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揚慧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是指中央政府直接或者通過地方財政主管部門,針對廣大農民、農場及其相關工作人員、農機專業戶等以及其他直接投資參加國家農業機械化生產建設的投資機構,在其購買裝備或者購置更新的用于滿足農業機械化生產建設需要配套的大中小型農業機械時所給予資金的專項補助,是近年來我國中央政府為進一步加強我國農業機械化生產建設實施補貼的一項重要舉措。自2004 年起我國開始制定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并逐步在河南全省范圍內開始推行。這一政策作為強農惠農富農的重要內容,河南省各級政府積極予以響應,在全省范圍內嚴格執行補貼政策。該政策的實施對于增加河南省農業機械數量、優化農業機械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以及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
近年來,隨著河南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金額總體呈現大幅度增長。2004 年中央及省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共1 285 萬元(中央補貼資金285 萬元,省級補貼資金1 000 萬元),共補貼農機具2 778 臺。2008 年中央及省級補貼共2.3 億元,補貼農機具共計3.6 萬臺。2012 年農機補貼金額已經達到13.9 億元(中央補貼資金12.8 億元,省級補貼資金1.1 億元),補貼農機具16.4 萬臺。2018 年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共18.5 億元(中央補貼資金17.4 億元,省級補貼資金1.1 億元)。到2021 年河南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為9.95 億元,共補貼農機具6.5 萬臺。
由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最新公布《2021—2022 年河南省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可知,河南省農業機械購置補貼中的農機具種類包括15 個大類、44 個小類、171 個品目,經過此次調整使得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具品類大幅度增加。這與2018 年發布的《河南省2018—2020 年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相比,增加1 個大類、14 個小類、110 個品目。
農業機械化對于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民意識到機械作業不僅能夠節省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耕作無法克服的技術難題。但大型農機具的價格相對較高,使得農民的購買欲望降低。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實行刺激了農民的購買熱情,擴充了當地農機具的擁有量。
自政策實施起,10 年間河南省農業機械總動力增長4 000 萬kW,從2004 年的7 521.12 萬kW 增長至2014 年的11 476.81 萬kW。通過對2010—2020 年農業機械總動力分析(見表1)可知,2010 年河南省機械總動力為10 196 萬kW,此后逐年上升,在2015 年機械總動力達到峰值11 710.08 萬kW 后,2016 年突然降至9 858.82 萬kW,隨后又逐年增加,至2020 年河南省農業機械總動力為10 463.7 萬kW。

表1 2010—2020 年河南省農機擁有量和總動力對比
從整體看來,河南省農機具擁有量呈現明顯增長態勢,2010 年農機擁有量為257.05 萬臺,2017 年增加至335.20 萬臺,達到近年來峰值。由于河南省多種地形并存,種植面積有限,農機擁有量趨近于飽和狀態,與此同時農業機械行業在經歷10 多年高速發展后開始出現大幅度回落現象,多重原因致使2018 年河南省農機擁有量下降至281.09 萬臺。從近10 年數據來看,河南省農機擁有量和機械總動力雖然有小幅度波動,但總體上兩者都呈現良好發展趨勢。河南省作為全國農業種植大省,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下,農民購買農業機械設備的積極性高漲,河南省農機擁有量不斷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河南省農業機械化作業程度,農作物播種、收割速度加快,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2]。
實現現代機械化作業是目前農民增產增收的主要方式之一。與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相比,機械化作業不僅能增加糧食產量,而且能節約生產成本和人力。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的影響下,各種新型的農機具出現在田間地頭,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農業總產值也穩步提升。農機購置補貼實施后,開始出現農作物規模化種植,將以前零散、碎片化的小地塊整合起來,不僅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土壤板結、鹽堿化,還克服了由于人力作業時間跨度長而出現種植不及時導致缺苗、多苗的現象,實現了耕、種、收統一作業,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同時,機械化種植可以節省出更多勞動力,使農民可以外出務工或發展第二、第三產業,增加農業以外的其他收入,以此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由河南省公布的相關數據可知(見表2),2010—2020 年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從5 524 元增長至16 108 元,實現近3 倍增長。同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也實現穩步提高,由2010 年的5 619.70 億元增長至2020 年的9 956.35 億元,2013—2017 年增幅較小,2018 年后河南省農業總產值出現大幅提高。河南省農機補貼政策的落實,使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水平、農業勞動生產效率以及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生活幸福指數逐年上升,政策的落實切實促進了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

表2 2010—2020 年河南省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業總產值對比
