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雨 范夢子 宋西貴
(山東大學圖書館,山東 濟南 250100)
近年來,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育教學改革持續席卷全球,深刻改變了全球的高等教育理念,教育的外部環境和宏觀政策環境由此發生了深刻變化。2019 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 年)》提出了“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推動師德建設長效化、制度化”的指導意見[1]。2021年,中共中央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則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具體要求[2]。
面對高等教育發展新態勢,我國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高校要始終堅持國家賦予的“引領創新”使命,將提升自身創新能力、融入國家創新體系作為重要時代任務,加速成為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而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以及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3],既承擔著教育和信息服務職能,又要不斷拓展和深化服務,為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提供重要支撐保障。“十四五”規劃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在加速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力為讀者提供高質量服務上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建設一支專業館員隊伍勢在必行。
專業館員,2015 年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以下簡稱《規程》)中對該術語的釋義為“一般應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層次學歷或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并“經過圖書館學專業教育或系統培訓”的圖書館人員[3]。《規程》同時提出了專業館員與輔助館員兩個概念,但如何對二者進行界定、專業館員又應當具備哪些素質和能力,一直是圖書館界持續思考研究的問題。參與《規程》修訂的雷震、燕今偉等也曾對該問題進行過解釋,即“專業館員承擔文獻采選、編目、信息咨詢、學科文獻服務、數字圖書館建設、信息素質教育教學等專業工作,是需經過圖書館學專業教育或系統培訓方能勝任的工作”[4],“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應為專業館員”[5]。
此后,不少專家學者均對專業館員概念進行過解讀。其中,2016 年鄂麗君、王啟云結合《規程》和專家解讀,提出專業館員的必要條件是“具有碩士學位,或經過圖書館學專業教育或系統培訓,并掌握專業服務技能”;“文獻資源建設館員、編目員、深層次咨詢服務館員、學科服務館員、科技查新館員、圖書館信息技術館員、閱讀推廣館員、信息素養教育館員”等能夠勝任專業性較強的崗位工作的館員可以稱為專業館員;“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館員也可以稱為專業館員[6]。從該表述來看,合格的專業圖書館員不僅要具有相應的學位/職稱/學科背景條件,更需要經過專業培訓并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
近年來,圖書館界同仁關于國內外圖書館專業館員隊伍建設的研究不勝枚舉。從國外研究情況來看,不少國外圖書館將專業館員定義為“從事某種專業技術性較強的工作的人員”,并制定了相應的職業能力標準和資格認證要求。如美國圖書館將專業館員職業能力概括為“學歷、經驗、知識與技能、能力”4個方面,且專業技術性越強的職位對知識與技能的要求越具體[7];英國圖書館自1985年起開始實施圖書館職業資格認證,以申請人的實際工作能力作為主要考核依據,并通過講習班、職業培訓等方式激勵館員持續發展職業能力[8];日本圖書館的館員被稱為司書、司書補、司書教諭,三者皆有不同的認證標準,其資格認證也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9];韓國于1963 年出臺了《圖書館及讀書振興法》,并將館員分為一級正圖書館館員、二級正圖書館館員和準圖書館館員,要求只有具備了館員資格證書才能從事國家或地方自治團體經營的圖書館工作[10]。
再從國內研究情況來看,鑒于目前圖書館界對專業館員的能力標準、任職資格等尚未形成完整的認證與評價體系,因此現有研究多集中于學科館員隊伍建設、館員專業能力提升等方面。如郭晶等基于其他行業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發展情況、目前圖書館職業認證制度探索情況以及國內圖書館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等,提出制定一套具有普適性的“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能力標準與資質認證規范”設計思路[11];張敏通過新舊《規程》對比研究,提出運用長板理論構建核心團隊、注重館員領導力培養、協助館員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注重館員培訓與發展、制定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加強館員心理健康建設的職業能力構建思路[12];周久鳳基于館員專業性的視角,提出以專業身份構建為基礎、以專業組織支撐為依托、以專業技能培養為核心、以專業服務能力為指向的館員專業化發展與轉型路徑[13];劉偲偲等通過對館員職業定位與能力重塑的思考,提出了專業館員應具備的8 種新能力[14]等。
