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潔
(作者單位:太原廣播電視臺)
一直以來,我國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的收視率并不高。隨著泛娛樂化的影響,電視節目中的綜藝、電視劇、電影等頗受歡迎,近年來更是出現了霸屏各個地方衛視的多個綜藝節目。這些節目的傳播營銷模式大多模仿外國,雖然在播出期間爆火,但像煙花一樣短暫。究其根本,這些綜藝節目爆火是因為營銷手段的多樣化[1],再加上一定炒作,通過制造熱點事件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作為專業性較強的節目,在營銷手段方面不能模仿綜藝節目。因此,為達到較高的收視率,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需要在節目營銷手段上有所創新,如此既能提高收視率,也能幫助受眾獲取正確的養生知識,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的觀眾群體大多是老年人,中國中央電視臺和各個地方電視臺推出的健康養生類節目有上千個,但只有幾個訪談類節目的收視率較高。例如,北京衛視的《養生堂》、中國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的《健康之路》、貴州衛視的《天天健康》等節目。其中,《養生堂》自開播以來,收視率始終名列前茅,《養生堂》主要是邀請各個領域的醫學專家來為人們講解健康知識,涉及內容比較廣泛,所以廣受歡迎和好評。從當前人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方式來看,大多數人都處于亞健康的狀態,對于健康養生類知識的獲取意愿是非常強烈的,如果節目能像綜藝節目一樣的營銷傳播效果,那么對于當代人們的健康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因此,當前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應該注重在營銷模式上進行創新[2]。
當前,我國健康養生訪談類節目的整體收視效果并不好,所以需要對當前的節目設計進行適當的優化與調整,從而提高其傳播效果。綜合來看,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收視率低的原因是資源分布不平衡。中東部地區開設的健康養生節目要明顯多于西部地區,但節目數量依然屈指可數,西部地區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的數量則更少,這其實也與當地人才資源的缺乏有關。北京衛視的《養生堂》節目收視率高是因為北京地區擁有全國頂尖的醫學專家,這些專家能給出權威的參考意見,而其他地區由于缺少權威的醫學專家和專業能力較強的人才,所以播出的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缺乏一定的專業性,不能讓觀眾信服。要想提高各個衛視健康養生類訪問節目的收視率,關鍵在于節目能夠讓觀眾信服。因此,如何平衡好各個地區之間的人才資源是重點[3]。
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收視效果不好,還有一個原因,即節目缺乏創新。各個地區所推出的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的風格、形式大同小異,節目本身沒有新鮮感,觀眾也審美疲勞,自然流失了一大部分收視率。同時,為了提高收視率,部分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甚至會推崇一些根本沒有科學依據的養生之道,給觀眾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使得觀眾對于很多養生類節目的權威性并不認可。此外,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邀請的醫學專家雖然專業能力較高,但是缺乏一定的傳播技巧,達不到一定的傳播效果。近年來,我國各大衛視的健康養生類節目的收視率并不高,綜藝節目的收視率較高。因為我國大多數綜藝節目都能借鑒外國節目的成功經驗,且其區別于國內大多數節目形式,創新性較強。
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現代養生類信息的受眾不僅是老年人群體,年輕一代群體也在重視健康養生知識的獲取。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工作壓力大,很多人會在互聯網上或者其他渠道搜索更多的養生知識。然而,很多健康養生類節目的播出是為了賣出更多的保健品,誘導觀眾消費,并非傳播真正的健康養生常識,久而久之,很多群眾就會對節目內容的真實性和科學性產生質疑。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看,當前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收視率不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部分節目缺乏一定的真實性和科學性,很難讓觀眾信服。
在眾多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中,北京衛視《養生堂》的收視率一直保持較高,是因為該節目的傳播者都是在醫學領域的權威專家,在決定好節目每一期的錄制主題后,節目制作方就會聘請這一領域的專家前來做知識的傳播者。因為專家所傳播的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科學性,所以觀眾會比較相信專家,從而減少了對節目真實性的懷疑。另外,與節目收視效果離不開的還有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北京衛視《養生堂》的主持人親和、低調,給人一種親切感,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4]。因此,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一定要注重知識的權威性,節目的傳播者一定是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訪談類節目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真實性,如果所傳播的內容不具備真實性,那么就會失去觀眾對節目的信任,所以一定要嚴格要求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的傳播者。例如,美國收視率較高的健康類《奧茲醫生秀》,主持人邁哈麥特·奧茲就是美國知名的心胸外科醫生、哥倫比亞大學外科教授兼系副主任;同時,《奧茲醫生秀》節目組還有一支12個人的專家團隊,其專業程度可見一斑,該節目在錄制前會核實傳播者的身份及專業程度,以確保傳播者的權威性,這才是專業的節目應該做的[5]。