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刺激農機具市場快速發展,產品需求量加大,導致部分產品質量以及產品售后服務得不到保障。多樣化的產品不斷更新換代,生產者為降低生產成本,使得機器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質量問題,農民缺乏專業化知識,無法判斷產品性能。機械經銷商為了搶占市場,疏忽產品售后服務體系的建立。農忙秋收時農機具作業量大、作業時間長,在高強度作業情況下機器出現問題,農戶很難自行解決專業化問題。加之農村地區大多都偏離縣城市區,很難到達指定的維修點維修,大多數會選擇就近維修而導致維修費用增加,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農民就會選擇擱置購買的機器。此外,農機廠家大肆宣傳農機的先進性,農戶缺乏判斷適合自己機型的能力,而是根據廠商推薦購置不實用設備,導致購買的農業機械使用效率不高。由以上情形看來,政策實施之后反而給農業生產增添負擔。
伴隨著農業機械數量的提高、作業范圍的增加,引發了不少的安全事故。廠商和經銷商為了提高利潤、降低成本,忽視甚至取消對農民的培訓。由于農戶缺乏專業操作技能,特別是對一些大型的專業化機械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再加上農村地勢、道路復雜,很容易引發事故。農戶安全意識淡薄,為了搶收糧食,農忙時節使機器高強度作業或帶故障作業,人也處于疲憊狀態下,存在極其嚴重的安全隱患。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宣傳推廣不充分,存在部分農民不熟悉和不知曉政策的情況。由于農機具種類和技術的更迭,通常我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每3 年進行一次調整,各個省份根據中央政策并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政策調整。通常是補充農機的種類、型號規格、補貼比例等,每個地區調整的范圍和力度通常沒有統一要求。參與農機購買的農戶對于政策的了解程度參差不齊,很多農戶對新政策沒有清楚熟悉的認知,他們對政策具體內容、產品參數、規格、價格等方面了解程度低,對政策調整適應能力較差,對于想要購入農機產品的政策不能清晰地把握,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農戶參與農機補貼。而且農民信息來源的途徑較單一,不能夠及時了解新政策,因此會錯過購買時機。
農戶對于農機購置的積極性高漲,參與農業補貼的對象范圍不斷擴大,但受到名額限制,部分農戶對于購置補貼需求仍得不到滿足,這不利于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發展。購置補貼的力度不強,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資金負擔。農機補貼額度在整體上已經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并非所有的農機產品都能得到補貼。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和農村土地流轉的發展,小型農用機械已不再能夠滿足規模農業經營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需求,而目前市場上的大型機器價格偏高。雖然政策的實施可以使購買者得到部分補貼,但農民目前的購買力相對較弱,多數農民無法承擔高額費用,農機購置政策對于這一類農戶來說算是“杯水車薪”。
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強農機供應商的篩選,要從產品質量、售后服務以及價格等各方資質綜合考慮經銷商,從源頭上限制資質不合格和存在違規操作的企業。要加強農機經銷商的管理,積極鼓勵經銷商建立完善的農機售后服務體系。
本著全覆蓋、就近的原則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農機維修服務點,對于無法覆蓋的地區采取建立流動維修點的方法,及時幫助農民處理農機故障,提升售后服務質量和效率。農業生產存在明顯的季節性,農機具的使用頻率因農忙受到限制,應適當延長農機售后服務的年限,以保障購買者利益[3]。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后,大型農機和專業化農機數量大幅增加,加強農業機械操作培訓刻不容緩。目前,農戶只能依靠以往的經驗、農戶間的信息交流和銷售人員的介紹來獲取操作技術,這樣的方法雖有效,但普及范圍小而且操作的準確性有待考量,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了避免農戶自行摸索而引發安全事故,政府要在供應商篩選環節考核企業是否能提供農機操作培訓等相關服務,并強制要求專業化程度高、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機械設備提供不少于一定期限的培訓及操作考核服務,使農戶可以掌握自行處理一些簡單的護理與維修工作,農忙時使農機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此外,政府可以通過協助村委會定期開展安全講座、組織農民學習安全知識、發放安全手冊、張貼安全標語等多種方式強化農戶的安全意識,減少意外事件發生。
為進一步落實并良好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就要加強政策宣傳推廣工作。要通過多種渠道有效進行宣傳,保障農民清晰掌握相關購置政策,對于相關部門新調整的政策要及時公布解讀。通過新聞、電視、分發宣傳單頁、各村張貼宣傳材料等方式促進政策知曉度,同時要充分利用好網絡、新媒體的宣傳力量,通過直播、短視頻的方式向廣大群眾普及農機購置補貼知識,指導農戶學習農機補貼申請流程,熟練掌握申請操作系統。升級農機購置補貼輔助管理系統,優化申請流程和辦理程序,提高申請補助及效率。要建立政策宣傳推廣責任制,將工作從具體到部門轉變為具體到人,要定時對宣傳情況和政策知悉度進行調查,將調查結果納入到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考核中,推行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咨詢和投訴窗口或熱線電話,以便實行雙重監督。
從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開始至今,農業補貼范圍和補貼力度都在逐年增加。政策調整要從當地環境和農戶實際需求考慮,河南省農村居民數量多,小麥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大,對于農機具存在較大的需求量。各地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農機補貼數量,擴大大型重要農機具補貼比例。除了中央財政補貼外,要結合省市各地區的財政情況,適當提高地方財政對農機補貼的投入。要明確不同地區農業產業的發展狀況以及農機需求和應用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補貼工作。
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于河南省“三農”工作開展有著重要意義,有助于提升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水平。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加強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宣傳推廣工作,讓農戶獲得及時有效的信息;進一步提高補貼名額和補貼力度,使得更多農戶能買到自己需要的農機;與銷售商協調做好農機購置的售后保障和培訓工作,加強市場監管;進一步提高農機的利用率和農業生產效率,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生活質量明顯好起來。