基于當前理論研究成果,為全面夯實“十四五”時期圖書館發展建設基礎,進一步提升團隊創新與服務水平,各高校圖書館紛紛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專業館員隊伍建設方面出臺了一些辦法,采取了一些措施。筆者現以山東大學圖書館為例,對“十四五”規劃背景下專業館員隊伍建設現狀及發展思路進行探索。
近年來,山東大學圖書館緊密圍繞“張網引才、轉機建制、強基固本”的隊伍建設與人才發展理念,在專業館員隊伍建設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嘗試。
首先,著眼學校“雙一流”建設要求,以圖書館治理體系與服務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堅持“繼承性、當下性、前瞻性”原則,創新開展全館組織體系優化工作。在原有文獻資源建設、網絡信息技術、特藏文獻研究、情報研究4 個業務部門基礎上,新成立了基礎服務、學科服務、知識產權信息服務、數據資源管理、宣傳與閱讀推廣5 個業務中心,選聘中心主任、業務骨干等,使業務部門分工更加精細、科學,使業務團隊建設更加專業、有力,從而進一步增強對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推進圖書館工作由“被動需求”向“主動引領”轉型,同時也為專業館員隊伍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圍繞圖書館“智慧化、研究型”發展要求,以全面提升館員服務能力與服務水平為目標,構建集“基本能力、專業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于一體的館員專業能力標準體系,牽頭制定《山東大學圖書、檔案、文博系列館員能力提升專項方案(2019—2021 年)》。自方案實施以來,圖書館共舉辦前沿講座、技能培訓等130 余場次,4000余名館員從中獲益;共選派館員參加國內相關專業培訓200 余人次,其中100 余人獲得行業證書。除此之外,自2019 年起,圖書館還圍繞“文化與管理:提升圖書館治理體系與服務能力的路徑與方法”“研究與發表:提升館員業務創新與學術研究能力的路徑與方法”等主題,共舉辦館員暑期研究班3期,為專業館員隊伍建設創造了良好條件。
再次,堅持以山東大學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為引領,根據《山東大學圖書館發展規劃(2019—2025 年)》要求,以“服務立館、學術強館”為指導,制定《山東大學圖書館學術創新支持辦法(試行)》,擇優支持館員開展項目研究和自由探索。迄今為止,圖書館共接收到來自全館各個團隊申報的學術創新項目34 項、業務創新項目26 項,經校內圖情檔案專家評審,擇優選取學術創新項目20 項、業務創新項目13 項予以支持。截至2021 年7 月,圖書館已完成對學術創新項目的中期檢查驗收工作,并評選出優秀3 項、良好11 項、通過6 項。該辦法在鼓勵館員全面提升創新服務能力、推動研究型圖書館建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專業館員隊伍建設提供了強力支撐。
最后,立足新時代高校圖書館發展趨勢,基于近年來本館發展建設實際,以“優化崗位、激勵競爭、創新擔當”為基本原則,制定《山東大學圖書館崗位分類分級實施辦法(試行)》,組織開展業務管理與服務類崗位分級管理工作,明確崗位資質,細化崗位職責,嚴格考核標準,提升了館員與崗位的匹配度,為專業館員隊伍建設營造了良好環境。
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圖書館的發展建設與學校發展建設緊密相聯。“十四五”規劃背景下,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專業館員隊伍,既是圖書館發展建設的重心所在,又是高校深化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支撐。因此,高校對圖書館人力資源發展形勢的期待也自然成為圖書館專業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依據和現實要求。
自2020 年10 月起,山東大學圖書館正式啟動“十四五”規劃制訂工作,并組織開展了面向全校60 余家職能部門、科研院所和廣大師生讀者的意見征集工作。截至2021 年5 月,圖書館共收到意見建議526 條,去除重復、模糊等無效信息后共得到有效數據382條。對該數據進行梳理分析,可發現讀者對圖書館“十四五”時期的發展建設意見建議主要集中于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基礎設施優化與特色空間建設、信息咨詢與學科服務支持、資源獲取與利用4個主要方面。其中,關于信息咨詢與學科服務支持(包括檢索技能培訓、信息素養教學、深層學科服務等)的意見建議共111條,占意見建議總數的29.06%,僅次于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意見建議(35.08%);關于資源獲取與利用(包括特色資源查找、資源使用分析、創新服務推廣等)的意見建議44 條,占意見建議總數的11.52%。如從人力資源建設的角度出發對該情況進行研究,可發現無論是讀者培訓、學科服務、課程教學等需要具備專業技能才能完成的工作,還是資源利用、資源分析、服務推廣等具有一定專業技術含量的工作,都離不開專業館員的支撐。同理,文獻資源建設離不開具有采編專業知識與經驗的館員,特色空間建設也離不開具有審美設計等專業能力的館員。
結合上述情況,為滿足學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現實需求和未來期待,“十四五”時期山東大學圖書館要充分將學校“雙一流”建設與圖書館發展緊密結合,在建設專業團隊、增強專業能力、打造專業平臺等方面不斷努力。