現在,過度娛樂化的廣播電視節目反而收視率很高,一方面是因為節目本身具有很多笑點,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另一方面是因為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大,人們需要這類搞笑娛樂節目來緩解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但這類節目也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當下,電視節目過度娛樂化的負面影響已慢慢顯露出來,年輕一代的受眾群體因為受到過度娛樂的影響而心浮氣躁,很難有耐心、心平氣和地堅持做某一件事。因此,過度娛樂化的廣播電視節目并不可取,雖然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娛樂大眾,但它帶來的負面影響比較嚴重,應該適當減少娛樂綜藝節目的數量[6]。而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因其具有專業性,所以不能過度娛樂化,但是為了吸引現代人的目光,可以在節目中適當引入一定的娛樂笑點,但要牢記節目是為了傳播健康養生知識,而不是為了取悅大眾,不能為了追求娛樂化,就忽略節目本身的目的。因此,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在傳播過程中應當避免過度娛樂化。以一檔生活智慧類脫口秀節目為例,其不按照傳統的“專家說、觀眾聽”的形式,而是選擇了年輕搞笑的節目主持人,并選擇幾個“80后”的帥哥靚女為聽眾,觀眾的注意力都被主持人的搞笑話語所吸引,對節目傳播的知識并不在意,失去了節目本身的意義[7]。
真實性、科學性是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在制作時必須堅持的兩個原則,以確保觀眾能夠獲得權威、有益的相關知識。為了節目的傳播效果,節目可以適當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但是,國內的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也存在討論話題低俗等諸多問題,很多節目的本質上是為了推銷保健品,其邀請的專家也不夠權威,得出的結論不夠嚴謹等,其所傳達的信息會誤導觀眾,進而降低健康養生節目本身的效果。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當前健康養生類節目還沒有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雖然相關法律條文對此作出了相關的規定,但并沒有落實到位[8]。為了保證健康養生類節目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就需要健全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的管理制度,對節目內容及外延進行約束與管理。作為養生類節目的制作方也要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國家提出的相關規定。作為節目的宣傳者,制作方要本著對觀眾負責、對節目負責的態度制作好每一期節目,確保節目中信息的真實性、科學性,給觀眾提供準確的健康知識。此外,我國應對健康養生類節目進行審核,審核內容包括是否違背國家宗教政策、是否宣傳暴力色情、是否可能誘發犯罪等;同時,還應配備專業的審核人員,由總編輯、醫學編輯、部門編輯、行業專家、網絡編輯等組成的審核團隊進行審核,并在審核通過后才能播出。
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本身就要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所以節目需要邀請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節目傳播的信息一定要準確,邀請的專家也不能只為了追求節目效果、吸引觀眾目光,就傳播一些不正確的健康知識,不僅要對觀眾負責,更是對社會負責。例如,在一期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中,一個專家過度夸大綠豆的營養價值,最終造成綠豆價格上漲,擾亂了市場經濟平衡。電視節目對社會公眾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其一定要對觀眾負責、對社會負責,傳播正確、科學的健康知識。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的傳播方式一般都比較傳統,節目中的專業詞匯也很難讓人理解。因此,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一定要重視傳播語言的通俗性,選擇合適的語言傳播,將需要向觀眾展示的專業化術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這里的“語言”既包括文字,也包括肢體語言[9]。另外,作為公益類節目,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要體現出一定的公益性,不能以推銷保健產品為目的,要體現人文關懷,凸顯健康傳播的重要性。當前,短視頻平臺非常受人們歡迎,所以健康訪談節目可以開通相關平臺的官方賬號,定期在賬號上分享一些健康養生常識。同時,為了保證受眾群體的廣泛性,官方頻道可以進行一些調研,了解人們目前所缺乏的健康常識,根據大眾的需求來分享一些來自權威人士的養生知識。
廣播電視節目能對社會公眾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所以廣播電視節目要具有一定的真實性、科學性,要讓觀眾信服。目前,在各種廣播電視節目中,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的收視率較低,且受眾在慢慢減少。為了提高收視率,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應當在保證節目真實性、科學性的基礎上創新節目形式,加入一些娛樂元素;同時,在節目的宣傳上,要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通過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開通官方賬號宣傳健康養生知識,在節目播出的同時進行現場直播,通過多種渠道來宣傳健康養生知識。為了得到觀眾的認可,節目制作方要確保其邀請的專家都是經過相關認證的專業人士,且在該領域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認可度較高。健康養生類訪談節目要想真正提高收視率,達到傳播健康知識的目的,就應當不斷完善節目內容與制作方式,為觀眾傳遞科學、真實的信息,這才是其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