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斌
(新疆科技報社,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新聞紙媒作為全面反映時代變遷、記錄時代變化的重要媒介,不斷輸出正能量社會文化,引導并促進社會高速發展。在目前的信息化社會背景下,紙質傳媒作為推動國家經濟與文化發展的核心力量,可以視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媒體,是信息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紙質傳媒的主要特征是由社會文化傳播與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為導向,可以將其視為加工的一種方式。新聞傳播的具體表現形式在于民族社會意識形態,通過新聞傳媒實現對廣大群眾的精神引導,直接帶動了社會輿論導向,使新聞的傳播方向發生一定程度上的轉變。所以新聞傳媒在內容選擇上應當堅定自身的政治立場與三觀素養,保證對社會文化傳播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
新聞紙媒主要的內容就是實現信息的傳播,站在傳播學的角度分析,信息傳播中主要包括了四種基本要素:信源、信息、傳媒媒介以及受眾。在這一基礎上形成了信息傳播活動的主體。媒介生態學者認為,媒體的報道受到媒介生態環境的潛在影響,媒介生態環境中也涉及許多重要內容,其中涉及時代的政治氛圍、價值取向以及媒介性質定位、人文精神等內容。在我國曲折的歷史背景下致使新聞傳媒行業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1]。
我國的新聞媒體在進行實時報道的過程中,并不是單純地闡述整個事件經過讓大眾進行思考,而是在此過程中還摻雜自身以及媒體的想法,對受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就是所說的寓情理于事實,注重新聞界定義的真實性,加強對新聞報道的客觀性。因此,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媒體記者應當是闡述事件的整個經過,并且完整地記錄下來,不摻雜自己的主觀情感,以免影響新聞傳媒在報道中的真實性。
新聞作為影響我國社會發展的關鍵,與廣大群眾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新聞傳播作為促進我國政治層面以及地區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內容,傳統的紙媒是經過人民群眾整合所有的精神文化內容然后經過系統編輯,最終進行有效的傳播,其存在著強烈的民族以及地域特點,對社會群眾發展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在當前經濟水平顯著提升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能夠實現新聞傳播的高速發展,必須依附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在如今的社會中,這些媒介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中,成為社會發展與信息傳播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滲透到公眾心理建設,逐漸發展為廣大群眾生活的標準配置[2]。而全新的新聞傳播可以在網絡以及信息技術支持下開展,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可以實現將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以及視頻等多個信息傳播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媒體傳播手段。并且還可以將傳統紙媒、電視媒體、廣播媒體、網絡媒體以及手機媒體等之間的有效融合,進而保證傳播可以發生質的變化,形成一種全新的傳播形態。
傳統紙媒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傳播信息與知識。在傳播過程中的新聞內容可以作為“信息和知識”的綜合體,并且新聞傳播的基礎就是傳統媒體,同時也可以將新聞傳播視為是文化的傳播[3]。在傳播新聞的過程中,傳統紙媒作為廣義的教育機構運行,直接承擔起了對社會成員實施教育與引導的基本作用,主要表現在向社會成員提供一定社會規范、價值觀念以及行為準則等,其作為社會成員社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是保證社會可以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所以這一部分傳播也是促使新聞行業發展的關鍵。在當前媒介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人們開始認識到了利用媒介進行新聞傳播的重要性,可以實現大規模的新聞傳播,并且可以激發廣大群眾也開始通過媒介來進行新聞傳播的意識[4]。
新聞紙媒的工作原則,需要秉承著正確引導、傳播社會正能量,保證社會文化的全面和諧發展作為工作目標。傳統紙媒在社會傳播的過程中,應當認識到自身所具有的促進文化繁榮、傳承文明形態的重要責任。根據目前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分析,只有在和諧穩定的社會文化引導下,我國社會政治以及經濟才能夠健康地發展。所以在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需要秉承著傳統紙媒存在的責任與意識,繼續發揚與傳播社會正氣,通過一些典型事例與人物,起到榜樣的力量,利用身邊比較日常的好人好事去感染與矯正社會的不良風氣[5]。
中國文明經過了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一直流傳到今天,與公眾的代代相傳與有力傳播有著一定的聯系。新聞紙媒在社會文化傳播與傳承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地位[6]。在當前傳播群體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傳播信息的真實性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進而信息的準確性得不到保證,最終失去傳播的價值。對于一些古代具有官印性質的史書,真實性也是有待考量。而在當前信息化大數據時代,新聞媒體的出現將會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直接為社會新聞的傳播與傳承擺脫局限性,并且真實度也得到了良好的保障,進而達到了繁榮的程度。在當前社會不斷發展的歷史下,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正確處理新聞傳播的方式,促進新聞事業的持續穩定發展[7]。
