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XU Yan
(山東省菏澤市規劃管理服務中心,菏澤 274000)
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前已經初步取得了成果,城市化建設的思路和規劃模式正在朝著更加先進、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將生態綠色可持續理念融入到城市規劃建設當中去,更是標志著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的又一次跨越式進步。但是,隨著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城市化建設的速度和規模也在不斷地提升,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要看到,城市化的高度發展并沒有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駕齊驅,許多地區的生態環境都在持續不斷地惡化當中,當下以生態保護為出發點對城市進行規劃建設可謂是勢在必行。因為相比于傳統的城市規劃建設模式,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價值更加的突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當下積極研究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價值與對策,將具有一定的現實性發展意義。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是新時期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和傳統的城市規劃建設模式有較大的差異,是廣大從業人員在不斷探索城市規劃建設策略的過程中,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以后,逐漸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更加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建設策略。從目前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看,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價值: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體系的成型,可以讓城市的環境得到了有效地保障,進而也能讓城市留住更多的人才,有了人才的支柱才能促進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在過去的城市規劃建設當中,很多人沒有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環境保護這一話題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思路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規劃設計人員開始調整自己的思路,并對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理念進行研究,最終取得了比較可觀的成果。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應用,可以讓城市的生態環境得以保持穩定,這會為以后的城市繼續開發和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全面促進城市建設發展。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模式的應用和落實,讓城市的規劃建設工作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合理。城市的建設規劃工作有一定的復雜性,高質量的規劃建設方案能夠為城市經濟建設提供巨大的便利,反之不夠合理的城市規劃建設方案則可能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造成城市環境不斷惡化、交通系統運行效果大幅度下降等局面,這顯然不利于城市的長遠經濟建設。而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應用和落實則解決了這一問題,它和傳統的城市規劃建設模式截然不同,能夠在保證城市規劃建設環保性的基礎上,提升城市規劃的合理性,為城市的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模式的落實,讓城市規劃建設開始擁有更加深刻的內涵和更加深遠的現實意義。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都面臨著不斷提升的物質文化需求和不平衡地發展現狀之間的矛盾,人們的物質生活質量較過去有了突破性提升,但是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卻遲遲沒有取得應有的成果,而生態環保理念可以說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將生態文明建設和城市規劃建設相結合,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人民群眾對舒適、和諧、美麗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的需求,讓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方面達到雙豐收。更重要的是,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模式的成型,也標志著我國可持續建設目標開始深入人心,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城市健康發展的可能性,讓城市成為兼具生態性和功能性的良好聚集區。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是中國崛起發展戰略中的生要抉擇,綠色生態是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建設的主旋律,從某種角度來說,建設生態城市就是要把傳統的單線性發展模式轉變為循環雙向的發展模式,這不僅僅影響著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區的長遠發展,也更標志著中國在探索循環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中國始終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無論是在碳排放問題上還是在耕地紅線問題上,一直以來都做到了率先垂范、積極主動,從這一角度來說,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價值又將會更上一層樓。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本身具有不可估量的現實價值,但是在執行和落實的過程中,它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亟需要解決。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并非易事,在不斷探索和嘗試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城市忽略了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為了達成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目標,對環境保護問題過度重視,卻忽略了城市本身作為居民聚集區的性質,忽略了居民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位置。這造成了一種本末倒置的局面,城市規劃建設后的成果,并不能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生活,反而讓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和城市本身經濟社會建設出現了較大的沖突,即使一時之間可以勉強推行,長期下去必然會遇到反彈和抵觸。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是否能夠取得預計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果,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落實到位。但是從目前來看,仍有一部分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未能和城市原有的基礎設施進行有效結合,這使得現有的基礎設施得不到利用、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方案也無從落實。比如有一部分城市的基礎設施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規劃方又未能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有的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方案可能給現存的城市人文景觀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并不利于城市人文景觀的繼續開發,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現有基礎設施和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沖突,只有盡快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保證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水平的提升。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是我國長期發展的必然手段,需要在充分了解城市長遠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從全局角度出發考慮規劃建設方法,從而達到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市現代化建設水平的目標。所以當下我們必須要結合城市規劃建設的實際情況,采取以下措施提升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質量:
