電視媒體在長期發展階段固化的思維與理念。
在全媒體背景下,傳統電視媒體和新媒體之間有效融合促進了新電視產業體系的形成。新體系的形成不但有助于推動電視行業的發展,也有助于媒介融合的深入,促使電視媒體構建完整的產業鏈結構,提高媒體的經濟效益。受到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電視媒體存在產業盈利模式單一、市場混亂、競爭力不足等問題,給新電視產業體系的優化造成阻礙。在全媒體背景下,對網絡化電視產業體系進行優化和創新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加大經營體系的創新力度。在全媒體背景下,電視媒體需要向數字化、網絡化方向發展,對大眾需求進行深入分析,不斷探索新的產業經營模式和市場運行機制[8]。其次,需要重視對制播體系的創新。制播體系是電視產業的運行核心,傳統電視媒體的主要特征為制播一體化,電視臺進行全部操作,包括內容的采集、制作與播放,而全媒體時代的視聽新媒體對規模化、專業化的要求更高,需要各部門安排專業人才執行工作任務,這樣在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后,才能夠實現電視產業管理價值的產業化、管理結構的優化,具備現代產業體制化的特點。
技術是電視媒體媒介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強對技術的利用,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加大對內部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整體技術水平。同時,需要重視硬件設施的建設,引進先進的轉播設備、播控平臺等硬件設施,打造一流的全媒體演播室,提高演播的高清化、全景化水平,實現交互式、全媒體的演播效果,進一步促進媒介融合發展[9]。另外,要加強對新媒體傳播技術的利用。全媒體背景下,新媒體對傳統電視媒體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電視媒體要想實現進一步發展,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將電視媒體的內容與新媒體融合,借助新媒體的包裝創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技術實現發展轉型。在這一背景下,諸多新型媒介形態出現,如移動終端電視、數字電視、網絡電視等,電視媒體需要加強與當地門戶網絡、視頻網站的合作,不斷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優勢。從新媒體的層面進行分析,新媒體不但能夠為電視媒體提供傳播平臺,同時能夠充分挖掘電視節目的價值,彌補新媒體的缺陷與不足,實現電視節目的精細化選題與碎片化處理。同時,電視媒體需要結合廣大受眾群體的需求,打造具備自身特色的節目品牌,積極引導廣大受眾群體分享感受。另外,全媒體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電視媒體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網站和軟件,對其中的內容、功能不斷完善,實現全面的互動與共享,最大限度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優勢,推動媒介融合發展[10]。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先進技術為依托的電視媒體能夠分析受眾群體需求,傾聽受眾的意見,并且對將自身運營方式與媒體平臺進行整合,這樣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廣大受眾群體的認可。特別是在制作節目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與多媒體的優勢,對視頻進行編輯與處理,使網絡成為節目傳播的主陣地,擴大收視范圍。另外,在融合階段,互聯網平臺還需要對電視節目進行整理與分類,根據時間與內容屬性進行合理劃分,打包分級為受眾呈現,使受眾能夠輕松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提高電視媒體的收視率。定期對受眾意見反饋進行收集,了解受眾的需求,為其提供舒適、優質的觀看體驗。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受眾的參與度,全媒體背景下,需要充分結合電視媒體與新媒體,不但使現場觀眾能夠參與投票等活動,同時電視機前的觀眾能夠通過網絡留言等方式表達自己對節目的看法,這樣不但有助于提高節目的效果,同時能夠活躍錄制現場的氛圍,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與,提高節目收視率。
全媒體背景下,電視媒體為了推動媒介融合發展,需要始終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不斷更新思想理念,根據自身發展情況與特點優化電視網絡體系,加強對先進技術的應用,深入挖掘電視節目優勢,建立網絡電視產業鏈,推動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滿足廣大受眾群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