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喜
(作者單位:河南廣播電視臺104臺)
中波發射臺安全播出的運行保障工作屬于一項系統工程,其目的是保證中波發射臺的安全性、連續性及作業質量[1]。從中波發射臺安全播出的運行保障工作中常見的運行問題來看,其分類可歸結為設備因素與人員因素兩大部分。根據實踐經驗,以往的播出事故,只有少數是由于設備損壞而引起,大多數都歸結于人員因素。從設備設施安全角度來看,設備設施的維護管理工作是保障中波發射臺安全播出的第一道防線,各廣電部門有必要對設備進行更新迭代、加強對設備的技術維護;從人員因素角度來看,要加大中波發射臺日常工作的責任制度、管理規范、工作制度等方針政策的實施力度,提高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減少因人為操作失誤而帶來的錯播、誤播、停播等事故。
中波廣播發射臺一般位于城市郊區,但是由于城市化的發展,原本處于郊區的中波廣播發射臺逐漸被建筑區包圍,市政工程增加及周圍居民用電的負荷增大,給中波廣播發射臺的動力配電安全運行帶來了影響。高低壓供電系統是中波發射臺安全播出的基礎動力設施,其對發射機功率的影響決定了中波發射臺播出工作的高效性、穩定性和連續性。中波發射臺必須保證高低壓供電系統的供電電源為“一用一備”,必須保證其為雙電源供電而非單電源供電。另外,中波發射臺并保證雙電源同時接入兩條供電線路,兩條供電線路應都是專線,且雙電源之間應有自動或手動進行切換的兩種機制,技術人員應采取互鎖措施以避免兩路高壓電同時引入,防止出現停播問題。此外,辦公與發射機不應采用同源電能,每臺發射機都應設置低壓供電的配電箱。
按國標規范要求,中波發射臺的建設應遠離城市,以防止天饋系統對居民用電產生干擾或者被居民用電產生的輻射波所干擾。目前,我國城市化進程發展走上快速軌道,許多城郊的中波發射臺如今已被納入新城區規劃,但新規劃中的住宅區或居民聚集區有其配套的電力設計,會對原有的中波發射臺地網產生一定的干擾。新建的建筑物靠近中波發射臺,擠占了中波發射臺原本正常運行的天線場地,干擾了中波發射臺的信號接收效果。基于此,相關部門應認真評估天饋系統的運轉隱患,重新設計中波發射臺的安置點[2]。
中波發射臺信號發射系統的供電電源一般采取380 V低壓供電,以保證廣電部門日常播出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但部分地區的中波發射臺將辦公用電接入了信號系統低壓供電箱,這種不符合供電規范的接入現象會影響信號系統的安全性。信號系統作為播出安全整體保障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信號系統的供電設備也應采取單電源設置,不應出現多路信號或其他支線共同使用同一個電源的現象。此外,工作人員也應重視單電源與接地線之間的關系,目前仍有一些中波發射臺不能嚴格遵守國標中所規定的接地電阻值小于0.3 Ω的規范性要求,或在執行措施、檢查力度方面比較寬松,助長了因接地電位差而產生的額外安全隱患。
當前,中波發射臺的人力資源配置隨著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崗位人數的要求,但對崗位人員的技術水平與能力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專業性較強的信息傳輸與系統調試機制、程序設備的編程操作等技術工序,其操作原理、執行程序與傳統崗位人員的作業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未經嚴格培訓、缺乏相關工作經驗的崗位人員比較容易出現操作失誤問題,這體現出設備迭代更新與工作人員能力之間的矛盾。此外,中波發射臺安全播出運營保障工作中還有許多涉及電力、信息相關行業的工作內容,但目前多數廣電部門僅能保障一些環境檢查、常態化管理等技術要求較低的常規工作,而高壓電倒換、智能化設備檢修等智能化工作,都需要專業人員才能操作,但此類人才在當前廣電部門中的儲備是不太充足的。
