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靜
(作者單位:晉城市融媒體中心)
傳統媒體時代與智媒化時代在視頻內容把關環節存在一定差異性。傳統媒體時代的把關主體以編輯為主,而智媒化時代主要通過人機結合的方式完成審核,具有多元化把關的特征。但現階段人工智能在判定視頻質量高低、是否存在違法違規內容等方面難以做到精準識別,因此人工審核在短視頻價值判斷方面更具有優勢。本文結合短視頻的發布與傳播,從平臺本身的把關流程出發,通過視頻審核工作人員角度進行視頻質量的把關分析,同時對短視頻的實際把關狀況進行分析,通過對短視頻傳播進行法律上的規范、持續完善平臺審核機制、打造高效審核隊伍、提高把關人員的綜合素養等措施,探討有效提升審核質量的策略。
短視頻是一種全新的視頻傳播形式,與以往的長視頻相比,短視頻的播放時長較短,主要以秒、分來計算時長,3~5分鐘的時長居多。用戶一般通過移動終端、PC終端播放短視頻平臺發布的短視頻,同時可以通過手機等完成短視頻的制作,并可以實時進行發布與分享。短視頻的內容包含搞笑幽默、新聞資訊、時尚潮流、生活記錄及廣告創意等,具有多元化、社交化、碎片化、移動化等特征。短視頻內容短小精悍,傳播速度相對較快,傳播效率高。現階段互聯網中各資訊平臺的短視頻傳播、流量與產量實現了飛躍式增長。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媒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也為短視頻的發布與共享提供了更多的空間,短視頻的播放逐漸轉向移動設備。另外,持續提升的碎片化閱讀需求,促使短視頻成為最受用戶青睞的接觸媒介形式[1]。
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中的信息數量巨大,對視頻信息進行把關變得十分重要。短視頻平臺通過核實正在傳播的視頻信息,對其中的信息傳播行為進行監督與查證,對內容不良的短視頻進行刪除,可以充分發揮把關優勢[2],增加優秀視頻的熱度、轉發量及點贊量。網絡傳播中的把關主體是網站編輯和用戶。在智媒化時代,傳統媒體的把關模式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具體來說,媒介及網絡、人工智能技術,為群眾瀏覽視頻、參與視頻創作提供了充分的條件,短視頻類軟件(App)的應用使短視頻傳播更加便捷,這就使傳統媒體的信息“把關人”在媒體轉型的過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難和挑戰。
傳統媒體的傳播形式過于單一,傳播過程中媒體與受眾之間無法進行互動與溝通,所以存在受眾反饋周期過長的現象,二者之間有明顯的界限;而在智媒化時代,傳統的把關模式逐步向多元化把關模式轉變,這要求新聞從業者具備更強的專業能力和較高的職業素養,實現新聞生產與傳播的全過程管控。具體來說,傳統媒體模式下的信息是自上而下的線性傳播,因此把關人能夠從信息源逐層把關,決定內容是否可以繼續傳輸;而智媒時代表現出去中心化的特點,傳受雙方的角色并不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把關人的把關功能。另外,個性化算法推薦的出現一定程度上促使用戶的信息消費行為和偏好成為把關的“過濾泡沫”,把關人和把關對象的角色界限逐漸模糊化。
短視頻在傳播過程中,其視頻內容在一定時間內會持續影響受眾的認識,同時媒介中傳遞的部分內容可能直接影響受眾的價值觀。為避免短視頻在發布與傳播過程中因把關問題導致網絡傳播亂象,需要通過“把關人”加強對視頻的審核,刪除其中存在的違規信息。因此,把關主體需要在不同環節分別進行把關,發揮不同的作用,并且通過優化推薦與質量審核機制把關短視頻,促進媒體行業建立健康的新聞傳播生態環境。