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讓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理念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相比于傳統的城市規劃建設模式,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更加關注城市的個性化發展目標。即需要在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的情況下,從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等方面分別入手,根據不同城市的不同情況,建設城市生態文明體系,確保城市朝著生態化、科學化方向發展,從而讓城市的經濟社會建設能夠在新時期取得新成果。在構建和完善生態文明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做到:①要秉持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根據不同城市的不同地理條件和人文風情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建設,達到千城千面的效果。②要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認可度,通過各種各樣的宣傳方式,讓群眾對生態文明建設有更深刻的理解,使他們能夠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成為生態城市規劃思路的踐行者,保證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性。③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人員需要做好和城市居民的溝通,充分了解和聽取他們對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和完善,從而讓生態文明體系更加健全。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是一個比較大的目標,而生態建筑則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相比于傳統的建筑形式,生態建筑具有更高的資源使用率、不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具有突出的經濟社會效益,做好生態建筑的規劃設計,是推動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發展的不二之選。具體來說,工作人員必須要在充分了解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對可再生能源進行利用,解決傳統建筑規劃設計中過度消耗不可再生資源的問題,在保證建筑居住使用舒適度的同時,通過設施設備和規劃設計思路的優化,提升建筑的生態環保水平。同時針對一些需要進行改造的建筑,工作人員可對原有建筑的結構等進行詳細了解,在遵循不損害建筑原有風格等原則的基礎上,對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對建筑改造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等進行有效回收,避免生態建筑建設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確保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目標能夠落到實處。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是一個比較廣泛的目標,除了要對城市的建筑等進行優化之外,還需要考慮到城市及城市周邊的濕地系統,完善的濕地系統能夠為城市生態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在避免水土資源流失的同時,確保城市周邊的動植物擁有棲息地,使生態系統更加健康穩定地發展。結合有關的調查數據來看,擁有濕地系統的城市往往擁有更好的氣候條件和抗自然災害能力,在生態環保建設中也更容易取得成果,因此在今后的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中,工作人員必須要打破城市規劃建設只局限在人文景觀等方面的思維限制,通過對成熟濕地系統的保護為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添磚加瓦。比如,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時候,避免對原有的濕地系統造成破壞、根據濕地系統的實際情況設置保護區、嚴抓狠打濕地資源不科學開發、對已經出現問題的濕地系統進行全局性修復,從而讓城市及城市周邊的濕地得以在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中繼續發揮積極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繁榮,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在不斷提升,于是人民對交通出行的要求越來越高,各種各樣的代步工具如同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特別是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更是讓城市的碳排放量不斷增長,這造成的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等,嚴重影響了城市生態環保建設效果。所以,在今后的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中,盡快構建綠色出行交通管理系統是勢在必行。具體來說,生態城市規劃建設人員需要對城市現有的交通系統進行細致分析,明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根據城市群眾出行的總體需求情況,對現有的公共交通等進行整合利用。同時,還需要根據目前群眾的交通出行情況建設交通樞紐,以從而確保居民能夠更加便利地出行,在人口密度比較大的地區建立多樣化交通系統,讓地鐵和公交線路盡可能覆蓋主要居民區,并從道路建設方面增設公交專用道路,避免公交車在站點停留造成的交通擁堵問題,在制定相應發管理法規與政策,讓企業對于城市的共享單車,要進行合理的投放與管理,以有效避免資源分布不均或是資源浪費。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并不是只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問題,工作人員還需要考慮到高耗能產業對城市生態發展的負面影響,通過踐行低碳環保理念、優化生態文明建設等方式,提升產業鏈的環保價值。第一,要對轄區內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進行統計,要求企業負責人盡快提出產業升級的方案和策略,通過技術創新、設備創新等方式,降低企業生產運營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第二,要嚴格遵守先處理再排放的原則,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加大力度對企業污染物處理設備進行檢查,要求工業企業加裝過濾器、污水處理設備等,對于不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拒不執行的企業進行嚴肅處理。最后,要對城市的區位因素進行有效調整,對雙高企業進行區位集中管理,要求其遷出主城區,從而提升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有效性。
生態建設,強調的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共處共融的發展形態,生態建設當中既要追求人與自然生態的和諧,也要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因為,生態建設,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的良性循,也是社會持續繁榮全面發展的重要標志。所在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工作,還囊括了綠化方面的問題,工作人員必須要充分認識到綠化建設對生態城市的重要意義,采取有效措施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生活體驗,同時讓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邁進新階段。進行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要把綠化建設放在第一位,根據本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等確定綠化方案,秉持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為人民群眾提供生活和工作之余休憩的空間。同時還需要秉持著適地適樹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選取綠化樹種等,保證綠化樹木的成活率,提升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水平。
城市生態評價是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基礎和重點內容,加強城市生態評價,能夠讓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有據可依,工作人員可以參考城市生態評價的結果,對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方案進行調整,在不影響城市經濟文化發展的情況下,完成生態化規劃建設。首先,要盡快制定標準化的城市生態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對城市生態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和外在表現進行總結分析,從而確保評價標準的合理性。其次,應充分利用好城市生態評價的結果,在綜合多方面因素得出生態評價結論以后,以此為基礎調整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模式,根據城市實際情況采取措施,確保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有效性。最后,要對城市未來人口密度進行預測。城市化進程中,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這使城市的人口密度持續不斷地增長,在進行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的時候,應考慮到未來人口密度的變化,在此基礎上進行基礎設施規劃、交通體系規劃等,提升生態城市規劃建設合理性。
生態文明發展建設,是一個必然要實現的中國夢,所以生態城市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發展中的主要對象。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的城市的規劃建設工作都存在不足之處,生態環保問題得不到重視、規劃建設不符合實際情況等問題比比皆是,這嚴重影響了我國城市的長遠發展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要通過做好濕地系統保護、構建綠色出行交通系統、建立低碳環保產業鏈、做好綠化建設以及做好城市生態評價等一系列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城市規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保證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