首先,在建設專業團隊方面要以組織體系優化調整、業務中心組建發展為根基,以學科服務、情報研究、數字化與人工智能技術、古籍研究與修復等為重點,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培育與引進力度,鼓勵館員在職攻讀更高學位,全面提升館員隊伍學歷層次,優化館員結構,建設“年輕化、專業化”的館員團隊,提升館員專業服務水平。
其次,在增強專業能力方面要以完善培訓體系、支持學術創新為根基,以專業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為重點,落實好館員專業能力提升計劃,構建館員綜合能力培養體系。其中,一級能力包括專業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二級能力包括資源管理能力、信息服務能力、學科服務能力、教育教學能力、數據組織管理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資源深度解讀能力、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指導與評估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等。
最后,以打造專業平臺方面要以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山東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秘書處為依托,以知識產權服務專業平臺、文獻資源服務專業平臺建設為重點,進一步豐富館員在專利查新、專利檢索、專利分析、信息服務、資源服務、學科服務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實現以平臺建設打造專業團隊的目標。
“十四五”規劃背景下,專業館員隊伍建設對推進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現根據近年來專家學者研究成果與山東大學圖書館建設實踐,嘗試對高校圖書館專業館員隊伍建設提出參考意見。
此處所講核心能力是指專業館員應當具備的、有別于輔助館員的、具有較強技術含量、需要通過一定的培養或鍛煉才能獲得的能力。當前,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讀者需求正在日益走向多樣化、社交化和移動化,高校圖書館為實現自身新發展,就必然要營造新的業態環境,該環境也對館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無論是從外部需求還是內在發展角度來看,構建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核心能力體系對建設好專業館員隊伍具有重要意義。山東大學圖書館在館員能力專項提升方案中強調的一、二級能力體系建設也正是對該觀點的實踐驗證。當然,因各高校圖書館戰略定位、建設規模、地緣環境以及“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等各不相同,其對館員隊伍的核心能力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各高校館要充分結合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所在高校發展戰略、師生讀者需求期待等,找好核心能力體系建設著力點,力求打造一支科學合理、精準專業、服務優良的專業館員隊伍。
此處所講職業能力是指專業館員在服務讀者過程中需要具備的資源管理、信息服務、數據加工、技術應用、科學研究、交流溝通等能力。泛在知識環境下,圖書館面臨著所有與知識有關的潛在進入者的沖擊與競爭,其在知識鏈中的重要中介作用正在被削弱[15],而讀者對信息資源的需求與期待則呈現個性化、專業化和精準化程度不斷上升的趨勢。因此,為發揮好信息服務職能,高校圖書館在構建專業館員核心能力體系的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對專業館員開展系統化職業能力培訓,山東大學圖書館在館員能力提升專項方案中提出的面向新入職館員、業務骨干、創新團隊、全體館員的培訓計劃即是對該觀點的實踐驗證。當然,因各高校圖書館館員情況、服務對象、經費保障以及“十四五”時期的建設要求各不相同,其對館員職業能力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各高校館要充分結合建設目標、讀者特點、隊伍現狀等,制定切實可行的館員職業能力培訓計劃,系統化開展好館員職業能力培訓工作。
此處所講評估反饋是指專業館員和讀者在信息/知識服務過程中對彼此提出的評估反饋意見。近年來,服務質量評估一直是圖書館界研究熱點,學界廣泛認可的評估模型主要有AHP、SERVQUAL 和LibQUAL+TM等,但此類模型大多為讀者對圖書館服務進行評估,關于圖書館內視自我的評估較少。“十四五”時期,高校圖書館專業館員隊伍建設面臨著來自內外兩個方向的壓力與挑戰,及時對本館發展策略進行評估、對自身建設進行內視、對讀者期待予以反饋、建立持久有效的評估反饋機制對強化團隊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各高校圖書館要進一步加強對雙向評估反饋機制構建的重視程度,引導專業館員結合隊伍現狀,主動根據組織目標和用戶需求收集信息數據,對內部(目標優化、能力提升、培訓鍛煉)與外部(學科服務、數據加工、用戶交流)產生的各種可量化與不可量化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薄弱點和突破點,增強核心能力,滿足讀者期待。
專業館員隊伍建設對高校圖書館推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十四五”規劃背景下,各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借助制訂發展規劃的契機,充分思考桎梏專業館員隊伍發展建設的內外界因素,緊密結合教育發展趨勢、學校發展戰略、單位發展目標、隊伍建設實際等,在構建核心能力體系、開展職業能力培訓、優化評估反饋機制等方面加強研究思考,努力建設一支高質量、高水平的專業服務團隊,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