智媒化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新聞信息傳播的理念,傳統“把關人”的崗位職能正逐步完成轉型。例如,傳統的記者與編輯會在處理新聞信息的過程中完成對信息內容的審校,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群眾接收到的新聞信息質量。在對短視頻內容、價值性、敏感性等方面進行審核的環節,編輯常通過自身價值觀進行分析并完成把關,對與平臺規則不符合或與社會主流價值偏離的短視頻內容進行否決和下架,并且會讓原創者進行修改。而在短視頻的整體把關環節,由于平臺具有較強的開放性,用戶準入門檻低,用戶所創作的短視頻質量良莠不齊,數量較大,不可避免地增大了編輯把關工作的壓力,同時也影響了整體的工作效率[3]。基于此,部分平臺為了有效提升編輯的工作成效,會將大部分的審核短視頻工作交給外包公司進行,內部的編輯負責制訂標準并對外包公司工作進行監察。
媒體平臺的首要把關機制是質量審核。質量審核機制中不涉及推薦,也就是在把關短視頻內容時,不需要考慮用戶的偏好與行為,只針對性地審核短視頻的內容與質量。質量審核保留了傳統媒體提前把關的基礎,與平臺傳播標準不符合的短視頻會直接在平臺內部被攔截,不會流入推薦。短視頻平臺質量審核的內容包括視頻質量與內容審核,且質量審核包含很多把關環節,每一環節都配有審核編輯,其中初審環節對于把關人員的數量要求更高,同時需要更長的把關時間。初審環節未通過的短視頻會轉入復審環節進行審核,平臺內部的審核編輯會復核短視頻,通過復核的短視頻會進入發布階段,并依據用戶標簽進行針對性推薦,而未通過把關的短視頻則會返還給創作者。此外,部分平臺配備了專有的短視頻抽檢審核編輯崗位,該崗位的主要職責是對外包審核把關部分的短視頻進行抽樣審核,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短視頻把關質量的提升。
媒體平臺的另一項把關機制是算法推薦。智媒體時代短視頻把關機制中,“把關人”的任務逐漸轉為由人工和人工智能共同承擔。智媒體平臺能夠通過計算機算法,結合用戶對短視頻內容滿意度建立推薦模型,在用戶與海量視頻信息之間形成一個有針對性的傳輸通道,有效縮短用戶找到個性化信息所花費的時長。算法推薦能夠起到決定用戶接收到的短視頻內容的作用,在短視頻推送過程中具有較強的主導性,同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其他內容被用戶發現,可以說算法推薦是對質量審核機制的補充和完善。算法推薦模型一般包括3個維度變量:一是內容,包括圖文、視頻、問答、微頭條等,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特征和所屬類別;二是用戶特征,包括職業、年齡、興趣標簽和性別等;三是環境特征,用戶在不同的場景中進行信息交互,包括旅游、通勤或工作場景等,不同場景的信息偏好有所不同。算法推薦機制會依據對應的算法分析用戶偏好,包括興趣點、分類與標簽等特征值,以此實現個性化推薦[4]。算法推薦系統作為“隱形”把關人,能夠有效結合媒體平臺建立用戶推薦模型,將收集到的用戶特征值融入模型中,基于計算機算法來提取標簽內容并對其進行細化分析,最終實現對短視頻質量的把關。
在流量至上的時代背景下,高點贊數、關注度、瀏覽量與轉發量成為短視頻平臺的首要追求,平臺的短視頻推送能夠決定用戶對短視頻內容與博主的關注度。同時,在智媒化時代,短視頻平臺會根據短視頻播放產生的流量對短視頻進行個性化分類,并依據分類標簽進行推薦,播放流量高的短視頻一般會登上熱門,從而被推送到榜單上,以此獲得更多的流量。但部分平臺出于增加用戶量、吸引新老用戶關注等目的,會降低短視頻的把關標準,導致部分影響社會價值觀的視頻獲得了推薦機會。
