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庭,王鵬雁
(四川輕化工大學,四川 自貢 643002)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四川省農產品對外貿易活動越來越活躍。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增加了對某些農產品的需求,擴大了農產品種植規模,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帶來規模收益遞增效應。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還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為農民增收拓深路徑。
2004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若干政策的意見》首次提出促進農民增收,具體措施提及擴大優勢農產品的出口,搞活農產品流通,促進農民增收。文章對四川省農產品進出口貿易與農村人均年收入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以期通過優化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相關細節來推動農民收入增加。
如圖1 所示,2004—2021 年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快速發展。總體來說,我國農產品進口額自2007 年以來持續高于農產品出口額,貿易逆差越來越大。隨著農產品貿易總額突破3 000 億美元大關,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達到1 354.7 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此外,農產品在我國國際貿易產品中的比例也在下降。20 世紀90 年代,這一比例高于10%,2015—2019 年這一比例穩定在6%~7%。比例持續下降,意味著我國失去農產品貿易競爭優勢[1]。

圖1 2004—2021 年中國農產品貿易趨勢
2021 年,四川省進出口貿易總額排名前三位的是成都、綿陽、宜賓,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歐盟、東盟等;四川省農產品進出口總額133.75 億元,同比增長30.7%,占四川省進出口總額的1.4%;農產品的進口額為72.75 億元,出口額為61 億元,整體呈現貿易逆差[2]。2021 年,四川省農產品貿易進出口品類排前三位的分別是肉及肉制品,蔬菜及水果,魚、甲殼、軟體類動物及其制品[3]。
根據四川省商務廳和《四川統計年鑒》的相關數據,整理得出2004—2021 年四川省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和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見表1。2004—2021 年,四川省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總體呈持續增長狀態,雖在某些年份較上一年有所下降,但幅度較小。與2004 年四川省農產品進出口總額36.34 億元相比,2021 年四川省農產品進出口總額133.75 億元,貿易總額增長至2004 年的3.68 倍。
隨著我國農業經濟持續發展,以及取消農村農業稅等政策的實施,農民收入處于持續增加的狀態。四川省農村人均年收入從2004 年的2 580.28 元增加到2021 年的17 575.00 元,四川省農村人均全年純收入增加至6.8 倍。
橫向對比,2021 年四川省農村人均全年純收入與北京市的33 303 元、上海市的38 521 元、天津市的27 955 元、江蘇省的26 791 元等還存在較大差距,接近全國農村人均全年純收入的18 931 元。面對如此之大的收入差距,如能驗證農產品進出口貿易與農民收入的相關性,既能為加快四川省農產品對外貿易提供理論支撐,也能為農民增收拓寬拓深渠道。
解釋變量為四川省農產品國際貿易進出口總額X,被解釋變量是四川省農民人均年收入Y。為了研究四川省農產品進出口貿易與農民收入二者之間的關系,建立回歸模型如下。

式中:lnYt表示t時期的農民收入,lnXt表示t時期的進出口貿易規模,a和b為回歸系數,μt為隨機擾動項。
將表1 已處理數據代入模型,通過EViews 軟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計模型,得出回歸模型估計結果,見表2。

表1 2004—2021 年四川省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和農村人均年收入

表2 回歸模型估計結果
參數估計結果如下。

回歸模型所估計的參數β1=2.29,說明X對Y有正影響。在假定匯率、農業技術、國際市場、關稅政策等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變化1%,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平均增加1.57%。這符合經濟學“增加值增加,收入也增加”的原理。
3.2.1 擬合優度檢驗
在回歸方程中,可決系數R2=0.919 220,調整后的可決系數R2=0.914 172,說明所建模型整體上對樣本數據擬合較好,P值為0.000 2<0.05,具有顯著性。
3.2.2 T 檢驗
由回歸結果可以看出,解釋變量lnXt值是|t(b)|=13.493 33。在給定顯著性水平α取0.05 時,tα/2(n-2)=t0.025(16)=2.119 9,b的t值13.493 33>2.119 9,即拒絕原假設,所以系數顯著不為0,這說明了解釋變量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在0.05 的顯著水平下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是顯著的。
3.2.3 異方差檢驗
通過White 檢驗來進行異方差的檢驗,White 檢驗結果見表3。Obs*R-squared 統計量對應的P值為0.288 3>0.05,因此接受原假設,即該模型不存在異方差。

表3 White 檢驗結果
文章圍繞四川省農產品進出口貿易與農民收入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基于2004—2021 年四川省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和農民收入數據,實證分析了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結果表明,四川省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對農民收入產生了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
基于實證研究結果,針對性地提出以下加強農產品對外貿易的對策建議,以增加農民收入。
第一,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形成產品出口競爭優勢。2021 年,四川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為61 億元,同比增加35.8%,但僅占四川省出口總額的1.1%。四川省出口的大部分農產品屬于初級農產品,出口的優勢在于價格低廉,未形成加工優勢,且農產品自主品牌少。應從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及打造農產品品牌價值著手,提高農產品的出口價格,促進農民增收。
第二,擴大四川省農產品貿易的規模[4]。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為,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引擎”。農產品貿易規模的擴大拉動了農業增長,同時農產品貿易也有擴大就業和增加農村居民收入的功能。四川省在2018 年農民外出務工的省份中位列第二位,外出務工人數達960 萬人左右[5]。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導致城市壓力過大。應通過擴大農產品對外貿易規模,使得一部分農民留在農村,減少城市壓力并增加農民收入。
第三,健全高效、靈活的農產品進出口調控機制,完善特色農產品出口幫扶機制[6]。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只有靈活應對,才能在農產品國際貿易中搶占先機。高效、靈活的調控機制可以促進農民增收,避免“谷賤傷農”。目前,各地特色農產品已發展到相當水平,迫切想要增加出口。在農產品產品品質達標及相關資質完善方面,需要商務局、海關等部門加以幫扶,支持農產品順利出口,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促進農民增收。
文章僅研究了農產品國際貿易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研究結果雖證實了農產品國際貿易對農民收入的顯著影響,但實際上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不只如此,還應進一步考慮其他相關因素對農民收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