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變跨度的“橋上橋”裝置是應用在大件設備運輸過程中過河、過橋或危險路段的裝置,當通過河道或者原有橋梁無法滿足大件設備通行強度,利用設計承載425t的“橋上橋”裝置,安裝到原有的橋梁兩端路面上,使重大件設備安全在該裝置上通過,而只在兩端承載面受力,避開原橋面,可有效保護橋梁跨度范圍內的整體結構。
華電印尼玻雅 2×660MW坑口電站重大件運輸過程中,順利將“橋上橋”裝置應用在南蘇門答臘省跨度25米的鐵路橋上,通過18軸線2縱列軸線運輸車輛,順利完成了玻雅坑口電站2×660MW機組的變壓器、高壓缸整體及300噸定子等設備運輸,保障了電站安裝需求。
玻雅坑口電站位于印尼南蘇門答臘省,距大件碼頭約180km,東距煤礦約1.8km,屬于典型坑口電廠。其中1座鐵路橋是大件運輸的必經之路,其下跨南蘇門答臘省煤炭的運輸和經濟大動脈,印尼鐵道部門以可能影響鐵路運行安全為由堅決否定了橋梁加固等相關方案。經過艱苦談判和橋梁設計公司的反復安全校核,鐵道部門最終同意了采取“橋上橋”裝置運輸大件的方案。
“橋上橋”運輸的主要做法:
1.“橋上橋”裝置設計?!皹蛏蠘颉毖b置設計承載425t,裝置整體自重約130t,可實現32m、26m、20m、14m跨度互換,具有組合式特點,可根據現場實際條件,靈活選擇搭設的跨度。該裝置配備一套插拔銷裝置,可實現銷軸的安裝與拆除,最大坡度小于7%。由于蘇門答臘省該鐵路橋跨度25m,因此本項目“橋上橋”采用26米跨度進行運輸。
2.“橋上橋”裝置承載測試。為了確保運輸的安全和滿足印尼鐵道部門承載測試的要求,對該裝置進行全負載測試驗證結構承載能力。軸線車使用18軸線2縱列,其上均勻放置300t配重塊(采用電站現場標準履帶吊配重塊10t/個,共30個),使軸線車緩慢通過“橋上橋”裝置。然后采用鋼直尺、激光水平儀測量各間距內的下撓度和變形量,與設計進行對比,確保橋梁整體強度符合設計要求和滿足運輸強度。
3.“橋上橋”組裝準備階段。根據“橋上橋”裝置兩頭承壓的特點,利用粘性紅土、碎石對橋梁兩側進行回填、壓實。用混凝土對兩端承載面進行地面硬化,混凝土厚度300mm,等級:C30,地面承載力大于15t/m2。并在承載段下面鋪設相應的鋼板增大受力面積,在兩端基礎上面受力均勻,避免集中受力。按照本項目最重件300噸定子為例,車貨總荷載370噸,通過鋪設鋼板增加兩端受力面積,使平均載荷小于設計地面承載力,確保大件運輸的安全。
4.整體安裝。425t“橋上橋”裝置分兩組,每組寬度1.8m,設計從一側分別向另一側分別安裝2引入段二,3承載段一,4爬升段一,5&6標準段,7爬升段二,8承載段二,最后安裝兩側的引入段一、二及兩側的路基板。因該裝置已進行安裝測試,標準段部分進行整體組裝。
5.運輸過程。以300t定子運輸為例,車貨總重約370t,含18軸線車及3牽引車頭,逐漸緩慢通過“橋上橋”裝置。運輸過程中注意車頭車距,并用抵擋大馬力連續運輸,確保軸線車中心始終在 “橋上橋”橋面中心線上安全通過。
“橋上橋”裝置具有結構緊湊,制作簡單,安裝使用方便,使用后可拆除并重復使用,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運輸及時間成本。同時設備通過不同組合可實現不同跨度,增大了設備的適用范圍。
“橋上橋”裝置成功在玻雅坑口電站大件設備運輸中進行應用,一方面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搭設和超重件的運輸,保障了電站的安裝節點,也為電站早日投產產生經濟效益提供了保障;同時滿足了當地政府的要求,保證了當地煤炭運輸通道的安全。另一方面也節約了運輸成本,“橋上橋”裝置可以應用在類似橋梁和河道上,減少了新建橋梁所需費用和時間,可以機動靈活的運輸大件設備。
“橋上橋”運輸大件全程中,邀請了印尼鐵路部門、公路部門、雅加達大學機構和印尼橋梁設計公司,各環節均積極參與和提供了寶貴意見,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應。為印尼其他項目大件運輸或類似東南亞國家道路交通情況依舊落后,道路橋梁條件達不到要求的內陸大件運輸提供了參考意義。
在全球推動綠色發展,積極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背景下,風電主機也越做越大,在內陸風電資源豐富但道路情況較差的地方,“橋上橋”裝置能夠有效提高運輸效率。大件運輸中“橋上橋”技術的利用,對電站選址、運輸可研及電站早期運輸成本估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為電力生產安全、經濟、綠色運行的提供重要物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