在當前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新聞紙媒作為廣大群眾們比較信任的主要媒介,已經滲透在每家每戶,在對文化傳播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穩固作用。社會公眾作為接收信息的主要對象,作為一個分布比較廣泛且數量較多的受眾群體,具有隨時變化與分散的特點。因此,在這一背景下,新聞紙媒的主要功能就是將時事新聞以及社會熱點等進行處理與編輯。而受眾將會在此基礎上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轉化為社會言行,進而在輿論導向中形成社會文化的一部分。
民族的發展離不開其精神與文化,并且民族文化作為民族中的必要條件。社會文化的形成離不開民族凝聚力以及創造力的發展,對于國家發展經濟以及精神文明建設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新聞紙媒是實現社會文化傳播的主要媒介,新聞產業也是社會文化產業的基礎產業,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講,新聞媒介將會提升社會文化的傳播力度,對社會文化的傳播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促進了我國社會文化的傳播,社會創新創造力作為促進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因素,建設社會先進文化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使新聞紙媒的創新與求新意識,新聞創新作為廣大群眾們的基本要求,能夠為社會文明發展以及繁榮提供主要動力,因此,作為新聞傳媒這一步不斷創新的傳播方式,適應時代發展,進而可以促進新聞傳媒與社會文化的高速發展[8]。
良好的新聞傳播可以對促使廣大群眾的文化認知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在當前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出現了多樣化的轉變,目前傳統媒體報紙以及電視都開始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與其進行完美的結合,使新聞傳媒促進社會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在整個過程中應當保證以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基礎,通過有效的新聞形式塑造出高尚且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進而對于社會經濟與文化的協同發展帶來積極影響。根據目前市場經濟逐漸進步的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觀與文化觀也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使社會上充斥著不良的價值觀與世界觀[9]。最常見的比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個人主義等,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對社會文化造成不良影響,直接導致社會主義形態與價值出現多元化現象。因此,目前的社會文化可以利用新聞紙媒進行宣傳教育,進而能夠實現對社會文明的傳播作用,使廣大群眾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公民集體主義與愛國主義,不斷完善我國社會公民的道德以及個人素養,使其能夠認識自身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自覺遵守對社會以及家庭的責任。
作為新聞紙媒,最關鍵的目標就是能夠肩負起新聞傳播的責任,除此之外,還應當具有對社會未來發展形勢評估的基本能力。因此,作為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深刻與全面的準備工作。在對受眾進行新聞采訪的過程中,保證可以尊重每個受訪者的個性化特點與存在的差異性。將新聞傳播的核心內容放在廣大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可以一直堅守著新聞傳媒工作者的職業素養,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進而保證所傳播的文化內容更好地被觀眾所接受,提升整體的傳播效果[10]。
新聞紙媒在進行傳播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嚴格的篩選,加大對社會正能量精神與事件的傳播力度,使廣大群眾們可以更好地感受社會主義正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社會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埋下良好的鋪墊,為我國社會文化經濟傳播的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新聞傳媒應當不斷拓展自己的傳播途徑,與目前現代化技術與網絡進行完美的結合,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自媒體平臺好等內容。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各種新型媒介五花八門,為人們的信息獲取提供了一定的便捷,拓展了其獲取信息資訊的途徑,可以拉近傳播的距離,直接強化了新聞紙媒與公眾群體之間存在的必要聯系[11]。
目前在互聯網與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新聞傳播需要在傳統紙媒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創新與改革,保證可以充分認識到新媒體平臺的重要性,根據當前新媒體平臺在新聞傳播中應用的制定改革機制,不斷拓展傳播的范圍、豐富新聞的信息,使新聞信息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通過整合多個渠道以及平臺的信息,保證所有信息之前實現構建互相連接,將有關的信息融入到平臺中,提升新聞信息的專業性。為了可以創新新媒體傳播的方式,新聞單位應當利用創新的思想組織新聞傳播工作,所以需要培養出綜合全面發展高素質新聞人才。作為新時代的新聞工作人員,應當從傳統的媒體工作中脫離出來,根據新媒體新聞工作性質去分析,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每個人都可能會成為新聞的主要源頭,而這也加工為新聞的傳播提供了創新的主要方向。當前有許多客戶端都設計了發布新聞的模塊,新聞工作編輯人員在編輯新聞的過程中需要采取客戶端以及編輯軟件等,保證新聞人可以熟悉新媒體平臺中的注意事項,可以使新聞得到良好的傳播。
綜上所述,在當前社會注重知識與文化建設的背景下,新聞紙媒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在公眾群體中所具有的影響力,實現對社會正能量與文化的傳播。為了保證傳播具有良好的效果,還需要從多個方面不斷拓展自身的傳播途徑,使受眾可以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接受正向的引導,推動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