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濟寧醫學院 圖書館,山東 濟寧 272067)
“互聯網+”是指在創新2.0推動下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布的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互聯網+”計劃的目的在于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將互聯網與傳統工業、商業、教育等行業全面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醫學院校圖書館是醫學生醫學人文教育的一大重要陣地?!盎ヂ摼W+”為醫學院校圖書館醫學人文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這就要求廣大醫學院校館員進一步從醫學生角度出發,完善讀者服務模式,充分發揮醫學院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提升服務質量,為醫學院校圖書館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醫學人文是研究人文及社會因素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和作用,以及醫學與社會的相互關系,醫學必須與人文相結合。醫學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和塑造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養,幫助他們完善知識和能力結構,主動地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建立完善的人格和醫學職業道德,以便將來建立融洽的醫患關系,更好地適應醫學發展和醫療實踐的需求。開展醫學人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現代醫學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是由醫學的人文本性決定的,醫學的基本宗旨是“治病救人,救死扶傷”。一個缺乏基本醫學人文素養的人不能夠擔負起白衣天使的神圣職責。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是提升我國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的需要,也有力地證明了開展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現在的醫學生大部分是“00”后,由于醫學人文教育的不足,造成他們情感缺失,缺乏自我情緒調節能力,甚至于逃避學業,沉迷于網絡游戲,放任墮落。同時,部分醫學生進入醫療機構后,面對醫護時間長、工作量大,以及課題研究難度大等諸多現實壓力時,精神緊張,缺乏科學合理的心理調適。
由于醫學人文課程與臨床實踐脫節,造成部分醫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醫學人文素養的實踐活動,醫學人文精神缺失,知識結構失衡。這必然導致部分醫學生缺乏人際溝通能力,不善于表達,無法與病患進行正常溝通,不利于和諧醫患關系的形成。
由于醫學人文教育不足,導致部分醫學生缺乏對醫學人文精神的了解和認識,造成他們缺乏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缺乏誠實守信、以人為本等基本品質,存在嚴重的實用主義,把追求個人利益和個人價值放在突出的位置,忽視職業道德,價值觀功利化,沒有奉獻精神,可能造成“謀取不義錢財”“不正當競爭”等腐敗現象。
“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物聯網和云計算等都得到了迅速發展,醫學院校圖書館應拓寬思想,將“互聯網+”與圖書館服務相結合,在為讀者提供友好環境的同時,發展智能服務,將醫學生醫學人文教育提升到新的層次。
醫學院校圖書館應發揮“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加強圖書館文化建設,發揮其文化育人功能。為醫學生提供干凈、整潔的環境,通過合理布局館內空間,為其提供舒適安靜的閱讀環境。館員形象隨和,通過規范的服務,專業指導來影響讀者,使其形成良好的文化品德。“以讀者為中心”是文化育人的基本思路。鼓勵醫學生為圖書館推薦購買醫學人文類圖書,并通過購買中國知網、超星和維普等電子資源平臺,使醫學生更方便快捷的下載醫學人文類圖書,提升其文化素養。
“互聯網+”背景下,醫學院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發生巨大變化。圖書館正改變以往以紙質圖書為主的藏書模式,正朝館藏資源數字化邁進,館藏電子圖書、電子期刊不斷增加。新形勢下,醫學院校圖書館要不斷完善醫學人文資源的獲取途徑和承載方式,要不斷加大投資,更新老舊設備,將信息資源配套設施更新升級,建立完善的存儲、搜索體系。要不斷引進新型技術,如4G、5G、WiFi、云平臺等高效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促進醫學人文信息資源收集、獲取能力的提升。“互聯網+”背景下,醫學院校圖書館應不斷提升信息資源建設水平,同時努力實現與出版發行公司的網絡對接,推動跨界合作發展,提升購買資源的智能性、精確化,不斷創新信息資源建設方式。
為了培養醫學生醫學人文圖書的閱讀興趣,應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形式多樣的讀者導讀服務。通過舉辦“讀書月”“讀書沙龍”“師生共讀”及學術報告會等活動,使醫學生積極融入其中。積極制作醫學人文相關的展板、文化墻,并通過開通網站專欄、微信公眾號和QQ群等形式,推薦有關醫學人文的相關圖書目錄。定期免費開放電子閱覽室,鼓勵醫學生在線閱讀相關書籍及視聽資料。評選“閱讀之星”,對積極參與者進行獎勵。在這些活動中,高等院校圖書館既是主辦方又是協助者,充分調動了醫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他們盡可能地參與其中。高等院校圖書館也由被動轉為主動,使讀者導讀服務成為其一大亮點。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環境的變化對醫學院校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模式造成巨大沖擊。這就迫切需要既具有圖書情報專業知識,又具有特定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科館員。通過開展學科館員建設來提供“以用戶為中心”的專業化服務,提高服務質量,深化服務層次。通過醫學人文學科館員,依托整個圖書館隊伍,保證醫學人文重點資源采集,保證其館藏資源建設。征求高校教師在醫學人文學科教學及科研過程中的信息需求、意見、建議,結合醫學生學習特點,積極收集其所需文獻資源及最新醫學人文動態,并主動推送給他們,有效幫助解決他們在科研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高醫學生職業道德及敬業精神。
“互聯網+”時代,醫學院校圖書館應當強化醫學人文教育職能,依據醫學生閱讀特點,利用新技術和新的媒體形式,不斷拓展服務新模式。同時,要“以讀者為中心”,做好醫學人文資源推送和讀者導讀服務,為醫學生提供便捷式服務,增加其閱讀的廣度、深度,提升其醫學人文素養,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