多數地方廣電部門的中波發射臺都構建了規范管理體制,體現了崗位的責任制要求,但在當前信息化背景下,設備設施的更新迭代與之前較為落后的崗位責任制要求之間產生了沖突。具體來說,之前的多數崗位責任制要求集中在規范電子設施設備的維護責任方面,而當下則集中在數字化、智能化、模塊化運作的先進設備的崗位操作要求方面,因而導致崗位責任制要求與實際工作要求發生沖突,如職責不對口、工作內容不匹配、低效工作多等,究其原因是崗位責任制的管理制度革新落后于科技及設備的革新速度。
新時代,中波發射臺安全播出的運行管理工作也與時俱進地順應了智能化趨勢,已經能夠通過數據監控、傳輸、分析等手段,對各核心設備設施的運行數據、電壓、電流數值作出判斷,從而掌握其工作狀態。這與傳統的定時測試、維護、檢修工作內容相比差異極大,其更依賴于掌握與了解信息化技術,但由此而來的潛在隱患是信息化技術人才往往未能掌握具體的維修管理技術,而維修管理人才雖然掌握了檢修與核查設備的技術,也能通過顯示數據判斷設備的運行情況,但其對信息化監控系統、信息安全等技術的了解程度較為一般。
高低壓供電系統會直接影響中波發射臺的發射機工作效率,一般情況下應采用一用一備、兩路電源供電的標準配置。工作人員采取引入2條10 kV以下的高壓電并配建專用變壓器降到5 kV以下,通過二次調壓后接入380 V作為主路供電電源。當主電源出現故障時,低壓配電柜中備用開關應采取聯動設置,主電源開關啟停3 s后自動切換到另一路規格相同的備用電路。在發射機信號電源的電力分配方面,低壓電源可以根據發射機數量分別配備低壓穩壓電源,規模應是一用一備或一用多備,且辦公用電與機房用電要嚴格分開、互不影響。
中波發射臺的發射機平均每日工作時間都在20 h以上,連續工作要求相對嚴格,各地廣電部門的實際條件也不相同,有一個頻率配備兩臺備機的,也有僅配置一個備機的,有自動切換的,也有手動切換的。總體來說,中波發射臺的發射機不能因檢測維修而停止信號發送接收工作,所以發射機要盡量做到一用一備或一用多備,同時還要做到自動切換開關,以防主機、備機同時發生發射故障,從而降低維修檢測人員的工作壓力。
天饋系統的最大問題是保護中波發射臺的天饋場地,應以鐵塔為中心確定輻射狀的安全距離,盡量拓展天線場區的安全邊界,可通過修建安全圍墻、防撞圍欄來保護天線場區[3];天調室內部與外部應安裝監控與安防報警系統,防范外來人員干擾、破壞天饋系統;地網、鐵塔的安全范圍外側應在明顯位置設置警示系統,防范外來人員闖入或城市施工導致的誤損。此外,各地方公安、消防部門也應在信息發布平臺上協助廣電部門進行保護性信息披露,防范誤損地網出現突發事件。
中波發射臺接收的衛星信源容易受到不明天線信號的干擾,導致自動切換裝置出現誤判與誤操作,因此可采用高敏旁路裝置、斷電直通設備與低電阻高阻抗接地設備等,提高多路循環監聽裝置與調幅度檢測報警裝置的靈敏度與穩定性,從而保障信號源設備的抗干擾能力,增強發射機的容錯功能與信號質量。除保證廣電節目主備信號源的穩定接收與切換外,工作人員應安裝相關設備對外來信號進行聲光報警提示,間接地維護接地網絡的工作環境。
多數地方廣電部門的中波發射臺都有一部分機組產生了設備更新迭代的需求,工作人員可應用國際上較為先進的全固態脈寬調制發射機,進一步加快安全播出保障系統的穩定性和數字化進程。該設備以信息化通信技術發展為導向,集成了工作數據的即時采集、即時傳輸、中控處理、遠程監測等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夠實時保障中波發射臺發射機的正常運行與動態監測。此外,目前更加貼近人工智能的計算機自動化監控管理系統已投入使用,新一代智能化監控系統在上一代數字化控制系統的基礎上,具備授時準確、數據源處理及時、信號源自動切換、故障報警時效性強等優勢,有利于進一步減少值機人員的數量與操作工序,提高中波發射臺安全播放的可靠性與穩定性,進一步加強對誤播、停播、延時播放等事故的控制力[4]。