智媒化時代,短視頻的生成模式與以往的信息生成模式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傳統記者與編輯的職能在視頻傳播過程中逐漸轉化為內容審核職能。智媒化“把關人”的職能更多由平臺運營編輯承擔。運營編輯主要負責視頻創作的正向引導工作,有針對性地分發符合用戶需求的視頻信息,完善平臺內容,使平臺保持良性運營。目前,各視頻平臺重點關注短視頻的內容質量,但現階段的人工智能算法只能判斷視頻內容能否符合用戶偏好,無法根據視頻內容判斷該短視頻內容對用戶產生的價值。在此背景下,平臺一般通過加強編輯把關的工作力度,對短視頻內容進行規范,但隨著平臺中短視頻的規模增大,運營編輯的把關工作量亦大幅增加,這導致其在對視頻內容進行篩選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審校疲勞、審校敏感度下降等主觀判斷問題,無法精確過濾視頻中的不良信息。
短視頻審核人員需要把關的視頻數量較大,部分平臺采取增加審核人員數量的方式來提高審核效率。但在審核人員把關的實際過程中,其專業背景、個人素養及工作經歷等都會對審核結果產生影響,致使視頻審核效果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例如:部分審核人員缺乏必要的媒介素養,把關意識不強,未對視頻審核工作形成法律層面的認識,審校過程中處于盲從、被動的狀態;也有部分審核人員易受到社會不良價值觀的誤導,在審校過程中未能形成有效的“把關”方案,對于審校的視頻內容無法做到明辨是非,存在社會責任意識不到位、無法發揮正向引導作用等問題。另外,部分運營平臺缺少專業的把關團隊,同時未制定規范、完整的把關標準,平臺自身的定位也不夠清晰。
智媒化時代,新聞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社會價值觀的走向,對社會道德風向有一定的引領作用[5]。媒體工作人員是社會的眺望者,在傳播新聞活動時要始終貫穿責任文化理念。短視頻平臺作為傳播信息內容的渠道,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應從社會宏觀視角出發對問題進行思考,避免誤導類的視頻內容在社會范圍內傳播。
智媒化時代,視頻內容的把關離不開行業規則的約束。短視頻平臺需要通過不斷完善行業標準,為媒介行業的運營、提升提供可行性參考,這樣運營編輯能夠在把關過程中依據行業標準有效控制低俗、虛假、扭曲價值觀視頻的傳播,維持短視頻行業間的良性競爭。同時,短視頻平臺還需要加大對視頻內容的審核力度,對于目前人工智能算法無法滿足價值觀、情感等方面內容的精準識別問題,應持續發揮人工審核的優勢,從而在視頻把關過程中對劣質、低俗、敏感等類別的視頻進行全面篩選,加大控制力度,嚴把出口關,正確引導社會價值觀。另外,短視頻平臺可建立多環節、多內容的分組審核流程,完善視頻復審機制,在把關環節嚴格控制問題視頻的同時加大懲處力度,制定有效的懲處制度,完善監管體系。
現階段,短視頻平臺也需要構建相對完善的短視頻監管體系,并在監管體系的監督下成立審核團隊,第一時間下架違規違法視頻,對于發布違規視頻內容的賬號進行警告、封號等相關處理。此外,平臺應積極組織具有針對性的短視頻內容交流與把關培訓活動,提高視頻創作人員的綜合素養,使其能夠在把關工作中對短視頻內容、價值進行準確判斷,同時也可以提高整體機制中人工編輯的權力比重,從而對算法把關的不足進行彌補。
技術主導算法,人員使用技術。平臺要加強對算法把關人員的專業素養,對人工編輯的權力進行適度增加。各類短視頻平臺出現后,許多缺少媒體行業工作經驗的人員加入了媒體領域從事媒體把關工作,導致不符合有關標準的視頻通過審核,并得到了發布與傳播,在社會中產生了不良影響[6]。因此,平臺一定要加強對審核把關人員專業素養的培養,定期對他們進行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對平臺短視頻進行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