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晨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
新媒體隨著互聯網的蓬勃而興起,具有其他媒介無法比擬的快捷性,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同時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日益壯大的網絡生態與新媒體文化已然成為最重要的亞文化系統之一。正如傳播學“鼻祖”威爾伯·施拉姆所說:“雖然我們可能無法說出特定時間的特定節目所有的特殊效果,但其長期的效果將存在于我們生命的所有時日之中。”[1]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類生活。媒介通過選擇并重構社會知識,改變知識呈現的方式,從而促進人類的發展。媒介呈現出來的兩性形象與關系是社會性別分工與性別關系的真實映照,而無論呈現出的是何種形態都對當代女性的生存和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1976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越來越多的傳播學學者意識到以社會性別為視角的女性主義媒介批評理論的重要性。現階段,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健康信息也成為自媒體的內容來源。在這之中,脫胎于“第十一診室”的女性健康科普類自媒體品牌“六層樓先生”已擁有6個平臺的內容制作號,在新浪微博擁有260萬粉絲,同時也是2019年十大影響力健康醫療大V。本文在社會性別與媒介傳播理論的引導下,剖析“六層樓先生”這一女性健康類自媒體品牌呈現出的社會性別分工與性別關系的樣態,洞察其對當代女性的影響。
社會性別的英文原詞為“gender”,在英文詞典與著述中對于“gender”有許多定義與闡述。在《美國傳統詞典》中,對其解釋為:傳統地,gender主要被用來指“陽性”“陰性”和“中性”的語法類別。”[2]近年來,這個單詞已被人們普遍接受為指基于性別區分的類別,sex局限為生物類別,而用gender來指社會和文化方面的類別。學者劉利群在《社會性別與媒介傳播》中,對女性主義基石和核心范疇的社會性別給出了如下定義:“社會性別是指基于自然性別的差異,而被社會按照不同方式進行建構著的性別。”其核心觀點認為:“每個人都有社會性別,社會性別源于社會建構,社會性別規范人的行為,決定了人的社會角色和行為特征。”[3]
美國女性主義運動發展至第二次浪潮期間,其研究領域已慢慢擴展至大眾傳媒領域。貝蒂·弗里丹的《女性的奧秘》、杰梅因·格里爾的《女太監》作為女性主義的經典著作,其中都有媒介批評相關內容。女性主義媒介批評成為社會性別研究中的一個分支。
不僅如此,女性主義媒介批評也成為媒介研究理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祖倫于1994年出版的《女性主義媒介研究》一書是社會性別與媒介領域研究的第一部著作。書中提到社會性別與媒介傳播的關系:“媒介可以被視為一種建構社會性別的(社會)技術,他們調整、修正、再建構和生產各種具有規訓作用的、相互矛盾的文化方式來表現社會。社會性別與傳播媒介的關系是深入我們整體生活方式的意義和價值的一種協商。”[4]
“六層樓先生”原名是“有六層樓那么高先生”,是一名在北京三甲醫院從事婦科腫瘤診治的臨床醫生。他提及命名由來,“職業生涯第一次出門診的時候在六樓,出診的診室是第十一診室”。最開始他只是在豆瓣“拒絕婦科病”小組進行答疑,后來建立了自己的豆瓣小組“婦科門診第十一診室”。2015年,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第十一診室”,兼顧臨床工作與科普內容。2018年,他辭職,召集自己的同事和同學成立專業團隊,以微信公眾號為起點,逐漸發展成一個值得廣大女性信賴的健康平臺,持續不斷地輸出高質量內容。
“六層樓先生”作為互聯網生態下專注女性健康科普的內容品牌,在社會性別的建構中擁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新時代的女性群體不同于過往的女性,其對自身健康、育兒、情感等多方面給予高度關注,而“六層樓先生”也在為廣大女性提供專業可靠的女性健康知識與服務的過程中,不斷重塑與挑戰傳統女性行為習慣與思維模式。
