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強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很高興有機會參加今天的會議!前面同志的發言特別是李曉明的發言讓我十分感慨,可以說是思緒萬千。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高校圖工委)40年來做了很多的工作,值得做一個比較全面的回顧和總結。下面我從自己的經歷談一談關于高校圖工委過去工作的一些經驗和對于高校圖書館未來發展的一些思考。
高校圖工委40年的發展歷程,正如李曉明在發言中談到的,實際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我是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全程都參與了。總起來看是坎坎坷坷,但卻波瀾壯闊。這些過程曉明概要地講了,我就不重復了。
從高校圖書館來說,過去的40年,自改革開放開始,進步是顯著的,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比如,根據上世紀80年代中期高校圖工委對全國高校圖書館現狀的統計,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這樣的圖書館,年度經費都不超過200萬。而去年北京大學圖書館的經費已經是8000多萬,中山大學圖書館的經費達一個多億,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圖書館的各個方面,無論是館舍、設備、人員變化都非常大。回顧這么多年的發展,我覺得一個最大的成就,就是高校圖書館走上了整體化發展的道路,實現了資源共享。回想上世紀80年代初、莊守經館長去各地調研的時候,大家普遍反映高校圖書館沒有整體的發展思路,沒有統一的上級領導,缺乏相互之間的合作,實際上就是一盤散沙。大家強烈要求教育部能夠有一個機構來統管高校圖書館的工作,只有這樣高校圖書館才有出路。
1981年底高校圖工委成立后,高校圖書館從一盤散沙逐漸走向共同發展。在1987年教育部召開第二次全國高校圖書館工作會議之后,高校圖工委開始規劃,考慮設立若干個中心。當時想學德國,按學科設立一些資料中心。這種學科資料中心一開始設想的是建十七八個,但因沒有建設經費無法上馬。到了1995年開始籌劃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當初的規劃起了一定的作用,后來CALIS一期方案中由于經費的原因只設了五個學科中心,算是繼承了1987年的成果。在CALIS建設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學科中心的作用還不夠,需要再擴展,所以開始發展聯盟。
李曉明剛才講到高校圖工委的三個發展階段,我覺得40年來高校圖書館的發展也經歷了三個階段。1978-1987年,是百廢俱興的階段,當時的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料匱乏,打字機都算是不多的設備,很多圖書館沒有復印機。第二次全國高校圖書館工作會議,開始考慮要整體化建設。1988-1997年,就是力爭突破的階段,很多圖書館開始實施自動化,互聯網引入了國內。我們一直在爭取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整體發展環境,此時“211工程”的實施提供了一個契機。第三個階段就是“3C”的建設階段,即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CADAL)、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這三個大項目。CALIS后來被列入“211工程”基礎設施之一,而CASHL始終是以國家專款的形式由教育部社科司管理。從2011年開始,高校數字資源采購聯盟(DRAA)成立,開始組織全國高校圖書館以集團方式引進國外數據庫資源,自此高校圖書館走上聯盟化的發展道路。
總結高校圖書館40年來的發展經驗,我認為最重要的有幾點:一是建立聯盟機制,這個在國外比較多見,在國內也有所發展。高校圖書館已建立起很多合作性的聯盟。二是從高校圖書館發展來看,必須堅持走整體化的道路,千萬不能再回到過去那樣一盤散沙的狀況。高校圖書館未來的發展還是要靠合作靠共建共享。三是高校圖工委應當長期存在,而且應當更好地發揮作用。高校圖工委在當前應當主要是發揮引導和指導作用,把握一些方向性的東西,從整體上指導高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我們在最初規劃CALIS的時候,其實是想要做成中國的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CLC)。OCLC是一個全球性的非營利圖書館組織,最早是從美國俄亥俄州的圖書館發展起來的,主要致力于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后來發展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圖書館合作組織。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很難達成這個愿望。現在看來,高校圖書館正逐漸向聯盟化的方向發展,比如成立了全國外語院校圖書館聯盟,醫學院校圖書館也建立了聯盟,還有農業院校圖書館聯盟等。還有一些有特色的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也建立了聯盟。應當考慮怎樣去完善他們的合作協作機制,高校圖工委應當充分發揮作用。
高校圖書館聯盟面臨新時代,需要新的思維和新的戰略,新的思維主要是要適應智慧化發展要求。數字教育、智慧教育要求高校圖書館創新發展。關于高校圖書館聯盟下一步發展的主要領域,一個是資源共建。比如高校知識庫,以及信息素養教育課程、講座,還有受疫情影響而產生的大量線上課程等,而這些又涉及到資源的長期保存。這些工作僅僅靠一所學校去完成難度很大,投入也很大,但是如果我們能組織大家一起參與共同推進就有可能實施。再一個就是進一步深化已有聯盟的工作,通過深度融合,使其更加成熟。例如前面我提到的“3C”,由于主管部門和經費來源不同,導致雖然很多工作有重合和交叉,卻一直是相對獨立地在運行,但是實際上又都是高校圖書館共同參與的項目,甚至在有的高校圖書館是同一批工作人員。另外“3C”服務的對象也基本相同,都是在為高等教育服務,為高校的教學研究服務。我建議能夠考慮成立一個“3C聯盟”,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更深入地實現高校圖書館之間的協同和共享。比如可以考慮建立“3C聯盟”統一的對外服務形象,提供統一的服務平臺,用戶登錄一個入口就可以享受到所有的資源。另外還可以建立統一的宣傳推廣、營銷策略,統一進行各種活動的策劃,開展一些協調性的工作,并且制定一些大家共同遵守的標準。
由于歷史的原因,目前高等教育也存在不均等的問題。如果我們能把高校的線上課程組織起來,把高校圖書館的資源、高校博物館的資源等各種學術資源都在統一的數字平臺上組織起來,共同為高等教育服務,為教學科研服務,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或者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均等化。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