首先,為保證中波發射臺廣播運行管理的安全,提高中波發射機及匹配網絡、天饋等設施的維護質量,廣電部門應建立健全規范的運行管理制度,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保證設備維修和維護工作的制度化與標準化,從而確保設備能夠保持最佳的工作狀態。其次,針對平時的工作檢查和維護工作,廣電部門有必要對中波發射臺多個區域的機房制定相關的檢查制度,如信號分布、設施散熱、機房溫度等,并定期對這些區域的機房進行檢查和登記。再次,廣電部門應定期組織技能培訓、安全測試、接地電阻性能測試等,幫助工作人員深入了解建立設備維護、發射機運行數據、安全廣播故障原因等相關知識,并做好維護相關工作的分析和復習。同時,廣電部門應向涉及中波發射臺工作的所有人員普及安全播出意識,可通過定期舉辦工作會議、工作總結等,對誤播、停播、延遲播放的現象進行深刻的總結批評、落實追責,完善處罰機制與獎勵制度并行的管理機制。最后,廣電部門要積極開展技能培訓,豐富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提高他們的溝通交流效率與專業素養。
智能化的設備設施有助于減少人工操作環節,各廣電部門應通過總結經驗完善智能化設備管理規程,增加中波發射臺安全播出工作的智能化操作比例,同時將程序化的操作實踐分解為合理且科學的操作流程,使專業化程度不足的工作人員也能夠進行模塊化的操作演練。此外,廣電部門有必要對檢測檢修的工作人員進行分組,增強對發射機的檢修和維護效率,縮小責任范圍并精確責任重點。例如,在對發射機信號切換靈敏度的檢查與維修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分為主機與備機兩個小組,每組的作業內容完全相同,但周期與時間不同步,這樣可以對設備維修、機體清理、性能測試、故障排除等工作效率和效果進行比較,從而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各地廣電部門有必要強化工作人員應對中波發射臺播出突發事件的能力,除了做到有預案之外,還應定期演練預案、檢測預案的實際效果,預案的重點主要在故障排查和應急修理層面。首先,應從機房與單位信息安全的最表層入手,強化機房值班安保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廣電部門可應用信息化、可視化顯示系統,使安防部門的值班班組及時通過安防監控裝置排查外來人員,或直接通過視覺確定信號發生系統故障的設備。其次,從事故源頭進行鏈式追源,檢查每個作業環節可能發生的問題,例如,對每臺發射機的發射信號與輸入信號進行監聽、分析、排查,或應用自動報警系統對故障設備進行直接提示,以此直接排除系統性的故障。
規范化的工作制度更有利于在日常巡查工作中發現隱藏的故障,如機房巡查規程、設備檢查規程等。其中,機房巡查規程包括信號分配、設施散熱、機房溫度等子項,廣電部門可將這些工作子項按照系統的判定標準進行勾選,標注巡查時間、巡查人、個人意見等內容。在數據檢查規程分類時,下分發射機運行數據、接地電阻測驗數據、設備上傳數據量等工作子項,幫助工作人員提高效率、明確崗位責任[5]。此外,工作人員每次檢修設備及安全播出故障后都應把分析、總結報告歸檔以便隨時查看,避免出現檢修事故,進一步提升維護檢修工作的規范性及科學性,做到對設備的重點監控與性能保障,使其始終處于穩定的工作狀態。
綜上可知,中波發射臺安全播出工作是一項相對復雜的系統工程,廣電部門必須落實好安全播出工作,才能實現安全、優質、可靠的運行目標。在通信技術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中波發射臺安全播出工作的運營保障工作對于信息化、技術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職業水平的要求也更加系統化,因此,廣電部門不僅要加強管理中波發射臺的設備設施,還應定期開展專業素質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從而更好地保障中波發射臺的安全播出與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