2.1.1 強專業底色
“六層樓先生”曾是三甲醫院的婦產科臨床醫生,內容創作團隊成員也全都是醫生以及曾經醫學院的同學。整個團隊共同負責內容生產,強大的醫療底色為“六層樓先生”進行女性健康傳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其內容不僅包括婦科疾病的科普,如“宮頸糜爛的騙局”“感染HPV真的很可怕嗎”,還有女性就診時會遇到的問題,例如“如何在婦產科保持尊嚴”的探討,同時還有對傳統觀念進行科學解釋,如“屁股大好生養,真的是這樣嗎”“結婚真的包治百病嗎”……以專業的角度傳播健康知識和修正錯誤觀念,以強專業底色為支撐,更易獲得受眾的信賴,廣泛傳播。
2.1.2 新穎的形式
“六層樓先生”的文章與視頻風格整體偏向活潑生動,內容中應用的圖片、字幕特效等元素風格都較為可愛。在多個欄目內容中,經常向女性闡釋相關的身體結構以及一些醫療概念。而一些比較敏感的詞匯也經常被平臺的發布要求所限制,“六層樓先生”創新采用食物模擬方式、人物擬他式進行展示。例如,用榴蓮的模型展示尖銳濕疣的病癥、蜜桃模擬人體屁股、不同形態的甜甜圈模擬宮頸器官的相關病變,用貼近受眾日常生活的物品與道具進行生理科普,便于理解和表達,更直觀地傳遞受眾不易理解的生理知識,同時也規避了平臺對相關違禁內容的要求,讓女性更易接受相關知識的傳播。
2.2.1 多元化內容視角下的女性意識覺醒
作為一個品牌內容產出者,“六層樓先生”首先注重的是對女性健康知識的科普,包括就診、健康、養生、兩性等方面,同時針對網上所流傳的謠言也有專門的辟謠公告。此外,“六層樓先生”也會接受來自網友的私信咨詢,通過私信了解當下受眾的困惑。
“六層樓先生”在關注女性身體健康的同時,以健康為切入點,嘗試探討女性群體與女性權益的相關問題。“六層樓先生”中的“TA說”便是尋找從事以女性為主要消費對象的行業的六位男性與六位女性一起來探討業內情況。節目尾聲時,他們都會探討一個共同問題“你認為女性在一生當中最需要做的事情有……”嘉賓中有整形美妝博主、營養師與牙醫、女性媒體計劃的創始人等,他們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出發,探討女性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以及在當下社會中面臨的困境。例如,話題涉及“維護女性權益和結婚生育是對立的嗎?”“如何改變父親在育兒中的缺位”“為什么有更多女性去做心理咨詢”等。多角度、多專業領域、多元的內容視角來思考女性現狀,從一種更為深刻的話題視角看待女性這一群體。
2.2.2 真實案例下的女性意識再現與顛覆
“六層樓先生”的發布的內容致力于為女性提供健康方面的知識。從自身及其團隊多年從醫經驗積累中提取大量案例解讀女性健康,同時也接受來自后臺網友的真實求助,一方面增強賬號的專業醫療底色,提升可信度;另一方面也鼓勵女性正視健康問題,積極主動地尋求醫療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六層樓先生”也在嘗試打破女性因文化慣例而存在的諱疾忌醫的心理,以一種更加光明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身體,打破心理負擔,擺脫面對身體出現健康問題時的羞澀、緊張、恐懼等心理,尋求正規渠道的幫助。
健康的身體是女性關注自身的第一步,而真切地關注自我,不僅僅是指身體健康,也包括情感狀態。后臺的一些網友經常會提及女性在現代社會中存在的焦慮:職場與家庭的相互平衡、婚戀及生育問題,“六層樓先生”也會給予解答。例如,有網友在某次私信中提到懷孕過程中因感受到疼痛而抱怨,被其他人指責“如果這些都忍耐不了,還怎么擔得起母愛偉大”。“六層樓先生”坦言:“這當中存在很大的謬誤,即用偉大來綁架個人,從而使其放棄對體驗尊嚴的訴求,甚至讓人產生一種‘我不吃這些苦頭就不配為人母’的錯覺。事實上,偉大有多種形式,而且人可以選擇不偉大,普普通通就好。”另外,在談及生育問題時,“六層樓先生”從專業的角度提出“生育過程對于女性的身體來說是弊大于利”的,他提倡女性在生育問題上應當爭取選擇。這一選擇性既不是屈從于傳統社會的文化慣例,更不是出于對另一方的討好與服從,而是遵從本心的選擇和行為,用自己的意志來支配自己的生活。“六層樓先生”通過對女性問題的解答和對價值觀引導,創立了一個新時代的女性形象,希望女性不會被傳統觀念與價值觀所局限,而給予自身更多的選擇性。
2.2.3 顛覆性性別意識下的象征意義
從真實案例出發再現女性生活,鼓勵女性挑戰傳統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慣性,在塑造這些顛覆性的女性的媒介形象下,“六層樓先生”的視線也不僅僅局限于女性,對于男性的現狀也呈現出一定的思考。在“TA說”系列節目的第三期中,“六層樓先生”對話何森堡老師,提及女性在歷史上的至暗時刻,提出“女性的至暗時刻也是人類的至暗時刻,在女性面臨壓迫的同時,大部分男性也承受著壓迫。”節目中還提到在新石器時代,戰爭和征服使得權力向小部分男性集中,這部分男性壓迫女性為自己生育,同時也剝削了其他大部分男性養育自己的后代的權利。男性與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不應該被分開看待,女性在為自己爭取權益的同時,也是在為男性爭取。在“為何更多女性去做心理咨詢”這一期節目中,心理咨詢師提到,女性更易去尋求幫助,更熱衷于表達,而男性因傳統社會文化慣例的禁錮,一般不會主動表達自己的脆弱,因為這并不符合社會所默認的男性氣質。這一點與美國男性運動中提出的“有關男性特征的社會規范是否使男性無法對父親的逝世產生悲痛之情”相吻合[5]。
由此來看,“六層樓先生”在探討女性應該擁有強烈的個人選擇的同時,也從大環境的宏觀角度看待性別意識和男性地位的發展。隨著國內對話語境的開闊,以及女性地位、權益被看到,“六層樓先生”的這些對話與思考,已經不僅僅是個體或從業者之間的對話,而是通過新媒體的廣泛傳播,帶領更多個體參與進這場思考中。
2.3.1 幫助受眾掌握基本健康常識
新媒體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迅速直觀看到受眾的反饋。“六層樓先生”有一條微博內容:一名女性在身邊好友身體出現狀況時產生了質疑,并提出盡早去醫院的建議。后來其好友確診了病癥,發現及時并主動就醫治愈。后來這位女性將過程從后臺發送給“六層樓先生”,并感嘆“幸虧平時有好好看科普”。這是“六層樓先生”作為一個女性健康科普類自媒體給予受眾最直觀的影響。這一影響看似基礎,但力量極大。
2.3.2 增強受眾的主體性,提倡知情權與選擇權
“六層樓先生”在進行健康科普類知識講解的同時,鼓勵女性在生活觀念上打破傳統思維的桎梏,從深層次探討社會發展下女性權益的爭取和女性意識的覺醒。在賬號內容中,有一個獨特的標簽:“六號長椅”。在這個話題下六層樓賬號接收來自網友們的不僅限于健康的多種問題。網友們也通過這個途徑,將自己的感受回饋給“六層樓”。曾有網友針對“六層樓”在直播中所提到的“我們的人生不是只有生孩子”這個觀點表示感謝,受限于自己的身體原因,曾因此一度低落,但從一個健康科普類賬號中獲得了“治愈”。而“六層樓”也對其進行鼓勵,希望廣大女性都可以“活成自己喜歡的自己”。同時,在賬號內容中,“六層樓”科普的內容不僅會涉及懷孕與生育過程中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也會將生育的風險與痛苦向受眾呈現出來,其所倡導的是一種在充分獲取信息之后,女性權衡利弊自愿做出合情合理合法的生育選擇。從評論區看到,大多受眾也認為女性生育背后的風險不應被一句簡單的“母親偉大”而被蒙混,提倡女性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社會構建的性別系統成為一套默認的行為規范,制約著著男性與女性行為與思維模式。隨著媒介形態的不斷迭代,媒介已成為構成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其對社會性別的構建也就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互聯網強勢進入人類生活,人們被電子設備捆綁的同時,網絡內容也在影響著社會性別的構建。自媒體品牌的多樣和繁雜不必多說,其中關注女性健康的科普自媒體在社會性別的重塑過程中承擔重要角色,不論是由知識的普及倡導女性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還是從深層次出發探討女性群體的權益來引起更多人的思考。批評與審視此類自媒體也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也只是從“六層樓先生”這一自媒體品牌出發,嘗試從社會性別與媒介傳媒的理論視角出發進行思考和評價,但其他健康科普類自媒體也有自己的特色和觀點,不論他們從何種角度出發,對于女性這一群體來說,關注就意味著越來越多人參與到這場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